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装裱辅助材料
又称上杆、眉杆、眉帖、眉条、上眉、提竿等,装配在立轴上端或横幅左右两端,便于悬挂。我国古代名贵书画所用天地杆多以檀香木制作,有香味,又可避虫蛀;现在多以红、白松、椴木制作。其要求是:
(1)杆体要求光、圆、直,以杆身平顺笔直、光滑无疤、无腐无蛀、两端等宽等厚者为佳。
(2)规格可根据裱件大小而定,裱件愈大,则天杆愈粗。横截面宽度一般为1.3~1.5cm.厚度1.1~1.3cm,大的榱件天杆宽度2.5~3cm,厚度1.6~1.8cm,长度分别是45cm、5~5cm、60cm、80cm、cm,还有长达cm以上者。
手卷天杆较细小,称为“米贴”、“卷杆’’其规格一般高0.6cm宽0.5~0.9cmo横幅的天杆一般是宽2.2cm,高2cm。
2地杆又称下杆、地轴、轴杆以及地支、地杖等,配装在立轴、对联、屏条下端,便于收卷。由于其对裱件的悬挂舒卷收藏均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其具体要求为:
(1)杆体要求以光滑、滚圆、笔直、无疤、无朽、无虫蛀为标准。木材的选择除了红白松之外,杉木、桐木也可。条屏、对联多短窄,相互间或与中堂相配,紧密靠拢,无轴头,杆体可重一些。大裱件杆既粗又长,木料可轻一些。
(2)规格,地杆的直径分别为:3.5cm、4cm、4.5cm。特大裱件可适当加粗。’’
手卷的地杆,又称尾杆,较细,直径一般为2cm。长度因裱件幅面宽度而定。但立轴裱件,需留出安装轴头的尺寸。一般为45cm、65cm、72cm、90cm。特大裱件,要适当加长,其中65cm、72cm用量最多。
3.月牙杆。
又称“鸳鸯杆”、“合页杆”。“合页杆¨是由二根半圆木杆组成,故又名“半圆杆”,合起来即是一根圆木,主要用于横幅下首,便于收卷。其规格一般直径为3cm左右为宜。
月牙杆的木材不宜太重,其质量要求与天地杆相同,应特别注意二个半圆杆的规格要一致。制作方法是:将二根杆料,各刨出一个平面,然后合起来等分钻两孔,以木楔固定,制成圆形,使用时,去掉木楔一分为二,其两孔还能作为将来挂壁的人钉处用。
3轴头又称“轴首”,是按在地杆两头作为卷舒的两个把柄而又起着装饰作用的附件。装裱名贵书画,有的用紫檀木、红木、花梨木、象牙、玉石、玛瑙、珊瑚、金星石、琉璃、水晶、琥珀、青花瓷、黄杨木以及牛角珐琅等当轴头。此类轴头货源稀少,价格昂贵,一般书画裱件极少采用,也没有必要盲目追求奢侈。唐代张彦远曾指出:“前代多用杂宝为饰,易为剥坏。”宋代米芾也曾谈到“轴不宜用金、银,既俗且招盗”。一般常见的轴头是普通木质的,如白杨木、红松等。轴头大多数都是蘑菇头圆形,也有平顶的或平顶加旋一两道圈的,黑漆、棕色、粟色,底面有园卯孔。也有竹节形等款式。
轴头的选用,应依地杆的粗细米确定,其直径以小于地杆一圈为宜。色调以棕色、栗色为雅。
4轴片又称“卷片”或“手卷片”、“玉枕”。常见的以玉质为主,也有用瓷、骨、象牙、珐琅以及有机玻璃制作,以白、兰、绿等色较淡雅,平面、圆形,安装在手卷尾杆两端,起装饰作用。其规格厚薄0.4~0.7cm,直径为1.5~2cmo为了使轴尾粘包的牢固,其立面一般向内斜呈。露在外的平面稍凸,便于(竖)立卷舒取齐时,不磨损裱件。
轴片的使用,应以手卷的规格大小确定,卷高、轴片就大,卷矮,轴片则小。
5羊眼圈圆圈的大小,以裱件大小而定。特大裱件铜丝适当加粗,圆圈须加大,一般圆圈直径为0.3一0.4cm,短脚长lcm,长脚为4cmo天杆愈粗。
6画绳又称丝绦或画绳、绳带、绦带、绦子。实纱芯圆形,丝外套,穿入天杆铜鼻内系丝带,便宜悬挂。其规格有粗细之分,颜色有古铜、旧米黄、紫酱之别。
裱件在选用丝绳时,应根据书画心的内容有所区别。古代宫廷对此相当严格,什么书画穿什么丝绳,规定的都很具体。所以看到丝绳的颜色就能辨别出是哪一类藏品。这说明丝绳作用还不止是为了悬挂,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应视裱件情况选配丝绳。按一般要求,新画系鲜艳的丝绳,旧画选古朴一点的丝绳,以显明丽或典雅。大的裱件用粗些的丝绳,小裱件用细些的丝绳。如果特大裱件,还可以用双股粗绳合用。
7丝带又称画带、绦带、扎带。是丝织扁状带,系在丝绳上束扎收卷立轴、横披、屏条等裱件。其宽度为1.5cm左右.长度可根据裱件卷起来的粗细而定,以绕裱件卷起来两周进行捆扎为宜。颜色有米黄、淡青、古铜、红色、绿色、紫色等,以古铜色为雅,以宽者为上。
手卷带一般是机织的丝质扁带,穿缝入铜鼻内,另一端系着骨别,带面织各种花纹。因过去多用“八宝流水图案”,故人们通称手卷带为“八宝带”。其宽度为1.2cm左右,其长度为缠绕手卷裱件三周半别插为宜,颜色为黄、绿、紫等多种,选用时应与包首色调相协调。
8骨别子又称签子、别子。是由玉翡翠、玛瑙、象牙以及牛骨等材料制成,用于插别手卷,以防止手卷松散或作其他榱件外装锦盒封盒之用。有单脚、双脚两种。单脚:长5—6cm,呈前尖后圆柳叶形。后部宽处0.7。1cm左右,有竖孔,专用于穿带。双脚,通体长5.5cm,其中短脚长3.Scm,后部宽处1.8cmo在短脚部分有竖孔用于穿带。骨别正面有雕花与光面两种,里面呈孤形,便于贴附卷身。
书画装裱的颜料1.矿物性颜料
(1)石青。是赤铜矿里的一种天然矿石,产于云南、四川等地,因产地的矿苗不同,形状质量各异,于是名目繁多,选做颜料的其色愈深愈妙。石质要晶莹澄彻,光色有珠光宝气者,是为上选的好石青,按其深浅分为头青、二青、三青。有粉状、汁状两种。使用时将石青粉加清胶调制即可使用。如用胶不佳,着水即薄,故须用植物性颜料打底。裱画中常见凡正面用青绿者,其后必以青绿衬之,其色方能饱满。
(2)石绿。也是铜矿里的天然矿石。向谓“青绿同源”。质坚而细者称为“孔雀石”,外皮有如癞蛤蟆背,锤碎见松花样花纹,故又名“绿松”。其色青翠碧绿,娇艳有致,与石青同为“青绿山水”,“重彩花鸟”的主要色彩。按其深浅分为头绿、二绿、三绿。有粉状和汁状两种。使用方法与石青相同。如果采用槐花及花苞,晒干泡浓汁调入三绿,即起固定作用。可以不打底色及再罩矾水,且使三绿颜色绿中带嫩黄,接近汁绿。此法可用于全色。
全色时如用石青、石绿,都要先打一层底色。石青用花青打底。石绿要用汁绿打底,也可根据原画情况,打赭石底、墨底,趁湿设色,可以匀和。凡用重彩颜料,要取得明净不薄、润厚不脏的效果,必须,一次一次的加染,达到一定次数后,待干后要加罩一层淡胶水以固定底色。再加一次胶矾水,故所谓“三矾九染”。
现在市场销售的管装石青、石绿为代用品,即为化学颜色的青绿。随挤随用方便,但容易变色。
(3)赭石。“山上有赭,其下有铁。”赭为铁之矿苗,是经氧化后发红的天然矿石。又称“土朱”。因山西代县(古称“代州”)出产,故又称“代赭”,其实我国铁矿很多,出产赭石的地方也很多,如山西、江苏等地。相传常熟虞山产的赭石最好。从前吴裱良工所用赭石一向挖掘于虞山,磨出赭石液,取其淡嫩浮漂加入浓胶,制成块子,干储应用,其色鲜艳。现在主要由苏州姜思序国画颜料厂和上海国画颜料厂生产,有片状盒装和汁状管装两种。
使用时,将赭石片放入调色盘中,以冷水浸泡,待溶解后,持小木棍搅匀,少许沉淀即可调配,管装随用随挤即可。
赭石为染纸、染绫绢镶料的主要颜色。赭石加藤黄可调出米色,赭石、藤黄加墨便是古铜色,赭石略加胭脂合为檀色,赭石加朱石票为老红,赭石加绿为茶绿。如嫌赭石有火气,可罩墨水、花青汁绿等。
(4)朱砂、银朱、朱磦。
①朱砂是一种天然矿石,朱磦是从朱砂里提出来的,而银朱是硫化汞性质的矿物颜料,可以提出朱磦色来。朱砂颜色鲜艳,耀人眼目,略透黄气,远非银朱所能及。银朱红色纯正,朱磦黄气浓重。
②银朱是用水银合成的,属于化学工业品。我国广东佛山,向以生产银朱著名,但其所产银朱用作画色需再经研磨,增加细:。
③朱磦,也来自佛山,取回后须加入浓胶熬成朱标膏,切块存储备用。现在市场销售的有片状盒装和汁状管装两种,使用时片状的需用温水化开方可使用,管装可随挤随用。
2.动物性颜料。
(1)胭脂。在古代原名“燕支”,产于燕地(今北部一带),故名燕支。其色原为妇女之化妆品,因专用于调脂饰面,故称“胭脂’’,但《书画论》介绍画史所用的胭脂,无论原料、色泽都有本质上的区别。
《芥子园画传介绍,“须用福建胭脂”。《绘事琐言》介绍,以杭州雀舌为最。这种胭脂与洋红同是以一种蚁虫类动物分泌色素,及其虫体为原料,产于印度和我国云南。
胭脂的原料是一种胭脂蚁的虫窝积久分泌在内的色素。在印度还有一种树为群蚁所依附,日久树身为虫胶所蔽。虫胶中杂有作虫窝的树梗、树皮及虫壳,虫体色紫褐,取下来即为“紫草茸”,用它提取胭脂,其色系殷红带紫的鲜红色,色泽温润。古时经营者,往往只限福州、杭州两地人,故有所谓“须用福建胭脂”、“杭胭更佳’’之说。其实闽浙并非胭脂原料产地,而是加工胭月旨成为商品来经营的集散地。后改为直接用紫梗汁浓缩调入胶质熬成胭脂膏出售,这是近几十年的事。
现在主要由苏州姜思序国画颜料厂和上海国画颜料厂生产。分片状和汁状两种。使用时,片状者将胭脂膏以温水化开,管装色随时挤即可。
(2)洋红。又称西洋红,顾名思义为外国输入的进口颜料。因古时产于印度,故称“西洋红”。洋红是用胭脂蚁原虫体制成,色泽和胭脂相似而更鲜。因为“紫草茸’’是虫壳虫窝,从虫胶中取下,未免有杂质,颜色自然较为深紫,而洋红则是虫体直接制成,质净色鲜。颜料厂曾列为新产品试制成功。西洋红粉人胶制成洋红膏出售改称为“曙红”。用锡管装虽有粉质,尚可使用。目前市面销售的有片(膏)状、汁状两种。使用时,前者将洋红膏以温水化开,后者随挤随用即可。
3.金属性颜料。
(1)泥金、泥银。是国画色颜料中所用的真正金银颜料,故不受氧化影响,永不变色。古画的“金碧山水”以及人物、花鸟,尤其画佛像常用作勾勒、点描耀目之色。在瓷青、黑笺上用纯金银作书画,不用其他色彩做陪衬,即金碧辉煌,别具情调。泥金银采用黄金白银加工成金银箔,再加胶水研制而成。国内所用金银箔均来自苏州。过去装裱家买存金银箔,用于特定的裱件,如佛经,书卷封面贴金外,亦自制泥金,用于金色接笔。但现在已很少有用金银备料的。泥金、泥银的自制方法为:
在磨拓前,先在碟内沾些胶水,指上蘸些胶水,然后用手指粘一张金箔人碟,顺着一个方向把金箔边粘边拓,拓得被粘住了,滴人一点清水,可以解开,磨到完全成为泥浆为止。磨金箔要一次磨完,如果洗手重来,不但损失黄金,而且影响质量,磨好后指上余金应用温水洗人瓷盅,,注入沸水冲洗几次,把胶质和磨拓时染人的油污灰尘杂质洗净之后,重加浓胶,烘干制成小块,便是泥金、泥银块。用小瓷盅分装泥金一厘,用少量清水化开以毛笔旋转瓷盅,轻轻抹在小盅四周,将微量泥金均匀满布盅内,在将干未干之际用嘴吹气,微凸盅底,使微有罗旋纹凸起,显的饱满,这就是小盅泥金或泥银。画家用时,只要用笔尖略为润些胶水蘸取饱满,就能适合描绘,勾出金线,光亮耀目,非但便当,而且节约,泥金、泥银如入胶作画,用完后须用开水把笔上的余金洗盅内,盅内的余金冲开搅匀,待沉淀后倒去上面胶水,飞去胶水后,盖好保存,以后要用,再加胶水。如长期在胶水之中,泥金、泥银色泽会变成灰暗,则辉碧俊丽的色气尽失,无法挽回。
(2)铅粉、唇粉、锌太白。都是用不同成分制成的国画颜料中的白粉。国产铅粉是以醋蒸铅化而成的“醋酸铅”,为古代妇女搽面的化妆品以及中药、油漆工业原料,用途极为广泛。它是专业制造的金属化工合成品,用于画面易与空气中的碳分子化合,遇到潮湿产生“泛铅”变为黑色。唇粉是用蛤蛎壳烧灰提粉而成,虽白但含有石灰成分,日久容易泛黄。以上两种都有缺点。现在改用锌太白,其色泽最白,持久不变。制作方法,取粉入乳钵加胶研磨,至胶粉混融、轻细如乳,加水淀去底下粗杂,清头细粉,再加浓胶搪在磁盒四周,待干后启下,便成一片片的片形白粉。因干后内含胶质上浮,表层光亮夺目,细腻洁白,称为“镜面粉”,用时只要清水化开即可。
用粉接笔还原,必须按原有深浅笔路、笔意一一临写,且见笔见理,切不可用笔乱涂,因为湿时看不出,一经干燥,笔划尽露,故名家用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全色时应先认真学习,然后着笔,白粉用于反托的地方很多,写意画反面,正面局部如已退色,可用粉在反面反托,然后正面按笔迹用稍淡于原迹粉色修补,较为便利。
4.墨。
主要用于染绫、染纸、旧书画全色、接笔作旧,以其黑色降低色彩的纯度。
墨有松烟与油烟之分。松烟墨用松木烧制,虽黑色深重,但缺乏光泽,只宜写字用。而油烟墨是用桐油、菜油、猪油等动植物油脂烧制加入广胶、麝香、冰片、梅片、金箔等香料,捶打千遍万锤而成,有芳香光泽、经久不变、舐笔不胶、人纸不晕、香味馥郁、书写自如的特色。
为了使书画作品保存久远,就必须解决诸多技艺问题,如裱件防潮湿、防霉变、防虫蛀、防变型等等。这些都必须依赖中国的传统医学——中药而得以解决,因此,历代装裱家无不将中草药应用于书画装裱。常用的中草药有:
(1)乳香。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装褙裱轴》中说:“余往往入少细研薰陆香末,出自拙意,永去蠹而牢固,古人未之思也。”这里说的薰陆香即是中草药乳香,以防裱件之虫蛀霉变。
(2)花椒、白矾。明代周嘉胄在其所著《装潢志》中亦载:“先以花椒熬汤,滤去椒,盛净瓦盆内放冷,……却入白矾末,乳香少,……用原浸椒汤煮之。”“可留数月,用之平贴不瓦。”
(3)除虫菊、黄连、百部。浆糊中加入除虫菊、黄连可防霉变和虫蛀,据传可以百虫不生,且可长久保持糊性不腐。
(4)石昌薄。去掉墨污的方法;在有关旧书画揭裱的著作中,宋人所著《墨娥小录》一书记载,“以石昌薄,碎于污处,少顷指去亦妙”。
(5)厚酱。宋人所著《墨娥小录》卷六记“衣上墨迹”说:“厚酱擂碎,涂污处,半日许,沸汤洗之即去,画片上亦同此法。
(6)皂角。宋人米芾《画史》记载:“洗旧画尤为精心,用皂角水浸后再以清水洗上几遍,务使纸墨不动而垢尽去。
(7)枇杷与皂角。明代周嘉胄著《装潢志》论日:“如霉气重,积污深,则用枇杷核锤浸滚水,冷定洗之,即垢污尽去。或皂角亦可。接着又说:“用则急将清水淋解枇杷、皂角之余气,否则,反为画害,慎之。洗后将新纸印去水气,令速干为善。”
以上为书画装裱中使用的主要材料。石家庄永泰装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国内唯一规模化生产制造,装裱机械,装裱辅助设备,全系列装裱材料。例如,高级棉褙纸,高档棉胶纸,高档皮胶纸,高级带胶韩锦,高级麻布,进口日本娟
装裱专业胶膜,规格有:35cm50cm53cm69cm72cm83cm88cm97cmcmcm
包边条,局条,规格有:3mm5mm7mm
欢迎您来电咨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地方白斑病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xg/2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