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品评红楼梦11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11
贾宝玉只会爱上林黛玉,他只能爱上林黛玉,他不可能爱上别人。因为只有和林妹妹在一起,他才是完全不受拘束的“天然顽石”。
前言
曹雪芹是个非常善于运用对比写法的作者,《红楼梦》中处处充满了波澜起伏、韵味悠长的对比。
比如,在写贾府轰轰烈烈的衰亡史之前,曹雪芹会先写姑苏一个小乡绅甄士隐甄家的衰亡史。
比如,在写了秦可卿的丧事,元妃省亲这种极其壮观的大场面之后,曹雪芹马上又写了“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这样旖旎温柔的闺阁情事。
而花袭人和林黛玉,一个是第一个与贾宝玉发生身体关系的女人,一个是贾宝玉此生的挚爱。
她们对于贾宝玉来说,都是特殊的。
她们也都各自有独特对待贾宝玉的方式。
曹雪芹依旧用了对比的写法,来写贾宝玉与袭人的相处模式,贾宝玉与黛玉的相处模式。
袭人被她的哥哥和妈妈接回家了,其实是袭人的哥哥和妈妈想要把她从贾府赎出来,所以特地把她接出来商量一下。
袭人是宝玉所有丫鬟的总管事,平时如同一个贴心的大姐姐一般照顾着宝玉的饮食起居,又是宝玉第一个有身体亲密接触的女性,所以宝玉很想念她,提议要去她的家里看她。
对于宝玉的突然来访,袭人又是惊讶又是欣喜:惊讶的是像宝玉这样的豪门贵公子,怎么会轻易来到像她家这样的贫民小户家里;欣喜的是,这表明她在宝玉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她才几天不在宝玉身边,宝玉就按捺不住,就算发现了要被家人责骂还是执意跑出来看她。
此时的袭人,对于宝玉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个丫鬟或是暖床的伴侣,还有情侣与知心大姐姐的感觉。
宝玉这个人,阶级观念比较薄弱。
特别是对那些美丽纯洁又聪慧的少女,他是甘为牛马,丝毫没有主子架子的。
他会为袭人倒茶,会为麝月篦头,会特意为晴雯留下豆腐皮的包子。
所以宝玉房里的贴身大丫鬟,常常会有种“阶级跨越”的错觉,觉得她们是与宝玉“平等”的。这种感觉,尤以袭人和晴雯为最。(因为宝玉对袭人和晴雯最好)
但是袭人比晴雯清醒的是(或者说,在身份认知这点上,袭人比晴雯现实的多),她知道这种“平等”是虚幻,实际上她就是宝玉的丫鬟,连侍妾都算不上。但是宝玉这个人是极难得的,只有通过宝玉,袭人才能真正实现“阶级跨越”的美梦。
所以袭人在贾府步步为营,一方面在宝玉面前不断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她也在找机会获取更上一层(王夫人)的承认。毕竟她与宝玉的亲密关系是“暗度陈仓”的,一旦东窗事发,对她来说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其实就是袭人利用她要“赎身”这件事来“要挟”宝玉:我对你很重要,但是我马上就要走了,如果你想要留下我,就要照我说的去做。
每次看到这段的时候,我既赞叹袭人的心机,又感慨袭人的天真。
对于袭人来说,宝玉已经是个非常难得的“佳偶”了。他出身高贵,容貌俊美,性情温柔,个人品格上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恶习。如果不是袭人运气好,被卖到贾府当丫鬟,又被贾母从小指给宝玉,以她的出身来说,就算给宝玉当妾也是高攀的。
但是袭人并不知足,她不仅要正式成为宝玉的姨娘(还需要得到王夫人的认可),还希望宝玉改掉他所有的“陋习”(其实袭人口中要宝玉改的几点,恰恰是宝玉最特殊最可贵的地方),袭人在利用宝玉对她的“眷恋”,把宝玉改造成她心中理想化的形象(爱读书,知上进,不任性妄为)。
毕竟,宝玉是袭人选择的“一辈子的靠山”,以后宝玉上进读书考取功名,袭人才更有争荣夸耀的本钱。
只是宝玉是块“顽石”,他的本性只有黛玉能懂,只有黛玉能理解,只有黛玉能欣赏。
他不会为了任何人而改变的,因为真正懂他的人不需要他改变,不懂他的人就算让他改变,他也只是口头上应承,其实一点没变。(后来宝玉长大了,连口头上应承都做不到,宝钗劝他读正经书,他直接翻脸)
所以袭人这里不管是以退为进也好,苦心劝说也罢,都是徒劳。
《红楼梦》越看到后来,你就会越明白。
贾宝玉只会爱上林黛玉,他只能爱上林黛玉,他不可能爱上别人。
因为只有和林妹妹在一起,他才是完全不受拘束的“天然顽石”。
前面袭人的“良宵花解语”,虽然场面活色生香,但是其中充满了心机与谋略。
后面黛玉的“静日玉生香”,那才是真正的天真无邪,不带一丝一毫色情意味的小儿女情态。
黛玉取笑宝玉,说你有玉,别人就有金来配你,别人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
说明此时,“金玉良缘”在黛玉的心目中,还未形成挥之不去的阴影,甚至可以用这样的传闻来开宝哥哥的玩笑。
她与宝哥哥两小无猜,情投意合,自然是可以永远在一起的。
此时的黛玉,还没有意识到,“金玉良缘”一旦成真,“木石前盟”便无法幸存。
这一段宝哥哥为林妹妹讲“耗子精偷香芋”的故事,是整部《红楼梦》中宝黛仅次于“共读西厢”那一情节的动人互动。
宝玉这样养尊处优的贵公子,对于他的林妹妹是百般体贴,就怕林妹妹刚吃了午饭就睡积了食,所以不惜插科打诨讲笑话给林黛玉听,还借着“耗子精偷香芋”的故事向黛玉表白,你就是我心目中“最最标致美貌”的香玉。
而以黛玉的聪慧和机敏,她怎么会不知道他的宝哥哥在“打趣”她?但就是因为宝哥哥讲的故事,她才有耐心听到最后,就算听完了发飙,也带着一种“情侣”之间说不出的亲昵感。
但是对于这样体贴女儿心思的宝玉,宝钗却是看不上的。
她暗含机锋地讽刺宝玉:贵妃省亲那么大的场面,你作诗的时候怎么不好好想典故呢?明明是一副聪明肚肠,为什么偏偏只在闺阁女儿面前用心思?
有人说“晴为黛影,袭为钗副”,我不是很同意这样的观点,黛玉、宝钗、袭人、晴雯都是极其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不存在谁是谁的影子。但是“黛玉与晴雯”与宝玉的相处模式的确有共通之处,她们都不会对宝玉劝这劝那,她们都不想改造宝玉,她们只会希望宝玉开心就好,或是千方百计地达成宝玉的愿望。而宝钗与袭人,却一有机会就劝宝玉走“正道”,就是说,宝钗与袭人从来没有真正懂得过宝玉“真实的自我”。
所以等宝玉长大了,等宝玉真正懂得“情”字的含义,他必然会选择接近黛玉和晴雯,疏远宝钗和袭人。
在这一章中,红楼梦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史湘云出场了。
我觉得,如果没有林黛玉,史湘云应该是贾母心中理想的孙媳妇的人选。
她出身侯门,容貌性情都是上上之选,和宝玉也是青梅竹马,知根知底。
纯就感情方面来说,史湘云对于黛玉的“威胁”,其实比薛宝钗要大的多。
《红楼梦》里,除了宝黛,也只有宝玉和史湘云在一起的时候,给我一种“男女朋友在约会”的感觉。
这里眼见宝玉和宝钗携手跑出来看云妹妹,黛玉马上就不高兴了。
黛玉吃醋的时候,说话都特别有技巧性:亏的在那里“绊”住,否则早就“飞”来了。
一句话两个动词,吃了两个人的醋。
宝姐姐对你很重要,所以你在那里“绊”住了。这是吃宝姐姐的醋。
云妹妹也对你很重要,如果不是宝姐姐“绊”住你,你早就“飞”来了。这是吃云妹妹的醋。
而这个时候“被吃醋”的两个人(薛宝钗和史湘云)却浑然不觉,只顾抱在一起互诉衷肠。
第十九回是非常奇妙的一章,在这章里,曹雪芹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这四人复杂而微妙的多角关系,抽丝剥茧地娓娓道来。
其实林黛玉的“小性儿”很容易理解。
她不想做贾宝玉众多“红颜知己”的之一,她想要做的是“唯一的挚爱”。
林黛玉把贾宝玉视作“全部”,那么她反过来要求贾宝玉视她为“全部”,这个要求真的很过分吗?
但是贾宝玉至少现在还做不到这一点。
现在的贾宝玉很天真,他还在做着身边的姐姐妹妹都永远不会离开他,永远围着他转的美梦。
所以林黛玉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但是贾宝玉此时还没有“非林不可”的觉悟。
比如这里,两人吵架,已经把话说的很僵了,林妹妹还没有缓过来。
宝哥哥竟然因为宝姐姐来叫,说“云妹妹在等他”,就把林妹妹撇在一边,自己走了。
林妹妹说他:我知道你心里有妹妹,只是一见了姐姐,就把妹妹给忘了。
一点也没错!
先把生了气的林妹妹撂下不管,现在却来手足无措地道歉,林妹妹当然选择不原谅他喽。
面对哭的梨花带雨的林妹妹,宝哥哥是这么说的:我怎么会为了她而疏远你呢?
对于现在的宝玉来说,感情是有亲有疏,他与林妹妹是最亲近的,他与宝姐姐要疏远一点。
所以林妹妹不应该闹情绪。
但是你要明白,绛珠仙子下凡来还你一生的眼泪,难道目的是要和别的女人争一个“亲疏”吗?
所以黛玉马上说:你少看不起人了,我为的是我的心!
宝玉接口道:我也是为我的心,你就知道你的心,一点也不知道我的心。
这样才算是把话说透了,只要宝玉一说我的心是属于你的,林黛玉立马就不闹了,马上关心起宝玉有没有穿足够的衣服,会不会着凉。
一开始史湘云对于林黛玉的到来,是有一点“羡慕嫉妒恨”的小情绪的。
在林黛玉到来之前,她是贾母最疼爱的“云丫头”,她是贾宝玉最喜欢的“云妹妹”。
但是林黛玉来了之后,她在贾母和宝玉心中的位置都往后顺延了一位。
而且林黛玉容貌才学都是顶尖的,嘴皮子又厉害,不是非常好相处。
不过史湘云的性格霁月光风,她心里有点小不满她会直接说的,并不会藏着掖着。
比如黛玉挑她“咬舌子爱说话”,她就直接怼她:是呀,我是比不上你呀,但是有个人就是比你强。你要敢挑宝姐姐的短处,我就服了你!
此时的史湘云,对言语刻薄不饶人的黛玉有点小不满,温柔平和,处处周全的宝姐姐才是她崇拜的对象。
但是到了后来凹晶馆联诗的时候,史湘云才明白,其实她与林黛玉才是“真闺蜜”,而薛宝钗就价值观而言,其实是“另一世界”的人。
都说林黛玉的嘴皮子厉害,其实我觉得史湘云的嘴皮子比林黛玉更厉害。
黛玉只不过说史湘云爱咬舌,史湘云就说我保佑你以后得个“爱咬舌的林姐夫”,你就可以天天听别人说“爱呀厄呀”的,那才现在我眼里呢。
这在过去那种男女关系比较严谨的时代,这种玩笑是“很越界的”。
而且林黛玉对男女感情有洁癖,怎么受的了这样的话,会生气是理所当然的。
这里,宝玉的行为非常有意思。
我觉得在这件事和后来湘云取笑林黛玉像“女戏子”那件事上,宝玉都是偏帮着云妹妹的。
他只是表面上看似中立,觉得大家应该和和睦睦,不要吵架。
但是“林姐夫”这件事和后来“像戏子”这件事(特别是“像戏子”这件事),其实受到冒犯的都是黛玉。
在这种时候保持“中立”,恰恰是“无私见有私”。
不过“像戏子”那件事更为复杂,这个留到后面再说。
三个人正在嬉闹,突然有人传话来说贾政要见宝玉,顿时把宝玉吓的如同马上要见猫王的耗子一般。
这里有一个细节非常有趣,宝玉在贾政门前踌躇着不敢进去,金钏就调笑道:宝二爷,我嘴上刚擦了香浸胭脂,你还吃不吃?
从金钏调笑的话语可以得知,宝玉以前应该是吃过金钏嘴上的胭脂的。
宝玉从小就有爱红的毛病,经常缠着丫鬟吃她们嘴上的胭脂。(这不就是骗吻吗?)
但是!
丫鬟当中有举止比较端方的比如鸳鸯,宝玉一缠着她,她就会严厉制止。与鸳鸯比起来,金钏的言行举止应该算是比较“浮荡”的。
当然,她和宝玉这时候都以为这样做没什么。
但这种“随意”的行为并不为王夫人所容,为后来的金钏儿之死埋下祸根。
宝玉一走进贾政的屋子,探春、惜春和贾环都站了起来,因为宝玉是长兄,他们理应站起来迎接。迎春比宝玉年长,所以迎春可以坐着。但是当贾政说娘娘有口谕的时候,迎春也站了起来听旨。87版《红楼梦》在这种大家礼仪上面的安排,特别严谨。
贾政遇见宝玉,本来要习惯性训斥一下,但是一看宝玉丰神俊朗,贾环却如此的举止猥琐,想想今天还是算了吧。
贾政说了元春的口谕,让宝玉和众姐妹们一起搬入大观园里居住。
从这里可以看出,贾元春是真正关心宝玉和众姐妹的人,把自己省亲盖的园子赐给他们,想让他们在成家(出嫁)前,好好享受一段近乎无忧无虑的青春时光。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很多爱情都是发生在花园里面的,譬如《西厢记》里的张生和崔莺莺,《牡丹亭》里的柳梦梅和杜丽娘。
春暖花开,这开的花不仅是自然之花,还有爱情之花。
曹雪芹把花园都给宝黛二人准备好了,接下来就等他们的爱情之花真正盛放。
黛玉不求亲疏,黛玉只求唯一!
苹果IOS读者赞赏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pp/9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