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我的为官之道二左拾遗济时肯杀身
为什么杜甫会被称为杜拾遗、杜工部?
答:在古代,文人士大夫之间通常互称字(李太白)、号(苏东坡)、官职(韩吏部)、郡望(柳河东)、做官地(韦苏州),家族排行(杜二)等。
杜拾遗、杜工部均为官职称呼,和现在的张处、王局类似。在杜甫四段为官经历中,左拾遗是他做过最为重要的官职,检校工部员外郎是他做过最大的官职,从五品;故杜甫被人称为:杜拾遗或杜工部。
0
麻鞋见天子,涕泪受拾遗
官职:左拾遗
职务:劝谏皇帝,举荐贤良
品级:从八品上
地点:凤翔府、长安上一讲,我们讲到了,杜甫投奔灵武,身陷长安。在身陷长安这一时期,杜甫目睹了遭受叛军破坏的京城:王孙公子被捕杀,高官押送洛阳被迫做了伪官,城内遗民人心慌慌,城外发生了陈陶斜、青坂两大败战。面对山河破碎,社会离乱,诗人痛心疾首,写下了大量优秀诗作。例如:《哀王孙》《哀江头》《春望》《悲陈陶》《悲青坂》《对雪》《塞芦子》《月夜》《喜晴》《郑驸马池台遇郑广文》《大云寺赞公房四首》等。至德二载(年)春季,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月份安禄山被杀,二月份唐肃宗进驻凤翔,形势发生了不利于叛军的变化,故不但被押送到洛阳的官吏暗自逃回,不少沦陷长安的人也开始投奔凤翔。四月份,杜甫也开始着手去凤翔,他先到怀远坊的大云经寺暂住,寺主赞公和尚给他提供了一些物资支持。此时,长安西郊正处于大战前夕,叛军与郭子仪、王思礼的军队,在此对垒,战机一触即发。杜甫以极大的勇气,从金光门逃出长安。不能走大道,只能躲进山林,一路上沿着崎岖的小路前进。诗人到达凤翔时,狼狈不堪“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当他见到肃宗,欣喜中兴有望,激动得流下了热泪。五月十六日,肃宗任命其为左拾遗。02
见时危急,敢爱生死?
杜甫刚一上任就卷入了房琯的政治旋涡中,险造杀身之祸。房琯,武则天朝宰相房融之子,少年在河南读书时,与杜甫曾是布衣之交。房在做地方官时颇有政绩,玄宗逃往成都时,又能闻风赶上,后被玄宗任命为文部(即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到达成都后,又加银青光禄大夫。当肃宗派使者前往成都,告知玄宗登基一事时,玄宗遂退位,并命房琯与左相韦见素、门下侍郎崔涣前往灵武,辅佐肃宗,并正式册封唐肃宗为皇帝。房琯见到肃宗后,陈述玄宗让位之意,并提及当前形势,言辞慷慨。唐肃宗认为房琯素有盛名,对他倾心相待。房琯以天下兴复为己任,对行在政务进行决断。*行在:皇帝出行暂住的地方。天宝十五载十月(年),房琯自请率军收复两京,结果却遭遇陈陶斜、青坂两大败绩。一方面是因为房琯自负,用人不当;另一方面由于宦官的促战,放弃了防守的正确战略,而招致战败。此时房琯的政敌,御史大夫贺兰进明、宰相崔圆,趁机攻击房琯,并依此离间玄宗、肃宗父子。肃宗遂对房琯疏远。年五月,房琯的门客董庭兰,因招纳货贿,被法司弹劾。房琯入朝自诉,被唐肃宗斥退。随后,肃宗任命谏议大夫张镐为宰相,将房琯贬为太子少师,担任散官。新上任左拾遗的杜甫,看到房琯被政敌馋毁,而且杜甫对其政敌的后台权宦李辅国很是不满。他在“公初罢相,人实切齿”的情况下,“见时危急,敢爱生死”(《祭故相国清河房公文》)毅然上书,反对罢相,认为处罚过重。肃宗勃然大怒,命颜真卿、崔光远、韦陟审讯他。幸有新任宰相张镐营救,杜甫才免于治罪。六月一日,张镐宣布杜甫无罪。杜甫写道,“舍臣万死”“再赐骸骨”《奉谢口敕放三司推问状》,口头感谢肃宗的不杀之恩,实际是为自己表白和辩解。经此一役,杜甫虽然不敢再“廷诤”,但依旧履行着举荐人才的职责。这时,诗人岑参从西北边塞来到凤翔,六月十二日,他同另外三个谏官,共同上书推荐岑参,说他“识度清远,议论雅正,佳名早立,时辈所仰”《为遗补荐岑参状》。岑参被授为右补阙,后改任起居郎。*我们在文中有意引入杜甫写得文章,意在表明,杜甫不只是各种体裁的诗写得好,文章也很出色,书法亦有自己的特色,对绘画也有独到的见解。这时的朝廷力图中兴,不断地派官员到地方任职。杜甫在朝中结识了一些文臣武将,所以他又写了许多送别诗。诗中分析当前形势,议政论军,忧国伤时,鼓励朋友为国效力。诗就不一一细表了,只说诗名,有兴趣的同学自行查阅。《送灵州李判官》《送韦评事充同谷判官》《送长孙侍御赴武威判官》《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送郭中丞三十韵》等。这几个月左拾遗当职以来,杜甫竭尽谏官的职责,但却因房琯事件,遭到肃宗厌恶。这年八月,诗人已离家近一年,很是想念家中妻儿,他在诗中有所表露,肃宗也刚好打发他回家探亲,诗人得以北归羌村。03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从凤翔(今宝鸡)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大约多里的路程,当时朝廷物力维艰,他一个人小小的拾遗也只能步行回家。
在走到邠州时(今陕西彬县),诗人得知自己的好友李嗣业,那个以养马闻名的金吾将军正镇守邠州,于是向他借了一匹马。
最终,诗人在一个傍晚,终于回到了鄜州羌村。《羌村三首》便是在此情形下写成的。
其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其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其三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这一路由于是步行,使得诗人更能清楚、真切地看到在战火、废墟中挣扎的人民,这便是他著名五言长诗《北征》写作的现实基础。《北征》共40句,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更像是用诗歌体裁来写的谏言。这位在职的左拾遗,向肃宗皇帝汇报,他在探亲路上及到家以后的见闻感想。是一位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履职的陈情,是一位艰难度日、爱怜家小的平民忧生的感慨,是一位坚持大义、顾全大局的爱国志士述怀的长歌。《北征》一诗,后人评价极高,诗中包含了宏大的历史内容,显示出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高度才能和浑熟技巧。我们不做详述,只对该诗的内容作以简述。《北征》大致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描写诗人得假探亲、离开凤翔时的矛盾心理,抒发他忠君恋阙、忧愤国事的复杂情感。第二部分,描写诗人归途中的观感,揭露安史叛乱的罪行和潼关战败的恶果。第三部分,描写诗人到家后的情况,表现家境的穷苦和生计的艰难。第四部分,议政议军,对平叛胜利充满信心。第五部分,赞颂陈玄礼的功德,表示对中兴有望。04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至德二载九月(年),天下兵马元帅李俶(chù,即唐代宗李豫),副元帅郭子仪,率领唐军以及西域、回纥之兵十五万人,以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与叛军大战于长安之西香积寺北沣河之东,收复了沦陷两年零三个月的西京长安。唐军乘胜追击,于十月八日收复东都洛阳。十一月,肃宗离开凤翔回到长安。之后,宰相张镐率领五位节度使,又收复了河南、河东等广大地区,肃宗在长安稳坐帝位,册封张良娣为皇后。十二月,太上皇玄宗也回到了长安。这时的长安又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达官显贵又恢复了往日的娱乐生活,京城充满了太平气象。此时,身在羌村的杜甫,听到唐军东进的消息,非常兴奋,带领妻子儿女返回长安,继续任左拾遗。他把家安在曲江附近,每天下班,都要在江边散步游赏,为曲江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句。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曲江二首》节选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曲江对酒》节选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曲江对雨》节选雀啄江头黄柳花,鵁鶄鸂鶒(jiāojīngxīchì)满晴沙。--《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节选两京收复,皇位稳固,平叛形势一片大好,时值阳春,这些都是诗人心情好的理由,但“典春衣”“酒债”,却也显示出一个八品小官,在京城要养活一家的艰难。即便如此,诗人对于工作还是很上心的。春宿左省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左省: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同为掌机要的中央政府机构,因在殿庑(wǔ)之东,故称“左省”。封事:这里可以理解为,用写密信的方式给皇帝提谏议。前面提到的“廷诤”,就是在上朝的大殿上,当面对皇帝提出谏议。大事廷诤,小事上封事。这首诗描写了杜甫值夜班的心情,表现了他居官勤勉,尽职尽忠,一心为国的精神。这年二月,朝廷大赦天下,并改元乾元。唐王朝由天宝之乱,逐渐转危为安,朝廷一切制度礼仪,正在恢复,表面上的中兴局面已经形成。当然,这样的局面,离不开文人的歌颂。这不,一天早朝下班,中书舍人贾至同学就写一篇名为《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的颂诗,惹得他的小伙伴们(王维、杜甫、岑参等)纷纷点赞,唱和。我们把诗都拉出来溜溜,不做点评,大家看看到底谁写得比较好?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贾至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杜甫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岑参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除了上面集体的颂诗,杜甫还单独写了一篇寓言式的颂诗《洗兵马》。洗兵马,顾名思义就是:愿天下再无战事,永久太平。这首被王安石称为杜集中的压卷之作,是一首七言古诗,比较长,我们只做部分欣赏。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洗兵马》节选成王,即李俶,时任天下兵马元帅,且有著名政治家、学者、谋臣李泌辅佐,平叛功劳最大。心转小,是说成王遭到了当时把持朝政的李辅国和张皇后的忌恨,行事变得小心谨慎。写郭子仪是“谋深古来少”,写李光弼是“清鉴悬明镜”,写王思礼是“气与秋天杳”,然后总述: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这便是中兴诸将英雄图。接着,又将旧相房琯比作萧何,将宰相张镐比作“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诗人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为我们展现了中兴诸将的个像及群像图。05
近侍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唐肃宗即位于唐朝危难之际,对于中兴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重点始终在平叛上,而这时的他已“内制于张皇后,外制于李辅国”。李、张二人狼狈为奸,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至德二载(年)十二月,安庆绪逃离两京,史思明率所部十三郡及八万人归降朝廷。当时,张镐、李光弼都对他的投降表示怀疑,果然,史在乾元元年(年)四月又反。
肃宗却听信谗言,五月贬张镐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贬房琯为邠州刺史,贬京兆尹严武为巴州刺史;大云经寺赞公,也被放逐秦州;在此之前中书舍人贾至已被贬为汝州刺史。
六月,杜甫也被贬为华州(陕西华县)司功参军。
去年四月,杜甫从长安金光门逃出,奔赴凤翔,当了一年的左拾遗。如今,他又从金光门,贬往华州。
杜甫有感而发,写了一首题目贼长的一首诗《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掾:yuàn,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近侍归京邑,移官岂至尊。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这其中,有积怨,有落寞,有不舍,但无论怎样,杜甫不得不面对这个局面。至此,他为官的第二段生涯--左拾遗已结束。从至德二载五月十六,到乾元元年六月,差不多整一年的时间,除去被肃宗遣归回家探亲的3个月,正式在职9个月。无论是险造杀身之祸,或是被皇帝厌恶,或是回家探亲,杜甫始终没有忘记作为一个谏官的职责,尽心尽力,极尽所能,为大唐的中兴做着贡献。杜甫用他满腔忠义的如椽之笔,蘸着饱含血泪的墨水,为我们书写着安史之乱下一个个历史细节。可贵的是,诗人总是将自己的苦难、甚至生死都置之度外,将笔端对准时代的焦点。他的心和脉搏与大唐的江山社稷一同跳动着。诗人所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jg/14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