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中日消化内镜专家交流ESD
“OE新镜界——广州站”,年6月9日,热衷于消化道早癌研究的内镜同仁不畏台风登陆带来的恶劣天气,汇聚羊医院(广州消化疾病中心)消化内镜中心会议室,针对消化道早癌诊疗技巧,与日本大圃研、村元桥两位教授进行学术交流。子敬(医院潘新智)有幸参加学习,记录下部分内容分享如下:
一、开幕式:
1、医院消化内科周永健主任:介绍邀请专家教授。
2、聂玉强院长:致开幕词,强调随着人们对健康追求的提高,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消化道早癌筛查、精查、ESD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未来会在智能识别早癌图谱方面收集大量数据,解决内镜医生对复杂镜下理论分型的困惑。
二、早癌诊断技巧-村元桥教授。
1、OE技术特点:潘太克斯以前是i-scan,是同时数字处理影像技术,表面强调、对比强调、色彩强调,通过调节表面光对比度,表面蓝色光,对粘膜血管进行强调。OE是光学强调的最新技术,对诊断病灶有突破性进展。把不要的光线去掉,观察表面的结构是非常有效的,OE1是对粘膜表面血管进行强调模式。OE2是保持有第一模式的基础上增强了红光,看得更清楚。
2、OE放大内镜:可以放大至倍,最大放大到倍——目前只有潘太克斯的内镜能做到。对OE操作的设定非常重要,通过一点点细节的调节清晰度会变得非常不一样,EPK-i的主机,有双屏模式,可以对白光下及各种模式调整,同时进行对比,只有宾得具备有这个功能。有USB同步储存功能,包括图片及视频,所有手术可通过USB转录。
3、病例提示:1)食道病例1:白光下观察有发红区域,转换OE后变成棕色,非常明显。放大观察,把棕色区域慢慢放大,食道发现诊断是OE1模式观察。
2)胃病例3:用i-scanOE2会看得更清晰一些,远景病灶部分会变成发黄色,对发现病灶是非常有效的。近景:病灶观察非常清晰,发粉、发红的区域更加明显。病理证实是5mm早癌。
胃早癌病灶特点:注意观察色调变化,形态变化,粘膜中断,易出血,粘膜缺失,光泽消失。胃早期病灶发现用OE2模式,发现可疑病灶,再通过OE1模式进行观察。可以通过双屏模式进行观察。早癌病灶边界线看得非常清楚,放大时是一点点放大,可以看到血管、腺管异型会更清楚,对放大诊断是用OE1模式进行诊断。对诊断发现病灶,是癌性还是非癌性很困惑,强调第一发现可疑区域,先找边界线(DL),与正常的粘膜不同;再进一步看VS诊断,表面血管正常或异常,或表面构造缺失。如果血管或表面构造不正常就是一个癌性病灶。
Case7边界清,但腺管、血管无异常,是一个非癌病灶。
3)结肠观察:用JNET分型,OE1模式进行观察。发现不了血管的是Type1,常见于增生性息肉。血管正常是Type2A,血管异常是Type2B,是癌性病变。血管非常异常是Type3。水浸法:在水下放大,反光会少一下,观察腺管是更清晰的。
4、总结:发现和诊断病灶用OE技术是非常有效的。OE的设置非常重要的。
5、百度:PLT健康管理,有大圃研教授的工作动态。
三、宾得OE内镜试用体会—李永强副主任医师。
1、如何提高机会性检查中早期病变检出率?1)规范化的操作;2)熟悉病变的内镜下表现;3)发现可疑病变后,拍照、染色、活检;4)个体化的检测和随访;5)利用新技术提高诊断能力。
2、理想的内镜系统:高清HD、电子染色、放大。
3、宾得OE内镜:高清HD:1.2mllionCCD;电子染色:OE、i-scan;放大:34、68、、倍光学放大。
4、OE功能实现窄带双模式成像:使用光学前处理,利用光栅滤片将白光过滤为更符合血红蛋白吸收的光线。OEMode1:使用了更贴合血红蛋白吸收曲线的光谱(nm,nm),使图像更加明亮。蓝光描述粘膜表浅层毛细血管及腺管开口,绿光显示粘膜下层出血。OEMode2:使用光学前处理系统,滤光器在发射模式1中双波长光同时发射长红波红光,可以得到模式1中的高亮效果,着重描述发红区域,整体色调接近白光自然色。
5、其他优势功能:双屏模式、HD录像功能、触屏操作、前向射水管道。
6、病例3分享:OE1放大,边界清,微结构及微血管无变化。病理诊断:慢性胃炎。
7、小结:对微小病变发现有帮助,放大非常高,可以满足临床早癌的发现。
四、内镜诊疗操作演示直播:
病例1:
操作演示专家:村元桥教授。在静脉全麻下操作,先在白光模式下观察,在OE1模式正常倍数下观察,强调内镜检查要在没有泡沫、粘液情况下观察才有价值,逐渐放大进行观察,边界清,中间见活检疤痕,对边界线进行一点点放大,1档放大,边界清,诊断找边界线是最重要的,再进1档放大,注意右下方粘膜变化,找到这个位置进行逐渐放大,在病灶边缘(曾经活检周围)看到异常血管,口径不同程度扩张,可疑癌性变,再放大1档观察,现在放大到倍下观察,先回1档,再放大1档,镜下观察像早癌,有边界,血管不规则,属于LOOP状血管,属于高分化早期病变。在日本发现这种病变直接内镜治疗了,现在诊断结束,退镜。
病例3:
操作演示专家:大圃研教授。在静脉全麻下操作,OE1模式看食道,进入胃切换成白光,诊断前一定要把粘膜表面冲洗干净。胃底有个发红的区域,先看有无边界,在OE2模式观察病灶呈逐渐变红,一般不像是肿瘤。观察病灶时先在白光下开始,不要盲目进行放大,放大是在基础观察后再上的一种工具,要在客观评判基础上再去做放大(有目的地放大)。先看背景粘膜有无萎缩,看色调,看光泽,是否有凹凸不平。这个病灶跟周围粘膜没有断差,是逐渐变红的,不用放大也可判断不是癌性病变,现在放大看是没有边界线的,有活检过的疤痕,但没看到有扩张的血管,所以不像癌性病变。
病例4:
操作演示专家:大圃研教授。ESD术前准备:甘油果糖,玻璃酸钠、靛胭脂、Dual刀。带透明帽入镜,在胃窦前壁、大弯见两个病灶,用OE2模式看是发红的区域有两个凹陷病灶,边界线清。现在用放大1档,要把粘液洗掉,凹陷边界线很清楚,边界线内的粘膜腺管开口大小不一,紧密,可以看到表面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到血管的变异;可以看到扩张的血管,不规则,另外的病灶,基本跟这个病灶是一样的状态,前壁观察会困难一些,放大内镜一定要把粘液洗得非常干净才有利于观察。
下边开始进行治疗,先喷洒腚胭脂沟勒边界,两个病灶比接近,计划一块切掉,先用刀做标记,把两个病灶标在里面。注射甘油果糖玻璃酸钠注射液,从远处开始注射,一般是从近处开始切,因为这个预判有些难度,所以从困难的远处开始切剥离。远端注射隆起后,先切开远端,再注射近端,进行粘膜下切开,然后可以进行环切了,切开后要再用电凝模式走一遍。
现在全周切开结束了,全周切开后就从近到远处注射进行剥离了,注射液配成深蓝色有利于辨别血管的颜色,有红色血管就是电凝模式剥离,没有血管就用ENDOCUT模式。电刀的设置是ENDOCUT,模式是3、2、2,电凝模式是45W。创面飚血了,用刀精准压住出血灶,电凝止血,没有止血钳,也没有用钛夹。镜头有点模糊不清,退出镜子。
擦干净镜面再进镜继续剥离,这个病灶大,血管比较丰富,所以操作时间可能还是要长一些,治疗中要把胃底体交界的水吸掉,以防返流误吸、、、、、、。
成功把病灶剥下来了,直接把标本通过负压吸引,退镜取出标本。
再进镜处理创面,用热止血钳电凝处理创面血管残端及对可疑出血的创面进行电凝,镜面有点模糊不清,退出镜子。
擦干净镜面再进去,创面干净了,无出血迹象,无需行钛夹缝合创面,手术结束。
病例5:
操作演示专家:大圃研教授。这个病灶大,有腺管异型,可能存在粘膜下浸润,行粘膜下注射,侧面隆起明显,肿瘤下方无隆起来,不适合内镜下手术。
病例6:76岁,男性,肠镜检查左半结肠距肛门约35cm见一侧向发育型息肉。病理提示:管状腺瘤。拟行:ESD术。
操作演示专家:村元桥教授。进镜前,检查透明帽的合适度。这是横结肠平坦隆起型息肉,在横结肠用度反转肠镜操作,一般在横结肠反转困难,但这款度反转肠镜可以实现。反转状态下行粘膜下注射近端,没作标记,切开。横结肠病灶,病人呼吸对治疗有影响,顺镜下内镜前端与病变角度较大是平行操作,操作难度大;反转内镜下操作,镜身更加固定,与病灶近似垂直,呼吸的影响变小了,更有利于内镜剥离病灶。从视野近端向远端剥离,剥离充分后,回到顺镜下操作,粘膜下注射,这个病人取过活检,有些纤维化。切开,剥离左侧端,与后侧形呈C型切开了,再切右侧端,全周切开结束。
再继续进行粘膜下剥离,受呼吸影响,操作有些困难,在呼吸停的一瞬间切。出血了,电凝止血。
病灶完整剥离,处理创面,钛夹2枚夹闭受损的肌层。吸引病灶,退镜,手术结束,挂镜子时镜身搭在电气接头段,以防用过的镜子防污染主机架。
五、互动交流:
1、周永健主任问:OE与NBI有什么区别?
村元桥教授答:OE对发现早癌更有利,OE2加了红光,更容易发现病灶。
2、子敬问:食道检查是用白光还是用OE1模式进行观察?
村元桥教授答:可以直接用OE1模式检查食道。
3、子敬问:ESD治疗对透明帽有什么要求?
大圃研教授答:检查诊断可戴黑帽,帽沿约1mm,治疗用透明帽,帽沿约2mm。
4、子敬问:刚才看到创面飚血了,观众场面很紧张,您没有换止血钳电凝止血,也没有用钛夹,继续用Dual刀电凝止血,有什么止血技巧?
大圃研教授答:创面飚血了,无需更换止血器械,但一定要精准看到出血点,然后把Dual刀压住血管,电凝功率45W以上止血确切,省时。
5、子敬问:感觉在横结肠倒镜操作比顺镜操作呼吸影响相对小一些,对于没有度肠镜单位,能否用胃镜取代度角的肠镜倒做横结肠手术?
大圃研教授答:可以,但胃镜可能难以抵达目标部位。
6、子敬问:为何第一例胃ESD无需钛夹夹闭创面,第二例用了2枚钛夹?
大圃研教授答:第一例肌层完整,没有损伤,第二例肌层有损伤,所以要用钛夹把损伤的肌层闭合。
7、子敬问:两位教授单人肠镜操作法,左手保持在胸前无需摆动镜身,快速转动手指,保持轴缩短原理,日本是否有用到摆动左手的杠杆操作原理?
大圃研教授答:有的,日本单人肠镜操作法的流派也很多,也有摆动左手操作的。
8、子敬问:日本对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者,是否都要根除治疗?
大圃研教授答:HP阳性都要根除,三联疗法,首次根除率达92%以上。
9、子敬问:您平时的工作和锻炼是如何安排的?
大圃研教授答:平时每天早上5点就得起床上班了,一直忙至晚上8点才下班,中午没有午休的。一般每周会游泳锻炼3次左右。
子敬(医院潘新智)-06-09至12日理整,感谢广州市一周永健主任审稿、校对。此次学习让子敬近距离见证了大圃研教授名不虚传的“神之手”,操作干脆利落,没有多余的动作,手法灵巧、神速,叹为观止!印象深刻的学习内容摘要如下:1、内镜检查诊断可戴黑帽,帽沿约1mm,治疗用透明帽,帽沿约2mm。2、内镜检查要在没有泡沫、没有粘液情况下观察才有价值,诊断前或放大前一定要把粘液洗得干干净净才有利于观察。3、观察病灶时先在白光下开始,不要盲目进行放大,放大是在基础观察后再上的一种工具,要在客观评判基础上再去做放大(有目的地放大)。先看背景粘膜有无萎缩,看色调,看光泽,是否有凹凸不平。4、胃早癌镜下病灶特点:注意观察色调变化,形态变化,粘膜中断,易出血,粘膜缺失,光泽消失。对诊断发现病灶,是癌性还是非癌性很困惑,强调第一发现可疑区域,先找边界线(DL),与正常的粘膜不同;再进一步看VS诊断,表面血管正常或异常,或表面构造缺失。如果血管或表面构造不正常就是一个癌性病灶。5、水浸法:在水下放大,反光会少一下,观察腺管更清晰。6、ESD术前准备:甘油果糖,玻璃酸钠、靛胭脂、Dual刀。7、注射液配成深蓝色有利于辨别血管的颜色,有红色血管就是电凝模式剥离,没有血管就用ENDOCUT模式。电刀的设置是ENDOCUT,模式是3、2、2,电凝模式是45W。8、横结肠病灶,病人呼吸对治疗有影响,顺镜下内镜前端与病变角度较大是平行操作,操作难度大,可在呼吸停的一瞬间切;反转内镜下操作,镜身更加固定,与病灶近似垂直,呼吸的影响变小了,更有利于内镜剥离病灶。9、ESD治疗创面飚血,无需更换止血器械,但一定要精准看到出血点,然后把Dual刀压住血管,电凝功率45W以上止血确切,省时。10、ESD病灶剥下来后处理创面,用热止血钳电凝处理创面血管残端及对可疑出血的创面进行电凝,如果肌层完整,没有损伤,可以不上钛夹。肌层有损伤,要用钛夹把损伤的肌层闭合。11、如果镜面有模糊不清,要随时退出镜子,擦干净再进镜。12、做完手术,挂镜子时镜身可搭在电气接头段,以防用过的镜子防污染主机架。
语音摘录内容不全,谨供各位同仁参考。语音摘录内容可能存在不正确的地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声明:以上为子敬(医院潘新智)个人学习笔记,如有错记、漏记、记录不完整等情况,纯属于本人问题,与手术操作及授课老师无关。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jg/13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