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眼中的ldquo攒劲rdquo
杨开文扎根农村一线,在村干部岗位上历练了10年,凭借灵活应变的头脑、与时俱进的思维、不畏困难的毅力、扎实肯干的作风,带领胭脂堡村广大党员群众走上了一条产业发展蓬勃兴旺、村容村貌美丽宜人、乡村治理安定有序、村风民风文明友善、生活条件蒸蒸日上的康庄大道,不仅赢得了群众认可与信赖,而且收获了一个又一个荣誉,成为名副其实的“攒劲”村支书。
建强支部管好党员扶正“主心骨”为群众干事业,为人民谋幸福,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一点,杨开文不仅有清醒的认识,而且付诸于实践中。他以身作则,积极组织全村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此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借助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的开展,计划年内投资万元,新建占地平方米,集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为民服务、文化娱乐“五位一体”的村党群服务中心。通过硬件配套、软件更新,使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
“党员带头不能是一句空话,要体现在具体行动中。”杨开文斩钉截铁地说。在人居环境提升、消除“视觉贫困”等各项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杨开文都牢牢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通过多频次、大力度、有针对性地做党员、村干部、公职人员的工作,先让他们动起来,形成示范效应,让群众的态度由犹豫观望变为支持参与,从而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抓住重点合力攻坚奏响“主题曲”牵牛要牵牛鼻子。杨开文明白,若要打开工作局面,就必须瞅准本村的短板、弱项,分析原因,研究对策,精准发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
胭脂堡村的住宅大多修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以土木、砖土木结构居多,年久失修,破旧不堪,而该村又是典型的沿路沿线村,破旧的房屋不仅是影响村容村貌的“老大难”问题,而且影响到了镇容镇貌乃至县容县貌。要说短板、弱项,这就是本村最短的短板、最弱的弱项。痛定思痛,杨开文带领村两委班子狠下决心,要以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为契机,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一定要让胭脂堡人彻底告别昔日的旧面貌,开启今后的新生活。
万事开头难,听到要修房子,群众中的议论声不绝于耳:贷款能不能按时发放、房屋质量能不能保质保量、工程队能不能按时交付房屋??????“修房子是家里的大事,群众有疑虑很正常”。面对困难,杨开文选择迎难而上。
“1+4、3+12的贷款优惠政策是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不是儿戏!”
“至于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大家可以放心,我们要找专门搞设计的公司给我们做科学合理的房屋规划,还要找两到三家工程队,同时进场施工,保证质量不低、进度不慢,还要成立由党员、村干部、村民组成的工程质量监督队,对工程质量进行把关,杜绝偷工减料,督促工程进度!”
诸如此类的话,杨开文不知道苦口婆心地说了多少遍,开村民大会的时候讲、入户动员的时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