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胭脂米由来康熙年间
其实,《红楼梦》里的“御田胭脂米”就是康熙亲自培育的京西稻——御稻米
康熙年间,康熙皇帝策马郊外巡游,突见万项稻田中一片与它外不同,株高早熟,穗红有芒,掐下几粒,搓去薄如蝉翼的稻壳,泽如胭脂的稻米发出沁人清香
由于康熙胭脂米种植对土壤成分和气候条件要求苛刻,产量甚少,如同绝代佳人般容颜至美,内蕴至醇,珍贵而不可多得
胭脂米,米粒细长,晶莹半透明,呈微红色“表层就像涂了一层胭脂一样,烧出来的米饭柔软,有甜味,口感好”据悉,根据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胭脂村最jp测杭州站检测,这种米富含黄酮类活性物质,特别有益于心脏健康
来源:地方供稿
9月8日,由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海淀区上庄镇西马坊村村民委员会、北京中天思源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古稻西丰农业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以“美丽乡村,希望田野,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110位名家书画作品京西稻园展暨田园风情书画艺术创作交流”活动,在京西稻耕度文化园举行,同时,邀请了数百名北京市民前来赏京西稻花、品稻蟹美食活动现场,公司员工支起两口大铁锅,熬起了香喷喷的京西稻珍品“胭脂米”邀广大市民免费品尝
据了解,海淀区在清代曾是京西稻的主产区,位于北部的上庄镇曾是京西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并胭脂范冰冰且拥有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及上庄水库,水域面积达到138公顷,这样的绿色生态环境为京西稻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新中国成立后,海淀区约有京西稻田1.32万亩,后来,因为城市建设、产业调整、水资源保护等多方面原因,京西稻田大面积消失,胭脂米、紫金箍等“康乾时期”培育的珍贵京西稻种濒临灭绝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将其作为国宴珍品,专供宴请国际友人时享用到了文革时期,康熙胭脂米的稻种遭到破坏,一度濒临失传近代,康熙胭脂米由从事数十年水稻育种研究的黄氏水稻研究所历经近10年时间,重塑散落民间多年的古老胭脂稻种,进行复杂的杂交、聚合选育而成,品种独一无二
胭脂米由来
一位因不适应北方气候而整日面色恹恹的皇妃,食用该米数日后,竞变蓝月亮胭脂得脸色红润,顾盼生姿,素颜朝天亦如胭脂着面康熙见状,御笔钦此:胭脂米自此,胭脂米作为补气养血、平调五脏的滋补佳品,名声大噪
更值一提的是胭脂米曾被文学家曹雪芹记载于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贾府门下黑山村庄主乌进孝敬献给贾府的红帖上,有“御田胭脂米”一条,只是数目极少,仅有“二石”可见这种米在当时是个稀罕物,非皇亲国戚不得贾母品尝后对其赞不绝口之后,随着《红楼梦》在坊间流传日盛,慈禧太后、毛泽东主席及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都慕名专门寻找过胭脂稻
据悉,消失近百年的京西稻珍品胭脂米于今年上半年重回海淀种植共种植了30亩,10月中下旬进入收割期,届时,广大北京市民就可品尝到美容又滋补的“胭脂米”了曾经的皇室尊享,bb胭脂颜色经历了数百年的变迁后,不久的将来,即可以在百姓的餐桌上飘香开来
乾隆曾写下“十月已获米,可口欲留香”的诗句来赞美胭脂米
历史背景:
如今,京西稻田仅存2000亩左右,是北京近郊区保留下来的最后一片稻田近年来,在很多专家的保护和培育下,“紫金箍”等京西稻品种得到了提纯复壮和传承种植,2014年年初,把散落民间半个多世纪的“胭脂米”稻种从唐山玉田县重新迎回海淀,在育种基地进行培育和种植,力求还原“康乾时期”的稻田景象,并加快推进京西稻种子资源库的建设
这也使得这一真珍贵米种——康熙胭脂米得以再放异彩,不仅保持了康熙胭脂米的原型,更增加了适合当今人健康营养理念康熙胭脂米的多项营养参数不仅高过普通稻米数十倍之多,更有美容滋补梦妆胭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