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地名与三国故事

  潜山,作为“皖国古都”,地处吴头楚尾,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三国时期,这里既有吴魏征战的金戈铁马,也有“小乔初嫁”的浪漫缠绵。因此,潜山的许多地名,承载着三国一段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它们有的是史籍记载有案可稽,有的是千百年来口口相传,如今都作为一个地方集体记忆的载体,熔铸进每一个当地人的生命里。

大乔小乔

风韵犹存的胭脂井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笔下《赤壁》诗,说的是三国赤壁大战中的一段故事。诗中的“二乔”,就是随父亲乔玄来庐江郡皖县(今安徽潜山)避战乱的美冠江南的姐妹花———大乔和小乔。

胭脂井

  东汉末年,乔玄携二乔避居皖城广教寺附近,也就是今潜山梅城王湾一带。这里溪水环曲,松竹郁茂。相传二乔居此时,每天梳洗后均将残脂剩粉投入井中,天长日久,井水遂呈胭脂色,故名胭脂井。其实,这也许是人们艳羡二乔的国色天香而已。旧志载,“井石栏有建康年号”,足见此井修建年代久远。

  陈寿的《三国志》中《吴书·周瑜传》载:“从攻皖,拔之。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裴松之注此传时引用了《江表传》,也说,策从容戏瑜曰:“乔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孙策、周瑜迎娶二乔是在建安四年攻克皖城之后,其时孙策、周瑜都是二十四岁,二乔也正值青春年少,花样年华。

  在《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中,孔明明知小乔“乃瑜之妻”,为激东吴抗曹,说:“亮居隆中时,即闻操于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去寻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得二女,称心满意,必班师矣。”周瑜急问“操欲得二乔,有何证验?”孔明即诵曹植所作《铜雀台赋》:“……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周瑜听罢,勃然大怒,果然下定同破曹操的决心。应该说,这段诸葛亮智激周瑜的故事,写得十分精彩。诸葛亮虽是借《铜雀台赋》中的“二乔”说事,但不可否认江东二乔之美是常人所不及的,因而也就很自然成了文学艺术的描写对象。

  而今,松竹雪云,梵声玉人,互为辉映,胭脂井、乔公故址是最令人盘桓的雅逸之处。县城中的一口古井,能与一个动荡的年代联系起来,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造福于民的吴塘堰

  马道头,这是今痘姆乡政府所在地。相传这里是曹操83万人马下江南浩浩荡荡经过的地方。那时间,战马嘶鸣,马蹄声声,千军万马,疾驰而过。马道头的名字流传至今,不远处兵马安营扎寨的山岭,则被称为营盘岭。

吴塘堰许春红摄

  坐落在现今野寨对面的吴塘堰,自汉献帝建安五年扬州刺史刘馥始建至今,有年的历史,历经沧桑,几易闸址,经历代修治,还在造福于民,为五丰河万亩灌区发挥效益。

  《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为此提供了佐证。那时的皖城,“其山深秀而颖厚,其川迤逦而荡谲”。书中说,吕蒙献策曰:“见今曹操令庐江太守朱光,屯兵于皖城,大开稻田,纳谷于合肥,以充军实。今可先取皖城,然后攻合肥。”权曰:“此计甚合吾意。”攻皖城时,孙权手下大将甘宁手执铁链,冒矢石而上。朱光令弓箭手齐射,甘宁拨开箭林,一链打倒朱光。吕蒙亲自擂鼓,士卒一拥而上,乱刀砍死朱光,余众多降,得了皖城。吴军进驻皖城后,整修潜水堰,遂将其改名吴塘堰,“民德之”。

思接千载的落马桥

落马桥

  在潜山县余井镇岭头西边的田畈上,躺卧着一座小巧玲珑的石拱桥,人称“落马桥”。

  这是一座单孔型石拱桥,跨度约5米,主桥为双层条石结构,由块青石条砌成,桥面上的中轴石两端,各立石凳,既可压护桥面,也供行人歇息休闲。当地老人说,桥的条石缝隙,用桐油、糯米稀和石膏粉黏合,十分牢固。站在远处眺望,落马桥那布满苍翠藤蔓的古老身影赫然在目。透过圆圆的桥洞,只见洞外有天,水天相映,两岸民居参差逶迤。

  落马桥名字的由来,缘于民间的古老传说。东汉末年,曹操亲率83万人马下江南征讨孙权,马不停蹄,从怀宁经“撵曹沟”奔驰而来。不料,随军而行的卞夫人在“育儿村”所生的婴儿曹植,由于一路颠簸,惊风受寒,吐奶不止,面如土色。曹操得知,心急如焚,因征讨心切,仍策马奋进。行至洪水滔滔的河边,曹操坐骑狂奔乱跳,竟将他从马背上抛出几丈远,跌落在河边沙滩上。曹操连忙爬起,发现毛发未损。暗自思忖:“此乃天意。”赶忙传令,大军就地宿营。傍晚,曹操不顾鞍马劳顿,串门走户,寻医问药。在大军驻扎的河对岸,遇一老者。曹操说明原委,老者说,这里缺医少药,哪有郎中。不过,乡间倒有用锅心土煎水喝医治婴儿吐奶的单方,不妨一试。曹操大喜,立即命人到老者家中灶内取来锅心土煎水,小曹植服下果然吐奶即止,脸上泛起笑容。曹操为感谢老者的恩德,当即命将士买来木料,在这河上架起一座便民桥。再过些日子,人们将木桥改建成单孔石拱桥,名曰“落马桥”,桥下的河为落马河。

  如今,这桥虽经千年风雨,身姿依然绰约。当地老人们常在桥上树荫下,乘凉歇憩,谈古论今,好不惬意。

令人警醒的时思寺

  三国吴黄武七年,也就是魏太和二年,吴鄱阳太守周鲂假降,诱魏扬州牧曹休率兵10万来皖。吴兵在石亭(今潜山三妙)附近埋伏出击,大破曹休营,追击到夹石关(今桐城北小关),曹休全军覆没。曹休兵败,“惶恐之甚,气忧成病,到洛阳,疽发背而死”。这次战役是吴孙权的预谋,他命大将军陆逊为帅征讨,曹休军队行至皖境石亭宿营,带路的周鲂等人潜逃。曹休明知中计,本当退兵,但其恃兵强马壮,更因疏于防范,而致惨败。这一仗,在《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中,有绘声绘色的描述。“皖城”、“石亭”、“夹石”、“挂车”等地名,书中均多次出现。

三国曹魏名将曹休画像

  元大德年间,僧人在曹休兵败之地石亭建“时思寺”,取时时思过、时时思错、时时思傲之意。而今,时思寺虽早已不存,时思村也并入源潭斗塘村,但这超凡脱俗的“时思”名,对人们还是有警醒作用的。

  潜山县还有许多地名,与三国有关。先辈并不遥远,历史并不显得突兀和陌生。我的家乡如此丰富厚重,这是件多么值得欣慰的事。

来源:中安在线图片来源:网络

--------------广告推广-----------

投稿/商务合作

小编







































北京治白癜风症最好的医院
北京治白癜风做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pp/296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