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塑形,以美修心,以爱育人伊禾幼儿园工
“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般生活”是伊禾老师们的追求,吉园长希望老师们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能感受中国传统美学的厚重与瑰丽,把传统美学美育应用到工作中去,今天伊禾幼儿园特别安排老师们到伊禾美时光女子学堂体验传统美学。
礼文化
“做人先学礼”,礼仪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自周公制礼做乐,礼为秩序之美,乐为和谐之美,就奠定了东方美学天人合一的基调。《荀子·修身》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彬彬有礼、言谈有致的人,就像一片春光,给他人带来温暖和欢乐。人的自觉性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要依靠教师的指点、依靠不断培养,因此礼仪教育是使礼仪修养充实完美的先决条件。
学堂的老师们带大家行了熏香迎客礼、净手礼、净口礼、见师礼、轻声落座礼,深刻感受了礼文化的庄严与恭敬。通过礼的学习,自己的行为变淑雅、心情变平静、内在变恭敬。
学习礼文化不仅能提升老师自己的认知,更能把礼文化传播给孩子们,让孩子们从小就懂礼、习礼、守礼、重礼。
制作口脂
古代女子化妆用的口红叫做“口脂”、“唇脂”。口脂,古时又称"唇脂",在管状口红出现之前,口脂其实和胭脂是通用的,装在小盒或者小罐中,用手指直接蘸取、点涂。以前的口红大都是鲜艳的朱赤色,但是唐宋时还流行过檀色点唇,檀色就是如今的肉色、裸色调,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历代的口脂均呈膏冻状,接近今日之唇膏,所以也称为“蜡胭脂”、“油胭脂”。
《唐书百官志》中看到,书中记:“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这里写到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地位弥足珍贵。
唐代妇女以粉涂面时,往往将双唇也涂成白色,这样点唇时便可以任意点出各种各样的式样;其中尤以娇小浓艳的樱桃小口受青睐,正所谓“樱桃小口一点点”,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据说白居易所蓄家伎樊素的嘴形便若樱桃般红艳、娇小,故有“樱桃樊素口”之誉。
女人最好看的样子,不是十八的稚嫩,也不是三十的成熟,而是任何年龄、任何阶段都充满自信的样子。作为幼儿园老师,都为女性的我们,当青春逝去时,我们希望拥有的并不是一张青春洋溢的脸,而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气质,从容,睿智、独立、自信、优雅......美不再是每天的妆容,而是学会解压,在宁静、平和中做一个自在的美人,希望我们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能从心理上抵抗青春的逝去,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不限于琐碎和八卦,不说人坏话,不诋毁他人,拔高自己的灵魂高度。人太闲容易废掉,太忙又催人老,我们要掌握节奏,学会调节,张弛有度。愿老师在工作中忙而有序,在忙碌中累而有收获,愿我们独立、自律、又忙又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zzyz/14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