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苏南千年内斗,金陵王气一枝独秀城
△九霄云外看金陵
孙公甫
搜狐无人机影像大赛作品
-01-
金陵帝王州
若要用一个词概括南京的城市气质,大抵没有比“王气”更适合的了。
金陵帝王州,六朝繁华,十朝都会。
△晨曦普照佛顶宫
汪莹
搜狐无人机影像大赛作品
公元前年,楚威王熊商灭越国,取吴地时,认为南京有“王气”,于是埋金以镇“王气”,并筑金陵邑,南京的金陵之名由此而来。
纵观华夏历史,长江流域向来受制于黄河流域,听命于来自北方的中央政府号令。
所谓金陵王气,大有挟长江以自重、与黄河决一高低的意思,也为南方政权的建立提供了合法性。
△明孝陵
视觉中国
“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也”,年前,诸葛亮在清凉山说的这句话,可能是南京地产营销史上最成功的广告语。
孙权被打动了,迁治于此,筑起都城,也为南京取了新名字“建业”,寓意建立帝王之大业。
△雪后阅江楼
李建忠
搜狐无人机影像大赛作品
多年后李白再次强调了这里“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并上书朝廷,提到南京“龙盘虎踞,开扃自然。六代皇居,五福斯在”,是成就霸业的理想地点,建议朝廷迁都金陵,可惜他的建议未被采纳。
李白没能说服唐肃宗,却影响了李昪,南唐定都金陵并改称为江宁,希望“江外无事,安宁于此”。
△渔
汪莹
搜狐无人机影像大赛作品
南京的王气承担了一种至高无上的愿景,南京这座城市也因此一直被最强大的权力塑造。
-02-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南京的王气是长江给的,给了朱元璋、洪秀全在此称帝公然叫板北方中央政府的底气,也给了东晋和南明国破流亡蛰伏于此的喘息之机。
诸葛亮和李白如此看重南京,并不是风水迷信,而是南京有着“天选之子”一般的地理条件。
在水路上,长江过芜湖后,在南京转而流向东北,紧接着就沿扬州、镇江和太湖平原一路奔涌向东海。
长江拐的这道弯,为南京提供了两个方向上的天险,可以依仗水利抵抗西、北方来犯。
△长江呈一个环抱的形态护住南京
搜狐城市
在陆路上,南京也不像大多数江南城市一般一马平川。南京辖境内多山,城内有紫金山、幕府山、钟山、雨花台、鼓楼岗、清凉山、鸡笼山、覆舟山等高矮不一的低山、丘陵、岗地,有利于居高临下打击敌军。
城外散布着栖霞山、宝华山、汤山、马鞍山、方山、将军山、牛首山等连绵的山地。
这些山丘在冷兵器时代是天然的堡垒,它们与长江天险一起,共同组成拱卫南京的防线。
△南京城三面环山,西北方长江环绕,属“山环水抱”的上好格局
搜狐城市
左临大江,右临山险,以山为城,以水为池,非常有利于步兵凭险据守。
而在这些山间的平地上,秦淮河、滁河、胥溪河、胭脂河、水阳江、金川河,石臼湖、固城湖、玄武湖、金牛湖、大泉湖、莫愁湖连成发达水网。
有发达的长江支流水系予以阻拦,敌军的行军速度受到制约,北方骑兵的优势大打折扣,增加了南京城的防御力。
△玄武湖
汪莹
搜狐无人机影像大赛作品
在大区域来看,南京东连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北有辽阔的江淮平原,西南与冈峦起伏的皖南丘陵相连。
长江作为天然水道,具有沟通太湖流域以及长江中游的便利。南京周边富庶的苏杭,鱼米之乡,又可以提供大量军需。
△南京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搜狐城市
如此区位使得南京能够辐射广大的区域,这在海洋时代以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优越地理条件。
所以从内线防御的角度,南京似乎是一座无可挑剔的城市,而这种安全感是定都时的重要考量依据,所谓“王气”也就是古人给这种安全感的浪漫化定义。
-03-
一国兴来一国亡,六朝兴废太匆忙
被这些天然防御工事吸引,自孙吴开始,先后十个政权在南京这块宝地建都。
然而这十个王朝却几乎都难逃短命的厄运。
△兴衰起伏的南京政权
搜狐城市
而且,除了明朝初年,以及国民政府定都南京的那几年。
更多的情况下,南京政府只有半壁江山,或者是流亡政府的所在地。
△美龄宫、中山陵音乐台
李建忠
搜狐无人机影像大赛作品
不仅如此,南京城还数番经历毁城、杀戮的浩劫。
年,侯景之乱,“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
年,隋文帝杨坚灭南陈后,下诏将南京“荡平并耕垦”,作为六朝名都的南京,化为一片废墟。
年,曾国藩率数万湘军破城,繁华的古都南京变成修罗场,“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
△大报恩寺曾毁于天平天国战火(凤凰于飞
汪莹
搜狐无人机影像大赛作品)
年,日军攻入南京城内,此后40天的至暗时刻,30万同胞惨死。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为什么这座有“王气”护体的南京城总是和失守、覆灭、国破联系在一起?李商隐为此大发感叹:“三百年来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是楚威王埋下的黄金镇住了“王气”?
△南京博物院西汉金兽
还是秦始皇导龙藏浦(秦淮河)北入长江,泄掉了“王气”?
△公元前年,秦始皇出巡到金陵,听闻此地是龙脉所在,便命人断了方山、狮子山、马鞍山的龙脉,再引秦淮河贯穿金陵,通达长江,让这条秦淮河泄掉王气。(建设中的秦淮河畔
汪莹
搜狐无人机影像大赛作品)
风水之说自然不足为信,频频亡国暴露的是长江防线潜在的脆弱和困境。
和长城一样,长江防线只能拖慢北军南下的脚步,却很难完全把对方挡在对面。遍观北方都城,和长城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西安到陕北、北京到燕山、洛阳到晋北无不如此。
而南京却紧邻长江,一旦被突破则兵临城下,无险可守。
△滚滚长江水
视觉中国
同时长江的布防负担很重。长江拐弯处流速较慢,两岸滩涂又多,便于登陆,进攻者只需找到一处缺口,一点突破即全线皆溃,所以南方在江北至少要再设一个缓冲区,也就是为什么说“守江必守淮”。
南方的守军必须在水网密布、道路泥泞的淮河流域不断骚扰北军,最终在对方靠近长江时利用自己的水上优势一锤定音,才能守住南京。
宋金采石之战就是长江保卫战成功的案例。而南唐的灭亡则是因为江北国土被割让,后主只能依靠长江这最后一道防线。
△年-年,周世宗攻南唐之战,南唐兵败,尽献江北之地。
在东西方向上,位于长江下游的南京,如果无法控制中上游的四川、湖北,在面对顺江而下的敌军时往往也难以抵挡。
晋灭吴之战,从荆州出发的八万水军所向披靡;太平天国攻南京,也是顺江而下,最终得手的。
总的来说,南京的水上防御远没有想象中固若金汤,建都南京的王朝兴衰可谓“成也长江,败也长江”。
△浩渺长江
视觉中国
-04-
勾连南北,兴盛漕运
军事战略上长江的角色也许亦正亦邪,但在经贸商业领域,长江为南京带来了绝对的优势。
长江下游的宽阔江面对跨江攻城来说是难逾天堑,而对于沿江运输则是天大利好。
长江南京段全程97.7公里,岸线总长公里,干流岸线公里,共有10处港区,泊位数个。
得物流者得天下,自古历代君主便开河通渠,发展南京漕运。
△长江上的货轮
视觉中国
孙权在句容的丘陵间开凿“破岗渎”,实现了南京与“膏腴之地”苏、锡、常的牵手。
自此苏南的钱粮税赋就可以沿着水路,快速便捷地运往南京,支撑东吴以及此后六朝政权的运行。
明初,为了便于漕粮抵达南京,朱元璋决定,在南京溧水开凿一条运河,打通石臼湖与秦淮河,也重新打通了南京的经济动脉,这就是今天的胭脂河。
△开山凿河时,采用“焚石凿河”,使得山岗岩石夹杂着紫红,犹如妇女用的胭脂,胭脂河之名便由此而来。
如今,“中国内河第一港”南京港可系万吨级轮16艘,年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52亿吨,其中外贸货物为万吨。
这座中国江海运输、水陆中转的重要港口,正在发挥自己日益强大的运输功能,也在对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
△南京港是进入长江后最后一个大港,来往长江中上游的大宗物质须集中到南京港或南京港下游的港口进行换装。
沿江的运输依靠河道和港口,跨江的交通则需要桥梁和铁路。
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故有“争气桥”之称,除了是中国桥梁技术的里程碑,还有更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战略意义。
△不同于在苏联专家协助下建造的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在开工之初恰逢中苏关系破裂之际,建桥所需的优质钢材也被苏联断供。(南京长江大桥
孙庆宁
搜狐无人机影像大赛作品)
今天的长江已是百桥飞渡。
△“南京眼”步行桥是长江上首座观光步行桥,跨越南京长江夹江。羽翼般斜拉的钢索振翅向上就像竖琴的琴弦,行人穿行其间犹如琴弦上跳跃的音符,是南京的新地标。(江畔晨曦
孙庆宁
搜狐无人机影像大赛作品)
同时,南京在“八纵八横”高铁网格局中,位于京沪通道和沿江通道的交汇点。
△中长期高铁网规划图
国家发改委
南京打造的“米”字型高铁网把上海、杭州、合肥揽入南京“1小时交通圈”,与北京、天津、济南、郑州、武汉、南昌、宁波、青岛、福州等重要城市实现3-5小时高铁直达。
今年上半年,南京客运数量居全国第十。
△南京南站
视觉中国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世界级内河航运体系,位于京沪、宁西、宁芜等铁路运输大通道上,具有水陆空统筹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制造业集群优势.
跨江而踞、拥江而兴的南京毫无悬念的入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立交桥
汪莹
搜狐无人机影像大赛作品
客运和物流意味着线下流量,现代城市竞争需要更有价值的流量——产业。
年,南京加入GDP万亿俱乐部,经济综合竞争力全国第七,南京取得的经济成就无需赘述。
但是南京的支柱产业,仍是石化、钢铁、电力等传统工业,创新产业乏力。
在长三角地区,南京产业转型的步伐走得相对慢了,风头被“数字经济之都”杭州所掩盖,在省内各项经济指标不敌苏州,作为省会城市的首位度竟然在全国垫底。
△年省会GDP占全省比重
搜狐城市
作为曾经的“天下文枢”,如今的科教实力全国第三城,南京向来不缺学府不缺人才,如何能把科研能力转化成产业动能是留给城市管理者的严峻考题。
-05-
梨花似雪柳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
滚滚长江水不仅推动了南京商业的发展,在长江的右岸支流,秦淮河畔还诞育了古老的南京文化。
从六朝起,秦淮河畔便成了豪门望族的聚居之地,朱雀桥、乌衣巷成了永久的人文坐标。
人烟稠密,金粉楼台的秦淮河畔自此成为“富贵地、温柔乡”,构成了南京城“六朝金粉”的形象。
△秦淮河畔
视觉中国
明清时期,秦淮空间的文化内蕴进一步被建构。
明太祖朱元璋曾在秦淮河南武定桥一带设立官营妓院——富乐院,以此促进市井繁荣;
清代,秦淮河上画舫迤逦以游,丝竹入云,酒肉金玉,“游程从夫子庙登客起航...东岸河房多为歌姬住处,往来游船每指谓某名姬住某处河房”。
除了青楼文化外,士子文化也是秦淮空间的重要内涵。
△天下文枢出自重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南京文庙
视觉中国
早在东晋,秦淮河畔就已设有太学,南宋时又立县府学考场,永乐年间又扩建江南贡院,彼时,江南贡院成为南方最大的科举考场,是南方士子步入科举仕途的必到之处。
仅明清时期全国就有半数以上官员出自江南贡院。
一时间,南京被称为天下文化的中心。
△江南贡院
视觉中国
由士子参与共同建构、包涵青楼文化的秦淮空间风骚独领,成为代表着奢靡与柔弱却又使人向往的文雅富庶之地。
但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pp/12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