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品红楼品读第六十七回三
乐文品红楼品读第六十七回(三)
听妹妹宝钗拿自己开涮,薛蟠笑道:“估计是路上叫人把魂给吓掉了,还没归窍呢。”
宝钗拿薛蟠打趣,说如果那两箱东西如果不是特意为她和母亲准备的,可能不止放上十来二十天,说不定年底都拿不来。意思是笑话她哥,忘性太大,做事不上心。
而薛蟠的自我解嘲也挺艺术,借自己这趟旅途遇险的事打趣,说是吓得灵魂出窍,到现在魂都还没回自己身体里。魂不附体,哪还能记住啥?
薛蟠说这话,可见这次遇劫把他吓得不轻,到现在还惊魂未定。这也就不难理解,薛蟠为何对柳湘莲如此情深意重,甚至还为他的出走流泪。这种死中得活的感觉,被柳湘莲从地狱里救出来的那一刻,柳湘莲这个救命恩人对他而言,简直就是上帝。
同时,薛蟠至今还对被劫心有余悸,心理的阴影总是难以散去。他最需要柳湘莲这样的强人在他身边,那样他才有安全感。
由此可见,薛蟠对柳湘莲近似不可思议的情谊,既是报恩,也是心理上的需要。
宝钗开涮,薛蟠解嘲,一家人说说笑笑了好一会。薛蟠这才吩咐小丫环去告诉小厮,让他们把东西拿来放好,然后就可以回去了。
薛姨妈母女看这两大箱子捆绑得十分结实,便问薛蟠这里到底什么东西,绑得那么紧,那么神秘?
于是薛蟠便让那两个小厮把箱子拿进里屋来,并命他们将绳子解开,去掉夹板。等最后把锁一打开,翻开箱盖,就见其中的一箱里头都是绸缎绫罗洋货等家常应用的物品。
这箱是给谁的,曹公没说。他只是描写到薛蟠指着另一个箱子笑着说:“那一箱是给妹妹的。”然后自己过去把另一个箱子打开。
母女朝给宝钗的这一箱子里看去,就见里头装的与另外那箱子截然不同。这里是些笔、墨、纸、砚,以及各色笺纸、香袋、香珠、扇子,扇坠、花粉、胭脂等等,都是女孩家用的东西。
另外还有从虎丘带来的自行人、酒令儿、水银灌的打筋斗小小子、沙子灯、一出一出的泥人儿的戏,这些是用青纱罩的匣子装着。再就还有一个在虎丘山上用泥捏的薛蟠的泥人像,跟薛蟠的模样简直相差无几,象极了。
这个虎丘山,就在如今的江苏苏州,是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之地。这里的民间手工艺术品,以及民间艺人名闻遐迩。薛蟠估计也没少在那里逛,然后顺便给宝钗带这些礼物。——可以想象,这里在当年有一个非常热闹的手工艺品和土特产市场。
曹公把薛蟠给宝钗和薛姨妈买的这些东西写的如此详细,无非是想告诉我们,买的非常多。这说明薛蟠对母亲和妹妹十分上心,看见好的东西,恨不得全都买了好给母亲和妹妹带回去。从这点看的出,薛蟠对母亲孝顺,对妹妹关爱,非常有人情味。
如果再看薛蟠对柳湘莲这位结拜兄弟的真诚,不仅让我们对这位俗陋不堪的呆霸王心生好感。
曹公只写薛蟠指这箱说是给妹妹的,但毫无疑问,另外的那箱自然给母亲的了。给母亲的是家用的东西,而给妹妹的则是以文房四宝和小玩意儿为主。
对薛蟠带来的这些物品,宝钗唯独对薛蟠的那具泥人像兴趣浓厚,其它的她倒不在意。就见她拿过那具泥人像仔细端详,又看了看她哥哥,然后情不自禁的笑了。
这一小细节的描写,突显这尊泥人像捏的技术高超,活灵活现。宝钗何其聪明人,又是什么东西没见过,这小泥人像之所以能让她如此着迷,肯定有过人之处。是泥人师傅过人的本领,把这尊泥人捏得活灵活现,赋予它真人的神采,才让它动感十足。
最重要的是泥人师傅还得会察言观色,捕捉到真人身上的别具一格的性格特点,才让它有神韵。让宝钗这种情商过人的神女子一看泥人,就能从泥人身上感觉到她哥哥的神魂,所以才会情不自禁发出会心的笑。
曹公并未使用一个字来描写泥人的样子,仅从侧面用宝钗的动作和笑,就把泥人师傅的高超技艺深刻烙印在读者的心里。而且还引起我们读者对泥人模样的浮想联翩。曹公的文笔,可谓鬼斧神工,难以超越!
这一大段描写,让我们看到这一家人母慈子孝,兄妹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的温馨场面。
紧接着宝钗让莺儿带着几个婆子,先将她这一箱子东西带箱子一并送到蘅芜苑。自己则和母亲、哥哥又聊了会,才回的大观园。
而薛姨妈这里也将薛蟠的物品从箱子里取出,仔细的分成一份份,然后叫丫环同喜送给贾母王夫人等人。
薛姨妈和宝钗应该已经分工明确,薛姨妈的礼物主要送给有身份的大人;而宝钗的礼物,则主要送给各位小姐及身份稍低一点的诸如妾之类的人。
再说宝钗,一回到住所蘅芜苑,也开始打理薛蟠带的这箱礼物。她一件件的仔细过目之后,先将自己用的物品留下,剩余的则分成搭配合理的一份份。
送礼也要做到公平合理,不能厚此薄彼,免得别人相互攀比后心理不平衡招来忌恨,那就会将好事办成坏事。
所以从这个小细节,也能看出宝钗心思缜密,为人谨慎,行事滴水不漏。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宝钗送礼也煞费苦心。她是根据各人各家的性格和喜好来置办。有的送笔墨纸砚,有的送香袋扇子香坠,有的送胭脂头油,有的则送小玩意儿。
宝钗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礼物都差不多一般重。唯独只对黛玉搞特殊,送黛玉的礼物相当于别人的双份。
这些姐妹,送笔墨纸砚的应该是探春;胭脂头油肯定给穷的叮当响的邢岫烟;送小玩意儿的顾忌是贪玩的贾环;香袋扇子香坠估计给迎春惜春。
宝钗在送礼上下功夫,自然也收到相当好的效果,得到极好的回报。
宝钗打点完毕,便吩咐莺儿带着一个老婆子把礼物分发到各门各户。
收到礼物的姐妹及各人,赏赐完来使,又让来使转告宝钗,说见面再向宝钗当面言谢。
大家收到宝钗的礼物,都十分开心。唯独林黛玉心情却格外不同,多愁善感的她,一见到来自家乡的物品,顿时又触物伤情,悲悲戚戚。
黛玉想到自己如今是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姐妹,孤身一人寄居在亲戚家,哪会有人牵挂自己,给自己从家乡带来土特产?想到这,黛玉禁不住又开始习惯性掉眼泪。
紫鹃一看就知道黛玉为什么伤心,但她也不好说破。只能是在一旁劝,说姑娘身子多病,天天早晚吃药,好不容易这两天才稍微好点。但离痊愈还差得远,可千万别胡思乱想糟蹋自己的身体,导致病情加重。
紫鹃劝黛玉说,宝姑娘给你带了这么多礼物,可见人家对你十分重情重义,十分重看你,你接到礼物应该高兴才对得起人家。你一看到人家送来d礼物就伤心,岂不是辜负人家的一片好心。难道你是想告诉人家,你不喜欢这些东西吗?这要让宝钗知道你收了她的东西,不但不喜欢,反而伤心掉泪,人家心里会怎么想,怎么看?
接下来紫鹃话锋一转,继续劝黛玉说,再一个这里的老太太等人,为了姑娘的病体,千方百计请好大夫,配好药诊治。你这才稍好点,就开始哭哭啼啼,这么糟蹋身体。要是被老太太他们知道了,岂不又添愁怨?
紫鹃话中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你住人家这里已经麻烦人家了。人家还为你的病奔波担忧,你不好好养着,总是糟蹋自己身体,人家见了心里怎么感觉?肯定会觉得你不懂事,不领人家的人情。那人家反过来会怨你的。
紫鹃暗含的意思,“心比比干多一窍”,极其敏感的黛玉哪能不懂?寄人篱下是黛玉心理的软肋,紫鹃这么劝正点中了黛玉的要害。
最后紫鹃又劝黛玉说,你这病本来就是忧虑过度,伤了血气所致。你自己也是千金贵体,何必小看自己不懂珍惜呢?
紫鹃劝黛玉,一是不能辜负对你一片挚诚的好朋友;二是不能辜负你如今的衣食父母;三是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你自己也是千金小姐,身份尊贵,你没比别人低。
紫鹃果然忠心耿耿,同时也非常了解和体贴黛玉,知道黛玉心理的软肋在哪。她这番劝,情真意切,真心为黛玉好。这既体现紫鹃对主人的忠诚,也看得出她是个善良和实诚的人。
虽然紫鹃和袭人对各自的主人,都十分贴心和勤勤恳恳。但紫鹃对黛玉是一片忠心,不图回报;而袭人对宝玉则是十分功利。
从紫鹃这番话,我们也深刻了解了黛玉心理的软肋:一是欠别人人情会不好意思;二是总觉得寄人篱下;三是不自信,甚至是自卑。
尤其第一条,宝钗是十分了解黛玉怕欠人情的。所以她才拼命对黛玉好,目的是让黛玉欠她人情。那将来在竞争宝玉时,黛玉会拉不下脸来。。。。。。
紫鹃还想再劝,就听院子里传来小丫头子的传报。。。。。。
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