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面这两篇悼词,曾经让99的人为哥哥而
编者
小尾寒羊
来源
蓝媒汇
今天的B面,不做调侃,也不说新闻。因为12年前的今天,张国荣在港自杀离世。年,我刚入大学,张国荣逝世的消息在这一天虽铺天盖地,但当时港媒对其的祭奠、评价与悼词直到许久后才通过网络读到。
今天在记者站的B面栏目中,我选择了两篇曾经感动无数人的悼词。两篇文章的作者,分别为香港媒体人董桥和作家李碧华。
这是两篇需要你认真读的文章,它们并不是快速的消息碎片,或是对旧事的纪念。
也不仅仅是祭奠张国荣。而是一代人告诉另一代人,那个时代香港的,一个传奇。
最后一个西关大少
作者:董桥
董桥,历任《今日世界》丛书部编辑、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制作人及时事评论、《明报月刊》总编辑、《读者文摘》总编辑、《壹传媒》董事、《苹果日报》社长。
来源:《苹果日报》
日期:年4月7日
暮色晚春的落花凝成一出无声无色的默片,没有剧本,不必排练,只凭一个飞姿,整座抱恙的愁城顿时激起一串凄美的惊梦。
高楼上,悠扬的笙歌还在袅袅诉说着殖民时代的离绪,满帘着水映照的却已经是开埠以来最揪心的一场瘟疫。
残云过处,那个坠楼人满怀的悲欢都疲累了,轻轻飘散在一块汝窑瓷枕上,像广州南越王墓的那一块,顾不得胭脂的深浅,顾不得别姬的寥落。
毕竟是后现代最后一个西关大少,张国荣注定要在薄纱绣帐的一床幽香中永生,留着襟上的酒痕,留着不老的绿鬓,留着一身六朝沧桑的金粉。
依旧江山,无边云树,戏里看不到的是他盘膝坐在厚厚的地毡上,暖暖捧着白雪仙的双手,轻声低唱一阕啼血的粤曲。
这一刻,两代人满心是荔枝树上的月色和茉莉花间的倩影,恍恍惚惚一起走回耀华街的花岗石旧路,走进一幢西关大屋的正间,悄悄寻回西壁上居廉画的那对淡彩清供。穿出厅堂穿过天井一地的瓜子皮,清唱辄止,满庭是月季的香气。
不是说他的歌艺曲艺演艺都攀上了传统的颠:比他先走一步的罗文胸襟里肯定涵养着更丰厚的故国烟云。
不是说他的旧学旧闻旧情都接得上前辈的香火:一个十里洋场成长的半唐蕃,说甚么也沾不到海棠树下太多的清弦雅韵。
不是说他拥的是万贯家业,挥一挥手就可以在荔湾区里堆砌出满园林的旧家风情:旧家里多的是红线女眼梢都懒得扫一扫的俗物。
张国荣古典的五官配上玲珑的忧郁,造就的是庸碌红尘中久违的精致:柔美的围巾裹着微烧的娇宠,矜贵的酒杯摇落千载的幽怨。他的举止恒常宣示的更是随着旧时代烟散的纳凉、攀枝、赏荔的闲适,纵然他未必经历过那样的岁月。
荔湾太少茶楼多的是歌坊,二三十年代的富绅巨商和骚人墨客乃至稚嫩的大学生都沉醉在那的粤曲声中:
名画家邓芬和名词家谭乔尚用宋词和《西厢》曲句写成《梦觉红楼》给徐柳仙演唱;
一代硕儒叶恭绰自撰的粤曲三首莺莺燕燕都传诵。
可惜当今的电影里始终看不到前代名士恃才玩世的这一幕,失落的观众只能从张国荣的眼神扑捉几许褪色的孤愤。张爱玲《第一炉香》改编的《浓本多情》之外,幸亏还有李碧华的《胭脂扣香》和《霸王别姬》供养起他的气质和品味。
老广州人爱说‘西关小姐,东山少爷’:西关一带富商巨贾家里多的是粉嫩的小姐,东山仕宦人家少不了的也是倜傥的少爷,标志的尽是清末民初那股流金的贵族文化。文化的贵族最容易滑成斗富的霸族:古今中外精致的贵族文化都靠颓废的元素支撑,华丽于是透沧桑。红遍东西的武打巨星财大气俗,沾的是东山的霸道;漂漂亮亮的贵气明星也不少,少的是那一点颓废的清气。张国荣心存粉黛的灵感、胸怀孽子的孤愤,恰是艺人养命的sensitivity。小思说他捧着白先勇的《树犹如此》躲在角落里一口气读完;董建平说他喜欢水墨画,最后一次在她的画廊买了雕塑家费明杰的《桂花》系列:西关大屋里的桂树还剩几株?
血似胭脂染蝶
作者:李碧华
李碧华,作家,曾担任人物专访记者、电视编剧、电影编剧及舞剧策划,先後在刊物撰写专栏及小说。代表作品有《霸王别姬》、《青蛇》、《秦俑》、《胭脂扣》、《生死桥》、《饺子》、《诱僧》等。
来源:《壹周刊》
时间:年4月10日
四月一日,我们从此再也笑不出的愚人节。
四月五日,枉死城中骤添新鬼的清明节。
四月八日,你化作一把火,一撮灰,你真正走了,永不回头。
希望你释放心灵,忘却尘世的烦恼和痛苦,找到自己的快乐。记得喝三杯孟婆茶,重新出发。虽然你的爱人、知己、亲朋好友、合作伙伴、为你倾情的fans……甚至是任何一个欷歔的过路人,都舍不得你,但你这样干了,我们还有什么好说?
那一定不是你!
我不信。
你一向怕死、畏高、爱美、惜身、还经常做gym、打球、打麻将、旅行、品红酒、享受人生。不能想像你选择了从廿四楼纵身往下一跃时,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绝---因为谁都知道後果是支离破碎肝脑涂地血肉飞溅……这天我特别痛恨在文华酒店门外,撞毁的铁栏下(你的身体竟硬生生把坚牢的金属拗曲了),一个陌生人,用凶猛的水柱把你遗留的一大滩血,连同洒落的红花,不消一阵,冲洗净尽。你随水而去,转瞬不见了。我痛恨你这个动作。穿一身好衣服,杏色西装,染满鲜血的你,又被一整块白布包裹,血渗出来,晕淡一如胭脂。为你苍白虚弱的一息,抹上最後浓妆。後来,你被一个长形的竹箩盖,由殓房送往殡仪馆。後来,你被放进度身订造无虚位极舒适的名贵棺木中。後来,你在烈火中大去。我见一些网站或文章报导,写「张国荣(已故)」,括号中两个笔划简单的字,令人黯然。
一个人出生、成长、努力、挣扎向上、风靡群众、名成利就、喜怒哀乐爱恨交缠……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亦算漫漫长路。把一切变成「往事」,只用了一星期,甚或一秒。人生风霜雨雪,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白了头--你坚决「不许人间见白头」,於是以後人人都老了丑了,心中你永远是个万人迷,传奇中只有凄厉媚艳与深情,没有岁月痕迹。
当香港危城饱受非典肆虐的折腾,人人戴高密度纤维口罩,人人都重视生命,只有你潇洒作别。一个读者含泪来电邮,写:「俊秀多情的十二少走了,你们要好好照顾伤心断肠的如花啊!请你负责任。别让我担心!」梅艳芳说过:「哥哥是我生命中唯一好友。」你不喜欢人叫你Leslie或张国荣,爱听人人叫你「哥哥」,因你成长在一个与父母关系疏离的大家庭,渴望爱但被忽视,所以「哥哥」的昵称令你有「亲人的感觉」。对阿梅而言,有更深的意义。我打电话给她时,她已在发狂号哭悲痛欲绝中稍为平复,正为你诵经超渡。她身边姊姊和好友一个一个走了,现在唯一知己也撒手离去,胭脂扣松脱烟消,现实中角色对换,你知道自己多残忍吗?我对阿梅说:「你要坚强,不要多想,因为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她声音虚空、哽咽:「我想不通,我接受不到。我们那么锡他,但他不回应,打电话又找不到,连号码也改了。有时一班人吃饭,他突然站起来走掉。那段日子,他像另外一个人……」你常常自问:「我一生没做过坏事,为何会这样?」这句话,我和阿梅也听过多次。你身边很多人自恨「做得不够」。但连阿梅也联络不上,谁能找到躲起来的你?
之前,你有当导演的心愿,曾因剧本不够商业化找不到投资者。及後有一大陆的富商答应支持你开拍,你很亢奋,兴致勃勃,谁知他惹上官非被关押。一时间你的情绪跌至谷底。还有在泰国撞邪中降头的说法(应该与什么拍鬼片「不能抽离角色」关系不大。你是专业演员,而且戏早已拍完)。因为你跟小思(卢玮銮教授)和仙姐(白雪仙)提过,你很喜欢廿年前在港台演过一个电视剧《我家的女人》,想重拍。那是识於微时的我们第一次合作,还夺国际奖。所以去年五月一日我千方百计把你约到徐枫家开会,她乐意支持。我建议把剧本重写,情欲去尽些。你想用张柏芝,喜欢她的外形和演技,还很贴合剧中「十清一浊」的命格。但那个晚上,你眼神惊恐,有气无力,紧张不安。而且蜷缩在沙发,像个虚淡的影子。徐枫是「抑郁症」的祖宗,她知道你很不对劲,嘱你一定要看医生服药,而不是集中力气去驱邪。我安慰你:“若你没害过人,没做过坏事,那害你的人要付出代价,双倍报应在自己身上的,邪不能胜正。”我特定五一,因是“劳动节”。还开玩笑:“一个人站起来必须靠自己,做导演要劳动,要一起度剧本,我们只是在背後撑你。喂,你的康复期不必一年吧?到明年五一劳动节也等你!”但你一直沮丧、忧郁,还有胃酸倒流的病折磨,对什么都提不起劲,而且不愿见人。等不到五一,四一你便走了。陈凯歌导演听到你自杀身亡的第一反应是惊叹:「太震惊,太难过了!这不是另一个程蝶衣吗?」
就此别过了。
暮春,香港反常地愁云惨雾,连天阴雨,气温下降,有点寒意。我们的良师益友小思,告诉我你有一包遗物在她处。是一些珍贵的照片(包括你的反串戏装照,虞姬之外还有其他未曝光的),和一封信。
一封信?
由「教育署」课程发展处发出的表扬信。
追溯,二○○二年二月廿二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香港文学研究中心」合办了「文学与影像比读」讲座。中文系有这个课程。由于小思要退休了,你答应她讲「如何演绎李碧华小说中的人物」(我很谢谢你!)。新亚人文馆沸沸腾腾,座无虚席,各系的教授讲师也来了,站满了人。你尊重高等学府,所以不准拍摄、录音、宣传。那天你在访问中谈到程蝶衣的死,有三个原因:一、虞姬个性执,要死在霸王面前。二、蝶衣想以自杀来完成原著故事的情节。三、颠倒众生的偶像年华老去,不能接受......一看,怵然一惊。
那天是你三月底病发前非常灿烂、迷人的日子。艺人在大学演讲不是没有过,但你挥洒自如和谈笑风生,学生难以忘怀,悄悄笔记下来。崇拜你的,除了共同成长的三四十岁英年还有不少年轻人。我希望他们爱歌艺、演技、样貌外,还学习你的优点:工作态度认真、准时、尊敬长辈、聪明感性、大胆创新、亲和有礼、对情史和性取向的坦率、一切追求完美。常把欢乐带给别人,把哀伤留给自己---所以我知你寂寞。
你喜欢看书。一回在仙姐家,小思提到白先勇一篇悼文《树犹如此》很感人,你马上在角落静静看完。你的语文能力很好,那些吹捧炒作出来的所谓人气偶像难望背项。
你真的会是个优秀的导演,从《芳华绝代》MV便知。可惜……
这篇稿,是我惆怅地送亡友最後一份礼物。
但你仍欠我一部电影,我仍欠你一个剧本。
什么时候还?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zl/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