胭脂扣我不想再等了

[本文由Dreamers电影评论授权作者丫丫原创]

九夜茴在《匆匆那年》里写道:“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个人觉得这是对相见不如怀念的最佳解读,而《胭脂扣》则是对于这个词的最佳诠释。

八十年代的电影,对于20世纪的人来说,算是一部“老电影”了,可是这部我偶然接触到的电影却深深的“扎根”在我心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流逝,慢慢深根发芽,感触也与日俱增。那么这部电影让我如此痴迷是为何呢?

那便是李碧华的创作,梅艳芳、张国荣的再现。在香港,有一位擅于写鬼魅系列,以浪漫,凄美,激越的写作风格著称的作家,那就是李碧华,小说《胭脂扣》就出自她笔下。而梅兰芳的歌,张国荣的电影在香港甚至内地也是享有盛誉,三个看似无关的人,却因为一部改编自小说的电影《胭脂扣》而结下了思想上的缘。剧本的故事情节的不落俗套,两位演员细腻的再现书中角色,则是让人过目不忘的关键。

梅兰芳饰演香港石塘咀的妓女如花,张国荣则是以陈家十二少爷的身份出场。身份的悬殊,注定了是一场爱情悲剧。简单来概括一下剧情,则是如花与十二少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因为生存能力的缺乏,而选择以双双殉情的方式来获得安逸的长相厮守---服鸦片自杀。然而如花一片痴情步入阴间,十二少却辜负了她,独自苟活。如花在阴间等待十二少50年,心有不甘,于是从阴间来人间,因为机缘巧合下结实一对情侣,并且在情侣的帮助下,在一家电影制片厂内,找到了已经两鬓斑白的陈十二少。漫长的等待以及十二少的贪生怕死让她伤心而离开人间,了断了这情丝。说到出色,是因为故事的情节时时刻刻,或明或暗的在展现两人爱情的差距。身份的差距,一个是妓女,一个是正经人家的大少爷。时空的差距,一个化为鬼魅,一个则苟活。情感厚度的差距,一个情深似海,愿为他死,愿等待50年,一个贪生怕死,违背誓言。感情转变的差距,在影片结尾处,如花已经心如死灰,任凭十二少如何呼唤,她都离去,而十二少却后悔内疚,明白自己这份感情。影片从开始到结尾,都极力突出二者的差距,两人在感情上的融洽相处,却因为存在的差距,始终抵不住悲剧。

就表演来说,有几场,我觉得梅兰芳和张国荣这对组合对于角色的拿捏丝丝入扣,那种角色内心世界的展现,让观影者如痴如醉。

第一场则是,如花着男儿装,唱着曲,眼光流转于十二少,十二少饶有兴致的看着眼前这个阿姑,十二少接上如花的曲,却被笑道哪有那么多愁,于是如花悠然离场。那种暧昧,全在眼神里了。那种欲拒还迎,那种男女间的较量在影片前部分多次出现,调足观众胃口。

第二场则是如花和十二少的相处,十二少尽显不羁的性格,眉眼全是戏,简单的布景,镜头拉近到两人的脸上,烟枪里,袅袅的烟气,萦绕在两人周围,心灵相契的眉眼交流。不得不说两人对于细节的把握很到位。

第三场也是让我最难忘,也是本片最值得一提的一场,如花重遇十二少,而此时此刻的如花衣装如初,容颜未改,而十二少却年老体衰,早已不见当年风采,暗淡的眼神,加上如花含情的眼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十二少看清眼前人,愧疚之情溢于言表,一声,一声的呼唤如花。然而,如花一句,我不想再等了,转身离去的背影。再加上当时《胭脂扣》哀婉的配乐。实在是物是人非,感触颇深。

导演关锦鹏对于梅兰芳的评价则是“无线一代谢幕”,我想这是实至名归的。

最后附上《胭脂扣》最后一个离别场景的歌曲:

誓言幻作烟云字

费尽千般心思

情象火灼般热

怎烧一生一世

延续不容易

负情是我的名字

错付千般相思

情象水向东逝去

痴心枉倾注

愿那天未曾遇

只盼相依

那管见尽遗憾世事

渐老芳华

爱火未减人面变异

祈求在那天重遇

诉尽千般相思

祈望不再辜负我

痴心的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治得好
治白癜风南京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cf/1122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