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惊扰入睡百年的胭脂女
文/摄影司汉科
达紫香是当年老金沟身价最高、气质最佳、长相最靓的胭脂女,窈窕、清高、还有一丝淡淡的忧伤。她是当年金把头、红胡子老大和一掷千金的俄罗斯皮货商经常猎艳的对象。我在老金沟采访,听到许多关于胭脂女和达紫香的故事。
达紫香的真名叫什么,没人知道了,只听说她是山东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后来家道中衰,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哥哥闯了关东,后来听说,哥死于漠河金矿,为了寻找哥哥到她来到了胭脂沟一带,并被人卖到了妓院。她把用身子挣来的钱用于一家老小的饭口,她拼命挣钱,希望有一天能赎身回家。 那一夜,一个山东青年慕名而来,两人聊的非常投机,并私定终身,有一次闲聊,她发现这是多年失散的哥哥。
她没有说破这个秘密,并含恨跳入美丽的胭脂河,三天后,金矿的工人们在下游发现了达紫香。 达紫香之死震动了整个老金沟,哪个胭脂女,哪个矿工没有一部血泪史,矿工们集钱在山后买了一块林地把达紫香厚葬。 据史料记载:19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胭脂沟开采金矿,几年内黑龙江流域的采金业迅速升温,高潮时矿工达5万余人,上海、杭州等地妓女闻金而来,其它一些地方的妓女也陆续而来,其中包括俄罗斯、日本、朝鲜的妓女也来到了胭脂沟。当时,中国的妓女院66家、俄罗斯的27家、日本人的24家,每晚这里笑声十里,一片灯红酒绿。每天姑娘们的胭脂染红了老金沟的河水,难怪老金沟又叫胭脂沟。这些几乎没人能知道真实姓名的姑娘们,陪伴着矿工们经历了胭脂沟的兴衰,经历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和情感交融,有些病死在这里,有的老死在这里。清代漠河的金矿管理部门为这些人特批了一块基地,安葬远离故土,远离亲人的“胭脂女”。
由于搞起了旅游开发,沉寂了多年的这片坟地一下子热闹起来,墓地前,一组大型的组雕“胭脂魂”正在雕塑中,画面表现的是姑娘们凄美的胭脂生活,让人楚楚萌动。工人们正在给姑娘们的美丽做最后的打磨和修饰。 让后人瞻仰、供奉这是让寂寞了多年的姑娘们所没有想到的。 妓女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和文化现象。在男权社会中她们是为性服务而产生的,这就决定了她们根本没有社会地位可言,生前,花开身香百里闻,一掷千金争芳菲,死后,凄凉寂寞无人问,只有枯冢向黄昏。 但她们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名媛青史的李师师、枊如是、李香君、苏小小,以及现代的赛金花、小凤仙身前让人崇拜,死后至今也让人怀念不已,生前她们不但成就了柳咏这样的软诗人,也造就过像蔡锷这样的铁骨将军。 老金沟的胭脂女的面相,身段也不比任何一个干这事的小姐差,只是她们生不逢时,又不逢地,没有青楼小巷的雅致,也没有秦淮船灯的浪漫,他们劳动的对象是一身臭汗的淘金工,所以个个没名,更不会名留青史。
他们一年又一年用自己的香体慰籍远离家乡的淘金工,养活远在南方的亲人。一个来过老金沟,看过妓女坟的作家感叹,中国淘金的贡献有一半是胭脂女的。 我徜徉在林荫里,闻着有着松枝清香的墓地,总是让人生出许多联想出来,光阴年年去,松叶岁岁落。墓茔早就被淹埋在了厚厚的松叶下,安睡了上百年的胭脂女,有朝一日,为了旅游的需要,她们遗骨被一一重新入殓新棺,错落有致地被摆在林中,供观光客的目光狐疑地打来打去,是谁惊动了她们百年的梦香,把她们暴晒于阳光之下,这样惊扰安然入睡百年的胭脂女是否合适? 当年的胭脂女们挣别人的钱,现代人又要挣她们的钱了,生前做贡献,死后还要做贡献这是她们怎么也不会想到的。 “身前不知身后事,身后百年归黄土”,苍茫大地,无情历史,谁不是过客呢,不管你身前英雄一生,权倾万人,富可敌国,美如江山,情深似海,死后,还不是黄土一抔,青烟一缕。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只有徜徉在青山绿水间,特别是在黄昏后面对枯冢的时候你才会明白这个道理。
司汉科,资深媒体人,作家,诗人,摄影家。出版过小说、散文、游记、诗歌、文学评论、教育学等多部作品共多万字。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吗北京最正规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jg/1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