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扣nbsp水满则溢
你相信有百分之百的信任吗?
如果故事是这样:十二少和如花双双殉情,他们来到阴曹地府,喝下孟婆汤,一同走过奈何桥,然后各奔东西,阎王是不会同情这些小鬼的。
有可能下辈子会相遇,有可能一别永远。事情充满了可能性。
又或者,他们不愿意忘记前尘往事,为了躲避孟婆,在地府和人间游离,终日不见阳光,就算长厢厮守,这样的暗无天日,怕是也要叫人绝望。
距离太近容易产生嫌隙,没有完美的结局。
以上两种假设,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是他们没有这样,所以才成就了我们看到的如花和十二少。
显然故事本身就很荒唐,妓院里没有长情,每个人都不例外,更何况他还是南北行的十二少?
从小娇生惯养,锦衣玉食惯了的公子哥,他肩负着家族重担,自然会被父母约束,一下子到了青楼里,没人再约束他了,他是老大。对他来说这是一个逃避的港湾,却不是长久的天堂。
“剩不多也不少,还能忘掉”从绚烂的颓废美到最终毁灭的绝望,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爱情的脆弱,不是天长地久,不是海枯石烂。
(不过这部片子还得感谢一个似乎跟这片子没有什么联系的人,成龙,是他的公司“嘉禾影业公司”出资的这部戏。)
这部片子赋予了如花多重性格,一方面她骄傲冷艳,虽处烟花之地,却卖艺不卖身,相信她对爱情也是充满了期待,一方面她又多疑,就算十二少对她推心置腹,她依然心有顾忌,多说明了她的自卑。然而她的自信与不自信相矛盾着,最终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必然。
十二少同样也是一个负责之人,一方面对如花不离不弃,愿意为了她去唱戏,另一方面又软弱害怕,最终没有陪如花共赴黄泉。
男装、浓妆、淡妆、无妆,勾去了十二少的心魂。他们不就是一见钟情的,不然如花也不会在十二少登门找她时,对镜涂胭脂,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所以,他们在一起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的相遇,必然的相爱。
沉迷于烟尘的男子,对女人的了解定不会少,对于如花的试探,他更是不疾不徐,估计自己心里也有底。哥哥自带的那种阴柔之美,也为后来的《霸王别姬》增色不少。
若即若离,几次之后,十二少非但没走,反而悠闲自得,他们双方都胜利了,各自得到。如花从镜子前走过,又走回来,对着镜子仔细端详自己的容貌,心中暗暗自得,哼起“凉风有信”。春天的种子在心中已然萌芽。我们不必追究到底是谁先爱上谁,我宁愿相信是如花先坠入情网。
所有人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她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一直都是。十二少那得意的样子,又让如花心生疑虑,自古男子多无情,她问“你最喜欢哪一种?”其实还是不确定。
“真的东西最不好看,会吓着你。”就和现实之间很多爱情一样,片刻芳华,转瞬即逝。
五十年过去了,如花孤单一魂,在地府游离,她等啊,等啊,却始终等不到心爱的情郎。
后面的情节都从如花的视角,审视过去的故事,跟着这个柔软的女子,没有人在计较情节的缓慢,反而更多的是心疼。
从前的爱情多像如花和十二少,男子地位高于女子,女子往往却比男子承担更多。如今的爱情是永定和阿楚,这也不会为了对方而死。就是这样,真实而有些残酷。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你不来找我,我来寻你,天生我地位卑贱,天生我本烟尘女。我没有想怎么样,只想看看你好不好,五十年过去了,带走了我所有的怨恨,我放下了,那你呢?“几年前的幻想,几年后的原谅,为一张脸去养一生伤。”
惊讶、惭愧、羞愧、绝望、错愕、无奈,甚至还有一些愤怒,面对光彩依旧的如花,十二少一下子喷薄而出。没有多少言语,一切尽在不言中。从此,人间再无张国荣。
“十二少,谢谢你还记得我。这个胭脂扣我戴了五十三年,现在还给你。”
“我不再等你了。”
她本是“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命运这东西谁也说不准,人生如同一场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假设没有遇到十二少,如花也会老去,在改革大潮下,栖身之地消亡,也许她会更悲惨。但没有多少人再会同情她,这样一个烟尘女子,像她这样的太多太多了,多了就不足为奇。
显然,她不一样。她相信爱情,只是爱得太满太执着,伤了自己,也伤了别人。
李碧华亲手打造了一个美好的世界,然后在一点一点的敲碎,直到千疮百孔,仍不罢手。所以她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电影里的感动,更多的是让看电影的,透过电影、透过人物,去审视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他还演着那场郎骑竹马来的戏
他还穿着那件花影重叠的衣
他还陷在那段隔世经年的梦
静静和衣睡去
不理朝夕”
记住,分享是一种美德......
儿童白癜风的危害白癜风的治疗与预防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pp/4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