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大地逐渐开始上色清代诗题瓷器
伴随着春雨阵阵,一年一度的全国春茶生产也渐入佳境,很快西湖龙井的多个品种也要陆续开始采摘,而在每年谷雨(年的谷雨为阳历3月20日)时节之前所采摘的西湖龙井,则是乾隆皇帝最为喜爱的“雨前茶”,亦是乾隆茶诗中提得最为频繁的品种。
乾隆皇帝南巡,曾经六次到杭州游龙井,为龙井茶写有《坐龙井上烹茶偶成》、《再游龙井作》、《于金山烹龙井雨前茶得句》、《雨前茶》等十二首诗篇。除此之外,乾隆宫廷饮茶之风亦流行有《三清茶》、《荷露烹茶》诗等,由此亦引申出乾隆皇帝对于赋诗之终身雅好,其八十九载人生中留下四万多首诗给后人,为历代帝王中所罕有。
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特甄选历届拍品中与宫廷茶文化相关之三件精品,及数件题诗文御制瓷器,在这春暖花开之季与各界藏家共享这难得的春茶之香、诗文之雅与佳器之妙。
清乾隆御制洋彩御题诗「雨前茶」瓜棱式茶壶
「大清乾隆年制」款
W:15.5cm
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Lot
成交价:RMB14,,
谷雨前,春雷后,色染鹅黄新上柳。携笼男妇溪山走,争试采茶三昧手。
日烘山腰暖碧云,枪旗半吐摇酣春。卖与商人博衣食,徙劳曾未沾其唇。
伊余品泉逸兴赊,啜罢还忆贫民家。新丝新谷都已卖,即今又卖新芽茶。
乾隆皇帝是以诗记录平日采茶、制茶、煮茶、饮茶趣事,于茶事中寄托一代帝王心怀家国,忧患民生的明君意识,在品茶独乐之余,又对茶民的艰辛劳作和穷苦生活感同身受。作为一代君主,乾隆皇帝的这种品茗心态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底整施松石绿釉,并于正中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矾红篆书款识。
清嘉庆粉彩御制三清茶诗盖碗
「大清嘉庆年制」款
D:11.3cm
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Lot
成交价:RMB4,,
佳茗头纲贡,浇诗月必团。
竹炉添活火,石铫沸惊湍。
鱼蟹眼徐漂,旗枪影细攒。
一瓯清兴足,春盎避轻寒。
清宫茗茶风尚由来已久,肇启于康熙后期,历雍乾二朝而大盛,沿袭至嘉道之世。其茶具之变化亦随时代而不同,彰显每位帝皇的品味和雅好。嘉庆皇帝自幼深受乾隆皇帝的影响,一生钟情茗茶,以致有清一代,于官窑瓷器上书写御制诗文为饰仅见其父子二人。乾隆者所作御制诗文装饰于多种器形之上,且入饰的诗文数目广多,而嘉庆者仅见于茶具(茶壶、茶杯、茶盘),诗文数量也只是一首,本品正是其中最为珍罕的一例。
本品小巧别致,装饰清雅简洁,口沿施金彩,杯身外壁上下绘饰粉彩描金缠枝兰花寿字纹一周,取代常见的如意云头纹,彰显出嘉庆朝自身鲜明的特点,中间留白处以墨书写嘉庆皇帝御题诗文:“佳茗头纲贡,浇诗月必团。竹炉添活火,石铫沸惊湍。鱼蟹眼徐漂,旗枪影细攒。
一瓯清兴足,春盎避轻寒”,描绘了深秋寒夜皇帝品览新茶之情景。文后落“嘉庆丁巳小春月之中澣御制”款,下钤圆形“嘉”、方形“庆”朱文连珠印章。底为“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款,篆法精美,盖部装饰亦然,上下一致。所书御制茶诗齐整均衡排列,书体为清隽规整之馆阁体小楷,笔画工整隽秀,书写一丝不苟,甚是精妙。胎釉洁白细腻,粉彩婉约雅致,金彩纯正妍俏,清新复见华贵,温和蕴含富丽,沉稳亦不失和谐,极尽考究之能事,尤显雍容高雅、赏心悦目,可为嘉庆皇帝御制品茗之雅器。
清乾隆御制洋彩胭脂红地轧道祥莲瑞蝠纹开光御题诗壁瓶
H:18.2cm
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Lot
成交价:RMB23,,
一瓣名香静里焚,篆烟缕缕白如云。
幽情未许旁人,手自翻书到夕曛。
此“清乾隆御制洋彩胭脂红地轧道莲花蝠纹开光御题诗壁瓶”为十八世纪清宫洋彩瓷器至精之代表。璧瓶腹部由四只展翅蝙蝠构成长方开光,蝙蝠施彩立体,橙、黄、蓝、粉交错,具有珐琅彩料绘制风格。蝠翅绵延宽广,前所未见,象征福泽深厚。内施白釉,其上墨彩篆书御制诗,“一瓣名香静里焚,篆烟缕缕白如云。
幽情未许旁人,手自翻书到夕曛。”并“干”、“隆”二字方章。此篆文形如柳叶,但更为准确地讲,应是以小篆字形,结合《说文》中古籀的用笔。
御制诗名“夏兴三十首”(载于《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三十》),是弘历为皇子之宝亲王时期作品。诗中细腻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青年弘历于宫中品香的优雅情致。开光外作胭脂红地锦上添花纹饰,颈部出双耳。
诸彩绚丽浓妍,绘画细致工整,工艺精湛绝伦。白釉墨彩配以胭脂紫地洋彩,强烈的对比使整器舒朗相宜,浓淡相间。本器与珍藏于台北故宫的有明确档案记载的数件胭脂红地洋彩御瓷为同批烧造,与本公司春拍近3万元成交的洋彩小水盂亦为同组。此瓶为目前公私收藏之仅见孤品。
清乾隆粉彩御题诗芍药花口瓶
H:17cm(63/4in.)
保利香港春季拍卖会Lot
成交价:HKD19,,
秋水盈盈漾远空,芙蓉寂寞碧波中。
难将冷艳供群赏,且趁寒晖放晚丛。
绿盖光沉擎玉露,霓裳彩褪老金凤。
爱看三五星似,漫忆繁华十里红。
该拍品造型尊贵典雅,线条起伏优美,瓶口和底足均作十出花口,制作规整,尤为罕见者则是肩部与胫部随形皆作浅浮雕处理,使得纹饰立体感增强,上下层次过渡鲜明,构思巧妙,为乾隆御窑上品佳器之典范,并且高不盈尺,更显秀巧,惹人怜爱。
与别致的造型相比,纹饰佈局设计则更显匠心独具,颈部、胫部以藕粉色釉为地,内以洋彩绘各式花卉纹样,设色鲜妍佳妙,使用了洋彩特有的圆状光点装饰,配以翻卷的枝蔓,洋溢出浓郁的巴罗克风格;外底通施松石绿釉为地,匀净厚润,中心书矾红“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方章款;腹部则以清透滋润的白釉为地,一侧绘嫣红、藕粉、雪白三树芍药花,或绽放枝头,风姿绰约,或含苞待放,楚楚动人,周围点缀有奇石仙芝,营造出一片清新雅逸之妙境。
另一侧以墨彩隶书书写赞美芍药冷艳脱俗的御题七言律诗一首,笔力雄健,气度不凡,后落“乾隆御制”款及“乾”、“隆”一朱一白连珠篆印,彰显出其高贵的宫廷御制身份。开卷延展,画诗书印皆俱,犹如一幅赏心悦目的工笔花卉画,在体现皇家气度的同时,荡漾出一份婉约的文人意趣,与雍正已降的珐琅彩瓷器可谓一脉相承,令人称道。
该拍品属于“一器一花一诗”式样的御制器皿,其赞颂对象为芍药花。芍药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其花妩媚多姿,芳香馥郁,因而与牡丹并称花中二绝,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又被称为“五月花神”。
乾隆皇帝对芍药喜爱尤甚,在童年的记忆中已经深深烙下美好的印象。清宫旧藏《胤禛观花行乐图》描绘胤禛带著年幼的弘历端坐在园中观赏,极目之处皆是妍放的芍药,色彩缤纷,醉人心扉。
乾隆后期,渖阳盛京修建文溯阁,弘历专门在阁中园区设芍药圃、梧桐院等,作为他“东巡”时的读书之所,如此设计,可推知弘历对芍药相伴读书必定深觉惬意。正因为芍药如此妍美和予人醉心,让诗情四溢的弘历不禁吟出一首首赞歌。
本拍品将乾隆皇帝的诗情与宫廷书法、绘画艺术融冶为一体,藉瓷器为载体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它不但寄托了乾隆皇帝对芍药的无限情缘,亦汇合了诗画之妙与书印之美,令文人之雅臻于无穷之佳境。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pp/15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