荇怎么读,是什么意思诗经里的荇菜你知
当我们翻开尘封的古籍,时常会被一些生僻字所困扰。它们仿佛远古的使者,穿越时空的隧-道,带着一身的神秘和故事,来到我们的面前。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探索其中一个字——“荇”,它怎么读?又有着怎样的意思呢?
一、荇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荇」字读音为xìng,音调为第四声,与“幸”字同音。异体字有?、莕。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荇字是一个名词,指荇菜。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呈心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颜色,蒴果椭圆形。这种植物通常生长在淡水环境中,如池塘、湖泊等。
二、带荇字诗句解析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唐代温庭筠《南湖》
解析:“湖上微风入槛凉”描绘了南湖的微风透过船上的栏杆或湖边的建筑,给诗人带来了凉爽的感觉,体现了夏日湖边的惬意。而“翻翻菱荇满回塘”则通过描绘菱荇叶子在微风中翻动的景象,进一步以动衬静,展现了南湖的宁静与生机。同时,“满回塘”也暗示了菱荇生长的茂盛和水面的宽广,给人一种湖光水色、生机盎然的感觉。
这句诗的意思是:南湖的微风,轻拂过栏杆,带来了一缕缕清新的凉意。随风轻轻翻动的菱荇叶子,在曲折蜿蜒的池塘中,如同水墨画般散布开来。每一处角落,都弥漫着自然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倚风荇藻先开路,迎旆凫鷖尽著行。——唐代罗隐《姑苏城南湖陪曹使君游》
解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柔和的春风中,荇藻轻轻摇曳,仿佛在为游船开路,迎接即将到来的宾客。而水鸟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热情,它们围绕着旗帜,井然有序地列队飞翔,好似在欢迎使君的到来。
整体来看,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荇藻和水鸟以人的情感和行为,既展示了自然风光之美,也烘托出了使君巡游时的隆重与喜庆氛围。同时,“先开路”和“尽著行”两个词语,分别突出了荇藻的前导作用和水鸟的队列行为,使得整个场景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唐代杜甫《曲江对雨》
解析:这句诗描绘的是一场春雨过后,树林中的花朵仿佛被雨水打湿了胭脂,显得格外娇艳欲滴。这里使用了“胭脂”来形容花朵的颜色,给人一种鲜艳而又湿润的感觉,表现了春雨过后花朵的娇嫩与美丽。“水荇牵风翠带长”则描写了水中的荇菜在风中摇曳生姿,如同一条长长的翠绿丝带。诗人运用了“牵风”二字,赋予了荇菜以动态之美,同时也表现出风的轻柔,能够吹动纤细的水荇。这两句诗通过对林花和荇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雨后景色,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生机。
三、《诗经》中的荇菜情怀
提到「荇」,就不得不说到《诗经》。《诗经》是我国较早的诗歌总集,其中不乏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在《诗经》中,“荇”字多次出现,尤以《周南·关雎》一篇比较有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在这段诗句中,“参差荇菜”形容了荇菜在水中摇曳生姿的美景。而“窈窕淑女”则是指端庄贤淑的女子。诗人通过描绘荇菜的美好形象,进而比喻淑女的优雅和风度。这种借物喻人的手法,展示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通过对“荇”字的探讨,我们不仅了解了它的读音和解释及在诗词中的运用,还深入挖掘了它在《诗经》中的文化内涵。荇菜作为一种水生植物,在古代文献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了美好、纯洁和爱情的代名词。这种文化传统,在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古代文学以及传承中华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快节奏的今天,我们或许很难再见到荇菜在水中摇曳生姿的美景。但是,通过阅读和传承古代文化,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荇菜所代表的那份美好和纯洁。让我们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共同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优质作者榜#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cf/17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