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时候的胭脂粉黛和洗涤剂都是什么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自古以来,人们就很注重自身的仪容和外表的服饰。化妆品包括卫生保健品和治疗品,它也是人类文明生活所需要的。人们爱美讲健康,首先就要注意自身和服饰的洁净,由此促成了化妆品和洗涤剂的发现和发展及使用。
01
古代的化妆品
古代常用的化妆品主要有粉、黛、脂等几类。
象牙白
“粉白黛黑,施芳泽,长袂拂面善留客。”
——《楚辞·大招》
粉主要用来修饰皮肤,特别是脸。在战国时期人们已搽粉描眉了。古人常用的粉有米粉和铅粉。《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栀子》中介绍了用米粉作香粉的方法。铅粉即碱式碳酸铅,不仅可作白色颜料,还被用来搽面。铅粉一直沿用到近代,在人们认识到铅粉在脸上因氧化而使肤色变灰及对皮肤有害的科学知识后,才被慎用作化妆品。
粉可以干用(粉扑),也能和水湿用以涂手脸。汉魏时,不仅妇女搽粉,男人也有搽粉的,汉惠帝侍中皆敷脂粉,像曹植、何晏等文人也是脸上搽得白白的。
远山黛
“故善毛墙、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
——《韩非子·显学》
黛是黑色矿物,用以画眉。东汉刘熙《释名》中说:“黛,代也,灭去眉毛以此代其处也。”可见战国时妇女已有用黛来描眉了。黛有黑色,也有其他色调,如赭黛、绿黛、青黛。
胭脂红
“泽(即脂泽),人发恒枯瘁,以此濡泽之。唇脂以丹作,像唇赤也。”
——东汉刘熙《释名》
脂是一类油质材料,可用来润面、润发。古文中提到的是发油和口红。可见当时这类化妆品已在流行中。
关于面脂,晋代郭义恭《广志》中说:“面脂,魏兴以来始有之。”胭脂是从一种名为“红蓝”或“红花”的花中提取出来的化妆品。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燕脂》中说:“伏候云:燕脂(即胭脂)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作之,调饰女面,产于燕地故名燕脂……”纣是商代最后一位君王,说当时已有燕脂尚难相信,而汉代时,西北部已有燕脂的可能性较大。
《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栀子》中详细地记载了红花的种植和燕脂的制法,还指出它不仅用来敷面涂唇,因其无毒,还可以用于食物着色。还记述了面脂、香泽、唇脂及手药(防止和治疗冬天手部皱裂)的制法。表明这些化妆品的制造和使用在当时已很流行。
在化妆品中加入一些香料是常态,但是人们更注重化妆品的保健功能,因而许多医药家都对化妆品很有研究。
被后人誉为药王的孙思邈(公元-年)在《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都专门叙述了各种化妆品的制作方法。它包括多种香方、面脂方、面膏方、面药方、澡豆方(洗澡用)、治瘢疱等皮肤病方、香身方、治腋臭方、生发黑发方、染发方等八十多种,其中也有一些是内服的药方。
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中也记有许多香料和化妆品的配方。宋代化妆品的配方较唐代又增加不少。例如,《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四十一中,有许多化妆品配方,其中单是面脂就有十五种,治头皮白屑者有十八种,染发有二十五种,令发润泽有十五种,治酒糟鼻有十二种,治粉刺有十种。
02
古代的洗涤剂
为了健康和美丽,比化妆品更重要的措施是人体自身和衣着的洁净。这就需要经常洗澡和洗衣服。
草木灰
“以涚(shuì)水沤其丝”。(涚水:即草木灰的水浸液)
——《周礼·考工记》
人们最早使用的洗涤剂是草木灰。《周礼·考工记》中已提到利用草木灰的水浸液来洗丝。《礼记·内则》说:“冠带垢和灰清潄,衣裳垢和灰清澣”,说明洗涤衣冠在皇室已成制度,洗涤剂即是草木灰。
草木灰的水浸液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钾和碳酸钠,故天然的碳酸钠可以用作洗涤剂。人们对此认识较晚,直到元以后,才用天然碳酸钠配以淀粉及香料制成石碱用于洗涤。由于草木灰可以就地取材,来源又广,故沿用时间较长。
皂荚
“可为沐药,不入汤。”
——唐?《新修本草》
皂荚是豆科植物皂树所结的果实,中国许多地方都有。由于皂荚中含有皂苷,其水溶液为强乳化剂,故有去垢功能。人们很早就利用它来洗涤衣服。《神农本草经》已将它收入,列为下品药,但没有说用它于洗涤。
皂荚有多种,去垢力有强有弱,一般以长而皮薄多肉者为佳。唐代的《新修本草》说:“可为沐药,不入汤。”“此物有三种,猪牙皂最下,其形曲戾薄恶,全无滋润,洗垢亦不去。其尺二寸者,粗大长虚而无润,若长六七寸,圆厚节促直者,皮薄多肉,味浓,大好。”人们把它捣烂,做成球状,就可供洗面、洗身、洗衣之用。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肥皂荚》中介绍说:“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南宋周密《武林旧事》中提到的“肥皂团”就是此物。
猪胰
晋代裴启的《语林》和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书中,都提到“澡豆”一物。
古代中国还有一种洗涤剂——猪胰,它含有多种消化酶,可以帮助分解脂肪、蛋白质及淀粉等物质,故有去污能力。
古代人能认识到猪胰的这一功用可能与原始的皮革加工中的油鞣技术有关。在晋代裴启的《语林》和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书中,都提到“澡豆”一物。据《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中对十几种澡豆方的介绍可知,澡豆大多是以猪胰为原料,和以豆粉及香料,再经自然干燥成块状物。在这加工过程中,猪胰经研磨成糊状后,细胞膜被破坏,消化酶渗出,同时混入的豆粉中也有皂苷和卵磷脂,可以起泡和乳化,所以具有较好的洗涤效果。应用澡豆显然比单纯使用猪胰洗涤要先进得多。
明清时期,北方地区出现一种洗涤用的胰子。据考,清代末年仅北京一地就有胰子店七十多家,直到20世纪50年代,北京前门还保留有合香楼、花汉冲等胰子店,其中合香楼是明代祟祯四年(年)开设的老店。胰子是澡豆的改进,它的主要成分有猪胰、砂糖、天然碳酸钠、猪脂等。具体制法是:将新鲜的猪胰和砂糖共研磨成糨糊状,再加入碳酸钠及少量水搅拌均匀,再注入熔融的猪脂,勤加搅拌,最后压制成球形或块状。
●●●
从猪胰到澡豆,再到胰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洗涤剂的演进。在此期间,皂荚的使用在民间从未中断。在澡豆中也常加入皂荚。此外在产茶地区,茶子榨油后的茶子饼,因含有皂素,也有被用作洗涤剂的。
直到19世纪下半叶,近代化学知识传入后,制肥皂的工艺随后被引入。年在天津建立了造胰公司,年在上海建立了裕茂皂厂。此后一些城市相继建立了肥皂厂,开始了中国的洗涤剂工业生产。
编辑小帮
内容来源《中国化工通史——古代卷》
图片来自网络化妆品技术图书推荐扫描下方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cf/13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