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过去了,是时候给新红楼梦正名了
忍不住来跟大家聊聊这部剧。
今天叨叨要说的新《红楼梦》,是年播出的李少红导演的《红楼梦》,相较于陈晓旭演的87年版本,人们一般称之为新版。
这版《红楼梦》自播出之日起,就遭受无数诟病。现在搜索李少红红楼梦的关键字,前几篇依然是批判它的文章。
被安上的罪名不外乎这些:不尊重原著,胡乱篡改情节;画面太阴森,配乐太可怕;角色选得不好,演员演技不好;旁白太多,贬低观众智商;头上贴了一堆铜钱儿的人物造型太丑……
豆瓣评分只有5.7:
而87版的《红楼梦》评分,高达9.5。
在当时,甚至直至今日,还是有很多人把87版的拿来和这一版比。87版的好到上天,新版的骂作垃圾。
不过这也不奇怪,凡新的影视作品,只要有一人提起它的不是,其他人就会群起而攻之。
但新版《红楼梦》,真的,有那么烂吗?
如果一定要偏激地说新版红楼梦一文不值,我一定不同意。从《大明宫词》,到《橘子红了》,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里有她自己的人格。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龄人,最早的对于美的启蒙,就来自小时候从电视上看的李少红阿姨的作品。
看完这部剧,你会觉得,这是红楼梦,也是李少红。
新红的剧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考证,较87版在情节上更审慎。旁边所念的句子也都是曹雪芹在书里写的原句,保留了小说的独特优美的语言。看剧的时候,感觉听旁白就像听曹公自己在说。
《红楼梦》第一集最开始,讲的是通灵宝玉的来头。传说,这块玉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顽石。
特效绝对不止五毛一块。
真的很用心。
有如仙境的无稽崖大荒山。
整部剧在细节上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处处可见对原著的敬意。
宝玉屋里的烛台:
黛玉的梳妆台:
宝玉用来刷牙的青盐:
宝玉上学的书笔文物:
拿给姑娘们挑的拿纱堆的花儿,黛玉在这件事上还小作了一下,说都让姑娘们全挑完了,最后才给她:
宝玉的通灵宝玉:
宝玉在薛姨妈家吃酒:
紫鹃给黛玉的小手炉:
去妙玉处吃茶,妙玉拿出“千红一窟”:
这是妙玉的“万艳同杯”:
书里写的“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
王熙凤的手炉:
小掐丝盒子:
四副银模子:
宝钗送的药:
起诗社的时候,各人想词。迎春边穿茉莉花边思考:
刘姥姥来了,凤姐拿出“黄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
晴雯病中给宝玉补的雀金裘:
厨房里搜出来的玫瑰露:
王熙凤的首饰:
书里讲,“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好多稀罕物件,光是看书难以想象是什么样子的。
但在这部剧里,那些“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突然都有了实体。
不仅如此,这部剧还还原了一部分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比如胭脂膏子的做法、妙玉珍藏的怪异茶具、小荷叶小莲蓬汤的模具,把大观园的精致和房屋陈设都拍得如梦如画。
这部红楼梦,拍得更像“梦”。
不知道为什么,近些年的电视剧刮起了一股磨皮风,随手一截就是朋友圈美颜十级自拍即视感。
(杨洋很帅,我对杨洋没意见)
这部剧的良心之处在于,唯美画面靠的是前期打光,而不是后期磨皮。光线的创意和构图的讲究,完胜漂亮脸蛋一张,羸弱身形一把。
不去后期掩盖缺陷,努力呈现更真实的美感,这才是良心影视剧追求唯美画面的正确方式。
在演员的选择上,叨叨也觉得,本不该被全盘否定呀。
书里的黛玉本来就也不是时刻病怏怏的,陈晓旭演的黛玉也有娇俏活泼的一面。蒋梦婕演的黛玉,喜悦时娇俏,悲伤时惹人爱怜;李沁饰演的宝钗优雅识大体,演员本人又有昆曲功底。
黛玉:
宝钗:
很美啊。
前期的训练当然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在图里看到青涩的姚笛杨幂哎。
演员们对工作的敬业程度也绝对不亚于87版:
据说蒋梦婕在演焚书稿这一段落前,连续好多天每天只吃一个鸡蛋。要是小神叨,肯定第一天直接就饿昏了。
(小神叨:蛤???)
据说当时初出茅庐的杨洋在演哭戏时,也哭得将近昏死过去。
而不少人还在纠结于剧中的薛宝钗“瘦”而林黛玉“胖”,两者应该调换。唉,把白癜风治疗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jg/2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