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镇江,盘点镇江那些隐于大市有趣的巷名

来镇江,除了那些有名气的山山水水要去,那些隐藏在大市城的寻常巷陌也值得去走一走,去听一听这些巷弄背后不寻常的故事。这些小街小巷可能并不宽,也不长,但也许会引出一段长长的历史,让你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镇江。

01

霸气十足

万古一人路

入选《江苏十大霸气街巷》排行榜的万古一人路,位于镇江市大市口核心区,西邻解放路,东接梦溪路,道路全长约米,其中东段长约米。

根据县志记载,万古一人路起源于“关帝庙”,因为过去这个地方有个关帝庙。关帝庙是供奉的关公,大家都知道的关帝就是三国时期的大将关羽,关帝庙的前身是青苔寺,始建于唐代,后来青苔寺改建关帝庙以后,庙门上就改写了“万古一人”,背面是“天人咸仰”,这就是万古一人路的由来。主要是来纪念三国时期的大将关羽的。——地名专家柳伯书

02

有意境的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桃花坞

桃花坞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宋代地方典籍里,有一种说法,认为桃花坞起源于汉代的一种住宅形制——坞壁,即平地建坞,围墙环绕,为防御而建,又称坞堡。据清代《丹徒县志》记载,宋代绍兴年间(公元年)都尉武进士贾演因参与黄天荡大战有功,病逝后被皇帝敕葬于桃花坞。

如今的桃花坞美味小吃店林立,盛名在外,手指+脚趾都数不过来,成了吃货们的天堂。

03

有意境的

胭脂巷

镇江有一巷叫胭脂巷,位于镇江大西路东端,南至演军巷,北至大西路,长百余米。

据清《丹徒县志》记载,这里原来称作胭脂岭,形成巷道后,被人们俗称胭脂巷。古时这里以胭脂花粉为市,因而得名。

但在坊间传说中,此巷得名与三国时期的大乔、小乔相关。话说,两位佳丽随夫君视察军队来到这里,因为梳妆盒没有带在身边,梳妆时没有镜子,只得借用此处水井为镜。上妆时不小心把胭脂弄到井栏上了,百姓就称此井为胭脂井,巷也就成了胭脂巷。

04

搞笑的吗

“大爸爸巷”,东至剪子巷,西至解放路,长82米,宽2-3米。据《丹徒县志》记载:称大爸爸巷,因巷内回族居民较多,‘爸爸’系回族对长者的尊称”。

与之平行的“小爸爸巷”,“东至剪子巷,西至解放路,长74米,宽2米。据《丹徒县志》记载:称小爸爸巷。为区别大爸爸巷,故名”。

爸爸巷

爸爸巷位于山巷清真寺附近,约形成于清中晚期,是穆斯林围寺而居形成的聚居社区。这些都是镇江这座大爱城市民族包容、和谐共进的见证。

05

搞笑的吗

棒槌营

棒槌营,在南门大街东南角,长约米,是清代留下的军营地名。据《镇江市地名录》记载,早年该地曾为兵营,后成为镇江丝绸加工生丝的场所,棒槌是槌丝工具,故得名。由于棒槌也是古代兵器之一,所以因兵营得名也有可能。

06

卖鱼了喂

鱼巷

鱼巷,南边到大西路,北边达中华路,南北走向,呈十字形。长米,宽3米。据史料记载,这里在明清时期是镇江六大繁华交易市场之一,主营长江、运河水产品,故而得名。

作为滨江城市,镇江自古盛产江鲜,鲥鱼、刀鱼、鮰鱼被称为“镇江三鲜”,而被世人赞誉的扬中河豚,则被称为“镇江第四鲜”。每年春天,就到了江鲜上市的季节,虽然价格不菲,但依然挡不住五湖四方食客们热情的脚步。他们纷至沓来,成为古城一道热闹的风景线。

??

说说你见过有趣的镇江地名吧

部分资源来源《镇江古街巷地名掌故》

扫一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xg/133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