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蒋勋细说红楼梦第45回文字音频
音频在本页底端
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1、青春的主题
很多根据《红楼梦》改编的影视作品,都会抓住宝黛钗之间的三角恋作主线,可读到了第四十五回,你会发现,这个三角恋只占了这本书非常小的一部分,不足以涵盖这么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如果一定要给这本书冠以一个主题,我想到的就是“青春”。
“青春”的主题在《红楼梦》里我提过好几次,最主要是基于宝玉、黛玉他们刚出场的时候,都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因为刚刚发育,对自己的身体其实很陌生,对别人的身体也充满了好奇,想要去探索,想要去接近。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们就会看到《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都处在一种流动不稳定的状态。以十二金钗来讲,大概都是贾宝玉爱恋的对象。用今天粗俗的话来说,贾宝玉这个男孩子从小就有一点“劈腿”的习惯,很花心。可是我不这样看,我觉得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会仰慕与他不同的生命形态,用美学术语来讲,叫做“欣赏”。欣赏不是一种占有,我们会为一首乐曲感动,会被美丽的晚霞打动,可是你无法占有音乐和晚霞。我觉得生命里有一个部分是非常纯粹的,它就是被美打动了,所以在这样的状况里,我一直希望大家慢慢可以看到青春的某一种形式。
从成人的世界来看,有时候不容易了解这些男孩、女孩的行为。我有时候跟我的同龄朋友说,也许我们已经忘了自己的青春,其实那时的我们和现在的年轻人也没有太大的差别。可到了某一个年龄,走过被“设计”的人生,回头去看一些没有目的性、没有功利性的生命,你会觉得他们怎么那么傻。但曹雪芹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作者,在他四五十岁时,竟然还可以回忆青春。他觉得生命中最美好的就是那几年,好像十五岁以后就没有了。如果只看《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十五岁后的宝玉大概就不见了。后四十回里是别人要他去好好考试、做官,甚至出家。我想,对这个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曾经有过两三年的时间,和一群跟他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们在一起天真烂漫、无所事事,每天赏花、写诗,吵吵小架。那种无目的性的,我们叫做两小无猜的生命情境,大概就是《红楼梦》里的重点。
《红楼梦》不像《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里面有那么多抢着做英雄的争斗,它就是把单纯的青春当成伟大的事情来写。青春可以那样被“消耗”和“挥霍”,你会觉得大人的伟大事情对他来讲反而才是无聊。
我在东海大学做系主任的时候,工作忙得要死。东海大学的草地非常漂亮,我们叫它“阳光草坪”,一天我走过那里,看到一个女孩子、一个男孩子躺在那边,我觉得他们真无聊,也不去好好读书。等我开完了四个小时的系务会,头昏脑涨地走过那里,他们居然还在。我忽然记起我以前不是也常常躺在草地上读诗吗?现在,我已经七年没有做这件事了。于是,我当天就提交了辞呈。我想,我的生命怎么会忘掉这个东西,而且我竟然还嘲笑它?
所以我相信青春并没有消失,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年龄,只要你还能欣赏青春,青春就在你的身上。相反的,当我们有一天去嘲笑青春、侮辱青春、甚至去打击青春的时候,大概青春在这个人身上已经消失了。青春消失了,这个生命一定是僵硬的形态。所以我觉得不管我们在哪一个年龄,一定要让自己身体里面还留有青春的质素。它绝对不是涂粉、抹胭脂、美容、把皱纹拉掉,而是让你的心灵没有皱纹,这可能比脸上没有皱纹还要重要,就是保有一种弹性,保有那种对生命的关心跟爱。所以我在负责大学行政工作的时候,常常观察那些青春年少的男孩女孩,他们当然有时是谈恋爱谈到一塌糊涂,又荒废了学业。可是我会想一想,我年轻的时候会比他们更好一点吗?这个时候你要有更大的耐心跟他交换意见,而不是简单说不准如何如何了。
大观园其实就是元春在她的青春结束之后,为弟弟妹妹修建的保护伞下的青春王国。我们的青春不见得有人保护,它们通常在大人的世界是被指责、被嘲笑,甚至被侮辱的。“被侮辱”的提法也许有一点重,就是我们在读书上学时,常常因为服装的不整齐,或者爱美头发留长了一点点,遭遇到很大的侮辱。可是今天我们回头去看,青春可以是一个很美的东西。如果一个大人在逐渐衰老的年龄,坐在城市的一角,看到阳光下走过的这些青春年少的生命,觉得有一种美,那是因为你活过,你也有美好的青春,你会祝福他们把青春像花一样真正地绽放出来。
2、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所以我想如果大家用这样的方式去读《红楼梦》,可能会读到一些很不同的方向跟观点。我觉得《红楼梦》需要重新还原到它的本质,它在世俗的消费文化里,已经被弄“窄化”了。这个窄化让你觉得林黛玉跟薛宝钗好像总是彼此憎恨,这是个很八卦的角度。我不觉得她们一定是这样,她们都喜欢一个人,可她们彼此也在欣赏,所以第四十五回的回目是“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我们都知道“义结金兰”,也有个成语叫“契若金兰”,是说人世间有一种情感,比亲兄弟、亲姐妹还要亲;“互剖金兰语”,就是向彼此讲出心里最诚恳的话。这两个人是谁?就是宝钗和黛玉。所以四十五回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特别、非常重要的章回,可惜很多电视剧和电影都没有拍好这一段。
这一段是讲宝钗为多病的黛玉配燕窝的故事,虽然是小事,但两个女孩子之间进行了一次交心的谈话。看到这一段,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电影跟电视剧中讲到黛玉跟宝钗,都是在那边争风吃醋,其实是一种非常世俗甚至有一点低级趣味的理解。我们前面讲过,在《红楼梦》中,宝钗最欣赏的人其实是黛玉,黛玉最欣赏的人也是宝钗,不欣赏就不会成为对手。如果这个人跟你差距太大,根本就成不了对手。
所以我觉得伟大的文学跟艺术,一定能揭示人性里最惊人的一面。这种惊人的一面,常常被世俗掩盖了,使得人性里面最好的部分,根本没有机会表现出来,因为你不相信人可以如此善待对方。所以我觉得第四十五回非常重要,它使我们看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些很珍贵的部分,而好的文学作品则是启发了这个部分。
3、凤姐自比铜商
上一回结尾说到,凤姐正在安慰平儿,忽然听说奶奶、姑娘们都来了。“忙让了座,平儿斟上茶来。凤姐笑道:‘今儿来的这么齐全,倒像下帖子请了来的。’探春先笑道:‘我们有两件事:一件是我的,一件是四妹妹的,还夹着老太太的话。’凤姐笑道:‘有什么事,这么要紧?’探春笑道:‘我们起了一个诗社,头一社就不齐全。众人脸软,所以就乱了。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大家记得吗?第一次聚会宝玉就缺席了。探春说我们都是年龄差不多的姐姐妹妹,那我怎么好意思处罚哥哥,因为“脸软”,这个社团也许就办不下去了。所以就想请凤姐这个铁面无私,有赏有罚的人做总监。你看,探春基本上还是有管理概念的。
“再四妹妹为画园子的图儿,用的东西这般那般不全,回了老太太,说:‘只怕后楼底下还有当年剩下的,找一找,若有呢,拿出来;若没有,叫人买去。’”贾母对于库房里什么地方放什么东西清清楚楚,所以这个老人家一点都没有老人痴呆的问题;而且还是管家的态度——没有再买,以免造成浪费。
凤姐笑着说:“我又不会作什么湿的干的,要我吃东西不成?”探春说:“你虽不会作,也不要你作诗。只监察着我们里面有偷安的,有怠懒的,该怎么样罚就是了。”探春要凤姐监督偷懒的、缺席的、逃课的。王熙凤笑着说:“你们别哄我了,我猜着了,那里是请我作监社!这分明是叫我作一个进钱的铜商。你们算什么社,必是要轮流作东道的。你们月钱不够花了,想出这个法子来勾了我去,好和我要钱。可是这个主意?”
关于“铜商”有一个典故,是说汉文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邓通,他对国家非常有功。汉文帝为了奖赏他,就把他家乡附近的铜山都赏赐给了他,准许他自行铸钱,于是邓通就成了西汉有名的大富商。所以“铜商”的意思是,高兴铸多少钱就铸多少钱,完全不把钱当回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金主。现在说的铜臭味,其实也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
王熙凤的一席话,说得大家都笑起来。李纨笑着说:“真真你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就是说你根本就是透明的,人家做什么事,你都看得一清二楚。王熙凤也笑着说:“亏你是大嫂呢!把姑娘们原交给你带着念书学规矩针线的,你们不好,你还要劝。这会子他们起诗社,能用几个钱,你就不管了?老太太、太太罢了,原是老封君。”这个家族里面最受尊敬的人叫做“老封君”。“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子。老太太、太太还是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因有个小子,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好,这个时候我们第一次知道李纨的月钱比别人都多。
这还没完,“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钱”,就是把大观园里面的地分了一块给李纨,她把这个地再分给底下的佃农,然后抽他们的租税。“年终分年例,又是上上分儿。”不仅月钱是最高的,年终分的年例也是最高的。“你娘儿,主子奴才共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两银子。”从王熙凤的话中,我们也是第一次了解,贾家对李纨这样的孤儿寡母,有一种特别的待遇。“这会子你就每年拿出一二百两银子陪他们玩玩,能几年的限?他们各人出了阁,难道还要你赔不成?这会子你怕是花钱,调唆他们来闹我,我乐得去吃一个河落海干,我还通不知道呢!”“河落海干”就是把公款都用得干干净净的意思,她有点在嘟嘟囔囔地抱怨李纨。
4、李纨替平儿打抱不平
李纨说:“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话,他就疯了似的,说了两车无赖的泥腿市俗家常打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我们知道,李纨很少骂人,这会儿她有一点被逼急了,所以用了一个很长的句子,而且在中间加了许多形容词:“无赖”、“泥腿”、“市俗”、“家常”、“打算盘”、“分斤拨两”,总之就是没有教养、小家子气、斤斤计较的意思。这种民间的语言非常精彩,也非常活泼。然后又说:“亏他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身,出了嫁又是这样,他还是这么着,若生在贫寒之家,小门小户的,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这句已经不是在开玩笑,而是切中要害了。
下面李纨的话里就透漏出她心疼平儿的心情了:“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的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给平儿打抱不平儿。忖度了半日,好容易‘狗长尾巴尖儿’的好日子,又怕老太太心里不受用,因此没来,究竟气还未平。你今儿还招我来了。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子才是。”“狗长尾巴尖儿的好日子”指的是王熙凤过生日,你看,李纨骂得够狠的。
小孩子要开诗社,找王熙凤做社团负责人这样的事件,带出了李纨对王熙凤的批评。我特别希望大家可以了解,这是《红楼梦》里非常有趣的东西,意思是不要以为生在富贵人家,就一定比那些卑微的下人高贵。平儿虽然是一个丫头,可是她忠心、有义气、对人善良。李纨一席话“说的众人都笑了”。我们注意一下就会发现,《红楼梦》中常常用这种很隐蔽的手法,点出王熙凤的本质。作者不会直接说王熙凤怎么坏,而是以开玩笑的方式,从别人的嘴里讲出来。
凤姐忙笑道:“竟不是为诗为画来找我的,这脸子竟是为给平儿来报仇的。我竟不承望平儿有你这么一位仗腰子的人。早知道,便有鬼拉着我的手打他,我也不打了。”这些都是典型的王熙凤的语言,然后又说:“平姑娘,过来!我当着大奶奶、姑娘们给你赔个不是,担待我酒后无德罢。”所以王熙凤这个人,还是很难得的,知道当退则退。
5、争取诗社经费
这一段争吵之后,王熙凤就讲了正经的话:“好嫂子,你且同他们回园子里去。我才要把这米账和他们算一算,那边大太太又打发人来叫,又不知有什么话说,须得过去一趟。还有年下你们填补的衣服,还没打点给他们做去。”李纨笑着说:“这些事我都不管,你只把我的事完了我好歇着去,省得这些姑娘们、小姐们闹我。”凤姐说:“好嫂子,赏我一点空儿。你是最疼我的,怎么为平儿就不疼我了?往常你还劝我说,事情虽多,也该保养身子,捡点着偷空儿歇歇,你今儿反倒逼我的命了。况且误了别人年下的衣裳无碍,他姊妹们若误了,却是你的责任,老太太岂不怪你不管闲事,连一句现成话也不说?我宁可自己落不是,岂敢带累你呢。”因为这些姑娘,都是由李纨负责帮着照顾的。
李纨笑着说:“你们听听,说的好不好?把他会说话的!我且问你,这诗社你到底管不管?”王熙凤也笑着说:“这是什么话?我若不入社花几个钱,我不成了大观园的反叛了,还想在这里吃饭?”意思是我还想在这里混饭吃吗?然后她保证道:“明日一早就到任,下马拜了印,先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慢慢的作社会东道。”凤姐说我先放下银子,让你们慢慢花着,至于让不让我负责监察,都无所谓。估计你们到时有钱花了,大概也不会理我了,“你们还撵出我来也使得!”说得大家又都笑起来。
6、世俗算计的王熙凤
凤姐接下来又安排惜春作画的事情:“过会子我开了楼房,凡有的这些东西都叫人搬出来你们看,若使得,留着使,若少什么,照着你们的单子,我叫人替你们买去就是了。画绢我就裁出来。那图样没在太太跟前,还在珍大爷那里呢。说给你们,别碰钉子去。我打发人取了来,一并叫人连绢交给相公们矾去,如何?”
李纨听了很满意,刚带着众人要走。凤姐又说:“这些事再无两个人,都是宝玉作出来的。”这里的“作”读平声,意思是生出来、惹出来的,我们现在也这么说,比如“自作自受”。王熙凤觉得这两件事都很麻烦,所以有点怪宝玉,其实这两件事都是宝钗提出来的。也许她知道是宝钗提议的,但不好说宝钗,只好提宝玉。宝玉也真够倒霉的,什么不好的事都怪在他头上,不过宝玉大概很乐意将这些不好的事都揽在自己头上。有时就算怪不到他头上的,他也主动承担。
李纨听了,忙回身笑道:“正是为宝玉来,反忘了。头一社就是他误了。我们脸软,你说该怎么罚他?”李纨大概只是想岔开话题,并不真的关心怎么惩罚宝玉。凤姐想了一想说:“没有别的法子,只叫他把你们各人的屋子里的地,罚他扫一遍才好。”其实凤姐也只是嘴上说说,不见得真的让他扫。众人都笑道:“这话不差。”大家刚要走,“只见一个小丫头扶了赖嬷嬷进来”。
7、赖嬷嬷报喜
接下来出现了一个插曲,就是赖嬷嬷报喜。大家看《红楼梦》,常常会遗漏一些人,像赖大、林之孝、周瑞等人,他们都是贾府的老家人。什么叫老家人?我们今天不太好理解,因为现在的菲佣通常只能待一两年,所以他永远不会变成老家人。而以前的富豪人家,用人常常是买来的,等于是卖身到他们家,所以他的孩子会继续留在这个家里当差,叫做“家生子”。就是这样,经过一代、两代、三代,他们就变成老家人了。贾家的这种老家人因为跟主人有了长久的默契和信任,所以特别受重视,而成为贾家重要的管事。他们的太太通常被称为“赖大家的”、“林之孝家的”、“周瑞家的”,而下面要出场的赖嬷嬷,则是赖大的妈妈。
那么赖大的妈妈来找王熙凤干什么呢?原来是她的孙子,也就是赖大的儿子赖尚荣做官了,所以想请贾母、王夫人等所有的主子吃饭。赖嬷嬷很高兴,她说我们一个做奴才的人,从来没想到有一天可以做到孙子当了“部长”,也有身份了。但她知道这个孙子做不做得成官跟主人太有关系了,因为要看主人是否赏这个官做。所以她要谢谢贾家给他们这么好的照顾,不但照顾他们第一代做用人,第二代做总管,第三代竟然还做官。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到,这些用人虽然最初是卖身到贾家做奴才的,可到了第二代,也可以跟着读一点书;而第三代从小就可以跟主子一起读书,之后也可以考试、做官。慢慢的,这些人就形成了贾家政治上一个庞大的派系。
就像曹家是康熙的亲信一样,贾府也需要很多的亲信。因为我们知道,官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方,单一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在官场混下去,到最后一定会结成派系,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所以贾府有好几个人在做官:贾珍在做官、贾政在做官,连贾蓉都捐了一个官,然后他们又帮赖大的儿子弄了一个州县的小官做,其实就是为了培植贾家将来在政治上护卫的势力。
8、贾家下人的奴才意识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这段插曲。赖嬷嬷进来后,“凤姐等忙站起来,笑让:‘大娘坐。’又都给他道喜”。赖嬷嬷笑道:“我也喜,主子们也喜。若不是主子们恩典,我们这喜从何来?昨儿奶奶又打发彩哥儿赏东西,我孙子在门上朝上磕了头了。”赖嬷嬷说我的孙子跪下来对着主人贾家的门磕了头,因为要感激主子的恩典。我们不晓得他是不是真的做了这件事,但官场是要这样子的,这个时候如果有一点得意之色,三天之后那个官就没了。所以你读到这些语言的时候要注意,这个老嬷嬷是被锻炼出来的。她在这种家族里面做一个用人,小心翼翼培养她的儿子变成管家,再培养她的孙子做了官。
你可以感觉到这个赖大家也许慢慢会成为一个发达的家族,可能有一天会超越他的主人。我常常在想贾家后来抄家了,那这个赖大家没有帮贾家?书里没有交代,其实这也是有趣的一个问题。如果赖大家变成新贵,在这个时候为了要保护和巩固他的权力,很可能要赶快切断这个关系,所以官场上其实是很残酷的。
李纨笑着问:“多早晚上任去?”赖嬷嬷说:“我那里管他,由他们去罢!前儿在家里给我磕头,我没好话,我说:‘哥儿,你别说你是官儿了,就横行霸道起来!你今年活了三十岁,虽然是人家的奴才,一落娘胞胎,主子的恩典,放你出来。’”什么是“放你出来”?就是得到赦免了,免掉他卖身的身份,从奴才变成自由身。大家读《红楼梦》也许不太注意这些东西,其实里面有很多的辛酸。“上托着主子的洪福,下托着你老子娘”,主子永远摆你现在阅读的素材来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jg/12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