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龙潭杂志第二期之胭脂峡
旅游笔迹
秦志龙
(一)
我们行走在大地之上,希望留下足迹
大地以沉默回答了我们
我们诉诸于笔端
使之存活
哲学家海克尔在《宇宙之谜》中说:“一切在流,一切在变,世上万物没有终极目标,有的只是状态。”从这个角度看,旅游无疑最具有符合性。旅游本身是以生命为导向的人类生活方式,也是生态、生产的一种方式。旅游需要常做常新,最需要变,这也是旅游的状态。
(二)
近日,特意考究了“旅游”二字的源起。“旅”最早出现于《易经》第54卦:“旅。小亨,旅贞吉。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白话文解释:“旅卦:稍见亨通。贞卜旅行,吉利。”《象辞》说:“本卦上卦为离,离为火;下卦为艮,艮为山。山上有火,洞照幽隐,这是旅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明察刑狱,慎重判决,既不敢滥施刑罚,也不敢延宕滞留。”总体来看,主要由两层意思:一是吉卦,二是要注意安全防范。旅的意思为“去其处所止而不处”。同时,在第二十卦中有观卦,“象曰:观光之光,尚宾也。”通俗的讲就是说观察、欣赏各地(各国)的风土人情,并把治理的好的地方诸侯待为上宾,以便礼尚往来,进而更好的治理自己的国家。
“旅游”在《易经》六十四卦中占到两卦,由此可见非同一般。“旅游”两字的合成词出现于南朝(梁国)诗人沈约的《悲哉行》一诗,全文如下:“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徐光旦垂彩,和露晓凝津。时嘤起稚时,熏气动初频。一朝阻旧国,万里隔良辰。”之后在《尚书》《庄子》《史记》《楚辞》《诗经》等各类经典著作、文学作品中大量出现。“旅馆”一词最早出现于东晋诗人谢灵运的《游南亭》中“久庵昏垫苦,旅馆眺郊枝。”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旅游活动,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夏禹被称作是我国最早的探险家和旅游家。《穆天子传》(或《周穆王游记》)是我国出土最早的游记,记载的是周穆王经常外出巡游,乐不思归。我国古代旅行,既有国内旅游,又有国际旅游。主要形式有:以皇帝、帝王为代表的帝王巡游。据史书记载,我国历史上有72位帝王曾登上泰山举行封禅、祭祀典礼。此外,以文人、学士怀着不同的目的进行的士人漫游,以治学和旅游相结合的学术考察旅行,外交公务旅游,宗教旅行,商务旅行等都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的旅行远非现代意义的旅游,它只是少数人的行为,还没有成为大多数人的不能称之为一种经济产业。古代的向导也不是一种职业,没有专门的要求,从根本上来说不具有商业性质。但是它证明了导游服务是人们在旅行、旅游活动中的一种需要,它对旅行、旅游的发展发挥了特有的作用。
在西方,“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在年的《牛津词典》,要比沈约的晚年;但现代旅游业的开端和发展则是西方人远远领先我们。现代旅游的发展开端于年。此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标志着现代旅游业的诞生。托马斯·库克作为现代旅游的创始人,是第一个组织团队旅游的人,也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例环球旅游团,编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面向团队游客的旅游指南,创造性推出了最早具有旅行支票雏形的一种代金券等多项世界纪录,是进入世界旅游史册的开创性人物。
发展是无限的。如今中国旅游业在迈进“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
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进程中,正在使得“人民的生活更美好”。对于个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旅游说到底就是乘物游心。从事旅游的职业,不仅美丽、快乐,而且高尚、富有使命。
(三)
真正的旅游者不仅重视知识、责任、爱、美,而且更加重视生活的乐趣。从一定程度上说,生活的乐趣似乎是生活的全部,是生活价值的最高体现,也是个体价值的一种实现。
作为一种方法,我们应该学会“哲学审查”———审查我们所假定的知识的各个部分,看看它们是否相互一致,所使用的推理是否在仔细的推敲后仍然有效,并考究每一块知识的价值,以及保存这种价值。从这点上思考旅游,这个曾被人们认为是“不务正业”的工作发展到单一的外事接待,再到
朝阳产业、支柱产业。随着政府、市场等力量,正在一步步走出尴尬的窘境。36年后的今天,旅游人已经不在被自我封闭在狭小围墙之中,去探索每一个角落和裂缝,而是发现自己处在一个充满了可能的、开放的世界,在其中还有很多的东西、领域、成绩正等待人们去发现、去开拓、去创造。
(四)
维克托-迈尔-社恩博格说世界的本质是数据,大数据将开启一次重大的时
代转型。他进一步指出,大数据的发展核心动力来源于人类测量、记录和分析世界的渴望;从因果关系到相关关系的思维变革才是大数据的关键,建立相关关系分析法基础上的预测才是大数据的核心,从而进行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真是字字珠玑,振聋发聩。
旅游正在进入大数据时代,旅游也正在被大数据所引领。在这个大趋势中,旅游界的精彩和人才值得期待。
(五)
看到智慧旅游的两条宣传语:一条是“一机在手,游遍神舟”,另一条是“我行由我,服务随行”。感觉很好。十几年前,在母校固原师范阅读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的著作《大趋势》,对其关于未来趋势的伟大遐想和遇见非常震惊。他当时说:“电信通信、信息技术和旅游业将成为21世纪服务行业中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后来,看了越来越多的科幻影片,便无意识的觉得人类正在走向这样的未来,科幻正在变为现实。趋势作为一种趋向性的主流局面或基本形态,存在于一定的时空范围,决定和影响着这一时空事物的发展变化和动向,甚至成为一种必然。奈斯比特采取的是一种“内容分析”方法,事实上他就是广泛收集各地报纸,每天对这些报纸的内容进行分类编排,建立索引和分析比较。奈斯比特始终认为重大的社会变化都是从地方开始,自下而上的,因而通过对城市、乡村变化的研究和分析,能够判断出将来的一些发展趋势。《大趋势》一书的蓝本正是由此而来。
现在回头来看,约翰·奈斯比特的预见是对的。甚至从互联网和信息化发展的程度和速度来看,约翰·奈斯比特的预见还不够。旅游业和信息化的融合正在带来新的变化和效益。这不仅代表着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旅游业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关键和重大支撑。智慧旅游将集物联网、云计算、新通讯技术、职能数据处理和挖掘等技术为一体,将在旅游开发、旅游服务、旅游体验、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广泛应用,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资源共享、资源配置、实时服务等便利和效用。
由此可见,智慧旅游不仅是“一机在手,游遍神舟”和“我行由我,服务随行”的新理念、新趋势,还是“一机在手,联动世界”的新机遇、新实践。
(六)
人心是杆秤。市场就是指挥棒。发展旅游一定要研究市场。现在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有些地方所谓超前发展旅游,实际上存在着好大喜功、过度铺张的现象,没有进行有效供给。从本质上来说是实施了一种不健康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除了建设方面的问题,宣传营销方面也值得注意。
观看了某地的一个旅游宣传片,景色确实不错,但解说的“很假”,华丽的词句充斥着一种“先入为主的灌输”,甚至是“一种意识强迫”。这使我想起了雅克贝汉的《迁徙的鸟》。多么纯粹。全凭观众自己感受,很尊重观众的体验和第一感受,不强加于人。95分钟的影片,所有的旁白、字幕不超过40句,完全靠富有冲击力的精致画面和优美配乐,一下子就把观众拉到了那千千万万候鸟之中,与它们一起穿过湖泊、原野、城市、雪山,在壮阔的天地间共同体验飞翔的快乐、艰苦和伟大。人与鸟儿如此接近,甚至可以听到它们翅膀切割空气的声音。“对我而言,美好的情感是惟一重要的东西。”雅克·贝汉说,“我们需要与自然界的和平相处,因为人类不可能孤单地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如果我们旅游人,也能秉持这种理念、方法,我们的旅游宣传定会有新的变化和质的飞跃。面对大众旅游,“一千个读者心里会有一千个哈莫雷特形象,一千个游客的心里将会是一千个目的地形象。”说到底,还是要健康。
(七)
生态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是“一生万物”的“一”。绿色是旅游的底色。旅游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比工业的、农业的方式表现的更为节省、环保和可持续,这是旅游发展的底气。然而,现在涌起的旅游开发热,真是让人触目惊心。
在自然生态开发方面,很多地方轻率的毁掉原有植被、开挖土石,特别是大面积的硬化路面、硬化广场,不仅大而无当、大煞风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循环系统进行了破坏。比如,停车场为什么非得砍掉树木、整体化一,就不能顺势建在树底下?游步道为什么非要用巨大的条石或地砖,而且很宽,很直,为什么就不能沿用草坪、曲径通幽、合理利用?在人文生态方面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很多地方是大拆大建,人去楼空,腾龙换鸟,把原有居民大规模或整体性迁出,以经营为主的商户迁入,这种方式对当地民俗文化的破坏是简直是毁灭性的。
出现这些问题,核心是生态文明理念没有落到实处。关键是行政评价考核标准不够科学、落实不力。原本,自然就是旅游的天性,生态就是人文精神的所在。很多的旅游开发其实力求简约、简单最好,力求原生态、文化的原真性最好。开发性保护、保护性开发,在这些方面已经有成熟的建设模式和国际通行做法,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借鉴呢?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旅游发展的终极目标,每个人都应自觉地肩负起促进文明发展的责任和担当。
(八)
一位朋友打电话询问俄藏黑水城文献的事情,说一位资深旅友要查看。我第一时间给区内文化大家Y博士打了电话,Y明确告知北方民族大学科研处和宁夏大学西夏研究院有。答复完朋友的询问,我随手在网上查询有关黑水城的信息。发现了一个人———科兹洛夫———上世纪初被中国考古界钉在耻辱柱上的俄罗斯海军中校和探险家。在俄语中科兹洛夫是“山羊”的意思,然而这只“山羊”却在中国干了“狮子”的事情。
科兹洛夫24岁时毕业于圣彼得堡军事学校,以后便跟着他的老师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多次来中亚探险。年4月的一个黄昏,一支驼队(约匹)出现在巴丹吉林沙漠的深处,领头的正是科兹洛夫,他的身份却是沙俄中亚探险队长。之后他先后5次光顾黑水城。于是,黑水城周围30多座佛塔的塔身和塔基被一一刨开,里边大量的西夏、宋、元不同时期的书籍、文书、手稿、佛像、绘画等等被他抢劫一空,其中仅书册、画卷和单页手稿就有多份、佛画多幅。正是他的野蛮挖掘,黑水城80%以上的西夏佛塔全部毁坏。他搜刮了西夏译自汉文典籍的《论语》《孟子》《孝经》《孙子兵法》和西夏自己编写的《文海》《音同》《杂字》《圣立义海》等字典、辞书;还有不少画在丝绸和麻布上的西夏佛画,用科兹洛夫的话说,收获简直是“好得不能再好”了。其中最珍贵的是一本《蕃汉合时掌中珠》———那几乎就是一本西夏蕃书和汉字的双解词典。科兹洛夫用骆驼驮走了中国西夏王朝多年的历史,而且毁灭了我们的宝库,留下了一个满目疮痍的“圆明园”式的悲剧。当科兹洛夫在圣彼得堡夏宫向尼古拉二世展示他在黑水城的“伟大发现”后,这位俄罗斯探险家顿时蜚声西方探险和考古界。
我想说的是在中国不乏大盗,但像科兹洛夫这种以“国家行为”从他国窃取宝物的大盗可曾有过?
残阳如血,漠风当歌,盯着黑水城遗址,凝视暮色笼罩下的残垣断壁,历史的伤口被撕开在旷野粗粝的大风中,以沉默的忍耐冲击着时空,文明与野蛮交互冲撞,可悲的是文明的皇冠常常在野蛮人的手掌上炫耀于世。
(九)
休闲是一切事物围绕的中心。清明节放假回老家泾源———六盘山下、泾河源头的美丽小县来了一段难得的短暂歇息。5日小雨,6日放晴,7日大雪。童话世界,美不胜收。
静居绿林,隐身世外。能做到此,可是人生之福,天造之福。想起了李鸿章晚年的一副对联: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祈寿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横批:天天快乐。
(十)
去一个地方,冥想。一个人,清心寡欲,宁静致远。带一家人去,随意,随心,吉祥如意。带一个团队去,谦虚,思考,进步,交流,包容,撒播文明,收获友谊,扩大合作。于是,旅游也成了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好途
径。而且,轻松的多。不是吗?
孺子牛
马君成
1
走上工作岗位后,劳燕分飞,天南地北奔走。有一次,我们兄弟们相聚在一起时,谈起当年上学时的艰辛,怀着敬重的心情,回忆上中学时家里养过的三头牛。
第一头是黄牛。
那是一个逢集的主麻日。六月的炎阳烘烤着大地。父亲早早地割了苜蓿,铡好草喂上牛,准备去寺里礼主麻。外公来家里剃头。剃过头,外公要看看牛。
这是一头标准的希门达尔。
远地方买来的。那一天,父亲骑着马把买到的牛系在马缰上。从那个小镇出发时,夕阳正在下山,不觉间已是幕色四合。这些年来,父亲为了穷日子奔波,单骑独行,走州过县,已不算什么。
这头牛很温顺。似乎生来就该是我家养的,跟在马的后面,悠闲地走着,很有绅士风度,没有一点勉强的意思。暮色越来越重,这是一个没有星月的夜晚。在陡峭狭窄的山路上,骑马拉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父亲想早一点赶回家,肚子咕咕叫,心里也有些着急,想加快行程,举鞭打马。正在这时,马忽然不走了,两耳机敏地竖了起来,露出恐惧的神色,牛也直直地停住了脚步。父亲心里有些纳闷,用扎鞭猛抽了马几下,马巍然不动,瞳仁里发出可怕的绿光。父亲想,是牛走乏了在后面扯着马吧。他下了马。在黑暗中看到牛背上有一只黄猫。那猫怎么看都像是不真实的,是什么东西伪装的样子。猫怎么跳到牛背上了?父亲举起扎鞭就打,那猫像婴儿一样咕哇咕哇地叫了几声就不见了。在黑夜里,这种叫声凄惨阴森可怕。但父亲并没有十分害怕,他重新上马,牵着牛又上路了。回家后,父亲浑身都被汗湿透了,面色忧郁的躺在炕上,像大病了一场,好几天不能起来。
2
这牛最初是给爷爷家买的。一年后,为了给小叔娶妻,爷爷准备卖掉它。父亲实在太喜欢这头牛了,就贷款把它留下来。
于是这头希门达尔才真正拴在我家牛圈里。
这一年夏天,希门达尔出脱得相貌堂堂,气度不凡。硕大的头,如铜铃般的眼睛,臃肿的水领显得很有风度,白头顶子银亮发光,高大肥壮的身子油光可鉴,浑身光滑得落不住苍蝇,像是披着光滑的绸缎,金黄色的毛色在阳光下光芒四射,四条腿如四根柱子,稳稳当当支撑着它庞大的身子。拉到牛市场上,简直独领风骚,相形之下,满市场的牛都变成羊一般大了。它曾经在集市上参加过两届赛牛会,均以绝对实力遥遥领先。政府官员还亲自为它颁奖,披红挂彩,风光无限。真是一头顶瓜瓜的金牛啊!
父亲很得意家里养了这样一头牛。借着这牛的力量,犁地拉车,如鱼得水。我家的日子,几年来也过得水起风生。许多有钱人,都曾打过这头牛的主意,但父亲就是不卖。
这牛就像一件艺术品,可供人欣赏。
希门达尔正在圈里蹦跳,父亲忽然发现牛的肚子胀了,圆鼓鼓的。一时全家人都慌了手脚。父亲在焦急之中解不开缰绳,找来剪子干脆剪断了。牛被拉在大门前,已胀得转圆圈,越来越厉害,痛得直扬尾巴,抡耳朵,抖毛,蹶蹄子,不时塌着腰挣扎着尿尿、拉屎,但都无济于事。这也许是牛吃了带露水的紫花苜蓿所致。父亲是晨礼之后割的草,那时露水尚未散去。我看见汗水顺着父亲的脸往下漫。父亲的脸在阳光下变成了枣红色。父亲暴跳如雷,他吆喝着,支使得我们全家人团团转。母亲一会儿端来浆水,一会儿找来清油,一会儿找来韭菜水给牛灌下,想尽了一切办法都没有奏效。这时候,叔叔、爷爷、外公、舅舅,还有一些跟集的人都已聚在门前帮忙、出主意、想办法。牛越来越支撑不住了,不断地发出痛苦的嚎叫。父亲命令我磨一把快刀子。我咬紧牙,感觉浑身都在用力磨刀,仿佛这样可以延长牛的生命一样。父亲问刀磨快了吗,我支支吾吾。父亲拿起刀子在指甲上试了试,生气地一把推开我。我满面羞愧。感觉好像人们都在鄙视我。这时外公想了一个主意说,用火锥扎牛肚子放气。于是找来一把锋利的锥子蘸上煤油点燃烧红一次次扎进牛肚子里,每扎一次都发出一阵滋拉拉的响声,发出肉烧焦的腥气味。在连续扎了二十几下都无力回天时,牛痛得浑身的毛梢都在抖动。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近似于一种迷信,显然是在要牛的命。最后,牛长嚎一声,眼睛张得硕大,倒在了地上。父亲忙喊外公快宰,外公拿了刀子,手直打颤。
3
爷爷拿过了刀子,嘴角飞快地念念有词。希门达尔的鲜血喷洒了一地。母亲痛哭失声。全家人的心情都极度悲伤。
就在爷爷把刀子架在牛脖子的那一瞬间,我呆呆地站在一旁。冥冥之中好像有人告诉我,将有一个与我有关的喜讯传来。这种直觉是那样强烈,以致冲撞得我几乎站立不稳,心思不能集中。
当希门达尔滴尽最后一滴血,结束了它的痛苦,悲壮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就有人来我家送信,说我中考上线,要我迅速赶往县招办参加体检。
大家沉闷的心情有了一丝缓解,悲伤之中的父亲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
“那么这是范进中举了。”?舅舅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父母及其他人大多不知道范进中举是什么意思,他们也许理解为恭喜的意思了。
我心里没有一点点高兴,只有一种自信在心里潜滋暗长。黄牛没有了,我怎能高兴起来呢,我想舅舅所说的范进中举是严重用词不当。牛肉变卖了一千六百元。作为我上中专第一年的学费。如果活买两千元,父亲肯定还不会松手。如果它不胀,即使我考上学,家里人是舍不得卖掉它的。但我心里似乎有这样的意念:如果我考不上学,这牛就不会胀;如果这牛不胀,我就考不上学。虽然这完全没有任何逻辑,但我以为冥冥之中存在这样的因果。
4
第二头是红牛。
第二年,哥哥参加高考。家里又养了一头红乳牛。这也是一头毛色水亮,气度不凡的牛。耕地拉车,都非常好使。就像一个性格急躁的人,干活总是风风火火,能与骡子并行。我的心里一直隐隐觉得,如果哥哥考上大学,这牛的命运也许已经注定。哥哥心里也是如是想,可是我们谁也不敢把话说破。当哥哥考上大学的消息传来的同时,那头红乳牛立刻就出事了。
那天下午小叔借我家牛耱地。牛掉进了一个大水坑里摔伤,救不活了,只好宰了。淘气的放羊娃看见了,幸灾乐祸地编起顺口溜喊起来:“一二呀子哟,红牛滚洼了。”“要吃牛肉牛滚洼。”小叔起先还企望能想办法把牛能从坑里弄上来,但就凭牛的身重,如果掉下大坑里,一般就不会有命了,直到牛快要不行时,村上一个放羊人才喊我家里人。父亲不在家。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平时走路都要依靠拐杖。为了加快速度,我背着爷爷往现场跑。爷爷身重,压得我几乎爬在地上,跑了几步,爷爷说还不如自己走。果然,关键时刻,爷爷仿佛恢复了年轻时的精气神。不一会儿,就到了现场。爷爷就在那个坑里宰了牛。当肉剥出来时,已经到了鸟儿归巢的时候了,乌鸦发出凄切的叫声。我们抬
着牛肉往回走,心里把前后两头牛的遭遇思量着,觉得真是匪夷所思。自然牛肉变卖做了哥哥上大学的学费。
5
第三头是黑牛。
弟弟考上中专时,家里养着一头大黑牛。农闲之际,我们家里有一种习惯,就是欣赏这头牛。像收藏家欣赏自己的镇宅之宝。竟然一看就是几十分钟,还看不够,这是农家人的心思,牛是家里最值钱的宝贝,也是对一家人的生活贡献最大的牲畜。
有一夜,父亲梦见有人来借牛,说龙王要搬家,全村的牛都得借出去拉运货物。父亲觉醒,以为是有人偷牛的征兆。急忙点灯穿衣,飞奔到牛圈里,用手一摸,牛背上满是湿淋淋的汗,牛好像刚从犁沟里卸下来的,泪眼婆娑地卧着回草,显得很疲惫的样子。这头牛,父亲还是变卖做了弟弟的学费。
这三头牛的事神秘地与我们兄弟三人的前途有某种联系,我至今也没有想明白,究竟是因为巧合还是定然,不得而知。因为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兄弟三人相互戏骂为红黄黑。哥哥的脸上有个红痣,我们叫他红人;我营养不良,脸色发黄,他们叫我黄人;弟弟属于超生的,我们叫他黑娃娃。这是我们三人的秘密绰号。一般情况下都不叫,只有在吵架时互相攻击,如是贬称,被叫者认为最有力的反击就是也喊对方的绰号。红黄黑三头牛分别暗暗地对应着我们三弟兄,它们是真正的孺子牛,为我们兄弟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奉献了全部,也是父母在最艰难时期,供养我们上学时,付出的沉重代价。
现在,我们三兄弟在工作中都异常努力。
哥哥在单位经营着一座县城的精神食粮,在行业中享有良好的口碑和声誉;弟弟在建筑集团,为城市建设增砖添瓦,贡献青春、汗水、智慧和力量,曾作为技术尖兵,以工程师的身份,接受电视台的采访;数我不肖,只做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教孩子们一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jg/12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