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蒋介石保住的绝世国画
唐太宗立像
佚名公元纪年:-
唐太宗(公元至年在位),高祖次子,名世明,隋末天下大乱,劝高祖举兵,征服四方,成统一之业,封秦王。及即位,锐意图治。去奢轻赋,宽刑整武。
文物尺寸:纵:cm横:.8cm
文物形式:轴
文物质地:绢本
洛神赋图
顾恺之公元纪年:-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约-)按照曹植(-)《洛神赋》所画。描绘赋中洛神与女侍离去时,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岗的情景。
《洛神赋图》中的洛神,正回首后望,无论是形态或气质,都符合作《洛神赋》上的形容。洛神所着的上衣染以丹砂,领、袖与下裳只是白描线勾勒,不着色。再看洛神所乘坐的“云车”,平台下沿为覆莲纹,上方栏板栏干间作壸门。两轮之外,覆以巨形鸟翅装饰,配合车上插挂的旌旗,气势飞扬,更加以龙之纵步跨前,鱼之腾跃上升,云之冉冉成朵,画面上仙气不呼自出。颜色上,画中洛神之红衣、控六龙之朱缆、龙之翅膀、华盖之朱栏、骨架、以及文鱼之舌,都可见朱砂施染的痕迹。本画设色虽简但为了突出主题,作为背景的水、天、云、土石,大致都用赭石为主加少许藤黄再和墨染深,使人物、龙与鱼保持绢底原色,呈现出较明亮的主题,因明度对比而突出。画中所使用的皴法也是山水画早期的画法,只是圈围,所谓空勾而无皴,染以赭石;平地因云气所盖,只露出少许,染以石绿。又,云朵的形状似如意,这些也都是早期青绿设色的通例。
文物尺寸:纵:25.4cm横:52.4cm
文物形式:册
文物质地:绢本
文物丛目:名绘集珍册
印记款识:米芾审定。王良史章。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三编。
明皇幸蜀图
佚名:公元纪年:-
画中山川树石以细劲线条勾勒,并以青绿赭石填染,不加皴斫,赋彩染色浓重,可见李氏父子“金碧山水”一派遗风。此图中未见作者任何款印,出于何时何人,学界看法自来纷歧。全图峰峦连绵,意境深邃,气势宏伟,并将人物、鞍马、山水、树石等画科技术融合一体,显示出画家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堪称青绿山水经典佳作。
文物尺寸:纵:55.9cm横:81cm
山阁晴岚图
朱锐公元纪年:-
宋人青绿山水,常有不全面敷染,往往于山峦岩石上方,置较重青绿色。本幅是否出于朱锐,待考。然论布局之清远,笔墨之灵巧,与设色之雅净,非南宋高手莫办。
文物尺寸:横:20cm纵:25.8cm
文物丛目:宋人集绘
印记款识:黔宁王子子孙永保之。嘉庆御览之宝。
赤壁图
佚名:公元纪年:-
此图边角式的构景,已演化为南宋(~)画之面目,但笔墨的习惯与格式化,则透露出本幅的创作时间已晚至明朝(~)了。本幅乃一叶扁舟为主景的局部山水,截取的是武元直所做全景大山水的部分,将之近景化特写。
舟上四人,其中苏东坡戴高冠。画面中置石壁于右上角,仅画出赤壁之山脚与山石部分,可以说是把赤壁给予浓缩、概略化,以回身仰望的苏东坡,来暗示出赤壁在画外的高耸,赤壁的特色。尤其是占了全画幅大部分的江水,溶溶漾漾,波浪起伏回转,真宜“纵一苇之所如,一叶扁舟之摇摇荡荡,凌万顷之茫然,如凭虚御风而不知所止,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可说极为生动地将《赤壁赋》最为浪漫的憧憬表现出来。
文物尺寸:纵:24cm横:23.2cm
文物丛目:历代画幅集册
院本画桃花源图
佚名公元纪年:-
本画重点置于《桃花源记》中渔人与村民相会一幕,背景则为长松屋舍,屋中妇女操持家务。画中人物及山水,份量相等,又以立轴方式,构图上利于上下之发展,是以「桃花源记」中,前段之渔舟、山口,退居于次要地位,仅置于画幅右下角。历代画家以《桃花源记》为题,各骋心思,情节取舍、构景布局,同中有异,此即一例。
文物尺寸:纵:cm横:89.4cm
印记款识: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宝笈。宝笈三编。宣统御览之宝。
溪山秋色
宋徽宗(赵佶)公元纪年:-
郊原林野,寺塔掩映在山脚烟树中,溪流曲折而来,水势渐壮。远近的树木已转枯黄,有着颇深的秋意。这幅画的用笔稳健流畅,景物的描写仔细详尽,设色也很淡雅,在精巧之中,富有祥和洁净的感觉。
文物尺寸:纵:97cm横:53cm
文物形式:轴
文物质地:纸本
印记款识:上方有宋徽宗押字。上钤御书一玺。司印。半印。苍岩子梁清标玉立氏印章。棠村审定。蕉林。干隆御览之宝。干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养心殿鉴藏宝。八征耄念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
蓬窗睡起
宋高宗公元纪年:-
此帧设色画,春明景和,风拂过,吹得湖畔石矶两株柳树迎风舞起,水波粼粼,篷舟闲驻,随波上下,艇上白衣高士,睡起作欠伸状。柳叶用汁绿,矶石薄罩石绿。湖波尽处一抹远山。画波纹法以「︽」纹连续展延。
文物尺寸:纵:24.8cm横:52.3cm
文物丛目:名画集真册
印记款识:鲍世伯原。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三编。一印不可辨。
竹阁延宾
李唐公元纪年:-
夏日湖滨,莲花散布在水面上,水树上,主客对谈。屋前岩石,屋后远山,均用披麻皴,再罩以石绿。前右方高树用介字点,点上再加以右青提醒。本幅无款印,作者依旧签题,然风格不似李唐,其皴法、设色、房舍及点景人物情态,反近于元代盛懋一系。
文物尺寸:纵:23.7cm横:20.5cm
文物丛目:唐宋元集锦
李唐(约-,另一说约-),字晞古,河阳三城人,其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北宋时代北宋徽宗朝任职翰林图画院。靖康之难后,中原纷乱,建炎年间(-)李唐渡江至杭州,高宗绍兴年间(-)重建画院又重入画院,授成忠郎,为画院待诏,赐金带。善画山水、人物、禽兽等,笔意不凡,是一跨南北宋画风变局之关键人物。
他的画风沿袭北宋范宽之取浓墨重笔外,又远承唐李思训之青绿重彩技法,两相融揉,发展出以水墨为主,青绿相辅的小青绿法,借复古以创新,师古又不泥古,此种综合性的风格,可谓“虽变于古,而不远于古,似去古详而不弱于繁。”使李唐俨然成为一代大师,为南宋院体山水的缔造者。
归去来辞图
陆探微公元纪年:-
《归去来辞图》是依着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文所作的叙述性故事画。画家依「文」命笔,随着文辞的内容,分段叙述。画陶渊明乘船返抵家门,船夫忙于拉纤靠岸,家人站在门口欢迎,夫人整理头发出门迎接,童仆跪地相迎。这一段图文的对照看来,除了辞中对心境的描述,如“心为形役,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较难投射于画面之外,“舟摇摇以轻扬,童仆欢呼,稚子候门”的情景,则多已落实于画面之内。至于画中门前后的柳树,该是来自陶渊明的另一自况名文《五柳先生传》。
文物尺寸:纵:43cm横:.3cm
文物形式:卷
文物质地:绢本
印记款识:右下角有一印不可辨。
陆探微(?-约公元年)南朝宋画家。吴(今江苏苏州)人。擅画肖像、人物,学东晋顾恺之,兼工蝉雀、马匹、木屋,亦写山水与草木,明帝刘彧时常侍左右,多为宫廷达官写照,当时推为最工。
宫乐图
佚名公元纪年:-
《宫乐图》的绢底呈现了多处破损,然而画面的色泽却依旧十分亮丽,诸如妇女脸上的胭脂,身上所著的猩红衫裙、帔子等,由于先施用白粉(胡粉)打底,再加以厚涂,因此,颜料剥落的情形并不算严重;迄今,就连衣裳上花纹的细腻变化,犹能清晰辨认,充分印证了唐代“工笔重彩”一格画法的高超成就!
文物尺寸:纵:48.7cm横:69.5cm
画萧翼赚兰亭图
阎立本
公元纪年:-
《兰亭序》经王家代代收传,到了七世孙智永,将它传给辩才和尚,为唐太宗所知道,派遣萧翼前往求取。两人先是寒喧,相互饮酒作诗唱和。过几天后,成了性情相投的好友。一天畅谈书画,萧翼自称先世传习王羲之、献之书法,并出示皇宫中收藏品说:“《兰亭序》早已消失,人间那有真迹”。辩才和尚便取真迹之出示萧翼,萧翼趁辩才外出,将真迹取走。宋摹本画上人物共五位。老僧坐椅上,右手持麈尾是辩才。对面书生黄衫装扮是萧翼,上方一僧盘坐。画幅左侧,两位侍者煎茶,一位脸满须髯,一位垂发小孩。本幅无名款,标签认为是阎立本画,无法确信。
文物尺寸:横:64.7cm纵:27.4cm
十八学士图
宋徽宗(赵佶)公元纪年:-
本幅描绘十八学士在林园中,文酒相会,有丝竹为伴。随从与坐骑守于园门之附近,其中尚有架鹰、牵猎犬者。盖唐代骑射的风气甚盛,文人亦好之。旧传徽宗之作,观其画风近似明仇英之特色。
文物尺寸:纵:29.5cm横:.9cm
印记款识:御笔。押。钤印一。御书。宣和。(半印)。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宝笈。宝笈三编。宣统御览之宝。
丽人行
李公麟公元纪年:-
杜甫有丽人行之诗作,此即描绘诗中秦韩虢三国夫人出游。女子雍容丰肥,衣饰华丽。马匹亦肥壮,纵辔徐行,轻盈优美。人物造形与设色尚有唐风。
文物尺寸:横:.6cm纵:33.4cm
文物形式:卷
文物质地:绢本
印记款识:干隆御览之宝。干隆鉴赏。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养心殿鉴藏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
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北宋安徽舒城人。神宗元丰年间官至御史台检法和朝奉郎,为官三十年,一刻不忘山林,冕年因病辞官返乡。家藏极富,博学多才,善鉴金石古器,擅各种绘画,鞍马人物师法韩干,佛像近吴道子,山水得李思训,一生作画劝奋,元符三年(公元一一零零年)右手病痹,辞官回故里,归隐于安徽桐城之龙眠山,仍作画不辍。其白描线条总结吴道子的白画,挺健圆润,简括雅洁,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为后人所宗。
元太祖像
佚名公元纪年:-
本作中元太祖留有发,身着单色衣袍,头戴皮制暖帽,帽面的毛皮细清晰可辨。相较于宋代帝后像,元代帝后像在整体风格上有几个特点。首先是画像角度虽未可称得上全正面,但已由四分之三侧面略转向前,随着姿势的转变,眼睛的视线也较为正向,略有与观者目光互动之感。其次在画法上,元代帝后像的脸部烘染更为细腻。元代帝后像中普遍共有的细致烘染手法,可能与西南地区有关,其中来自尼泊尔的阿尼哥(Anige,-)扮演着关键性的指导地位。
文物尺寸:纵:59.4cm横:47cm
兰亭修褉图
赵孟頫公元纪年:-
文物尺寸:纵:32.2cm横:.3cm
印记款识:延佑七年(公元一三二O年)秋九月吴兴赵孟俯为□湖先生寿。七玺全。太上皇帝之宝。寿。宝笈重编。退密。天籁阁。虚朗斋。寄傲。项子京家珍藏。项元汴印。项元汴氏审定真迹。蝶庵书画。檇李李氏鹤梦轩珍藏记。李肇亨。江村秘藏。高士奇书画记。高士奇秘籍印。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安仪周家珍藏。古香书屋。安。志希考藏。罗志希图书记。三印不辨。(本幅钤有石渠宝笈续编印记。查石渠宝笈续编着录者为轴非卷。)钤印一。赵氏子昂。
画帝王道统万年图第七幅
仇英公元纪年:-
第七幅画“夏禹钧台会享”,对幅题云:“臣顾可学稽首顿首赞日。玄圭告锡,声教旁行,八年于外,永赖平成。右图赞臣可学谨按。尚书禹贡日,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又日,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又日,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文物尺寸:纵:32.5cm横:32.6cm
文物丛目:帝王道统万年之图。
印记款识:仇英。钤印:仇英之印。每开之对幅,均有顾可学揩书题记。干隆御览之宝。
仇英(约~),字实父,江苏太仓人。出身低微,年青时曾为漆工。画家周臣赏识其才能,加以指导,因此渐有名于明朝画坛,为明四家之一。学画于周臣,精小幅,尤工青绿。
明宣宗坐像
佚名公元纪年:6-
文物描述:明宣宗,仁宗长子。名瞻基,年号宣德。奖励艺事,不遗余力,本身亦精于绘画。再为时,汉王高煦反,帝亲征,废高煦为庶人。三年巡边,败乌梁海之众于宽河。宣宗端作龙饰宝座。肤黑多髯,乌沙折上巾,黄龙袍。
文物尺寸:纵:cm横:.8cm
按住数三声,自动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zzyz/12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