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ldquo定路子搭台子树牌

近年来,黎平县以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为抓手,依托自然生态优势,深化有机发展理念,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宗旨,在尚重镇洋洞村探索“有机小镇”建设,通过“定路子、搭台子、树牌子”引领传统农耕走高端路线,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着力打造出一种人无我有的黎平特色发展新模式,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推广,有效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年实现“有机小镇”旅游收入余万元,带动户群众增收,实现村集体经济72万元,同比增长16%。

一、打破思维定式,确定有机发展“路子”

为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模式,黎平县打破传统的“三农”思维定式,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走好主体融合、土洋结合、特色突出的发展路子。一是高位推动,精准定位。依托自然生态环境良好、传统农耕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需求为导向,按“短中长”结合的思路,制定“有机小镇”发展规划纲要,以“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全力打造有机农业为基、山地旅游为形、农耕文化为魂的多元素、多业态、多体验综合发展模式,将山地资源盘活、山区农民激活、传统农业带活,舞好农村产业革命“指挥棒”。二是引凤筑巢,筑牢根基。突破思维定式,“不走寻常路”地开展“党员牵领+村贤牵头+村民小组牵连+村民牵手“四牵”活动,引进旅游专家、生态专家、黎平知名人士进行建言献策,多角度、全方位的考量,纵深研判有机小镇怎么建、谁来建、谁来管、怎么管等问题。由年中国“爱故乡”年度人物杨正熙带领,号召洋洞籍村贤共7人,返乡参与有机事业,并招引来自有机、生态、环保、医药等各界友人志愿者共21人,为有机小镇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在年成功与南京清泉有机生活中心进行合作成立贵州有牛复古农业合作社,探索了企业家从源头回到农村帮扶乡村发展的新模式。三是差异发展,突出特色。在“筑牢生态底线、严守耕地红线,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的前提下,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差异化发展思路助推乡村振兴。收集到牛紫米、小麻红米、高杆芒粳、山泉冷水香、收山香禾等余种,其中水稻68种,重点推广红米稻、黑米稻、补血黑糯、具有枸杞香和人参香味的保健水稻等特种优质稻。在加强对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保护基础上,按照自然属性进行“分类、分区”精心培育,着力开创牛、稻、鱼、鸭共生共养的循环生态农业模式,最大限度开发其商品价值。截至目前,特种优质稻种植亩,稻米产量吨,市场价2.4万元/吨,带动每户4万元经济收入。发展“牛+鱼+鸭+稻”产业亩,实现市场价值万元,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

二、建立长效机制,搭建共享管理“台子”

体制机制创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突破口,黎平县紧紧围绕“有机小镇”建设中的土地、劳动力(耕牛)、人才、资金、传统村规民俗等核心发展要素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一是共建共享,实现抱团发展。“牛耕部落”社员将耕牛、牛棚等入股到合作社中,合作社对社员股金、设施建设用地、物质折资、耕牛、牛棚、土地、产品和参加义务劳动、表演等务工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并给予分数评估并登记,所积累的数值,用于奖励、分红依据。社员根据积分,享受合作社在幼教、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优先待遇,可以从合作社获得免息贷款,限制2年还清。截至目前,共筹股金万元,入股耕牛头,入股牛棚栋,全村范围内农业和林业用地3.6万亩全部入股,实现合作社与村民共同发展、互惠互利。二是民俗约定,规范监督体系。组织合作社、寨老、社员代表、村民代表制定《守农有牛生产律》,用于约束村民耕种行为,保护牛耕部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若违反该生产律,违背集体意志,就会受到“三罚”(即处罚斤米、斤酒、斤肉),并且开除社籍,取消积分,扣除连带人积分。实施利益捆绑制,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动一发牵全身,把产品质量的要求做到精致极致,为有机产品的打造提供强有力保障。三是晨耕夜读,提升群众技能。利用群众晚上空闲时间,举办“耕读夜校”,采取分批小班制,组织群众到村委进行学习,聘请县农业种植、畜牧养殖专家授课,通过观看产业发展纪录片、专家讲解、实地观摩、实际操作等环节进一步夯实群众技能,对参与培训人员组织结业考试,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营造“赶学比超”氛围。同时,组织以党员为主体的上百人志愿者围绕有机生活、生态环保、生产技术、安心工程、素质教育、幼教培训等全方位服务于民。截至目前已开展23期耕读夜校,累计受训人数余人,整体提高了群众养殖、种植技能,培养、发掘了多个“行家里手”。

三、推动产业升级,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牌子”

黎平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积极做大生态有机农业,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升级,为振兴乡村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一是打造“守农有牛”品牌,扩大有机品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做强加工、做优品质、创好品牌,大力抓好产销各发展环节,积极注册“守农有牛米”商标,搭建“千牛同耕”活动宣传平台和“牛棚客栈见证农业”平台,推广订单农业发展等方式,拓宽销售市场,打赢有机品牌。同时,在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新建小吊脚楼式“旅居小木屋”(“牛棚客栈”),让消费者到农产品生产现场见证和参与,进一步提升“守农有牛米”等有机产品品牌知名度。目前,“有机小镇”农耕种植的水稻以及相关无公害农产品得到德米特(Demeter)认证机构认可。年在品牌效应带动下,尚重镇洋洞村“有机小镇”销售水稻、花果蔬菜累计达到20余吨,价值30余万元。二是延长“有机产业”链条,拓展增收致富渠道。抢抓黎平县获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机遇,率先在尚重镇洋洞村、丈巴村启动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注册“守农有牛米”商标,搭建“千牛同耕”活动宣传平台和“牛棚客栈见证农业”平台,邀约销售商和消费者到种植基地实地考察,让他们成为“见证人”,成为合作社的“粉丝”,打开城市高端消费品市场,“有牛”生产方式被亚洲有机联盟选作典型代表多次参加国际有机活动展出,全力打造世界“最后牛耕部落”,不断增加有机产品附加值。年以来,推出了“牛耕部落”和“守农有牛”系列,胭脂紫米、小麻红米、纤身香禾等优质高端功能米,成为中国有机米中的新秀,大量销往上海、北京、广州、南京等国内大中城市高端市场。三是创新“牛棚客栈”业态,推动农文旅融合。顺应旅游行业从“观光旅游”到“智慧深度游”的变革,在原来建设“牛棚”的地方和“四荒”基础上建设“旅屋(牛棚客栈)”,并通过互联网平台,以定制服务的方式,根据客人需求灵活装修客房,吸引来自广州、深圳、上海、杭州、北京等一线城市客户群体前来休闲观光体验。目前正在规划建设栋“牛棚客栈”,待建成后,每年可实现直接经济收入万元,间接销售农产品收入万元,户均收入可达3万元。今年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8人次,实现住宿经济收入80万元、游客接待收入万元,同时带动本地其他土特产、民族手工艺品、服饰销售和餐饮收入50万元,综合旅游收入达余万元,有效带动了该区域农户增收致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jg/14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