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胭脂后,你知道胭脂的由来吗
最近电视剧青春偶像谍战片《胭脂》火得不要不要的,昨天,大宝指着海报问我:“妈妈,什么是胭脂呀?”
这个问题很简单:“胭脂是一种化妆品,抹一点在脸上,脸蛋儿就变得红扑扑的啦~”
接着二宝又问了:“那为什么叫胭脂不叫别的呢?”
大家都知道孩子就喜欢一直追问下去,如果不给她们一个满意的答案,这个话题结束不了。
“好吧,那我们今天就讲讲胭脂的来历吧。”
其实胭脂在古代又称焉支、燕支,这两个名字也涉及了关于胭脂起源的两种不同说法。
第一种说法,关于“燕支”,相传因为是商纣时期燕国所产而得名,由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看过《封神榜》我们知道,商纣王有个宠爱的妃子名叫妲己。妲己杏眼桃腮,冰肌玉肤,深得纣王宠爱,当时妲己发明了一种桃花妆,用各种花瓣的汁液凝成脂粉,涂在面颊上,所以这种胭脂又称“燕脂”。
另一种说法,也就是“焉支”,大家听说过甘肃的焉支山吗?焉支山是祁连山的一个支脉,有着“小黄山”之称,现在是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在古代,焉支山是水草丰美的天然草场,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古老的氐、羌、月氏、匈奴等游牧民族曾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
甘肃地图
焉支山马场
据说这焉支山一带盛产美女,当时匈奴诸藩王的妻妾大多都是从一带的美女中挑选的。各藩王的妻自在匈奴语中叫“阏氏”,“焉支”是其汉译的谐音,焉支山因此而得名。
焉支山除了盛产美女,还盛产胭脂的原料——红蓝花。红蓝花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反复研磨去掉黄汁之后就能得到一种鲜艳的红色颜料,这种颜料和油脂混合到一起,便成了胭脂。这种胭脂最早由阏氏使用,因此也叫“阏氏”,也就是“焉支”。
胭脂原料——红蓝花
胭脂是当时匈奴贵族女性中时主流的化妆品,到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大量的西域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风物,而胭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引入了中原。
不过西汉自建立以来一直与匈奴矛盾不断,此前一直通过和亲来维持双方的关系,后来李广、卫青、霍去病三位军事奇才诞生。这三位名将的事迹估计大家也不陌生,他们在与匈奴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尤其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年纪轻轻便带领骑兵横扫河西走廊,将包括焉支山在内的河西地区正式归入了西汉版图。
西汉算是了去了心头大患,但是匈奴却失去了自己的化妆品原产地,从此匈奴的女性间便开始传唱这样一首哀怨的歌: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金神人,使我不得祭于天。
对于匈奴女性而言,丢失了草场不用担心,因为可以找新的,丢失了金神人也没关系,因为祭天本来就是男人的事情。但是丢失了焉支山,她们可就没法为出嫁的新娘化妆了。
原来在荡气回肠的历史长河中,也有一抹柔情。
好了,这下大家知道“胭脂”究竟是怎么回事了吧?还知道甘肃有个山清水秀盛产美女的焉支山,有机会带孩子去旅游的话,可以给孩子讲讲这段历史哦!
———知识漫画大讲堂———
这里没有心灵鸡汤,只有通过漫画这种幽默的艺术表现手法将晦涩的历史知识,在哈哈一笑中落入心中生根发芽。
让我们成为博学的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每天学一点,菜鸟变学霸!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jg/11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