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红楼梦中的手艺高手
女红的“红”字是通假字,念“gōng”,同“功”字。古代衡量女子有四大标准:德容言功。这个“功”,说的就是女红。
提到《红楼梦》中的女红高手,第一个想到的必定是晴雯,她抱病为宝玉补好了外面裁缝绣匠都不敢接手的孔雀裘。
其实,大观园有出色手艺的并不止她,还有公子宝玉;小姐黛玉、宝钗、探春;丫头莺儿、紫鹃……他们或制胭脂、或裁衣、或做鞋、或泡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活。
宝玉:隔岸花分一脉香
手艺:制胭脂
宝玉最早和胭脂扯上关系,是在小说第九回,他去家塾上学,向黛玉辞行不忘嘱咐“那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再制”。第十九回,黛玉发现宝玉左边腮上有钮扣大小的一片血渍,宝玉解释“只怕是刚才替他们淘漉胭脂膏子,蹭上一点。”黛玉嗔怪“你又干这些事了”。可见,宝玉做这些事有些时日了。
第四十四回“平儿理妆”,有详细用法:平儿扑了茉莉粉,见“胭脂也不是成张的,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那市卖的胭脂都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成的。只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剩的就够打颊腮了。”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有人将胭脂制作方法复原出来,先用蒸馏水浸泡双料杭脂,“拧出”浓红液体,并过滤。再盛入浅碟,放微火上烘烤,快烘干时下火。再将花露加热到微温,浇入碟内,搅匀、过滤。最后微火缓烘。
新版《红楼梦》中,有一段小姐公子大规模制胭脂的场面,很多人为之惊叹。从原著来看是不可能的,在探春理家一章中,说小姐们用的胭脂水粉都是外头买的,可见自制胭脂是小范围的乐子。更何况贾政本就不喜欢宝玉混脂粉堆,还敢大张旗鼓的满园子捣鼓!不是找打么!版《红楼梦》中,到是有宝玉独自在屋里制胭脂的情节,还说:“不独桃花,四时花卉,凡是红的,都可以做胭脂。”并感叹是晴雯姐姐教他的。
黛玉:偷来梨蕊三分白
手艺:裁“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说的是黛玉的灵秀。不知道什么原因,大家都觉得林妹妹只近书卷远离女红。其实不然,林妹妹不但诗好,也是女红中的绝顶高手。
书中写黛玉做女红有好几处,正面只有一处。第二十八回宝黛拌嘴,过了一会去找黛玉,看见的场景是:地下一个丫头吹熨斗,炕上两个丫头打粉线,黛玉弯着腰裁什么呢。过了一会,宝钗也来了,笑道:“越发能干了,连裁铰都会了。”
即便如此,也很快就把笔墨落到宝黛拌嘴了,袭人也说黛玉很少做针线:“他可不作呢,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事实上,这和少些黛玉衣饰一样,是反弹琵琶。
做针线的人都知道,绣花伤眼和腰。来自苏州的林妹妹当长于苏绣,苏绣以精细出名,要把一根丝线劈成十几分,确实伤身体。有了贾母的发话,谁还敢让黛玉劳累。见黛玉裁衣,宝玉问:“这是谁叫裁的?”黛玉回得也有意思:“凭他谁叫我裁,也不管二爷的事!”
之前凤姐让宝玉给她写过一个奇怪的单子,罗列的是珍贵布匹。凤姐送茶,黛玉说好吃,凤姐就全部送给她,还说有事情求她。琏二奶奶多能耐,有什么事要求黛玉呢?上下推断,让黛玉剪裁的正是凤姐。且应该是剪裁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比如进贡给元春或皇后的衣裳?
偌大的贾府找不到一个裁剪师傅?鸳鸯不用量就能给贾母做合适的抹额,晴雯针线更是了得……只能说,黛玉的女红水准,在贾府首屈一指。至于她做多做少,都是她和老太太的事,就算一年不做,也没什么可说。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袭人倒是做得多,能拿去进贡么!
第十七回,宝玉被小厮抢走了身上的荷包香袋,黛玉以为她做的也被抢走,负气剪掉正在绣的香袋。宝玉的反应是:这香囊,虽尚未完,却十分精巧,费了许多工夫。宝玉的审美,可谓登峰造极,他赞一句精巧,足见是真的精巧。可见真正的贵族,是任何一方面都贵,容貌、学识、谈吐、手艺……林妹妹,可是大观园女儿中当之无愧的女红第一高手!
宝钗:淡极始知花更艳手艺:针线、绘画
宝姐姐旧时闺阁女儿范本,手艺女红,自不在话下。
宝钗第七回出场,在周瑞家眼中的是“伏在小炕桌上同丫鬟莺儿正描花样子呢”。重点是第三十六回。她来怡红院寻宝玉,可宝玉睡着了,袭人坐床边守着,手里绣一个白绫红里的兜肚。宝钗反应是:好鲜亮的活计!
袭人绣得脖子酸,出去走走,宝钗只顾看活计,不留心竟然坐在袭人方才坐的地方,拿起针线,接着绣了起来。宝姐姐多端庄的人啊,竟然只顾活计没留心坐的位置——午睡的宝玉身旁。
刺绣讲究配色、针法和绣工,一件作品都由一个人完成。此时,袭人已经花了不少心血,如果旁人插手,稍有不慎,可能前功尽弃。可宝钗却拿起就做,可见她对自己的配色、针法和绣工都极为自信。宝姐姐出手不凡,不多时就做了“两三个花瓣”。
都知道丫头莺儿打络子厉害,却未注意小姐才是个中高手。宝玉央莺儿打络子这回,宝姐姐说到配色侃侃而谈:“若用杂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黑的又过暗。等我想个法儿,把那金线拿来,配着黑珠儿线,一根一根的拈上,打成络子,这才好看。”宝玉听说,喜之不尽。
其实宝姐姐也是位绘画高手,老太太命惜春画大观园时,她充当了美术老师的角色,不但指导惜春如何布局、动笔、着色,“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要插人物,也要有疏密,有高低。”
她谈论起纸张、墨水等也头头是道,还洋洋洒洒随口就列出上百种绘画工具。有一句话尤其不能疏忽:“你不该早说,这些东西我却还有。”这哪里是一个会画几笔的闺秀,完全就是行家。
湘云:纤手自拈来手艺:扇套
黛玉和宝钗动手,大多是因为爱好。可湘云却不同,她不得不做。尽管是侯门千金,襁褓中便父母双亡,跟着叔叔过日子,在家没有地位不说,还经常做活到半夜三更。在第三十二回,袭人央求湘云做伙计,湘云冷笑:“前儿我听见把我作的扇套子拿着和人家比,赌气又铰了。”
宝钗为这个责备过袭人:“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袭人听了宝钗的话,想起以前央湘云打0根蝴蝶结子,过了好些日子才打发人送来。还说“打的粗,且在别处能着使吧;要匀净的,等明儿来住着再好生打罢。”不难看出,湘云对手艺很有要求,精益求精的,只是实在不得闲。
湘云恼黛玉铰了她做给宝玉的扇套,袭人替宝玉开脱:“他本不知是你做的。是我哄他的话,说是新近外头有个会做活的女孩子,说扎得出奇的花,我叫他拿一个扇套子试试看好不好,他就信了,拿出去给这个瞧那个看的。”宝玉觉得好,拿出去到处现,才被黛玉铰了,宝黛审美都高,一个爱现,一个吃醋,可见湘云的手艺是相当好。
妙玉:烹茶更细论手艺:泡茶
妙玉是槛外人,闺阁中的手艺且不去计较,单讲泡茶。
第四十一回中,贾母游大观园,妙玉给贾母奉茶,用的是“旧年蠲的雨水”。她悄悄拉黛玉宝钗过去吃体己茶,宝玉也跟来,得了一杯茶喝,他的反应是:果觉轻淳无比,赏赞不绝。
黛玉以为也是旧年的雨水,就引来她一顿奚落:“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5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清醇?如何吃得!”在她看来,连水也尝不出来的人,就是大俗人了,哪里还谈得上品茶!
收集梅花上的雪,埋在地下,过几年取出来泡茶,真是风雅之至。泡茶,不但要茶好、水好,茶具也要精妙,给贾母喝的,是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而给众人用的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给黛玉和宝钗的,更是古玩,给宝玉是自己日常吃茶的绿玉斗。宝玉还笑:“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讥讽:“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多么骄傲。
且妙玉品茶也有妙语:“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探春:高情不入时人眼手艺:做鞋
探春最知名的形象是理家,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她也是做鞋高手。
第二十七回黛玉葬花前,探春央宝玉给她在外面买些小玩意儿,最后说“我还像上回的鞋做一双你穿,比那双还加工夫,如何呢?”贾政看到了,大为不乐。“何苦来,虚耗人力,作践绫罗,作这样的东西。”作为贾府长辈,批评了一番。
贾政代表的是老封建,所以这里用的是春秋笔法,鞋子应该是做得非常好,且不是寻常款式,探春本就是个敢于创新的人,她应该是做了一床很前卫的鞋子。喜欢新鲜东西且眼光刁的宝玉却很喜欢,可见,鞋子做得是相当精致的。
从探春要宝玉带“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根竹子抠的香盒,胶泥垛的风炉儿”“捡那朴而不俗、直而不拙的”就知道探春对手艺的审美水平是相当高的,因为之前几次央二哥哥带回来的东西都被身边的人“当宝贝抢了去了”。
做鞋这件事在赵姨娘眼里,就是“正经兄弟,鞋搭拉袜搭拉的没人看的见,且作这些东西!”把探春气得够呛,她说自己又不是该做鞋的人,不过闲着没事,做一双半双,手艺却也这么精致。
莺儿:松花配桃红
手艺:打络子、编花篮
若要评大观园第一巧手丫鬟,莺儿肯定能和晴雯PK一下冠军。
紫鹃是慧,袭人是贤,莺儿则是娇憨,经常脑袋短路,人情世故一概不懂,可她却打得一手好络子(装东西用的线结小袋子,是中国结的一种)。如果说晴雯是“针巧”,那么莺儿就是“手巧”。
第三十五回,宝玉请莺儿帮忙打络子那段写得十分精彩:莺儿道:“汗巾子是什么颜色的?”宝玉道:“大红的。”莺儿道:“大红的须是黑络子才好看的,或是石青的才压的住颜色。”宝玉道:“松花色配什么?”莺儿道:“松花配桃红。”
宝玉笑道:“这才娇艳。再要雅淡之中带些娇艳。”莺儿道:“葱绿柳黄是我最爱的。”宝玉道:“也罢了,也打一条桃红,再打一条葱绿。”莺儿道:“什么花样呢?”宝玉道:“共有几样花样?”莺儿道:“一炷香,朝天凳,像眼块,方胜,连环,梅花,柳叶。”
莺儿不光有实践,更有理论上的知识,在颜色搭配上更有一番高论,可见她对颜色搭配多么在行,这该和宝钗懂绘画有关。说起络子的种类,更是如数家珍,其中方胜、连环、梅花等,至今还是打中国结时常用的基本样式。难怪大观园里的少爷小姐打络子,都来借莺儿。
此外,莺儿还会编花篮。第五十九回,莺儿带着蕊官去林黛玉那里取蔷薇硝,一路上用柳条和花就编出一个玲珑过梁的篮子。这个花篮,蕊官想要,莺儿没给,说是:“这一个咱们送林姑娘”。黛玉见了,立刻夸奖:“怪道人赞你手巧,这玩意儿却也别致。”马上让紫鹃挂了起来。爱美挑剔的林姑娘说出“别致”二字,足见莺儿本领非凡。
晴雯:风流灵巧招人怨手艺:修补
晴雯因为模样爽利针线独到,被老太太拨给了宝玉。最能体现她女红技艺高超的当然是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贾母给了宝玉一件“金翠辉煌、碧彩闪烁”的氅衣,只可惜穿了一个下午,宝玉就把它烧出指顶大个眼儿。
结果衣服太珍贵,外面的能干织补匠人,裁缝绣匠都不敢揽。无奈之下,头重身轻、眼迸金星的晴雯只好强忍病痛熬夜织补:“她先将里子拆开,用茶杯口大的一个竹弓钉牢在背面,再将破口四边用金刀刮得散松松的,然后用针纫了两条,分出经纬,亦如界线之法,先界出底子,后依本衣之纹来回织补。”
这样的织补最需功力,不但要补全,更重要的是补好后,贾母等人看不到一丝破绽。好在晴雯手巧心细。她补两针,又看看;织补两针,又端详端详。无奈头晕眼黑,织补不上三五针,便伏在枕上歇一会。为保证万无一失,补好后,晴雯用小牙刷慢慢剔出绒毛来。最后宝玉也说:“真真一样了。”固然有安慰成分,也足见手艺高超。
只是,当晚补到自鸣钟敲了四下,本就生病的她更加严重,雀金裘是补好了,也从此埋下了晴雯日后病中屈死的伏笔。
外面师傅都不敢揽的活,为什么晴雯会?她的手艺是从哪里学来的?从其他丫头的手艺来看,贾府并没有请师傅教丫头们女红技能。可以推断,晴雯在被赖家买来之前,或许是在很有名气的女红作坊里跟手艺非凡的师傅学过手艺,受过严格的女红训练。唯有如此,一切才顺理成章:因为有娴熟的女红技能,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晴雯才如此傲气,也因为过早面对社会,才会养成她的任性刚强。
整理自:中华手工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
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责任编辑:子不语()
推荐最HOT北京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jg/1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