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受慈禧百般恩宠,他靠的是什么

清末有一位太监,算不上大奸大恶,而且还得说是职场楷模。怎么说到职场上去了?你看前几年一些热播电视剧,例如,《步步惊心》《甄嬛传》,会发现太监在后宫处在一种很微妙的状态当中。前廷朝臣争斗中有太监的事,后宫里面的斗争也有太监,而且太监直接面对的就是后宫这些人。

他们最难处理的是什么?就是太后和皇帝的关系,历史上管这两派叫“帝党”和“后党”,这是两种政治势力。太监如何在帝党和后党之间周旋?历史上诸多的太监做得都不够好,有的因此死于非命。

但是这个人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名满天下,这个人就是清朝大太监李莲英。

说到李莲英,很多朋友说看过好多文艺作品,那个人不是个好人,慈禧干的坏事有一多半都是他出的注意。这都是野史。还有的人说,“戊戌六君子”变法没成功是因为李莲英告密,他背后怂恿慈禧太后杀他们。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李莲英一辈子行事沉稳低调,轻易不张扬,他这种个性在晚清得势的太监里面是相当少见的。

李莲英小时候就会察言观色、见风转舵,就能够认得清眉眼高低。他是人,出身挺贫寒。他父亲想让他读书,可没钱供他读常年私塾,就让他读冬学堂。何谓冬学堂?就是每年立冬的时候把孩子送去,到腊月十五算是毕业。

在学堂,大家发现,李莲英虽然岁数小,但极为懂事,会伺候人。别的孩子来得都晚,他老早就去,把这个学堂的屋、地扫得干干净净的;

冬天屋里凉,他就先过去,把炉子生好了;等到放学了之后,别家孩子都回去了,他不回去,给老师把炕烧好。那老师能不喜欢他吗?所以对他格外高看,肯多教他点儿东西。

在清朝后宫复杂的政治斗争里面,没一点儿文化也不行,李莲英会这点儿东西,基本上在于小时候会伺候人,老师肯多教他。

后来李莲英跟他爸爸一起干小买卖,发现干这个太苦了。这个时候亲戚里面有人说,孩子,咱们有个亲属在宫里得势了,你为这个孩子考虑考虑,去宫里跟着,让他做点儿有前程的事吧——也就是去做太监。

李莲英的母亲姓曹,曹氏就同意了。就这样,李莲英8岁进宫当了太监。前面我说了,净完身不能马上去,得养好了。这个时候曹氏伺候他,就跟他念叨,人一辈子得干点儿好事。

你不是修这辈子,是修来世。这辈子弄不好,来世就得下地狱。咱们得行善,别光顾自己,自己挣钱得好处了想点儿别人。我们看李莲英母亲的这种为人处世的教育,对李莲英后来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这些不足以形成李莲英走进清宫之后的一种职业观,真正形成跟在宫里面亲眼看到前面一个得势的大太监是怎么死的有关。

当然,他八面玲珑,很得慈禧宠爱。一般人进宫没有30年当不了什么大太监,他进宫就17年就当上了大太监,那年,李莲英26岁。

31岁,他就能跟敬事房大总管平起平坐了。按大清祖制,太监官职最高不能超过四品顶戴,就是最高给到四品,可是慈禧太后在李莲英46岁的时候给了他二品顶戴,这是从来没有的荣耀。

慈禧怎么这么宠爱李莲英?李莲英会来事,见风使舵。但光那样不行,溜须拍马也得来点儿真本事。有一回,慈禧太后西逃,路上下大雨。

慈禧太后坐的马车就要滑到沟里,眼看就要车毁人亡,结果李莲英在旁边站着,用自己的后背把这个车顶住。

那个赶车的赶紧把马车拉回来,而李莲英的后背则受了重伤。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不忘问老佛爷怎么样了。你要是慈禧太后,怎么看待这个家奴?

李莲英出生在直隶河间府,也就是今天的大城县臧屯乡李甲村人。咸丰七年,即公元年,才九岁李莲英通过同乡、大太监沈兰玉的介绍,由郑亲王端华送进皇宫而当上了一名太监。

李莲英入宫后名叫李进喜,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同治三年,即公元年,他16岁时,才调到长春宫慈禧跟前侍候。14年后,慈禧太后给他起名叫李莲英。

李莲英入宫后名叫李进喜,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

此时大太监安得海正得慈禧宠爱,红得发紫。李莲英和安德海两人虽同时进宫,地位却差得很远。

后来安得海因过分张狂,终于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在同治八年,即公元年,被山东巡抚丁宝桢以太监不准私自出宫为由砍头身亡。

李莲英是个十分聪明乖巧的人,他从中明白了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李莲英不仅学会了揣摩主子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

李莲英十分聪明乖巧

后来李莲英的墓志铭中说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也就是对主子恭敬,对下属宽厚,多少年来不敢松懈,这也算是李连英成功的秘诀吧!

不过,李莲英最成功的秘诀,还在于他掌握着让慈禧高兴舒心的头上技艺,也就掌握了一套为女人梳理新发型的技术,当时人称“小篦李”。甚至后来朝中大臣弹劾李莲英时,还在奏章里把李莲英称作“小篦李”。李莲英为何会有这种让慈禧舒心高兴的头上技艺呢?

原来,李莲英出身贫寒,幼年即父母双亡,后来进宫做了太监。进宫后,李莲英在其同乡、大太监沈兰玉的帮助下,做了“梳头房”的小太监,其职责仅仅是帮助梳头太监准备工具,还轮不到他直接为妃嫔们梳头。

当时慈禧乃是咸丰皇帝的贵妃,也是渴望权力的强人

当时慈禧乃是咸丰皇帝的贵妃,既是渴望权力的强人,也是爱美好新的女人,很喜欢在服饰打扮和发型变化上做文章,常常弄得梳头太监非常紧张。由于经常挨骂,梳头太监们成天唉声叹气。李莲英得知这个情况后,决定抓住机遇出头,便借故告假10天,直奔青楼妓院而去。

青楼妓院是勾引男人厮混的场所,妓女为了引人注目,其打扮和发型,往往别出心裁,这就是李莲英此行的目的。李连英找个杂货店买了一个小竹篮,篮里装了些生发油、宫粉、胭脂、绒花、通草类的闺秀梳妆之物,从此叫卖于八大胡同的花街柳巷,出没于青楼妓院的花魁粉头之中。

李连英“学艺”

其后的10天的时间里,每天日上三竿时,正当“清吟小莲”的姑娘们梳妆打扮之际,“生发油,宫粉胭脂啊!”的悠扬叫声便会传入她们的耳鼓,进而打动她们的心弦,只闻得一阵香风,只听得一片珠落玉盘的“咯咯”娇笑,只觉得眼前一花,一个个浓妆艳抹、粉面桃腮的姑娘移动莲步,婷婷娜娜而来,如风摆杨柳雨打芭蕉。

再看那发式,有的如喜鹊登枝,有的如孔雀开屏,有的如天上云霞,有的如水中波影。

李连英一边暗暗赞叹姑娘们丽质天生,更擅打扮,一边细细观察揣摸那些发式,一一记在心里。

不几天,他和这些倚门卖笑的姑娘们混得厮熟,有时竟得以登堂入室去卖,这也给了他不少方便,让他隔着“水晶帘”细细地看姑娘们梳理青丝、盘缕发髻的技法,如此这般一来,到离约定期限还有七八天光景时,京城内青楼妓院里的各种梳头样式差不多都让他看了个遍,学了个遍。

李莲英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苦练,李连英终于熟练地掌握了30多种新发式的梳理方法。

回宫后,李莲英天天苦练梳头本领,感到火候已成,便找到为慈禧的梳头太监和同乡沈兰玉,反复恳请他们向慈禧推荐自己。第一次给慈禧梳头的时候,他大着胆子将青楼妓女的发型梳在了慈禧的头上。

梳头完毕,慈禧对着镜子反复察看,随后不禁凤颜大悦,脸上开了花。就这样,李莲英获得了梳头太监的地位,能够天天接近慈禧,从此迅速发迹。10天的青楼妓院的厮混,成为了李莲英人生轨迹的拐点。

李莲英为慈禧梳头

同治十三年,26岁的李莲英接任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的职务。这个职务一般需进宫服役30年才有资格担任,而李莲英此时进宫刚满17年。

光绪五年,李莲英出任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随着慈禧日益大权独揽,李莲英的声望地位也变得显赫起来。李莲英31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和敬事房大总管平起平坐了。

光绪二十年,46岁的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虽说这只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但这是太监中从未有过的。雍正皇帝规定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慈禧却为李莲英突破了祖上传下来的规矩。

令人不解的是,李莲英虽受慈禧恩宠,却始终未能离开慈禧,当上敬事房大总管。慈禧与李莲英几十年形成的感情非同一般。慈禧在政治上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心狠手辣的独裁者,但同时也是一个感情脆弱、害怕孤独的老女人。

李莲英受慈禧恩宠

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奴婢换了一茬又一茬,善解人意的,除了安德海就只有李莲英了。晚清太监刘兴桥等人回忆说,慈禧与李莲英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能化解慈禧的烦恼并最会服侍她的只有李莲英。

据《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记载:“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在西苑、颐和园居住的时候,慈禧太后还经常来找李莲英:‘莲英啊!咱们遛弯去呀!’慈禧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到她的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

慈禧对李莲英的宠信与日俱增

从这段记述可以看出,李莲英实际上成为晚年慈禧生活中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伴侣”。

慈禧对李莲英的宠信与日俱增,确实引起朝野的议论和不安。有人说李莲英权倾朝野,收受贿赂,投到他门下就能当高官;有人说他“干预朝政,广植私党”;甚至还有人说他陷害拥护维新、站在光绪一边的大臣。

光绪十二年,即公元年四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称北洋海军已训练成军,奏请朝廷派大臣检阅。慈禧就派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前去巡阅。

由于醇亲王是光绪皇帝生父,身份高贵,因此要加派太监、御医随行。而醇亲王是一个城府很深且非常谨慎的人,他主动要求派李莲英随行,以减少太后对自己的猜忌,慈禧马上批准了。

慈禧与李莲英

醇亲王五月初一回北京复命,这时朝廷中一片不满之声。监察御史朱一新向光绪上奏,批评派李莲英随醇亲王视察海军。他们还说李莲英妄自尊大,结交地方官员,收受贿赂,理当查处。但慈禧却下令将朱一新由御史降为主事。

光绪三十四年,即年10月22日,慈禧死于北京西苑的仪鸾殿。李连英办理完慈禧的丧事,于宣统元年,即公元年二月初二,离开生活了51年的皇宫。

李莲英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宠爱

当时内宫主政的隆裕太后,为感谢他在宫中服役多年,准其“原品休致”,就是带原薪每月60两白银退休。

作为一个太监,李莲英的身份极为卑贱。不同的是,由于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宠爱,他享受到了皇宫太监前所未有的权力和地位,金钱财富也滚滚而来。

但也正因与慈禧的这层特殊关系,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李莲英死于宣统三年,时年64岁。这时,绵延了多年的清王朝已是风雨飘摇,灭亡只在

分享是种美德,我们需要您的支持









































白癜风治疗费用
白癜风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xg/460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