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诗刊端午同题诗会所有的河流张开
所有的河流张开了翅膀
星星诗刊端午同题诗会
谷禾,谢克强,高凯,安琪,庄晓明,
孙启放,刘清泉,左拾遗,霁虹,黎均平,
李欣曼,田湘,钱轩毅,白丢丢,过传之。
屈子祠记(外一首)
谷禾
脱漆的木格窗
还可辨旧时痕迹,举目的砖石和瓦当
一次次遭受过洪水浸渍
烈日下的汨罗江
暑气蒸腾,我还见过河床上纵横的裂隙
一群顽童模仿着流水飞奔
菖蒲葳蕤
兰草却蓬勃腐烂气息
苇叶裹身的粽子兀自抛入江心
龙舟竞渡
却寻不见他虚拟的魂魄和肉身
居高即为庙宇
从蓝墨水的上游,一枝枯笔落风雨
如江水,拒绝岸的挽留
而汹涌向西
他赴死的慷慨源自心中的呼愁吗?
望江亭下
抬眼即云梦大泽
沿岸劳作的人民低头如鸡婆啄米
江水空无
一次次地又把龟裂的南方缝合了
三千年橘树不死
但没有一只橘子比头顶的月轮更甜蜜
更忧伤
端午怀人
这一天也是平常日子。
有细雨斜织,白的云朵,
飘浮在近于无限透明的天空。
有深蓝眉毛的燕子飞向江心,
翅膀掠过的芦苇,
仿佛受了惊吓,一齐低下了
青葱的头颅。背负家国的那人来了,
他哭一会儿,笑一会儿,
把用肝胆写下的诗篇,
又和着泪水吟诵了一次,
然后,纵身跃起,把自己交给了
江水的温暖和透明,
这一江青山猝然暗下来,
从此没了水的轻盈。
此时初夏,人间四月芳菲尽,
秋天永远停在了路上,
这一天注定要成为我们心中的痛,
要饮雄黄,长醉不醒,
用艾香熏治满眼的血红。
要擂鼓,划龙舟,一年年去江心招魂。
要去农历深处,长成苍茫芦苇,
守望三千年的孤独。
“魂兮归来,魂兮归来……”
三千年过去,那人成了传说,
而我来在了这尘世,
坐在一条河的岸边,看见天空
说黑就黑了,说亮又亮了,
而对岸的万家灯火,
仿佛从没有熄灭过一样——
端午,在秭归(二首)
谢克强
端 午
插上艾叶与菖蒲
顷刻间几缕幽香
一柄碧剑
装点节日的沉重
那天他涉江而来
以野艾的简洁与质朴
行吟江畔
他知道一束晒干的苦艾
就是一束凝聚苦涩与幽香的
人生历程
而佩在身上的剑
权当那三寸不乱之舌
问天问地
轻轻一声叹息之后
仍有许多吐不尽的悲愤
他决然抽剑断水
当他那把瘦骨
溅起汩罗江水涛吼浪涌
循着哭声
人们以他的悲愤与忧患
为五月的一个节日
命名
从此一个民族
以菖蒲与艾叶
祭祀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传承一种精神
招魂
又逢端午
穿过雄黄酒菖蒲苦艾
我又来到秭归
只为参加归州儿女
为千年沉落水中的儿子
招魂
骤然鼓声响了
那无边忧忿敲响的鼓点
凝结觉醒的力量
一声紧似一声
催促破浪的桨划动
问天的风韵
一时间桨在寻找
鼓在求索
波涛间竞渡的龙舟
扬起龙头
在故国五月的江上
竞相追逐
站在岸边
站在历史的肩头
我和夹岸的归州儿女
应着龙舟的鼓点
与凄惶的江风一起呐喊
三闾大夫归来哟
年年端午
高凯
一千年过去了
我们怎么总是把那个人
放不下呢
年年的这一天
我们都要端起雄黄酒赶走五毒
然后给他折几枝艾草
把最好吃的东西
严严地包起来
一千年之中我们都是这样的
我们把一个人一天的苦难
变成了一生的幸福
五月五,致屈原
安琪
我在对你的阅读中来到五月五
还是五月五
灵感们的复活地
必须回到诗歌才能回到生活
把经历搬到纸上
施加以历史的法则、情感的逻辑
和反逻辑
我们同时响应着分行的秘密
从一个字挖出记忆
从一个词挖出死亡
五月五,汨罗江照见一个人
纵身一跃的瘦小影子
是诗歌的幻觉,抑或是
怀才不遇的痛苦?
想象一个人对天询问如此忧愤
如此茫然
风收起了它的船桨,江水滔滔
或缓缓。浊者与清者
清者与浊者
谁能分开它们的表象?
诗歌的药片被他生产出来却依然拯救不了
他自己
但在终极意义上,他已经不朽
因为诗歌,已经不朽。
屈原的端午(二首)
庄晓明
(一)
五月的水中
鱼儿们鳞光闪烁
回溯自己的源头
你依然守在汨罗
是否孤独了太久
举世皆浊,众人皆醉
你早已穷途末路
为何还要固执地
守着一份虚幻的疆土
一行行诗句
若翻涌不息的洞庭之波
你孤立,却并不孤独
看那些赤裸的鱼儿
围着你,回家一般地翩舞
(二)
这个日子
为了怀念一位诗人
市场,股市的喧嚣中
诗正与我们渐行渐远
赛龙舟,包粽子
都是在试图守着
最后的界线
昏聩的不只怀王
或许是人类自身
失去的不只楚地
而是地球的诗意
然而,只要你的诗篇还在
就有一方栖居之地
供逃亡者喘息
端午帖
孙启放
菖蒲、艾叶,白芷和雄黄
这一天,百鬼退避三舍
这一天,一个人彻底疯癫
他抱着一块大石
在江边
唱了九首歌,并最后问了一次天
这一天,活着的诗人们性格多重
挽歌、骂娘、喝酒,想着
各种各样的自杀方式
失声痛哭后,又
吃掉原本不属于他们的粽子
这一天,水面上漂着许多诗的浮尸
所有的江河都拉开闸阀
咬着牙
恶狠狠地冲洗了一次
端午前夕约稿及其它
刘清泉
端午节前夕,向我的朋友们约稿
有的朋友回复很干脆:没有!
有的朋友很艺术:找找……
我称他们为“端午过敏症”患者
猜想他们不是因我而不适
而是因端午与诗人相关而心痛
有的朋友反应神速翻出旧存
有的朋友数日后传来了新作
他们许是上天派来的信使
说出屈原的原,屈原的屈
以及屈子没有想到的若干细节
字里有汨罗,也有不同于此江的
不明液体
有朋友没有消息,仿佛端午不在人间
有朋友临时爽约,又仿佛是去执行
另外的重要任务
约稿是件无聊的事,我的朋友们
因此而变成了另外的人,端午也因此
而汇入了另外的时间
朋友们都是有故事的人
故事的转折、停滞、闲笔,抑或倒置
时有发生
那么,他们作为诗人
与我这样一个零余人有何区别?
端午明年还会来,我们已知的一切
正是过去研磨的齑粉,是未来
无意中披露的一小部分
在路上,端午已有明年,还会成为以后
我想起提着艾叶蘸着露水写下的一些句子
不用修改,也不必再发表
汨罗江(外一首)
左拾遗
1
汨罗江的嘴
传说
吞下过三闾大夫的背影
没有航标的水线,像一根
疯狂的鱼刺
发愤
卡死汨罗江
2
江中竞渡的龙舟
撒向
端午节,棕子
比银河里
星辰多
五千年的牛头马面
填不饱
一滴水的肚子
拖家带口的汨罗江
骨瘦如柴
3
夏日水草,吐出
一盏盏渔火
点亮
涛声的高贵
八百里汨罗江上的彩虹
搂紧,芦花
妹妹一生的楚腰
清水河
在云南省元江县,你很难
找到一条清澈的河流
它们集体,横下一条心
似乎,连脸都不要了
清水河的例外,是起了一个
容易让人误解的名字
流水无所顾忌
张口就是,黄色的段子
端午听水,可以到清水河去
我跑遍了祖国
终于发现,只有
浑浊的河流
藏起的善恶
发出的水声,才接近
一个人的忧愁,整个民族的忧伤
想起两千年前的艾草
霁虹
想起两千年前
两千年前,江畔
长满青青艾草
想起风风像月光
将诗歌的足迹
摹写在每一张艾叶上
峨冠博带的先生
高歌离骚吐气若虹
时间在诗歌里收缩得很短
想起诗人从汨罗江畔走过
诗歌的国度
从此弥漫醉人的艾香
端午节,请从我们灵魂通过(外一首)
黎均平
粽子可以幻化成鱼,龙舟,或者大鸟
屈原可以幻化成良心,觉醒,或者精神
汩罗江可以幻化成跑道,鞭子,或者时代经纬线
端午节可以幻化成初心,节点,或者信仰……
端午节,请一定要从我们灵魂通过
我们的端午节
就顺着一个正正的“端”字
把艾草端出来
把菖蒲端出来
把粽子端出来
把龙舟端出来
把楚国端出来
把汨罗江端出来
把屈原端出来……
待一切准备就绪
我们就把内心的敬畏端出来
延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顺下去
顺成一种中国自信叫
我们的端午节
用一滴水的距离丈量灵魂的清澈
李欣蔓
沧浪老人哼一曲
《九歌》飘来,与天和地旋转
击碎黑暗
同悲和喜交替,发出《天问》
颤抖的词语
给万物插上一双眼睛
寻找明亮的诗意
《天问》的翅膀降落下来化作那个人腰间的石头
怎么也压不住一个朝代断裂的缝隙
汨罗江的水涨到了九天
龙舟穿越,山川万物
一笔一划,扩展天空
水影,扫描悠长
菖蒲、粽子、艾叶追忆一部《楚辞》
尘世三千年
用一滴水的距离丈量灵魂的清澈
在一个民族血脉的源头
魂兮归来,魂兮归来
屈原
田湘
所有的河流张开了翅膀
俯贴大地
寻找你放歌时留下的记忆
所有的河流掀起了波涛
呼应夕阳和晚霞
推送你一叶扁舟乘风而去
所有的河流开启了天堂
你的灵魂追逐鱼的悲欢
在河里吟唱
所有的河流成为流浪者的故乡
忧郁的游子、愤世的诗人
为你挥扬泥沙向天咆哮
所有的河流都在把你放逐
所有的河流都在将你怀想
不敢抚摸任一块石头
钱轩毅
身陷凡尘,当以菖蒲驱鬼
以雄黄避蛇,以箬叶裹心
长歌当哭,歌罢,欲哭泪已无
问天、问水、问石,斯人欲何往
长髯素衣之人,掩面于艾草间
世道如是,剑如蒲叶,斩不去奸邪
抚卷,一部《离骚》,浊浪翻滚
千年,给节日注入的殇,拍岸惊心
忽生疼痛,以致不敢抚摸任一块石头
怕一不小心,就触碰到上升的悲愤
和下沉的绝望
婵娟别(外一首)
白丢丢
南的酒好毒
君不知索命的疼是如此轻
羽舞、桑林
编钟击中夕阳的草舍
楚雄之花铁驹烈马
死在哪儿都是土地
死在你的怀里才是天空
让一个名字在你的诗词里飞
铭骚殇客
淘尽胭脂红粉
你的剑被雷电折弯后,山河动了
我是九歌,那一夜
再没醒来
插艾
拾一把麦穗
心跳似乎跟不上灼热的节奏
父亲
你已安睡一年,从布谷雨后
从第一枚杏子熟透黄如火纸
你一去,再去
那么父亲
今天,芦苇高了小院以泪染米
母亲老了彩线由我扎起
艾草青了它该插在哪里
就轻放在你书香未尽的案头吧
像你所有的日子围着春风
靠近你,我的心愈发干净
干净的不再打扫一丝风尘
端午
过传之
屋的爬山虎爬满砖墙
又爬上我们的窗户
你说,记不住这是第几个年头
你说,年年春风依旧
这一方水土
滋养的麦子依旧
爬山虎爬满我们的小屋
你说,就到了农历端午
你说,我腌的鸭蛋很香
我酿的米酒醇厚
你说,这满院的爬山虎
注定我们一辈子平民粗食
一辈子幸福白头
星星诗刊
或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ff/13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