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生活唐妆

TANGZHUAGN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唐代南北统一,疆域辽阔,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异族同胞往来亲密,互通有无,这一空前的盛况促使了妆饰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富丽和雍容的巅峰。

唐代崇尚的富丽浓艳的红妆在社会各个阶层十分流行,李白曾在《浣纱石上云》中写到:“玉面耶溪女,清额红粉妆。”唐董思恭的《三妇艳诗》中同样写:“小妇多姿态,登楼红粉妆。”就连杨贵妃也一度喜爱红妆,曾有人记录贵妃擦汗时胭脂会将帕子染红,可见对红妆的偏爱。

1.酒晕妆

酒晕妆亦称“醉妆”、“晕红妆”像猴屁股美人酣醉是自古的美景,酒晕妆也因此诞生。化妆时先施白粉,然后在脸颊涂抹上极重的胭脂。(胭脂商人的阴谋)酒晕妆在青年妇女中最为流行,是当时的时代潮流。

2.桃花妆

桃花妆又称“桃花面”(人面桃花相映红)此妆因其色艳如桃花而得名,化妆的方法和酒晕妆类似都是先施以白粉再涂胭脂,然后涂抹上适量的胭脂,所以颜色要淡很多,和酒晕妆同为年轻女子喜爱,但相对于酒晕妆来说更加符合现代的审美。

3.飞霞妆

这种面妆用浅朱色的脂粉涂抹,然后用白粉盖之,所以有白里透红的质感。色彩浅淡,比较自然,多为少妇喜爱。还有一种是用铅粉和胭脂调和在一起,使之变成粉红色的粉末(檀粉),由于在敷面之前已经混合成了一种颜色所以色泽比较统一,颜色均匀,能给人庄重、端庄的感觉。

4.白妆

白妆是用白粉敷面,就像日本艺妓那样,但是在唐代是民间妇女守孝时化的妆。

唐朝强盛时眉毛多是短而阔,十分张扬,显得十分自信,这种阔而粗的眉毛展现了唐朝的开放和富足和其强大的民族自信。

1.柳叶眉

柳叶眉因其像柳叶而得名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曾写道“芙蓉如面柳如眉”柳叶眉在唐代非常受欢迎,但是唐代的柳叶眉稍宽,显得更加富态,多见于敦煌的壁画中。

2.月眉

因其形状弯曲犹如一轮新月,故又名月眉。月眉很受女子欢迎,在阎立本的《步辇图》中可以看到宫女皆做此眉。“诏下人间选好花,月眉云髻尽名家。”就是描写月眉的名句,这算是一种流行时间最长的眉形。

3.阔眉

初唐时期的月眉变得宽而曲显露出阔眉的预兆,后来阔眉逐渐成为唐朝女子的主要眉式,阔眉有着长,阔,浓的特点。阔眉于武则天在位时达到流行高潮,并一直持续到唐玄宗时期。唐代诗人万楚就写过“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描绘出长安城中女子广画阔眉景象。

4.桂叶眉

桂叶眉晚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眉毛,有浓、短、阔的特点。诗曰:“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说的就是桂叶眉《簪花仕女图》中的侍女是典型的桂叶眉。

5.蛾眉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这首诗写得是唐玄宗时期著名的交际花是杨贵妃的三姐,与唐玄宗的关系十分密切。作为唐朝时尚风向标的虢国夫人,她的眉毛毫无疑问是当时的流行款式。这种眉式因其像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而得名,这种眉式自古就有,在唐代演变为桂叶眉。其中远山眉,青黛眉大体相差不多,用长、细、淡三字就可以概括,颜色多为青黑色。

花钿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到唐代最为兴盛,在宋高承《事物纪原》引《杂五行书》中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这是花钿的由来之一。

最简单的花钿类似于印度妇女的吉祥痣,后来逐渐复杂,人们用金箔片、鱼鳃骨、云母片等材料剪成花朵形状,以梅花形状最为常见,毕竟“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学梅花妆。”人们当时争相效仿寿阳公主梅花钿。除梅花形外还有各种图案如牛角、扇面、楼台、桃子禽鸟或是各种抽象图案。

顶级的花钿是用翠鸟的羽毛制成,整个饰物呈青绿色,清新别致,极富谐趣,翠鸟花钿在唐朝上流社会非常受欢迎,后来因为人们大肆捕猎翠鸟,以至于长安附近的翠鸟濒临灭绝。

唐朝作为一个富强、开放、对外交流频繁的朝代,其妆饰文化是古代妆饰文化最为丰富,最为富丽,最为绚丽多彩的。从女性妆容上充分体现了唐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的大开放和大繁荣,新奇大胆的妆容也表现出了唐代人民发自内心的民族自信。

编辑

冯春瑜

排版

冯春瑜

审核

梁杭杭练达

运营

图书馆新媒体运营部

(图片及文字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jg/1411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