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大赏纽约亚洲艺术周

今年纽约春拍亮点颇多,我抽了两天时间去看了一下。总体来讲,高古瓷的看点更多一些,明清相对中规中矩。大概顶级明清瓷器征集起来有困难,市场反应也很难预测,像佳士得估价最高的封面拍品宣德大碗,干脆就流拍了。拍卖行也在慢慢向高古瓷倾斜。所以想看明清精品还是去香港吧。

有意思的是,今年观展的人数非常多,人山人海的,找个座位都难。自忖今年也没什么非看不可的东西,去年拍卖成交情况那么惨淡,大家如此有兴致真让人意外。可见市场行情这东西,不是片面的“冷”“热”可以概括的。

拍前呼声最高的,要数钧窑玫瑰紫花盆。官钧最近非常火热,去年年底国内某个画家壕掷近五千万买官钧花盆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不管是不是某官钧大佬联合好兄弟炒作,市场有了行情以后,同类精品就会大量涌现,对吃瓜群众来讲无疑是好事。

去年的天价花盆是匀净的天蓝釉,这只是靓丽的窑变玫瑰紫。器形也完全不同,那只是渣斗式,这只是葵花式。底下刻了数字“三”,间接说明它的尺寸是比较大号的。里面釉子偏天蓝和月白,外面是玫瑰紫为主的色调。据说这类窑变的官钧,是要多次上釉烧制。从外表面的釉子来看,底色是蓝色的,外面一层窑变的玫瑰紫色,所以多次上釉的说法也许有些道理。

单纯从颜色来讲,它在葵花式花盆里,毫无疑问是最上乘的了。它的上拍次数比较多,最后一次出现在拍场是年。今年市场反应也还可以,除去佣金等附加费用,13年的那位买家基本不赔不赚。

另外还有两件官钧上拍,分别来自佳士得临宇山人和邦翰斯。两件都是鼓钉式盆托,比玫瑰紫花盆逊色一些。

和花盆同一个展厅的,都是佳士得挑选出来的瓷器精品。其中包括开篇的宣德大碗,以及一件洪武釉里红、三件龙泉和两件雍正。

洪武釉里红是一代名品,烧造难度非常大。大多数都像这件玉壶春瓶一样,红颜色烧得偏灰。正常人看绝对不会承认这是红色。但是这个时代特征,自有一番独特的韵味。相比于颜色,它的画工其实更让人心动。洪武成立御窑厂,器物纹饰有官方的严格要求,但是工匠亦有相当大的发挥空间。缠枝牡丹的布局是固定的,每一笔的画法却因人而异。这件的花瓣和叶子比大多数同时期作品要饱满,气势磅礴,视觉效果非常好。

另外两件雍正器物则走的是小巧可爱风。现代人越来越喜欢玩儿文房小件,大概就是这个路子。胭脂红釉的小碗是经典款,釉色品种特别丰富,有撇口的也有直口的。斗彩小瓶子是文房插花所用,当年美美地摆在皇帝案头,配一个小木座,插一支小花,别有一番情趣。

今年估价最高的几件老窑几乎都是龙泉窑。

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是这只元代大瓶子,学名凤尾尊。它的高度达到了惊人的72厘米。受蒙古人影响,元代器物尺寸都偏大。但是烧这么大的花瓶,也是很难想象的。站在它面前的一刹那,只剩下欢喜赞叹,不再有其它念想。

同样尺寸的瓶子,有一只藏在大英博物馆,是大维德基金会的旧藏,之前文章里出现过很多次了。大维德的瓶子比这只还要好,而且刻有明确的纪年及用途说明。刻的铭文如下:

栝倉剱川流山萬安社居奉三寳弟子張進成燒造大花瓶壹雙捨入覺林院大法堂佛前永充供養祈福保安家門吉慶者恭定四年丁卯嵗仲秋吉日謹題

铭文里面说当时烧造的大花瓶是“一双”,纽约的瓶子与大维德的瓶子尺寸完全一致,器形比较接近,纹饰也比较接近。它们会不会是传说中的一对呢?

无论是不是一对,它的精美程度和重要性毋庸置疑。拍卖行也比较重视这件东西,但是坦率来讲,可能还是没能足够发掘出它的潜力。

另一件龙泉窑贴塑的葫芦瓶,估价比这只凤尾尊还要高。

这只葫芦瓶釉子手感非常差,不太清楚拍卖行为什么认定它是元代真品。

相比之下,徐展堂旧藏的琮式瓶就开门得多了。轻抚之下,真的是温润如玉。

这只琮式瓶尺寸巨大,高达38.6厘米,是同类器里的最大号。琮式瓶是供器,南宋到元代大概有一定的规格。最大号的琮式瓶都差不多高,在玫茵堂之类的公私收藏里偶尔可以找到。但是市场上能见到的大号琮式瓶非常少,而中号、小号南宋琮式瓶相对讨喜得多。所以估价高了难免有流拍的可能。

最后一件高估价的龙泉窑是一只青瓷洗子。这只洗子呈完美的粉青色,造型是最高档的直壁细圈足。釉子除了中心有一些不匀外,几乎完美无瑕。估价高的吓人,但是出人意料地成交了。我没有查过过往的交易记录,印象中大概是这类洗子的历史最高价吧。

说出人意料是因为这件东西其实挺一言难尽的。如此精细的产品,行里人一般管它叫“龙官”。但是再精细的“龙官”,也没见过如此完美的状态。现代制瓷技术比古代好太多,很容易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如果非说哪里有硬伤的话,它口沿的做法很不利索。起码我见过的“龙官”口沿都是下面这个状态。

每个人认知有限,判断不同在所难免。为此我特意去请教了一位艺术周参展的主要经营老窑的古董商。他桌子上刚好有一本遂宁窖藏的图录。遂宁出土的那批龙泉窑洗子档次并不特别高,但是他笑着对我说,如果他要买的话,他会选择书里的那些。

除了这些“尖货”,其它大众一些的拍品里,也有不少亮点。

最好的当然是这只南宋龙泉窑渣斗了。

它的釉色很不错,是比较青翠的梅子青。腹部隆起微微下垂,口沿外撇圈足内收,比一般的渣斗线条好看一点。无论怎么看都是上乘的一件器物,又是临宇山人的旧藏,想不受欢迎都难。

除了这件龙泉渣斗,这次很神奇地出现了多个其它窑口的渣斗,每一件有每一件的妙处,而且几乎都是标准器。真正喜欢渣斗的人,大概想一口气全买下吧。

这只是景德镇影青的渣斗。

这只是磁州窑线条渣斗。

这只是磁州窑白剔花渣斗。

把这几个渣斗排排放不考虑价格的话,真有些选择困难症了。

同样选择困难症的还有几个盖盒。

临宇山人的这只越窑盖盒很不起眼,尺寸不大,釉色也不是特别亮眼。但是展览我前后去了两次,这只粉盒是唯一一件第二次看比第一次看感觉还要好的。大概晚唐五代越窑青瓷有一些不易察觉的隐藏属性,越品才越有味道。

这件包括后面的几件盖盒,不一定是装脂粉的粉盒。相同造型的越窑盒子,记得有一件底下有“茶”字款,也可能是茶盒。

这只定窑盖盒是北宋的典型造型,上大下小,有一个棱边。据说上面曾有描金,仔细观察的确有画飞鸟和花草的痕迹。宋元时期,在酱釉、黑釉、蓝釉上描金都好理解。但是在象牙白釉上描金,金子的颜色会不会太不明显了?定窑描金的确少见,但把素雅的器物搞出浮夸象,不知是出于什么样的设计理念。

这只外面看上下对称的盒子,拍卖行的说法是定窑,非常值得商榷。它的白度非常好,底下三个芝麻挣钉细如米粒。这种支钉法大概延续自唐三彩,比前面的越窑支钉细腻,也比汝窑要早。盒子造型一丝不苟,依然是盛唐的遗风。

耀州窑近两年屡创奇迹,可惜纽约今春的几件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个宋金时期的小盒子尺寸比较小,刻花也还可爱,可惜釉水釉色都略差一口气,只能算是雅致可爱的小件。

最好的耀州窑出自五代,比如临宇山人的罐子。可惜它残的过于厉害,一大块碎拼肉眼可见,已经超出一般人可以接受的范围了。不然这么正的五代天青正色,无疑会再创佳绩。可谓这次最可惜的一件器物。

光线原因,上面的照片大多有颜色偏差。很多朋友可能会奇怪有些老窑为什么卖得出奇的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照片无法反映器物真正的状态。而高古瓷恰恰需要看釉子的真实状态。同样尺寸的隋白杯,釉水好的卖一百万,釉水不好的卖一万,并不稀奇。

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器物,比如这只龙泉溪口的小罐子。难得是个完整器,出土痕迹比较重。

若说有遗珠的话,黑釉花浇无疑算一件。这类执壶造型自唐代至清代都有,可能源于西亚。宋代黑釉版暂时没见过这么好的。简单查了一下记录,05年它卖了三万多美金。十多年过去了,变成了今天的一万美金。价值回归得让人看不懂。

值得一提的东西其实还有很多,比如这个紫金釉鸡心罐。但是考虑到读者朋友们隔着屏幕感受不到把它捧在手里的温润、厚重感,说它多么多么好还是挺苍白无力的。有机会上手看一些有趣的东西,并且简单记录下来,这篇文章的目的就达到了。可能过上若干年后,有些上手图会成为有用的资料,被有需要的朋友使用,那就更好了。

最后逛街的时候看到了一组奉文堂旧藏的唐三彩,真是意外之喜。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jg/1571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