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赏清韵那一抹胭脂色
那一抹胭脂色
作者:却上心头亦萱
年关渐至,诸事缠身,身心俱疲。友问我,怎么不写文字了?身为兼职的家庭煮妇,各种洗涮、掸尘,那些矫情和呻吟,早已消逝在纷飞的尘灰里了。
老公单位年会,邀请家属参加。打开许久不用的化妆盒,瞥见了角落里落满灰尘的胭脂盒,自从他买回来就不曾用过。他每次出差前,总会问我要带些什么,而我总是答,什么也不要,他再三追问就随便说出一件,买回的东西总是在意料之中,无外乎就是项链、包包、面膜、护手霜之类。嘴里说好,心里却是说不出的怅然。某日出差回来,他把那个缠枝莲图案的胭脂盒,兴兴地送到我眼前,我是满心欢喜的。只是,它终究也会如同那些压箱底的旗袍般,不见天日。 一直觉得,有些东西喜欢了,不一定非要拥有,珍藏在心里也是好的。比如丝绸店里摇曳生姿的旗袍、比如首饰店里光泽温润的翡翠、比如博物馆里一见倾心的青花瓷、比如鼓楼小店里香息沁骨的胭脂盒。他不温柔,也并不体贴,却愿意纵容我的矫情,嘴上说我的文字无病呻吟,却偷偷分享在朋友圈里;愿意在桃花盛开的日子里,陪我和妞拍下无数张扭捏作态的照片;愿意在下雪的日子里与我们堆雪人。细碎的日子就这样在似水的流年里,一点一点逝去,从青丝到白发。 这样想着,拂去尘埃,轻轻打开胭脂盒子,淡淡的花香依旧,鲜艳的颜色不再。喜欢看着肤如凝脂的女子,粉腮之上,那一抹沁着桃花香的殷红,在脸颊间淡淡晕染开来,淡的是浅浅晕开的胭脂红,浓的是缕缕化不开的心事。 愣神的功夫,看见镜子里的妞,嘴上、眉间、脸颊上一片绯红,我的口红下去了一小半。看着那红扑扑的小花猫脸,我忍俊不禁。生出感叹,女子爱美真是天性使然,无论是扎着羊角辫的小妞妞,还是风华不再的老妇人。 喜欢《红楼梦》里,关于胭脂的描写,这种胭脂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说“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了。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一般人看到这里,就会说宝玉太娘,最擅长偷香窃玉,还偷吃丫鬟们嘴上的胭脂。其实他的博爱是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发自心底的喜欢。试问如胭脂这般沾满花香的制作过程,还有那粉面桃腮的美丽女子谁又不喜欢呢? 匈奴败退祁连山以外,曾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传说,甘肃张掖的焉支山,出产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 据说,杨贵妃去后宫同双亲告别时,泪水纵横,临上车时,因天气寒冷,脸上的泪水竟冻结成红色的薄冰呢!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贵妃因体态丰满,每当盛夏季节便热得喘不过气来,汗水盈盈,每当她用手绢抹脸时,手绢就变成红色的了。 石榴花也是一种红色颜料,在隋唐时常用来炼染女裙,时称“石榴红裙”,“开箱验取石榴裙”说的就是这种颜料,也可用来制成胭脂。 胭脂也分唇脂和面脂。南朝的江淹,用“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来形容一个美丽女子的容颜,后来这香艳无比的“点绛唇”三字就成了曲调的名字。“绛”就是一种迷人的红色,胭脂娇欲滴,轻着樱桃口,这词牌的别名“点樱桃”便成了它自己最好的注解。 李清照的《点绛唇》中把一个轻盈纤巧、欲说还休的娇羞少女,刻画的活灵活现。阳光暖暖的午后,少女“蹴罢秋千”还要“慵整纤纤手”。听见陌生男子的声音,匆匆逃跑,“袜刬金钗溜,和羞走。”然而,偶然一瞥又让她放心不下,那个清雅少年他为何来到我家?“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想要偷看却又羞涩难当,无奈之际,院子里含苞的青梅却成全了她的心思。羞色,即是胭脂色。这抹胭脂色增加了女子的迷离朦胧,朦胧的羞色最美,皆因羞色不做作,不刻意,不雕饰,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更是一种含蓄的美。 胭脂色,一定是有着浅浅小眉弯,盈盈秋水眼,点点桃花殷的低眉女子。“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徐志摩的眼里,那不胜凉风的娇羞女子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张爱玲借了范柳原的口夸着白流苏,不动声色,他对她说“你知道吗?你的特长是低头……”她不经意间的低头,几分柔媚,几分娇羞,一颦一笑,眼底眉梢的诱惑,都被老狐狸著称的范柳原看在眼里。 胭脂,只因了她消魂的颜色,香软的味道,和两腮间那一抹淡淡的娇柔,使得女子为她心旌神摇,男子为她心醉神迷。女为悦己者容,无论是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红袖们,还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妃子们,当她们打开玲珑的胭脂匣,看着那点点桃花殷,晕染在粉腮上的时候,她们的心中一定是期待着那个为她而心动的男子吧。而古往今来又有多少的艳史佳话缱绻情事,不是起始于这惊鸿一瞥呢。 提起胭脂,就想起了李碧华的《胭脂扣》,电影里,张国荣饰演的十三少,眼神里有一种很特别的味道,不是忧郁,不是哀愁,而是一种迷离。淡得仿若隔世,浓得却又近若咫尺。情浓时,他送她嵌入她名字的对联花牌“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他送她精致的金色洋床;他为她与家庭决裂,沦为戏班里的龙套……她死了,可是他却宁愿苟活下去,“青楼情种,如花魂断怡红,阔少梦醒偷生。”于是,阴阳两隔,恩爱成灰。“这个胭脂扣,我戴了五十三年,现在还给你,我再也不等了。”只此一句,我盈眶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为了他,她坚持着不喝孟婆汤,黄泉路上苦苦等候五十三年,甚至牺牲来世的七年阳寿以换取阳间七天去寻他……而此时,胭脂扣终还,五十三年的痴心等待,最终却只成为了一场空,情像水向东逝去,痴心枉倾注,愿那天,未遇见。 想象不出还能有谁比梅艳芳更适合演如花,那种烟花女子的伶俐,薄柳之姿的媚意,生的苗条纤瘦,造成红颜薄命的幻觉。她是很适合穿旗袍的女子,身段修长单薄,抹着大红的胭脂,靠在门上斜斜一个飞眼,就是一个好故事的开头,后来见她穿男式长大衣,为其玉树临风的样子心折。也没有人比张国荣更适合演十二少,一低头一皱眉的优雅忧伤,一转身一抬眼的万种风情。 有人说,爱是怀疑,一个人太令人放心了,大约就成了柴米油盐的伴侣,亲情大于爱情了。黛玉对谁都大方,宽容,却总是和宝玉使小性儿,无端猜忌,就是因为不放心。但凡爱,没有放心这一说,爱一个人就会身不由己的患得患失,忐忑不安提心吊胆,含在嘴里怕吞了,捧在掌心怕摔了。电影后来,如花还是赌输了,十二少活下来了,他原本就没有以死殉情的坚决,配合她演了一场戏,她假戏真做,他迷途知返。如果她不回来寻找真相,输得不会如此惨,还可以抱着一个美好的幻想再世为人,只怪她总是不放心,惦记着要回来找他,终于让她看见了老态龙钟面目全非的他,这是上苍对痴情人的惩罚,爱足七分已经够了,十全十美的爱是一个幌子,真相总是骇人的。 《恒娘》是蒲松龄笔下的一个女子,妩媚风情。这故事说的是一个大户人家的正房,因为丈夫娶了小妾,整日郁郁寡欢,醋意横生,后来见隔壁女子很受丈夫宠爱,遂向恒娘请教,授之以媚术。如何轻颦,如何浅笑,如何薄嗔,如何玉齿微露、欲言又止,种种撩人意态,不是语言可以尽述的。正房只觉得恒娘眉目生情,仿佛花枝摇颤,她在一株春树下仰头看着花瓣细细绽放、飞落,心里愉悦洁净。饶是她身为女子也被诱惑,心旌摇曳,情难自禁。恒娘的丈夫迷恋恒娘,实在不足为奇啊!正房回到家中,用心练习。丈夫心神俱惑,越发如痴如醉,与她形影不离,夜夜欢愉。恒娘作为一个狐仙,她没有化为美貌的女子,而是用了一个字“媚”。媚,还要懂得拿捏分寸,表现得恰到好处,看起来浑然天成,否则就显得轻佻了。 白居易赞杨贵妃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同样是强调一个媚字。“无颜色”三个字真是清简,那些三宫六院的美人们,在杨玉环的鲜艳妩媚下也变得那样清寂,没了颜色。梅妃,一个似梅般清冷的女子。没遇到杨玉环以前,玄宗也宠爱过她。他们的爱,只有开始那段最美好。曾经他说她是他的梅精,梅林里,她玉笛声声,一曲《惊鸿舞》也是翩然若仙。那个如青梅般散发着幽幽暗香的女子,她宁静淡然,斜绾云鬓,略施粉黛,清冷如梅花般的双眸,漠然的望着那帝王送来的珍珠,一丝丝哀怨、一丝丝凄楚在那苍白俏丽的脸上闪过,然后,她笑了,笑得比珍珠还要圣洁。她轻轻地走到书案前,饱蘸浓墨,一挥而就:“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她把诗稿轻轻卷起,又轻轻地放在珍珠上,长门宫内,千缕香万朵雪中自有万斛明珠。她们玉腕雪肌,冰心水骨,晶莹透澈,冷艳清香,岂容污垢沾染? 春日里,肥腻的牡丹闹哄哄地开着时,长门宫却荒苔凝碧,垂帘寂寂。她固执地认为,深情不需苦苦婉留,如果他懂你,惜你,又怎会不知你内心的痛?她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不是蜂蝶的驻足,而是相知与相惜。于是,她微笑地看他离去的背影,像梅花般的,以清冷的姿态立于枝头,不与群芳争艳,不去极尽谄媚地绽放。寂寥的梅林里,她素衣翩翩,清笛声声,幽幽的心事在纤指间流淌着。纤细而又孤寂的背影,如一枝凌雪傲霜的寒梅。没了他的欣赏与宠爱,她的生命就只剩下凋零,似长门里久久搁置不用的胭脂般没了颜色……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情浓时,一张桃花面,一缕蚀骨香,浓情蜜意,酥软了多少男儿。情去时,满脸胭脂泪。洗尽铅华,懒画眉,懒梳妆。没了这一点胭脂色,再美丽的容颜也会少了妩媚和风情,消逝了她鲜艳的颜色。胭脂因女子而有生命,女子因胭脂而美丽,美丽因爱而绽放。《那一抹胭脂色》,一篇充满浪漫洒脱向上的散文。文友独特的视角向我们诠释了世间女子的爱美之心,从古到今,如数家珍,将今古女子的爱美之情跃然纸上,令我们大开眼界。文字优美,不急不缓,娓娓道来,将那特有的胭脂色融进女子的心。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让我们如痴如醉。正如文友的结尾,“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情浓时,一张桃花面,一缕蚀骨香,浓情蜜意,酥软了多少男儿。情去时,满脸胭脂泪。洗尽铅华,懒画眉,懒梳妆。没了这一点胭脂色,再美丽的容颜也会少了妩媚和风情,消逝了她鲜艳的颜色。胭脂因女子而有生命,女子因胭脂而美丽,美丽因爱而绽放。切入主题,魅力绽放。文章洋洋洒洒几千字,让我们领略了多少奇女子的风情,又道出了文友内心深处独有的才情。好文需一杯红茶,轻读慢品,倾情推荐共赏。
弘扬主旋律,倡导人间至善情怀!
社长项梅恭祝大家新年快乐!倡导文学主流,打造江山精品!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pp/9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