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若桃花别样红聊聊古代女子闺房必备的胭
桃花著雨胭脂湿,自古美人多红妆。
胭脂是古代女子的红妆新泪,
是女子脸上永远的云霞旖旎,
是才子笔下的彩色世界。
斜风细雨不曾晴,倚阑滴尽胭脂泪。
据说胭脂从商纣时期就有了,是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所以胭脂最早叫燕脂,女子以艳红胭脂饰唇、面,丹霞一抹添红晕,朱唇微启笑殷殷。就像满目秋霜中突然探出了一枝枫叶,将平淡化成绝美,有些突兀,但是突兀的那么霸道和自然。
胭脂的做法是把红蓝花在花开之时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红蓝花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淘去黄色后,即成鲜艳的胭脂。
此外我国古医书中记载可用于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蜀葵花、重绛,黑豆皮、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从这些中药可以提取天然的红色素来制胭脂。
当然这时的胭脂不再是最早意义上的胭脂了,已经是一切红妆的指代。
在女子的世界里,调制胭脂,是一件浪漫到神圣的事情。
方寸闺阁间,因这一抹红,多了些盛大的欢喜。
桃花面脂:《妆台论》有记载,“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
关于胭脂起于何时,有据可查的胭脂的异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史记·匈奴列传》里总不免与塞外胡人联系在一起。
据说,最早匈奴焉支山下的牧民们调制胭脂,以防冬日太过干燥。所以,胭脂也曾被叫做焉支。
大约在阏氏山上盛产这种被当地人叫做“阏氏”、而中原人叫做“红蓝”的植物,这种植物的花朵可以涂于面部增加桃红润泽之色,所以受到了当地妇女的喜爱。
其后又逐渐传到中原,并迅速由北向南推广开来,至魏晋时就出现了“北地胭脂遍开两靥”的局面。
趣闻,匈奴王的妻子不称王妃或是王后,而是阏氏,读音同为胭脂。
这其中不能说没有丝毫干系。目前出土可见的胭脂相关器物,最早也出自汉代时期。盛放胭脂的盒子制作精巧,与其说是个盒子,不如说是个艺术品。
早在汉代时期,便有了专门盛放胭脂的盒子,多为玉石或琉璃制。
唐代之后,胭脂盒变得更加丰富。瓷器、鎏金、错银、珠玉、螺钿,雕镂镶嵌,异彩纷呈。唐代巩县的官窑瓷质胭脂盒更是盛极一时,堪称绝品。
至于明清,胭脂盒的制作到达一个巅峰。
这不仅体现在材质上,还有制作的工艺上。
清《红楼梦》中,宝玉赠平儿胭脂,盒子即为白玉盒。考证可知,“白玉盒子”当为羊脂白和田玉,奢侈程度可见,用心程度也可鉴了。
这样沉浸着女儿家心思和爱怜的东西,确实是多情人都难以抵挡的诱惑。
小周后不过是晓妆初过、沉檀轻注,南唐国主都情愿被唾红茸,宝玉这样的男儿都会做胭脂,若偷浮生半日调制胭脂,未尝不是件逸事。
梳妆,打扮,欣喜或者落寞,胭脂是红妆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女人最后一道衣服。胭脂可以给一个苍白的女人增添一份好气色,所以,古代深闺中的女子,身体与心灵无论多么寂寞,脸上也都是灿烂的,别样胭脂染桃花。
春色如许,有女娉婷。直到现在,胭脂对女性而言,仍带有些许说不明的旖旎,无限春光下,面色如桃花的女人,有着时光无法掩埋的风韵,亦有着随时光沉淀的含蓄洒脱,在飘逸灵动里,都带着包容四海的气度。
思无邪siwuxie
丨热爱文艺丨生活领悟丨智慧人生丨
思无邪
一个轻奢珠宝品牌
追求打造中式珠宝顶尖品牌
---------------------
在线
天猫店:siwuxie.tmall.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白癜风能不能治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cf/8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