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微课堂青娥红粉妆最美胭脂盒

      

胭脂盒,顾名思义就是女子用来放胭脂、香粉的盒子,是古代女性闺房必备之物。女为悦己者容,化妆并非现代女性特有的专利,从某些方面来说,古代女子对妆容的注重,远远超出了现代人的想象。

以胭脂盒中盛放的胭脂为例,古时胭脂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据说早在商周时期便作为化妆品被女性广泛使用。彼时虽然没有“胭脂盒”的记载和确切的出土标本,但想必也有一番玲珑小巧的器皿雏形。

由于胭脂的流行,到了汉代,诗文中常有“红妆束素腰”、“青娥红粉妆”的吟诵,而匈奴民歌中则有“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的慨叹。

其中“红妆”和“焉支”都是“胭脂”的代称,说明了无论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对胭脂都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情。据载,当时女性不仅对胭脂制作方法、使用规范、香味成色有一整套严格流程,更对胭脂盒有着近乎偏执的审美趣味。正是在此时,开始出现了专门用来盛放胭脂水粉的玉石、琉璃胭脂盒。

唐代以后,胭脂盒的材质和制作工艺开始出现了丰富多彩的转变,除了瓷器以外,鎏金错银珠玉螺钿,雕镂镶嵌,各领风骚。唐代巩县官窑瓷质胭脂盒更是盛极一时,堪称绝品。到了宋代,由于瓷器工艺的繁荣,更为胭脂盒的制作和使用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

明清胭脂盒可谓数千年胭脂盒历史的巅峰,特别是贵族阶层对盛放脂粉的器皿更是无所不用其极,这在《红楼梦》中有所佐证。

书中第四十四回“喜出望外平儿理妆”对此描摹得十分仔细,平儿受委屈后被贾宝玉邀到袭人处,平儿聪慧伶俐,娇憨可爱,宝玉终于一亲芳泽自然喜出望外,赠送“市面上买不到”的胭脂香粉并亲自传授使用诀窍。其中盛放“香粉花棒”的是“宣窑瓷盒”,盛放“胭脂膏子”的是“白玉盒子”,以其在贾府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身份,联系书中对怡红院无尽奢华雅致的描绘,可以想见他珍藏的这些名贵脂粉的胭脂盒绝非凡品。

极尽精品——白玉盒子

“白玉盒子”当为羊脂白和田玉,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而更为珍贵的是“宣窑瓷盒”。

所谓“宣窑”者并非窑址名,而是明代宣德窑瓷器简称,是大名鼎鼎的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官窑,代表着大明两百多年官窑瓷器的最高水平。

作为明代官窑最为鼎盛的时期,景德镇烧制最优秀的是青花、祭红、甜白和霁青,其选料、制样、画器、题款和烧制,无一不精,可惜的是辉煌只有十年,且十年间由于工艺标准严格,所以烧制的瓷器量极少,故宣窑自明以下便为稀世古董。

          博物馆里的胭脂盒

古时候化妆品可非常少,只有胭脂和妆粉。古代胭脂盒材质很多,有装面脂的胭脂盒,有装口脂的胭脂盒。

胭脂盒伴随着胭脂而出现的。胭脂的做法是把红蓝花在花开之时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红蓝花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红蓝素,淘去黄色后,即成鲜艳的胭脂。

胭脂相传起源于商商纣时期,是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因为是燕国所产得名。历史明确记载汉代就有胭脂了,胭脂在唐代非常盛行一直影响到清代。胭脂盒有宋代出土的青瓷胭脂盒,故宫保存的黄金胭脂盒以及珐琅胭脂盒,还有白玉胭脂盒。

胭脂盒的材质从古代出土的胭脂盒和清代留存下来的胭脂盒来看,古代胭脂盒主要材质:

1.黄金胭脂盒

金龙纹胭脂盒,清,高2cm,长7.5cm,宽5.3cm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2.珐琅彩胭脂盒3.白玉胭脂盒

胭脂盒的作用1.盛胭脂的盒子2.保存胭脂的湿润。3.便于携带以及美观装饰的作用。珐琅瓜形胭脂盒,清晚期,通高3.5cm,直径4.5cm。

  胭脂盒呈圆形,由盖、身两部分组成,并锤錾出等距的凹线条纹,使盒体呈现出丰满的瓜瓣形。盖顶部饰瓜蒂、瓜叶形盖钮,与盒之造型相呼应。盒体为银镀金质,局部施以透明珐琅彩,主要颜色为水粉、水绿,又以蓝、藕荷、红等色加以点缀,绘制竹、兰等图案。粉盒造型别致,花纹布局疏朗,色彩淡雅,历经百余年至今不失原貌,反映出清晚期手工艺品精湛的制作水平。

    







































北京哪里能治白癜风
白癜风有治好的嘛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cf/197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