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那些古代的美容大王们

我认为古代姑娘们的皮肤会整体上比现代姑娘好一些。第一,古人的生活方式比较健康,一般的姑娘没机会熬夜泡吧、跑趴什么的,美容觉基本睡饱;第二,古代气候环境比现代好太多,皮肤不大容易受到自由基侵害;第三,大家闺秀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连自家后花园都一年逛一回,基本不会因为紫外线照射导致光老化。

《古妆剧》作者无翼

古人是如何捯饬自己的脸、头发和身体的?美容皂、爽肤水、面霜、散粉……今天我们梳妆台上的瓶瓶罐罐,在古人的妆奁中其实一样都没落下。无论是工艺技术还是业界良心,一点儿也不比今天这个时代差。

通过翔实缜密的考据,无翼在这个专栏里别开生面地“深扒”出了古代美容大王们的护肤秘笈,令人啧啧称奇的同时也不得不大呼一声“涨姿势”。故授予“小雅奖·最佳专栏/连载奖”。

豆瓣阅读:为什么会对古妆美容产生兴趣?又是什么启发你开设一个关于古人是怎么捯饬自己的专栏?

无翼:决定参加专栏写作之后,其实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就像豆瓣专栏那句口号——“世间之事,经验之谈”,我一直问自己,有什么可以絮叨的“世事”,又有什么可以说教的“经验”呢?都没有。

后来,当我看到豆瓣在描述专栏内容的时候,用“探讨介绍化妆心得的‘上班族化妆进修班’”作为举例,当时就想:“不会吧,豆瓣逼格这么高的地方,会有人来开这么小白的专栏吗?”(事到如今,豆瓣专栏里也没有一个“上班族化妆进修班”,哈哈哈)不过这个例子倒是给了我启发,想要把化妆美容这件事讲出点逼格来,要么立足时尚最前沿,分享巴黎米兰纽约东京的第一手时尚资讯;要么就一头扎进故纸堆,跟历史捆绑,用文化撑腰,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分享些看上去很out、但其实挺潮的东西。

大学时我所就读的专业是中国古典文学,而毕业之后,又很违和地进入化妆品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对于护肤美容方面的东西有一些了解。最终,我决定开设一个来讲古人保养美容化妆的专栏,也就是现在的《古妆剧》——化妆的“妆”哟~

豆瓣阅读:你写了很多古代流行的妆容,在你看来什么朝代的审美是最符合现代人眼光的?

无翼:其实中国人的审美、特别是对女性的审美,基本在先秦时代就定型了。《诗经》中描述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到现在也是美人的标准。相对来说,明清两朝人们的妆容打扮现代人比较能接受——不过,时尚圈哪天突然开始复大唐朝的古也说不定呢!

唐朝的时尚大片《簪花仕女图》

豆瓣阅读:和现代姑娘相比,古代的姑娘们在护肤美容方面最大的优势和最大的劣势分别是什么?

无翼:提到优势,我认为古代姑娘们的皮肤会整体上比现代姑娘好一些。理由有三条:第一,古人的生活方式比较健康,除个别工作性质特殊的群体之外,一般的姑娘没机会熬夜泡吧、跑趴什么的,美容觉基本睡饱;第二,古代气候环境比现代好太多,根本没PM2.5这一茬,加之食物和饮用水污染也少一些,而且既没咖啡也没碳酸饮料,皮肤不大容易受到自由基侵害;第三,大家闺秀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连自家后花园都一年逛一回,基本不会因为紫外线照射导致光老化。

至于劣势,我觉得并不是美容产品方面的缺乏或是功效上的单一,真的,现在你梳妆台上的瓶瓶罐罐,在古代姑娘的梳妆台上几乎都能找到——比如护肤类的洁面粉、睡眠面膜、BB霜/CC霜,彩妆类的淡彩润唇膏、液体腮红、珠光闪粉,在古代都可以找到它们的“前辈”。而对于古代的姑娘们来说,信息闭塞才是她们最大的劣势。别说是从时尚网站、女性杂志之类的媒体获得资讯了,连走出去到街上看看别的女人怎么捯饬的,有时候都不能够。所以,古代的时尚只是精英阶层的时尚,一般小门小户家的姑娘,别说进不了时尚圈,连这个圈子的外围光环都不太容易沾到。

豆瓣阅读:你私底下会尝试这些古法美容吗?有哪些是你觉得可以推荐尝试的?

无翼:说实话,彩妆方面我会有一些尝试,但基本属于关起来门来自己捯饬自己high的那种。比如,我曾经试着用手指蘸墨汁画眉毛——唐末的美人们就就是这么干的(“自昭、哀来,不用青黛扫拂,皆以善墨火煨染指,号‘薰墨变相’。”陶谷《清异录》)——那妆效简直是吓死宝宝了。所以我蛮佩服湾湾那个陈妍卉的,她的“仿唐妆”还原的不仅到位,而且我能说看起来还挺美的吗?

护肤方面尝试呢,虽然现在某宝上有不少做古方美容产品的,但是实话实说我还没有勇气用这些东西代替日常的护肤品。其实每当涉及到产品时我都挺纠结的,据我所知,现在有不少姑娘对古方美容很喜欢、很向往,出于兴趣,就自己研究方子,调配了一些产品出来——但限于条件,这些产品绝大多数都是所谓的“三无”。所以,每当有人请我推荐一些可以尝试的古方美容品,我都只能摊手,因为不想被人误会是为某淘宝卖家打广告,更不希望有姑娘因为使用了这些产品出现一些肌肤问题。

如果大家想体验中国传统的美容化妆品,我比较建议选择像谢馥春、戴春林这样的国妆老字号,感受一下传统胭脂水粉的魅力。

谢馥春的鸭蛋粉

豆瓣阅读:根据你研究古代妆容的经验,有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元素是可以借鉴到现代妆容中来的?

无翼:我可以直接向大家安利《古妆剧》中最近更新的三篇吗?《红唇妆,敢不敢再复古一点》(唐风篇、宋意篇、清韵篇),里面有讲到怎样从古代唇妆样式中汲取灵感,画出一个更地道的复古红唇。

思密达国流行的“咬唇妆”,灵感或许就来自于宋代流行的“内唇妆”

豆瓣阅读:你的专栏信息量颇大,你平时是怎么做功课的?

无翼:网络时代,获取资料其实并不困难,而且这个领域已经有很多前辈做过研究,我只是把大家的研究成果综合一下。不过,我在做功课的过程中一般会追溯到原始资料,比如某个方子来自于某某医书,那么我就去把医书找来翻一翻;再比如某个段子来自于某笔记,我也去找这本笔记来看看,有时候会有很有趣的发现。

举个例子,比如在查找杨贵妃“红汗”的段子时(“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我就意外发现同一本书里还有记录她“吸花露”、“含玉咽津”两条(“吸花露:贵妃每宿酒初消,多苦肺热。尝凌晨独游后苑,傍花树,以手攀枝,口吸花露。藉其露液,润于肺也。”“含玉咽津:贵妃素有肉体,至夏苦热,常有肺渴,每日含一玉鱼儿于口中,盖藉其凉津沃肺也。”),三者一综合,一个女胖子的苦夏,就这么生动的呈现出来了。

豆瓣阅读:在做功课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有趣或印象深刻的发现可以和大家分享吗?

无翼:有的有的。比如我发现,一些古代医书中偶尔会蹦出一两句特别亮瞎的宣传文案。印象最深的是《肘后备急方》中一款能“令面白如玉”的方子,文案吹得很神乎:“二十日即变,兄弟不相识,何况余人乎”——一款美白面霜用二十来天你亲兄弟就不认识你了,更不用说其他人,这样的美白面霜,比朋友圈卖的那些面膜霸气一百倍!

还有,《千金翼方》中有一款“悦泽面方”,我把它视作一款兼具润肤保养、润色提亮功效,并且早晚皆可使用的CC霜,这款产品的宣传文案也很诡异:“五十岁人涂之,面如弱冠”——“弱冠”这个词,是专门形容二十岁的年轻小鲜肉的,以“面如弱冠”而不是“面如及笄”、“面如豆蔻”之类少女系的形容词此来做比喻,莫非此款美容CC霜的目标客户群是中年老爷们儿?

豆瓣阅读:这个专栏你已经坚持了一年半的时间,更新了53期,创作的过程中有没有过写不出来或者不想写了的时刻?如果有的话,是怎么克服的?

无翼:写不出来或是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真的是太有了。最难的不是搜集、查找资料,而是获得资料之后,要想找一个比较“有技术含量”与“文学修养”的方式表达出来,越到连载后期,这个困难就越大。比如胭脂篇中的《少年段的脑洞之旅》,其实我就是想介绍唐代的紫?胭脂而已,段成式只是在《酉阳杂俎》中提到一笔这个东西,几段描述就能解决的事。但是,为了脑补出段成式与紫?胭脂的故事,我找了很多时代背景相关资料,并且花了很长时间去找《酉阳杂俎》那种魔幻靡丽的文字感觉,最终才写出来这么几千字。

至于怎么克服,我只能说,作为一个处女座,说好的60期专栏它就一定会更满60期,一期会不少,一期也不会多~(笑)

豆瓣阅读:写这个专栏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无翼:一个坚持的契机,不然,我可能不会这么较真地码出十几万字来;此外还有众多读者的认可,感谢每一个为《古妆剧》付出过真金白银的朋友;当然,还有稿费与奖金咯!

豆瓣阅读:除了写作,生活中的你还有什么爱好?

无翼:生活中基本上是个死宅,周末的时间至少有一半用来码字或看书,要不就是给家里堆得桌满柜满的瓶瓶罐罐拍“开瓶照”或是“空瓶照”;喜欢搜集全套有色彩的东西,比如全套DMC绣线,60色以上的彩色铅笔;另外阳台上还养了40几盆多肉……喂,现在一般只有在相亲的时候别人才会问爱好啦!

点击,走进古代妆容的世界吧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
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cf/467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