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怪才天才隐藏在香港歌坛天王天后
点击题目下方粤港澳都市圈,
-70年代三剑客-
一代鬼才黄霑
提起香港电影繁盛时期的武侠音乐,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的名字叫黄霑。他和写武侠的金庸、写美食的蔡澜、写科幻的倪匡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从香港大学毕业后做了两年中学教师便进入“丽的”电视台任主持,并开始做电影配乐工作。年初试牛刀,为电视连续剧填词,《誓要入刀山》《倚天屠龙记》《鳄鱼泪》一举获得当年“第一届十大中文金曲”,名声大起。
他后来与顾嘉辉组成“辉黄”组合,接连写出了经典的《上海滩龙虎斗》《当年情》《奔向未来的日子》《狮子山下》。他做人豪气,在九十年代初与导演徐克气味相投,为众多武侠电影作曲,《男儿当自强》《我的中国心》《沧海一声笑》中其壮志凌云体现得淋漓尽致,“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几乎成为男性阳刚气质的代言字句。
填词大侠卢国霑
他的歌词一方面大气磅礴,气吞山河同时又带着侠客柔情,“无情刀用不知错,无缘分只叹奈何”(《小李飞刀》),内敛婉约的歌词写法奠定整个香港乐坛的基调,世人称“卢大侠”。
另一方面,他创作的情歌含蓄内敛,不会直抒胸臆,强调通过歌手演绎,让听众自然而然感受情感。比如他给薰妮写的《每当变幻时》,“梦入人生,快乐永记取;常见明月挂天边,每当变幻时,便知时光去。”对时间的流年与感叹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他在年曾向当时“无脑”情歌泛滥的乐坛发起“非情歌运动”,无疾而终,但他对“作词”的侠心令人敬佩。他的词作在70年代影响颇深,几乎所有歌手都唱过他的歌,更是当年少数几位能为邓丽君写歌的香港填词人。更有“词坛圣手”的美誉。
清新自然郑国江
在前两者均以傲气大派著名时,郑国江则为词坛带来清新自然的风气。70年代起便是乐坛重要人物,在新千年之前一直保持香港填词人的作品记录(后被林夕打破)。常以前辈的姿态扶持陈百强、张国荣、梅艳芳等新星,为他们量体裁衣。
他不少出名的作品也与这三位有关,比如为梅艳芳填过两首众人皆知的作品,一首是动画片《IQ博士》的主题曲,一首便是《似水流年》。在哥哥张国荣踏入乐坛之时为他填的《默默向上游》,成为了哥哥自己最喜欢的歌曲之一。“求能用心,求能用功,求能做好歌手”为张国荣向听众说出了心声。后来哥哥的乐坛“代表作”《风继续吹》也是出自郑国江之手,简单又隽永。
-80年代众璀璨-
边缘回望周礼茂
周礼茂,80年代中期踏入乐坛。他与周耀辉并称年代香港词坛“双周”。最初他的广告工作才是主职,后因《边缘回望》而一鸣惊人,陆续为歌手填情歌。其中最出名的要属张学友的《李香兰》,配合玉置浩二有古曲感觉的旋律,“是杯酒渐浓,或我心真空,何以感震动”将人物的惆怅忧伤尽情表现。新千年后,他着重电台工作和公益活动,产量递减。
他以“食字”出名,往往有”文字游戏”的特色。例如《情未鸟(了)》、《唇(纯)情》、《未忘(亡)人》、《神爱西(世)人》等用谐音填词或起歌名,使形式有阻抗性和事物陌生化。其他“文字游戏”有《热爱岛》,词中运用顶真的修辞技巧,及“帽”、“到”、“高”、“布”的韵,加上轻快的曲调,使人琅琅上口。
不羁的风林振强
提到林振强,大家都无法忘记张国荣《不羁的风》,“从前如不羁的风不爱生根,我说我最害怕誓盟”,用风描述一个浪子的情感哲学。又如王菲的《如风》,以风的吹动去比喻情感变幻无常,“来又如风,离又如风,或世事通通不过是梦”。用“风”一字如此出神入化,词坛可谓是无人能出其右。
林振强擅长写物来隐喻情感,例如陈慧娴的《傻女》以旧情人的毛衣做切入点,写出痴痴等待恋人的苦闷。他后期为不少女歌手填的情欲题材歌,则是大大拓展了此类风格。比如梅艳芳的《坏女孩》,刘美君的《事后》,引人遐想而不用任何低俗字眼,有味道而不失风雅。
浪子词人潘源良
潘源良,从小在旺角女人街长大,家里经营冰室,给了潘源良和各种人接触的机会,也为其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资料。
潘源良经历过广东歌曲的黄金时代,与大批歌手进行了合作,他和达明一派的合作无疑是最经典。《KissMeGoodbye》是潘源良写给达明一派的第一首歌曲,这是一首情歌,也是达明一派演唱生涯中唯一的一首改编曲。年,达明一派的新专辑《你还爱我吗》中,潘源良一共写了《同党》《没有张扬的命案》和《你还爱我吗》三首歌曲,三首歌曲都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和犀利的政治主张。
-90年代后港乐-
以下三位词人,除了黄伟文,林夕与周耀辉早在80年代中出道。之所以同归为90年代,虽有凑数之嫌,但事实上他们不少著名作品多在90年代出世,并且至今仍活跃在香港词坛。著名词评学者梁伟诗女士认为林夕多情、黄伟文摩登、周耀辉另类,是“现香港词坛三大词人”。
词圣林夕
林夕早在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歌词创作。他可能是对80后及80后向感人影响最深的文人。假如没有林夕,很难想象过去二十多年香港流行乐坛会是怎样的光景。他一直保持高产的创作速度,每年平均创作首,至今已创作歌词作品近首。
他文字造诣高超,而且乐坛情歌主导,更能让他将感情微雕的功力发挥。他欣赏两位小说家,张爱玲和亦舒。他的《情诫》《越吻越伤心》《相爱很难》等等不少作品都体现了这两位作家对他的影响。不少失恋之人都会听他的《约定》《红豆》《K歌之王》来抚慰受伤心灵。
近年,林夕作品早已潮退爱情题材,写尽人间异象,为流行歌词开拓了很多前所没有的题材。他也在专栏中写过一句话送给香港人,“前辈如海绵、好奇如赤子、天地藏心内、创意在手中。”如今看,这或许也是他的自我注脚。
剑走偏锋黄伟文
黄伟文,与林夕合称香港词坛的“两个伟文”(林夕原名为“梁伟文”)。年开始歌词创作,年凭借为李蕙敏填词的《(你没有)好结果》崭露头角,其写词角度新颖,题材内容广泛,喜爱填写一系列题材有关连的歌曲,如“垃圾五部曲”。由其作词、具有较高传唱度的歌曲包括陈奕迅《浮夸》、容祖儿《我的骄傲》、杨千嬅《可惜我是水瓶座》、卢巧音《好心分手》、Twins《下一站天后》、谢安琪《喜帖街》等。
而他不仅善于作词,也善于用它的创意、文字、潮流品味和逆向思维进行多栖创意工作。他曾在专栏中写过“最憎恨写字,最热爱买衫”,常用它自己时装触觉解释他的创意,“我会在搭配好了全套衫后,换走一件单品。就像买邮票,错体的那个是最有趣的。”他在作词上的不落窠臼,可见一斑。
别具一格周耀辉
他因为另类,而别具一格。词风华丽精致,游走于主流与非主流之间,名作如《忘记他是她》《天花乱坠》《天问》《舌尖纹了玛利亚》,首首设想独特、文化底气深厚。他的不少作品皆取材自文学艺术、电影宗教,或是借名著加以发挥,映照出三千世界,有“人文通识读本”之称。
黄耀明是他踏入乐坛的引路人,当时二十出头的周耀辉因为达明一派,填出了成名作《爱在瘟疫蔓延时》。而他为黄耀明和达明一派打造的充满地标暗语的歌曲,《南方舞厅》《北地胭脂》《广深公路》《国道》《汕尾以南》,均以风花雪月为包装,但内里阐述时代变迁和社会现状,尽可玩味。
结
语
香港词坛词人远非这九位,还有草根词人黎彼得,他虽司机出身但生性有趣,与歌神许冠杰创作多首有趣的市民歌曲,其鬼马令人难忘。八十九十年代流行乐坛黄金时代,更还有为达明一派填出惊为天人的《石头记》陈少琪,BEYOND御用词人刘卓辉,新时代莫消说林夕的徒弟林若宁等等这些后起之秀。香港词坛并没有死去。
内容来源MONO编辑部
如有侵权,请于一个月内联系小编删除
欢迎留言评论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xg/10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