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照记忆中的钱锺书

今天分享一篇王水照先生早年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做的讲座记录,《记忆中的钱锺书》。

水照先生提到,钱先生生前对“记忆”两个字有调侃,他说在文艺创作中“记忆”往往不丰富,但是一到回忆的时候,记忆往往丰富得令人可惊、可喜、可怕。所以他对于回忆本身保持怀疑的态度。水照先生是严谨的学人,大家可以从中华书局聚珍文化出品的《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学者访谈录》中窥知。所以,我宁信其“忆”。

“我始终不敢认他是我的老师。”

今天有这个机会来谈谈钱先生我是非常高兴的。钱先生是上世纪罕见的通古博今、融贯中西的大学问家。他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特点、具有人格魅力的大学问家。

但是我今天讲《记忆中的钱锺书》这个题目,如果钱先生在的话,他可能会有意见。因为钱先生一直认为:对他、对他所创造的文化成果可以进行研究,但是不要进行宣传,更不要写什么传记。所以本来我们学术界有一门新的学问叫“钱学”,他始终不同意的。这是一点。

另一点呢,钱先生生前对“记忆”两个字有调侃,他说在文艺创作中“记忆”往往不丰富,但是一到回忆的时候,回忆前几年十几年前的事情的时候,这个记忆往往丰富得令人可惊、可喜、可怕。所以他对于回忆本身保持怀疑的态度。他讲的是种道理。

我大概年进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工作,按照当时进所的规定,我是个刚刚进所的研究人员应该配备一个指导老师,我非常荣幸我的指导老师就是钱先生。当时写了研究计划,进行计划上的指导。我始终不敢认他是我的老师,因为在他的面前我觉得自己,虽然现在我已经年纪大了也是读书人,自己在老师跟前的差距还是很大,我始终不敢认他是我的老师。

他呢,也说不是我的先生。我的第一个文集出版的时候请他给我题签,在给他的信里面也说了:我在从学的道路主要受您的影响,所以第一个论文集想请你题签。但是他信里却说:“吾友明通之识,缜密之学,如孙悟空所谓自家会的,老夫何与焉。”就是说跟他没什么关系。所以我们往往是这种关系。

但是我今天来讲这个是有重要意义的。钱学发展到现在,真正对钱先生的意义、认识我觉得还是没有充分的展开。钱先生这个人物在20世纪的出现,对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对于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他的价值在什么地方?意义在什么地方?还没有充分的阐述。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有胆子来讲讲钱先生,今天讲呢,我主要谈谈十多年跟他的接触,主要是他的教育,就意义这点来谈一谈。但是我要申明,大家对钱先生的研究包括两方面:钱先生其学和其人。

钱鍾书的“博”

他本身是个性特点非常鲜明,非常有性格魅力的老学者,大家对于个人为人的兴趣会比对学术的兴趣更大。因此在关于钱先生的事情的传播中,本来传播学就是发展变异的过程,很多于钱先生本来的情况有出入的地方。所以我也不敢随便讲,我还是想讲有根据的事情。

既然这样,还是有一个中心,就是选择钱先生的学术性格和学术特点。我讲四个字。

如果有人问我钱先生的学术性格和学术特点,只用一个字概括。第一个字说的话,我选择——“博”。

博:广博、渊博的博、博闻相知的博,这个钱先生的特点学术圈子都公认的,都认为他是少见的古今中外各方面的知识,具备那么丰富的知识是非常少见的。

现在对钱先生整个文化创造的定位,可以进行各个角度的定位。比如最一般的人,通过《围城》,围城是个小说,也可以是《人鬼兽》,《写在人生边上》这些散文去了解他,他是散文家;也可以从《宋诗选注》,谈艺录上了解,这样诗歌选本来了解他,钱先生是做古典文学研究的学者;也可以从《槐聚诗存》,钱先生写的旧体诗,他也是传统诗人;也可以从他生前做大的巨作《管锥编》里去了解他,对中国古今文化,也可以说用中西结合的方法的博大精深的大学问家。所以他的社会角色定位是多方面的,学者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等等;那么他学问收集的面有中国传统学问、西洋的学问;他对外文熟悉的程度,恐怕在国内老辈里面除了陈寅恪之外没有其他人比得上他,他的英文是最好的,其次是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还有西班牙文都懂都能用,还有拉丁文。

如果钱先生一生当中的遗憾的话,钱先生从学的道路他首先是靠近清华大学的外语系,后来是出国留学是英国的牛津大学,法国的大学,学的是外国文学,回来以后在中国的几所大学读得是外文系。、年院系调整,进的是外国文学研究所,跟杨绛先生是在一起的。

所以他的学问成果最丰富的应该是外国文学,他的确也是在外国文学做了很大的积累,正在出版的钱锺书手稿集,一共是有是40-45册,其中外文的笔记本有个,但是他专门的外文著作是没有,这个当然遗憾,是时代造成的。钱先生学术范围之广,从时间来说是古代现代,他对现代的了解也是很深的,所以知识的面是这么广阔。

我刚到文学所跟钱先生有共同的研究项目,一个是编写文学研究所编的《中国文学史》,编写的时候是分三个小段进行的,唐宋一前后隔一段,唐宋自己是一段。唐宋段的负责人是钱先生,我是成员,跟在他身边学。另外个集体工作就是《唐诗选》钱先生跟另一位先生负责。以后我们搞运动啊,就接触的面来说是更深入的。

在多次接触当中,每次跟他谈话,可以说我个人的治学道路是由钱先生为我打开治学之门,在钱先生的谈话中比我上大学,或者跟其他先生学到的教育要多得多,才知道学问的海洋有多么高多么深。

讲个简单的例子:有次我到他家里去,有事情。他说你来了,我最近花了两个星期把《十三经注疏》温了一遍,这话他说起来是非常轻松的一件事情,我是大吃一惊了。十三经注疏是什么概念呢?是把中国古代的儒家的十三部最重要的经典,比如诗经啊、易经、春秋三转啊,论语孟子,进行注释。这本书的分量是怎样的呢?现在中华书局有印影本,上下两厚册,多页,每一页有3页宪章本把它补起来的,总数是多页的大书。他说他花了两星期温了一遍,我是非常吃惊的。因为我这样的,完全是大学中文系科班出身的,我要花多少时间把十三经读一遍呢?他是花了两个星期温了一遍,当时我还不理解什么是温,现在看到钱先生手稿出来了。他跟我讲他温了一遍以后发现了好东西,那么这个“好东西”可以再手稿集里面看到痕迹,也可以在《管锥编》里面找到痕迹。我后来发现,钱先生一生的治学道路,他将这个话得后面有非常深刻的背景:他已经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公司,简单地说就是童子功。

大家也可能听过这个传闻,钱先生是无锡人,他刚刚出生那天,有个朋友送了一本书,叫《常州先哲丛书》,钱先生原来就是书香门第,他的父亲钱基博也是很有名的国学大师,送给钱家,钱家很高兴,钱先生原来的名字取名仰先,最早的学名叫这个。常州地区的先贤,都是有学问的。

生日那天,过了一年小孩做周岁,南方有个习惯要“抓周”。今天上午讲红楼梦,不是说到贾宝玉抓了个胭脂嘛,这么小喜欢小女孩玩的,贾母就不高兴。钱先生呢,一岁的小孩抓了一本书,所以他的名字叫钟书,“锺”是他们排行的那一辈,钱先生的堂弟是东南大学校长,钱锺韩,钱家出人都是很有名的。

锺就是锺情的意思,这么个小故事象征着钱先生一辈子跟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真是一辈子,读书、写书、研究书。刚才我讲到了解家里面钱先生童子功的情况,就对于钱先生花了两个星期把十三经温了一遍就非常好理解。钱先生小的时候就对中国的经学,清华大学非常扎实的基础。

钱先生的父亲钱基博,曾在年的时候,钱先生还是清华大学的大学生,钱基波先生把他读清人集子的笔记,在他任教的上海的光华大学发表,有段引言,他说儿子锺书能承家学,我们父子俩对明清人的笔记的阅读,今天海内没有超过第二个人,什么叫“笔记”呢?就是经史子集,集部就是作家的集子,明清人的两朝的笔记目前为止海内度的最多的就是我们父子俩,如果后来有人把我们读笔记做的笔记整理出来,堪比钱竹汀的《十驾斋养新录》,是清代的人,是非常有名的学问家。他说我们父子俩,我们的成果可以相媲美。

那时的钱先生只有25岁还在清华大学读书。原来我在复旦大学的时候想跟大家讲讲《大学生时期的钱锺书》。想用这个内容跟今天的大学生有个激励,他的知识结构,







































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白斑专科著名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jg/934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