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红楼梦中的妆粉与胭脂

“雪芹作此书,亦有传诗之意”《红楼梦》是一部诗情画意的巨作,字里行间无一不流露着诗意之美。尤其在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中对古代化妆品的使用和制作工艺有清晰的交代,对于女性之美有最为生动形象的描绘。战国时期,《韩非子·显学篇》中就已经记载了敷粉、画眉和胭脂的使用,并运用了“脂泽粉黛”这个词;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售卖美容日用品的花汉冲香粉店开始出现,香粉、香件、胭脂、胰子成为当时京城女子争相购买的爆款;及至清朝,古代化妆品制作工艺达到鼎盛,《红楼梦》中提及的紫茉莉香粉、玫瑰胭脂、蔷薇硝无一不展现出那时化妆品的精致与考究,如今看来同样不俗。独具巧思花种粉“以白为美”“一白遮三丑”是亘古不变的审美标准,傅粉也成为延续至今千年不断的化妆手法。清初戏剧家李渔认为妇女搽粉“大有洁身自好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鲜明地道出了化妆与审美的关系。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为花汉冲香粉疯狂打Call:“花汉冲,制兰佳之真香。”花汉冲的制粉工艺在当时非常具有代表性,首先在铅粉加入适当香料,还根据不同的方子、不同的级别,分别加入了蜜陀僧、白檀、麝香、轻粉、白芷、鹰条、金银箔、珍珠、龙脑香等不同具有养颜润肤功效的中药原料,用水调成浆糊状通过小漏斗泄漏到纱布上,形成一个个荸荠大小、窝头型的粉团。用水研开,涂于脸上,既香又白。当然除了花汉冲的粉香,《红楼梦》中提及的紫茉莉花种又是另一番精心巧制。且看“宝玉忙走至妆台前,将一个宣窑瓷盒揭开,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拈了一根递与平儿。又笑向他道:‘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兑上香料制的。’平儿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摊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肌肤,不似别的粉青重涩滞。”为何宝玉要先说这不是铅粉?因为铅粉虽然洁白明净、粘连性好但是属于重金属,长期使用皮肤会发黑,影响身体健康。当时名声在外的花汉冲戴春林之类的香粉店早就开始改良,更别提像贾府这样的人家了!平儿这回用的是紫茉莉粉底,具有“轻”“白”“红”“香”四样俱美的特点。轻白红香,轻白的是花籽粉,红的是朱砂,香的是玉簪花。真真是纯天然不伤肤的妆粉!再来看外包装,宣窑瓷盒。这是明代以来最盛的官窑,最出名的是青花、祭红、甜白和霁青四个颜色,足可见其珍贵。内包装竟是玉簪花棒,不得不为古人的心灵手巧点赞。要用这种花骨朵装粉底,必须趁花还将开未开的时候摘下来,花一开就包不住粉,而且香气也散了;若是花骨朵太小,就装不进粉了。甜香满颊胭脂膏敷完香粉,将胭脂匀注于双颊,这样一来腮如有酒晕又似开桃花。脂粉堆中长大的宝玉怎么会不知?等平儿敷完茉莉粉,就见他立即递上了一盒自制玫瑰膏,平儿只见这胭脂和平时自己所用成张的棉胭脂不同,不是成张的,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不忘得意地将这胭脂的制作工序娓娓道来:“那市卖的胭脂都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成的。只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就够打颊腮了。”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古代用来做这种上等胭脂的原料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红蓝花,一种是玫瑰花。《博物志》中对红蓝花有详细的描述:“张骞得种于西域。今魏地亦种之。花下作多刺,花出大。其花曝干,以染真红,又作胭脂。”汉代从西域传入汉地,用来做染料、做胭脂,也能拿来做食材,做药材,还能泡酒,能吃又能用。而当时的民间、贵族和宫廷更多会选用玫瑰做胭脂,据晚清宫女的回忆录《宫女谈往录》记载,皇家胭脂制作对花瓣的要求极高,一定要是均匀的砂红色。几百斤的花瓣,一瓣一瓣的挑,最后能挑出一二十斤就算不错了。捣花瓣的石钵,必须是纯白大理石的,不能见半点金属。最后滤花汁的纱布,不许有半点毛丝,花汁里不许有半点杂质。蒸制消毒之后的花汁,是出色的染料。加上粉和脂质的蜂蜡一类的东西,就是玫瑰膏了。把细纸、细布剪成小块放进玫瑰汁里泡上十天半个月,再取出晾干,就是一张张的棉胭脂了。敷粉、涂唇、描眉、梳头……“女为悦己者容”千百年来皆是如此,当丰润如玉的薛宝钗十五岁生日之际,王熙凤便说她已经到了“将笄的年份儿”。封建时期的女孩儿到了这个年龄就将履行戴笄的仪式,告别了童年少年时代的她们将开始注重自己容貌的打扮,并偷偷关心周围人对自己的目光。她们用丝线绞去脸上的汗毛,认真细致的修鬃描眉涂脂抹粉,从那时起,对于妆容之美,服饰之美的追求就伴随着女子度过无数个朝朝暮暮。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jg/171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