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终结了青花瓷长达数百年统治地位的乾隆

治疗白癜风小偏方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66445.html

正大光明殿

康熙时期珐琅是进口材料,西方多用珐琅来创造各种精美的图案,当西方画作珐琅进入中国的时候,康熙皇帝就想这东西能不能从铜器移植过来画到瓷器上。于是他命令马国贤郎世宁与宫廷工匠们一起试着在瓷器上画珐琅,但这个马国贤不想干这活,于是就找借口,说自个不会这工艺,没法学,自己故意画的很烂,康熙看了就说算了,算了,你们以后甭画了。直到康熙晚期珐琅从武英殿移植到了养心殿,一面是皇帝的书房,另一面就是各种小作坊,有一天皇上就问工匠,说你看国外人烧那珐琅彩,我们有没有可能把它烧到瓷器上呢?这些工匠们想了想,就说有这个可能。为什么有这个可能呢,他说把烧珐琅彩的这个温度控制在铜的熔点以下,他就在铜器中能烧成,那瓷器素胎的烧造温度,比铜还高呢,所以控制好了温度,珐琅彩是可以在素胎上呈色的,康熙皇帝就说,那你们试试看呗,果然,经过了反复的实验,最后终于烧造成功了。

事实上珐琅彩诞生之初,在今天看来技术上还远远不够成熟,之所以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是在此后能不断进步,并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珐琅彩是在雍正和乾隆这里得到了发展。

一是成功地实现了材料的国产化,并且增加了很多的颜色。二是解决了一个关键的技术问题,就是在康熙时期的珐琅彩,无法直接画在瓷胎的表面,而必须画在涩胎的表面,所谓涩胎就是不上釉的瓷器,在涩胎表面彩绘就必须用珐琅彩,把没有画的部分用填满,比如说主体画了牡丹,所有空白的地方,因为没有釉就会非常难看,就会采用颜色把它填满盖住,虽然这种装饰本身并不新鲜,就做色地像一层底色,这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且也做到了非常均匀,而这个技术到了雍正时期也彻底解决了。珐琅彩瓷器就可以没有限制地将宫廷绘画引入瓷器的绘画上,无论是山水、花鸟、人物可以说是无所不能,这使得陶瓷上的绘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到了这一步,可以说珐琅彩的历史地位算是稳稳地站住了。

珐琅彩还有一个更大的价值,就是导致了粉彩的出现,而粉彩的出现呢,可以说是终结了青花瓷的长达数百年的统治地位,由此可以看到珐琅彩在制陶瓷史上的影响。

提梁壶:珐琅彩八棱开光山水花鸟图提梁壶

壶呈八棱形,画珐琅工艺,上置镀金提梁并中间配金星料把手。提梁壶另附加温用支架,铜镀金,四支腿呈“S”形。支架内配可拿取的画珐琅小炉,用于放置燃料。炉身八面各有开光,每个开光内精心绘制中国传统风格的设色山水及花鸟。壶底署有双线框“乾隆年製”款,小炉底款“乾隆年製”绘有灵芝图。

双环瓶:珐琅彩铜壶式双环瓶

高14.1厘米口径5.5厘米足径6.4厘米

瓶仿汉代铜壶式样,敞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肩部饰金彩象首衔环铺首。瓶内壁及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壁通体以金彩锦纹为地,上绘各色变形宝相花,从口沿至圈足以5道金彩弦纹相隔,愈显富贵华丽。外底署黑色珐琅彩“乾隆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乾隆晚期的珐琅彩多以百花图案为地,并在色地上以轧道工艺装饰出各种图案,继而采用仿鎏金效果的装饰技法,风格繁杂华丽,精美异常。其图案装饰一改雍正时期珐琅彩所表现的清秀风格,和同时期的粉彩瓷器在装饰艺术方面基本类同。

合欢瓶:胭脂红蓝地轧道珐琅彩折枝花纹合欢瓶

高16.8厘米口径6.8厘米足径7.5厘米

瓶体双联式,盘口,短颈,溜肩,圆腹,束胫,圈足微外撇。盖顶置宝珠形纽。瓶内壁施松石绿釉。外壁在胭脂红、蓝地上装饰轧道工艺,并彩绘折枝花卉纹。圈足内施白釉,自右向左署蓝料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横排六字款。

  此瓶造型优美,设计精巧,在清代宫廷档案中被称为“合欢瓶”。轧道工艺是在珐琅彩色地上用铁锥划出细如毫芒、宛如凤尾状的花卉纹,为乾隆时期创制的新型装饰技法。在轧道地上绘花卉图案,具有铜胎画珐琅的艺术效果。此种工艺颇为费工,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这种新创纹饰为“锦上添花”。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zzyz/158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