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弯腰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map/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下面就对该词进行一下赏析

《相见欢①·林花谢了春红》的原文: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②,相留醉③,几时重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①、相见欢:词牌名又名“乌夜啼”“忆真妃”“月上瓜州”等。共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相见欢最初是唐教坊曲名

②、胭脂泪:形容林花带雨的娇艳欲滴的样子,本来有份灵动的美、但此处不免令人怜惜!胭脂泪原本是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所以称为胭脂泪。③、相留醉:相互留恋

④、几时重:何时再度重逢。译文春天林间盛开的花儿转眼间已经凋谢,这大好春光的逝去实在是太匆忙了!无奈啊、这些娇美的花儿,怎经得起早晚间凄风苦雨的摧残!林花带雨娇艳欲滴的样子美的令人不忍离去、令人叹惜、令人流连忘返!花与人这般互相留恋陶醉着,这一离去什么时候才能再度重相逢,才能再度看见你们呢?人生令人叹息的事实在太多了,就像这滚滚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李煜

李煜(年8月15日―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的创作背景

历史上的南唐从建国到灭亡(年到年)共经历了近39年的时间。这首词创作于李煜投降北宋,南唐灭亡之后,是李煜被俘做了宋朝的阶下囚时写出的一首词

赏析

唐后主李煜的这首《相见欢》很短,只寥寥的36个字,开首便是“林花谢了春红”,人间最美的春光已过,已经到了落红的时节!然后呢?后边紧跟三个字“太匆匆”而这三个字中的个“太”字更加强调并加重了匆匆的程度和过程,仿佛那个“匆匆”快的,都容不得人叹息!这还不够,后面再跟“无奈”二字,那么又无奈什么呢?悲愤、郁闷的无奈!无奈“早来寒雨晚来风”就这七个字对于娇弱无比的花来说,该是怎样一番致命的摧残!早晨的寒雨还没歇息、夜晚的劲风又到了!这一波一波的外在恶势力,一直就没中断过对花的摧残。词读到这里,看似在写花开花落、似写世事匆匆的自然之态,然而…!

再看林中之花是怎样的美,“胭脂泪”,那盛开的林花在风雨中娇美的如同流泪的美人一般!娇弱又无助,多么令人怜惜疼爱的花儿啊。这还不够,赏花人留恋着这林花带雨的美,花儿也牵绊着人!于是后面又跟了一句“几时重”!这看似伤春的词句,难道真是在表达春光已逝,在问何时能够再与这花重逢,能够再见到这花之情?

一个人心情好时,面对晚春的花又怎会发出如此感慨!该是对夏花的期冀与秋韵的憧憬,特别是对于一位曾身为国君又满腹经纶的词人而言。然而这是一个国破家亡、被沦为阶下囚的国君。对他来说那种思念故国的情愫就在这“泪”这“太匆匆”以及“无奈”几个字里深种。

整首词通篇来看文笔流利仿佛信手拈来,一直在写春花易逝、春光易失。但仔细揣摩该词唯一能直言情愫的大概就是最后九个字“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长恨”、“长东”“早来”“晚来”这四个词的妙用再加上“太匆匆”三字,不但显示了词人前后呼应的独具匠心的妙笔,也抒发了词人此刻悲愤、郁闷,思念故国的心情。三千里江山顷刻间不复存在,一代亡国之君面对林花谢了春红,那种转瞬即逝的美好,岂是一般人所能领略到的美好时光如过眼烟云般的“太匆匆”!这看似随手拈来之笔,实则是词人真实感情的自然倾诉!

注:此文为原创杜绝抄袭另本文用图②来源网络,若不妥请联系删除

#奔跑吧和百度知识付费跨年##原创诗文图片##摄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ff/157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