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没有整形也离不开化妆细思极恐历代美

化妆、整容、节食……女性为了美,自古无所不用其极。

而相比于现代女性,中国古代女子的妆容更加浓艳。虽然素面或者淡妆的有,比如虢国夫人“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但就大部分而言,古人的妆容以现代审美来看,是很浓很恐怖的。

现代的请看日本艺妓:

莫言日本受唐风而变之作怪,事实上,艺妓的化妆几乎完整保留了古代贵族、宫女的样子,还原度很高,不信的话可与清代宫女照片对看:

可见古代东亚的化妆的特点都是一致的:

1,用铅粉(或水粉)涂白整个面部;

2,用胭脂上腮红;

3,点绛唇。

特别要注意,一般情况下,古代的涂唇并不按照唇形来,如上图的宫女,仅点下唇一部分,也就是所谓的樱桃小嘴。

而更多的唇形如下:

好了,比较正常的古妆说完了,现在请再往前走一点,去看看中古时代妇女们的化妆。

首先是唐诗里无限美好的‘花钿’和‘面靥’

请看真人秀:

在这里剧组人员充分考虑到了“尽量不惊吓观众”和“不弄哭女演员”两条铁律,只在额头上贴了小小的花钿,在酒窝处点了面靥,其余上粉、涂红、描唇一律省了(业界良心,否则搞不好石原MM以后恐怕会失业),至于全套妆容,请看二次元:

从此恳请慎用“笑靥如花”这个成语,必须要用,请自动脑补上图中唐三彩美人幽怨的表情(个人感觉是高原红+二度烧伤)。

然后还有这样子的:

这样子的:

试问,今日一般女孩子,可有浓妆到如此地步的?

今人中等姿色加上化妆,回古代一定是美人,毕竟化妆品一直在进化,中世纪的铅粉,断无可能与现代的BB霜、遮瑕霜一较高下。

看看唐朝的眉毛样式:

(中国服饰/华梅著.--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10)

然后来看看《狄仁杰:通天帝国》里的嘉玲姐……额不对,是武天后:

嗯……查了一下年号,对了一下眉形,虽然不是百分之百贴合史实,但肯定有用心考据了。

中国古代其他朝代时兴的妆容

先秦:粉白黛黑。以白粉涂饰脸部。早在战国就出现了女子画眉的风气,除去原先的眉毛,再画上理想的眉型。点唇的习俗也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

秦:红妆翠眉。

翠眉并非眉毛是绿色的意思。彼时人以黛画眉,黛是青石。“青”在古时概念中包含“蓝、苍、绿、翠等深浅浓度”,最深的青色是接近黑色的墨绿色。

这个眉毛还真是绿色的……

选图来自敦煌五卷本。

汉:汉承秦制,并且还加上朱粉胭脂。当时还流行“愁眉啼妆”,细长弯眉,眉梢向下,眼下涂白,看起来好像刚刚哭过一样(脑补形象可参考本文图二)。赵合德的“慵懒妆”也十分著名,眉如远山,胭脂淡妆。此外汉代还流行“八字眉”、“阔眉”等。

魏晋南北朝:流行有“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额黄妆”等,额黄妆就是将额际涂黄或者贴上黄金色的剪纸。眉型以长眉为主,魏武帝至齐梁时期一度还兴起过“连头眉”,就是眉头连起来的眉式。唇型以小巧为美,所以有人会将唇敷成白色再重新涂抹唇脂。

连头眉什么的,来看个示范:

啊呀贴错了这是错误示范……

来个正常的:

弗里达·卡罗(FridaKahlo,-),墨西哥女画家。

唇妆可以参考下图《国家地理》的女摄影师JodiCobb拍摄的关于艺伎的作品。

隋:基本崇尚简约(隋炀帝时期比较奢华)。

唐:胭脂红妆盛行,其时还有黄妆、花钿、斜红、面靥、点唇、眉黛等妆饰手法。黄妆即额黄妆,花钿饰于眉间,斜红是在太阳穴画月牙形,面靥即在妆成的酒窝上的花纹。

唐代女性的化妆方式和现代女性有很大的不同,唐代的女性更加注重颜色或明显的色块在面部的堆积,而并非像现代女性一样深浅色系彩妆的应用则是为了更好的突出面部的立体感和清晰的轮廓,这些和中西方的绘画传统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现代女性显然是受到更多西方素描关系和现代摄影的影响;另一方面,比起现代女性追求自然清爽的妆容效果,唐代女性更偏重于过多的人工雕琢,比如厚重的胭脂,在面部粘贴额外的妆饰品等……这些妆容娇俏美丽也好,触目惊心也罢,都已经横向和纵向的影响着以后的人们,比如我们的邻国日本的艺妓妆、韩国的传统新娘妆,连当今的时尚教主法国的时装设计大师加里阿诺都曾多次在他ChristianDior的高级时装发布会上采用中国古代的化妆修饰方法来烘托演出氛围。

(引用自:葛蓓、乔楠,《解析唐代妆容对当今时尚界的影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第02期)

宋:宋袭唐制。红妆延续,上层社会妇女也继续贴花子,但总体妆容逐渐变得清秀。开始时兴耳饰。

辽金元:辽人尚金粉涂面,称“佛妆”;金人作花钿;蒙人额敷黄粉,流行一字细眉。

明:秀美清新,审美标准大约可概括为“鸡蛋脸、柳叶眉、鲤鱼嘴、葱管鼻”。

明唐寅《牡丹仕女图》(局部)

清:清秀、细弯眉、薄小唇。

据说是清朝最美的格格,完颜立童记

近代

孟小冬

《汤姆逊眼中的中国》封面

从左往右:爱新觉罗韫颖(溥仪三妹)、郭布罗润麒(皇后婉容的弟弟)、爱新觉罗溥杰(年3月)

李香兰

国母。气质如梅,吐气如兰。

另外大家感兴趣的话,还可以看看《大众电影》历年封面大赏,上世纪的女星其实妆容也不都淡雅好看,但是总体而言还是讲究一个适度。

以下各图是在古籍中出现的各朝女性妆面,大家自行感受。

唐《宫乐图》(局部),轴,绢本,设色,纵48.7厘米×横69.5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描绘了后宫嫔妃12人,围坐在巨型方桌旁,演奏乐曲。

五代时期着宽袖长袍、戴凤冠的皇后(高春明绘,选自周汛、高春明著《中国历代妇女服饰》)

《人物图》绢画,唐代,年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出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穿襦裙及联珠纹锦半臂的唐代妇女(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泥头木身著衣俑)

唐代仕女陶俑,陕西历史博物馆

《胡服美人图》佚名屏绢本设色纵15.7厘米(日)私人藏

簪花仕女图-原图

(传)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绢本设色,纵46厘米横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文章资料来源:知乎)









































北京白癜风手术多少钱
白癜风哪里可以根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pp/656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