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馆美是一种力量口红的前世今生

中国第一美妆博物致知平台,全方位解密美妆。

是美妆博物馆的核心栏目,里面包含中国馆、西方馆、日韩馆、品牌馆等4大馆区,为大家揭开美妆行业年历史尘埃,还原波澜璀璨的美妆大世界,以期让更多人因了解而尊重、因知识而受益。

历史馆

美是一种力量——口红的前世今生

——《化妆品的前世今生》系列7

刚刚过去的秋冬巴黎时装周是不是已经让大家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了?各路国际奢侈品牌包括Lanvin,Chloé,Loewe,ChristianDior,Céline,Valentino,Givenchy,Hermès,Chanel,LouisVuitton等都在本届时装周发布了新作品。听说,LouisVuitton居然把卢浮宫包下来办了秋冬系列女装秀,在最富有现代和古典强烈反差的卢浮宫,西方时尚在历史中交错穿行,充满想象力。

如果古今中外的美妆物品也在秀场中来演绎,你会发现,如此迥异的东西方,历史轨迹却是惊人的相似,女人皆为唇间一抹红而倾倒。

伊丽莎白·泰勒说过:“女人拥有的第一件化妆品应当是口红。”

今天美妆博物馆要带领大家穿越历史的长河,解密口红与女性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禁忌还是美?——口红的诞生

早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前的苏美尔文明中,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白铅和红色岩石粉末装饰嘴唇了。到了古埃及,涂抹口红的风气盛行。埃及人用的口红,多取自代赭石,有的会混合树脂树胶以增加粘性。

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也就是我们所知晓的埃及艳后,特别偏爱一种从雌胭脂虫的脂肪和卵中提取的洋红色(这种颜色至今都被命名为“克利奥帕特红”),她的喜好让洋红成为口红最经典的色系,甚至她离世之后,人们还不忘在她的陵墓中放几罐子唇彩。

恰恰相反的是古希腊却将口红打上了“禁忌”的烙印,女性除了染发和佩戴假发外,几乎不化妆,口红只有妓女才能涂。古希腊政府甚至有法律规定妓女如果在公共场合没有涂抹制定色彩的口红,以此与普通女性区分开来,将会受到严惩。

一直到了公元前6世纪到3世纪之间,口红才逐渐步入古希腊主流社会之中,为流连于社交场合的精英们增添光鲜的色彩。而此时制作口红的植物染料多为桑葚、海藻、蔬菜根茎等。相传古罗马居民曾经用一种富含水银的海藻作为独特的口红原料,不幸的是,植物中的水银通过口红和嘴唇接触进入人体,最终导致中毒死亡。

无法禁锢的美——口红的正名之路

英格兰教士将涂着口红的女性曾称为"撒旦的化身",而这却无法禁锢女性对美的追求。在口红的禁忌色彩最为浓烈的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却对口红情有独钟。她的口红用胭脂虫、阿拉伯胶、蛋清和无花果乳配制,呈现出独特的红色,她还以石膏为基材发明出固体唇彩,这成为了现代口红的远祖。由此见得,在口红发展史上,伊丽莎白一世也是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文艺复兴是人类思想大繁荣的时期,虽然这股风潮已经吹遍了欧洲,带给人类意识巨大的觉醒,但口红依然被神学、权威排除在道德界限以外,认为口红具有控制他人心智的魔力。甚至英国国会还对口红的使用制订了法律。然而这种偏见却再也不能阻挡大众的态度,人们的思想正在悄然发生着转变。而政府的枷锁,最终也彻底宣告失效。

美是一种力量——口红成为必备品

年,史上第一家销售化妆品的百货公司——纽约B.Altman百货公司开业,同时,也获得了一种可以上腮和唇上红色的化妆品发明专利。

年,美国妇女为争取选举权而举行的大游行中,口红被当作了运动参与者的固定标志。由此,口红与女性的解放紧密联系了起来。

口红不仅仅代表了女性对美的态度,还是象征了女权意识的觉醒,更是拥有鼓舞力量的二战参战必需品。

二战中,口红象征的美丽被认为可以提高士气。一个涂抹口红的女性,成为勇敢的标志。美国海军特地开办培训课程,让女兵们学习如何快速完美地化妆,同时还规定,女性的口红颜色必须与她们制服上红色臂章和帽子上红色细绳相搭配。于是,伊丽莎白·雅顿特地开发了一种名为Montezuma的红色用于唇膏生产以满足军方需要。

在口红不断被赋予象征意义的同时,它的制造工艺也逐渐完善。娇兰(Guerlain)发明了第一支管状口红。到了年,小詹姆斯·布鲁斯·马森发明了旋钮口红,从外形上看,这种口红和今天已几无区别。美国是早期规模化生产口红的国家。二战之后,口红变成了女性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用品。

多样唇妆——中国古代女性的解放之路

唇妆的发端

战国楚宋玉《神女赋》:“眸子炯其精明兮,多美而可观;眉联娟以娥扬兮,朱唇的其若丹。”可见,早在先秦时期已出现妇女美化唇部的现象。

可见,古代妇女已经知道用红色的口脂来美化嘴唇,叫做点唇。口脂呈朱赤色,涂抹在唇可增加其鲜艳度,给人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因此广受女性喜爱。《唐书·百官志》中有记载:“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这里写到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之高贵。

然而在美丽的背后,却藏着卑微的命运。先秦女子生活中依附于男子,处于从属性的地位,不少妇女的命运悲剧即来自夫方的“色衰而爱驰”。因此女子妆饰的目的也只是想让自己显得年轻貌美,博取丈夫欢心。

开放的唐朝

一直到唐朝,女性从属的地位才有所改善。唐代的开放浪漫,不仅表现在政治、思想、文学、艺术上,也渗入了唇妆这一细节中,令其变幻莫测,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化妆中占有首席地位。

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小口为美,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白居易也写了很多类似“口动樱桃破,鬓低翡翠垂”的诗句。唐宋时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中歌道:“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点即不将上下唇全部涂满,而是在下唇中间部位,涂成一大圆形点,借以改变原有嘴型,使唇厚的变薄,嘴大的变小,看上去就像樱桃一般,娇小红艳,亮丽可爱。

汉代以后,妇女点唇已经非常普遍,点唇的口脂原料,除了矿物质的硃砂之外,也有用胭脂来代替一般点唇式样。胭脂是一种红色面脂,古代又称其为“燕支”、“烟支”、“烟脂”等。唐代以后,因受眉式的多样化影响,点唇形式也丰富了起来。口脂是参含有兽脂的红色硃砂颜料,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唇脂均为糊状。

但进入隋唐以后,口脂被加工成固体,将其制成管状物体出现,和现代的口红形状相似,唐人小说《莺莺传》,崔莺莺寄给张生的信中,即有“口脂五寸”一语为证。这种管状唇脂,使用方便,备受欢迎,一直沿用至今。

不仅如此,古代的口脂也有很多不同色调,唐宇文氏妆台记上即记载有唐末妇女口脂十余色,即胭脂晕、石榴娇、大红春、嫩吴香、半透娇、万金红、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淡红心、猩猩晕、小朱龙等,再次印证了古代女性对美饰唇部的重视。

当时的唇妆种类也异常丰富,仅晚唐三十多年时间里,唇式就出现了17种之多,圆形、心形、鞍形。而最风靡的要数樱桃形和花朵形。历史上最为出名的“樱桃小口”是白居易家蓄养的家伎樊素,因此有“樱桃樊素口”之称。

大明宫里太平公主摘下面具后的回眸一笑,让很多人记住了这是一个繁华的年代,更是一个美丽的年代。在复原传统服装的同时,杜峻也在研究古代女性的妆容。在她看来,时代的潮流与国运兴衰尽在一个女子的梳妆台前。

然而,唐代的繁盛并未带来女性思想的大解放,良家妇女依然拘束、羞涩,局限于礼教而不能流露真正的风采。

多彩的现代

清代由于专制的进一步加强,女子生活再次受到摧残。女性委顺从命,矫饰雕琢,不复有“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巾帼气概了。即便是曹雪芹笔下才高气傲的林黛玉也是“两弯似盛非盛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直到现代社会人们的意识才日趋觉醒,男女平等观念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女性逐步走向独立的同时更加重视自身的个性,化妆和服饰、整体审美,都要依据表现自己个性的需要而设定。而在今天,女子逐渐取得和正在争取更独立的社会地位时,妆饰也终于成为她们真正自信和尊重他人的表现。

读到这里,美妆博物馆带大家从西方走到东方,沿着历史的长河回望,原来古代的女性在对美的追求方面完全可以和现代女性相媲美。从古至今,口红从未离开过女性。从植物提取汁液到如今千百种口红的生产方式和复杂配方,口红的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人类女性发展和变迁的历史。

“美”成为了一种力量,带领人们穿过二战的枪林弹雨,引导女性大胆追求女性的权益与地位,支持人们更好地表达自己、释放天性。从三千年前关于女性之美的起点,到现代人们对口红的审美,从紫红到蓝黑,口红已然是女性自由意识与勇气的象征。

美,是一种力量。口红,代表了我们每个人。

那么,你是哪一款呢?

*本文版权归“美妆博物馆”所有。投稿、转载、合作等事宜请联系:meizhuangbowuguan

.







































白癜风治疗效果哪里好
北京白癜风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pp/1075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