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物影苑仙葩吴永刚
文
孙劲松
栏目编辑
张洪燕
责任编辑
汪忆岚
吴永刚(.11.1—.12.18.),江苏吴县人,上世纪著名编剧、导演,是由美术师转型为导演优秀艺术家,代表作《神女》、《巴山夜雨》等。
吴永刚
吴永刚一生编导了30多部影片,他的作品跨越了中国现当代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其中的一些优秀之作更是成为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的重要标记。
当年的影评人王尘无就称他为“灵魂的写实主义者”,左翼影人更是赞誉他是“中国影坛奇异的收获”;
后来的论者这样评价吴永刚:“他作品的独特的精神气质,让中国电影在不同的时期达到了相应的艺术高度,而没有这些作品,这种高度就可能降低。”
“早期中国电影导演之中,具有诗人气质的导演不少,仅‘联华’公司就有孙瑜、费穆、吴永刚等多人,而诗人气质兼具美术家素养,即具有良好的电影影像意识和影像美学追求的导演,在30年代的中国影坛,就如凤毛麟角了,吴永刚恰恰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位。”
“论天赋,吴永刚可能还在费(穆)、孙(瑜)之上。他的处女作《神女》接近完美……”吴永刚编导的影片各具面貌,有极度张扬其艺术个性的“作者电影”,如《神女》、《浪淘沙》、《巴山夜雨》,也有对商业环境、保守势力妥协的应景之作,如《黄海大盗》、《摩登地狱》、《卖油郎独占花魁女》等。(整理资料时,赫然发现,吴永刚还执导过《聂隐娘》!惜无影像存留。)
总之,吴永刚的一部部电影作品,都为其鲜明的个性留下了清楚的印记,也映照了一位电影知识分子在各个历史阶段或自信坚定或苦闷彷徨的心路历程。
吴永刚
家庭环境的艺术熏陶
年11月1日,吴永刚出生于江苏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铁路工程师,母亲毕业于上海爱国女学。爱好文艺的父母影响了少年吴永刚,他遍览家中藏书,养成阅读的嗜好,还对美术产生兴趣,曾考入刘海粟主办的上海美专学习绘画。年,吴永刚为方兴未艾的电影事业所吸引,经一位世交介绍,进入上海百合影片公司,做了一名美工练习生,从此开始了电影生涯。
由美术师转型为导演
做练习生期间,吴永刚不满足于仅仅为片头和对白字幕绘制衬底图案,对电影制作的各个行当都潜心学习研究,并在影院观摩大量影片,尤其是好莱坞和德国乌发公司的影片,他特别喜爱。之后给导演史东山做场记,从中学到不少拍摄电影的知识和技巧。年,在联华公司的吴永刚拿出自己编导的《神女》,震动中国影坛。
出手不凡的《神女》
《神女》海报
《神女》的构想和冲动,是从他想画一幅油画开始的。在去美专上课的路上,吴永刚常常看到一些孤苦无依、涂脂抹粉的妇女在昏暗的街边游荡,强颜欢笑,到处拉客。他想以此为素材作一幅画,并已做好构思:“一盏昏暗的街灯下,站着一个抹了口红、胭脂,面带愁容的妇女……”后来画作虽未完成,但这些悲苦的女性形象却深印在他脑海中,最终以一部《神女》,这部中国无声电影的巅峰之作永载电影史册。
吴永刚在《我和影片〈神女〉》的回忆文章中写道:“十年的摄影场生活,给我导演工作奠定了较扎实的基础,在镜头的处理上也力求有所创新……”
的确,吴永刚在影片中进行了一系列电影语言的探索,如使用了当时尚不多见的隐喻蒙太奇手法,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那个著名的胯下镜头:摄影师从流氓叉立的两腿间拍摄过去,叉立的双腿放置在前景,构成“人”字形构图,后景中央偏下是抱着儿子蹲伏在地的女主角,阮玲玉向上张望的表情愤懑而惊恐。人字形构图产生的压迫感,十分恰当地隐喻了流氓与神女的关系。
《神女》中的经典镜头
影片的成功更重要的在于吴永刚发自心底的对被侮辱被损害女性的悲悯情怀,以及对不公道不平等制度的有力批判。他对“神女”不是一种简单暴露,而是倾注着更大的同情和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看的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jg/6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