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走进陈淳的水墨世界记青年艺术家韩
10月17日,金风送爽,秋凉入序,橙黄橘绿,菊花飘香,正是一年好景时,中国美院19届花鸟画变体临摹与创作班迎来了第二次为我们授课的青年艺术家韩瑜老师。
一年前的10月20日,韩瑜老师曾引领着我们推开了在熟绢上临摹宋代工笔花鸟小品的大门。犹记当时临摹完成的南宋林椿《枇杷山鸟图》和李迪《红白芙蓉图》时的兴奋心情。一年后的今天,温和谦逊、画技精湛的韩瑜老师将再次带领着我们一起走进了明代绘画大家——陈淳的水墨写意世界。
"大家好啊!”韩瑜老师按时出现在了教室门口。一年没见的韩瑜老师还是和以前一样年轻帅气、和善可亲,于是我们就像老朋友一般地立刻围了上去,大家心里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听听韩瑜老师对我们临摹作品的点评和建议,于是一边泡茶一边就簇拥着韩老师向挂着作业的方向走去。
"大家都临得挺不错的,注意线条的用笔质量和画面的造型结构。”韩瑜老师总是喜欢善意的肯定我们付出的努力,再恳切地指出我们的问题所在,韩瑜老师真是一位平易近人、谆谆善诱的明师啊!
“这次我们要学习的是明代花卉大家陈淳,他的用笔风格取法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又师从‘明四大家’之一的文徴明,他擅长书法、山水和花卉,尤擅写生,因此他的画面线条苍劲清逸、横肆奇纵,书法和绘画造诣极深。”韩老师接着说:“因为书法功力深厚,因此他的画面线条非常富有笔意,大家临摹的时候一定要引起注意。其实花鸟画到了明代,已经基本打破了院体画“场景化",“情节化"的构图形式和富丽堂皇的色彩表现,笔法渐趋简括,墨色开始变得淋漓起来,相对宋画更有一种即兴作画的写生特点。陈淳又特别擅长写生,讲究作画对象的物理结构,同时又取法元人,深受元人水墨写意的影响,因此他的画面构图和造型相比宋元时期更显得柔婉细致和清逸散淡”。韩老师看着我们团团围住听得专注,又接着说:“陈淳一生淡泊旷达、野逸率真,你们去看他的绘画作品,就可以在他的题画诗中来感受到他高洁洒脱、超然绝尘的人格魅力,这种超越了一般画工的文人情趣极受当时的士大夫阶层的推崇和赞赏。因此,他是开明代文人花鸟大写意风格的先驱,与当时擅画大写意的徐渭并称为‘青藤白阳’。陈淳的绘画风格在此后的四百多年里,如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再到近代的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中国画坛写意花鸟等诸多名家都受其画风的影响,因此他是中国画史上真正开一代画风并继往开来的水墨花卉写意画派的大师”。
“陈淳的画风特征是将勾画点叶与设色没骨相互结合,使得画面呈现出一种隽雅静谧的笔墨情趣。我们可以从他的《牡丹图卷》里,去感受他的画风转变过程”。
讲到这里,韩瑜老师走向讲台,翻开画册找到《牡丹图卷》继续说:“陈淳一生创作过许多以牡丹为主题或含有牡丹形象的绘画作品,画面以淡彩勾写盛开的花头,以深浅不一的墨色描写枝叶,逸笔草草就能表现出牡丹花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的状态。明末大鉴赏家李日华曾为此幅作品题云:“破一滴墨水,作种种妖妍。改旦暮之观,备四时之气”。由此可见陈淳在状物造型以及灵活运用水墨方面的高超技艺。”
至此我们终于对这位仰慕已久的白阳山人的书画风格和脉络演变有了些许了解,心中对这位写意花鸟的祖师爷更多了一份敬重和崇拜。
“那接下来我就給大家示范一下这幅《洛阳春色》吧!”韩老师说。同学们立刻拍手叫好,并架好手机,聚精会神,拭目以待。
只见韩老师先用笔蘸淡墨侧锋写出几块玲珑有致的湖石的轮廓,又用勾皴法层层叠加分出石之三面,根据结构用淡墨渲染出湖石的立体感。然后用笔调白粉,笔尖蘸曙红、胭脂,以没骨法写出数朵盛开的牡丹,再调花青撇出枝叶,蘸浓墨写出叶间老杆,又调花青和墨以书法线条勾出叶筋。一番收拾后,四尺长对开的画面里只见湖石沉稳,娇花嫩叶,老杆劲挺,各具姿态,那种雍容华贵、艳丽清新又疏爽秀逸的画面气息,令人叹为观止!
“韩老师,能不能帮我看看这幅凌霄花?"课间休息时,心义姐拿着一幅凌霄花笑盈盈地对韩老师说:“我特别喜欢画凌霄花,放假期间,我去写生了二次,可是总感觉画不好。”韩老师看了后笑着对我们说:“那咱们就用陈淳画法来试着画一幅凌霄花吧!”
韩老师说:“凌霄花是国画创作中的传统题材,花形呈圆筒状,画面的点、线、面效果比较丰富。另外由于花朵的朝向不同,花形的欹正侧斜的表达也要有所不同,枝干的生长特征也要表现准确,叶子浓淡疏密的层次也要体现出来。”接着韩老师就调朱磦、曙红和胭脂用侧锋在豆腐宣上画出了一朵凌霄花,又连续用笔攒三聚五的画出一组姿态各异的凌霄花,再调花青和藤黄串连起花朵,调花青和墨几笔写出老杆,又用笔尖蘸花青写出一串串叶片,画画间,韩老师突然出其不意地用笔蘸取了大量的浅墨对着画面的四周进行了大幅面的渲染,倾刻间水墨互相渗透、撞击,靓丽的凌霄花立刻呈现出一种迷离朦胧的神秘风格,仿佛摄影中的大光圈效果,突出主题虚化了背景。韩瑜老师大胆果断的泼墨撞彩技法令我们看得目瞪口呆,齐声惊呼:哇,真的太美、太神奇了!
吃过中饭,韩瑜老师也不休息,又和我们一起回到了教室,帮我们修改作业,答疑解惑。看我们如此争分夺秒地勤奋学习,韩老师拿出了一张熟绢画片对我们说:“没骨法跟陈淳的用笔比较接近,你们都喜欢牵牛花,那我就给大家示范一下吧!”早就在韩老师的朋友圈见过二幅刻画细腻、精美绝伦的牵牛花,今天有缘一学画技,心里顿时感激莫名。
只见韩老师先用笔调花青和胭脂画出了正面深紫色的喇叭花,又调浅紫色用细腻的笔触画出侧面的花朵,用浅色写出花托,调深紫色细细刻画出花瓣的褶皱层次,再调花青和藤黄连续用笔写出大叶片,又调浅绿色用行云流水般的线条写出一根长长的藤蔓,紧接着调转笔锋就随意几笔撇出一片嫩叶……韩瑜老师时急时缓、轻盈飘逸的笔法真是像极了芭蕾舞演员在舞台上婀娜多姿的舞蹈,直看得人眼花缭乱,叹服不已!
一点半时,班主任张东华老师说,下午咱们还是请韩瑜老师继续为我们临摹示范一下陈淳的作品吧!这样更有利于我们掌握陈淳画派的风格特征。于是韩老师说:“大家挑选一下,喜欢陈淳画集里的哪种题材?”大家赶紧拿起画册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这个说松树好,那个说菊花好,这个喜欢月季,那个喜欢竹子,而有人偏偏喜欢韩老师带来的作品里的鸡冠花、西瓜和鱼,希望韩老师能示范一下。韩瑜老师被我们全方位的要求搞得难以取舍,索性就全部满足了我们的要求。于是在整个下午的时间里,韩老师一刻不停地为我们示范了松树、石头和竹子,又边画边解读了鸡冠花和松树的枝干、树皮、松针和松果的画法。韩瑜老师精湛扎实的笔下功夫和生动传神的临摹技法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晚饭后,大家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心情,一个个铺纸磨墨,准备按照韩瑜老师早上传授的技法临摹一张洛阳春色图。这时我突然感觉昨天晚上还无从下手的洛阳春色图,今天经过韩瑜老师条分缕析式的临摹示范,现在觉得心中已经条理清晰,成竹在胸了。忽然脑海中浮起一行诗,“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韩瑜老师真是一位春风化雨,金针度人的良师啊!
第二天早上八点半,韩瑜老师又准时出现在了我们的教室里。他一看见我们挂在墙壁上的洛阳春色图就走过来对我们说:“你们好勤奋啊!这么快就临摹出来了!画得挺不错的,就是石头的层次结构还可以再刻画得到位些。我们画花和叶子的时候,要根据延伸线着笔,要注意向心生长,不能让观者感觉有无处着落的悬空感……”一番真挚实在又一针见血的点评犹如高明良医,使我们药到病除,终生受益。
“昨晚大家都已经临摹了一下陈淳的牡丹花,对陈淳的淡彩设色和用笔技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加深大家对陈淳水墨画派的理解,今天我再给大家示范几张水墨画吧!”
于是韩老师就挑了菊石图中的一块山石,先蘸淡墨用中侧锋写出山石的轮廓,趁湿皴擦出阴暗面,又用侧锋根据结构蘸淡墨平扫山石,点厾刻画,不一会儿工夫,一座笔墨华滋、浑厚挺拔的山石就巍然屹立在画面的右侧了。接着韩老师又在画册里找出了春花图卷中的一丛蔷薇花来组合画面。韩老师说:“我们刚临摹的时候不要着急,画得不像不要紧,多画几次就可以了,但是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线条的质量和花朵的姿态,一定要把对象的结构特征和虚实关系表达清楚”。等到几枝蔷薇画好时,韩老师又几笔写出坡石,用虚入虚出的笔法撇出几丛野草,最后用浓墨点上花蕊,勾上叶筋,一幅山花烂漫、清新淡雅的变体临摹作品就完美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课间休息时,有同学趁韩老师喝茶的间隙去请教韩老师作品中那只栩栩如生的蚱蜢的画法,耐心温和的韩老师也不厌其烦,放下茶杯就在同学的鸡冠花上细心的加上了一只伸长了一条腿急欲起跳似的蚱蜢,又在鸡冠花上作了一些修改,画面顿时变得精致有神起来,同学们看了真是羡慕不已!韩老师真有一番丹青妙笔、起死回生的魔力!
中饭后,大家回到教室,韩瑜老师对我们说:“咱们还是抓紧时间,我再给大家示范几张陈淳的水墨画吧!”于是韩瑜老师就又给我们示范了一幅水墨海棠花。在画画的过程中反复强调了海棠花阔叶书写中的连续性以及花叶枝干的掩映和穿插关系,指出画面不管大小,必须具备点、线、面等基本要素,这样一幅画才显得完整和美观。
等到海棠花画好,马上有同学建议:韩老师,画个石榴吧!韩老师听了微微一笑,欣然应允。韩老师说:“我们临摹石榴的时候要注意画面构成上线条的提按关系。陈淳是非常注重用笔的,你们看这个石榴是石榴的用笔,叶子是叶子的用笔,他的线条用笔都是区别开来的,而八大是统一了这种用笔方法,几乎都是用流线形的笔法,然后再找一些变化来丰富画面的结构”。
石榴画完成时,又有同学发出请求:韩老师,画个螃蟹吧!现在正是"菊花黄时蟹正肥"的时候,早就想临一下,就是不知道怎么画出来的,学习一下,回去就可以画出来,多应景啊!
和蔼可亲的韩老师是真被我们的学画热情给感染了,同学马上把书翻到花卉图册之五递给了韩老师。只见稻花香里一只肥硕的大闸蟹正伸出一只巨鳌钳向一串成熟了的稻穗,一只伸向嘴边,似乎正在那里左右开弓,吃得津津有味……这是一只多么幸运的大闸蟹啊!一入陈淳笔下,就可以稻花香里饱食,湖光水色畅游,四百年来不断被人临摹、仰望和惊叹!
二天的学习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又到了分别的时候。有同学感叹说,这次上课的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啊!是啊,我们在这二天紧锣密鼓的课堂教学里学到的干货实在是太多了。韩老师不知疲倦的边画边讲解,我们也像马儿似的如饥似渴的不断吞咽,这次回去以后我们一定要反刍咀嚼,好好消化,方不负韩老师对我们的辛勤传授和倾力指导!
一年前,韩瑜老师带领着我们掌握了在熟绢上作宋画工笔花鸟画的技法。今天,韩瑜老师又以他精致细腻、出神入化的技法引领着我们步入了明代花卉大家陈淳的水墨世界,韩瑜老师真是一位德才兼备、教导有方的明师!
后记:中年学艺,殊多不易。作为一名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妇女,除了处理日常工作上的事情,还有每天的烧买洗汰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我常常想:只要我干家务时的效率不像现在这么高效利落,那么我根本就挤不出时间来写字画画,更谈不上坐下来回忆课堂内容记下课堂笔记。回望在美院学习的这一年里,我是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和一部分本该休息的时间都用在了画画和记录这件事情上了。这些记录课堂教学的笔记和每个星期完成的作业就像是在巨岩的缝隙里开出的一朵朵小花,也许因为水土的贫瘠或是因为错过了季节的开放从而显得肤浅苍白,但这些小花却是从我真挚的心灵土壤里有感而发地绽放出来的。它承载着我的愿望,展现着我的心境,表达着我的思想,它应该比春花更成熟,更坚定,更有生命力!追梦路上,且行且珍惜!
文字整理|汪伟英编辑|张东华审核|陈明坤精彩回顾
中国画该走向何方?——评第十三全国美展(中国画展)(一)
中国画如何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二)
中国画画什么——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三)
新书推介|似不经意却妙合“法度”的汉简
新书谱中国书法基础教程,主编:张东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花鸟研修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pp/13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