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之水琉璃瓶与蔷薇水作为女人,怎
《红楼梦》中宝玉制作蔷薇水
琉璃瓶与蔷薇水by扬之水北宋张耒有一首《琉璃瓶歌赠晁二》:
火维荒茫地轴倾,下有积水潜鲲鲸。鳌身翻澜山为崩,金乌下啄狞龙腾。狂鬚奇鬣万族朋,巨神日月双手擎。夸娥愁思乌戢翎,老鱼战死风雨腥。长彗下扫千里惊,浅洲一席块为城。蛮儿夷女奇卞缨,大舶映天日百程,怒帆吼风战飞鹏。舟中之人怪眉睛,兽肌鸟舌髻翘撑。万金明珠络如绳,白衣夜明非缟缯。以有易无百货倾,室中开橐光出楹。非石非玉色绀青,昆吾宝铁雕春冰。表里洞彻中虚明,宛然而深是为瓶。補陀真人一铢衣,攀膝夜坐花雨飞。兜罗宝手亲挈携,杨枝取露救渴饥。海师跪请颡有胝,番禺宝市无光辉。流传人间入吾手,包以百袭吴绵厚,择人而归今子授。烂然光辉子文章,清明无垢君肺肠。比君之德君勿忘,与君同升白玉堂。
文潜诗本来以简淡平易为特色,间或有清隽疏秀者,也不脱质朴。但此诗却风格特异,光怪陆离倒好像李长吉。大约这一件玻璃瓶的确来历不凡,持之以赠同门晁补之,又更多一点儿感情色彩。不过细绎诗意,缤纷的文字之下,依然是写实。比如起首数句虽然一片险怪奇异,但描述的却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即造物在海陆之交建起一座城,于是有“蛮儿夷女”生长于斯,于是大舶扬帆,载百货,至番禺,为商贾。“補陀”即普陀,“兜罗”,兜罗绵也,此形容持瓶之手,设想琉璃瓶曾是观音手中的杨枝瓶。“昆吾宝铁”指刀,“雕春冰”,形容琉璃瓶以刻花为装饰;“包以百袭”云云,见其薄也,“非石非玉色绀青”,“表里洞彻中虚明”,则其质莹澈而微泛天青。虽然古诗文说到“琉璃”处未必皆指玻璃,但这一首诗中的琉璃为玻璃,却无疑问。据诗中的形容,可知这是一件来自大食国的伊斯兰玻璃瓶。
阿拉伯世界在两宋之际与中国交往甚密,由史籍所见,可知大食商人的势力乃居蕃商之首。交通之路线,则与此前经由西北的陆路即所谓“丝绸之路”不同,此际多改道南部海路。因西北之路先后为辽、西夏、金所阻,商贸不易,而东南沿海地区则长期以来相对平稳。
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五:“国朝西北有二敌,南有交趾,故九夷八蛮,罕所通道。太宗时,灵武受围,因诏西域若大食诸使,是后可由海道来。”“灵武受围”,指太宗时西夏数攻灵州;灵州后属西夏,时在宋真宗咸平五年。文潜诗“大舶”云云,“番禺”云云,均为实录。辽宋墓葬与寺塔地宫都曾发现过伊斯兰玻璃器,其中也有数量不算太少的玻璃瓶,如定县北宋静志寺塔地宫,如辽陈国公主墓,又浙江瑞安北宋慧光塔,安徽无为北宋塔,天津蓟县独乐寺塔等塔基,均出土了形制近似的伊斯兰玻璃瓶(图7-1、图7-3)。这是可以知道年代的几例。
此中以太平兴国二年封藏的定县静志寺地宫所出为最早,中有一件高颈刻花玻璃瓶,高9.8厘米,淡蓝透明,平底,折肩,瓶颈与腹与底均以刻花的手法装饰几何花纹,为伊斯兰玻璃瓶中常见的样式(图7-1:2)。独乐寺塔基出土的一件,高24.6厘米,也是折肩、平底、细高颈,平口外翻,瓶颈与肩刻几何花纹。经化学检测,知道它属钠钙玻璃,与一般伊斯兰玻璃的成分相似,其式样也与同时代的伊斯兰玻璃瓶一致。塔内同出有辽清宁四年纪年的舍利函。张耒诗所咏大食琉璃瓶,在辽宋遗物中得到印证,千年以前曾令“番禺宝市无光辉”的琉璃瓶,果然玲珑晶莹。
中土的玻璃制作虽起始很早,但同瓷器等相比,却始终称不上发达,玻璃器在生活中便不是很常见,舶来品自然更不易得,诗所谓“择人而归”,是不轻相赠与也,也可见其珍罕。玻璃瓶常见于佛事,多用来珍重置放佛舍利。不过此类很少见诸吟咏。唐宋诗歌或提到玻璃瓶用作盛酒,如北宋孔平仲《海南碧琉璃瓶》:“手持苍翠玉,终日看无足。秋天常在眼,春水忽盈掬。莹然无尘埃,可以清心曲。有酒自此倾,金樽莫相渎”。
诗歌也偶言用玻璃瓶来观赏游鱼。五代徐夤《郡侯坐上观琉璃瓶中游鱼》,句有“宝器一泓银汉水,锦鳞才动即先知。似涵明月波宁隔,欲上轻冰律未移。雾薄罩来分咫尺,碧绡笼处较毫厘”;南宋吴芾则有诗题为“偶得数琉璃瓶置窗几间,因取小鱼漾其中,乃见其浮游自适感而有作”。不过此玻璃瓶,很有可能是一种桶形杯。
定县静志寺地宫的出土器物中,有一大一小两件直桶形的玻璃杯,小者浅色无纹,大者色碧,有简单的竖线磨纹(图7-4)。
而地宫中发现的大中十二年《唐定州静志寺重葬真身记》中则说到,大中二年发旧塔基时所得有“瑠璃缾二,小白,大碧,两瓶相盛,水色凝结”,可知两件玻璃杯,当日乃称作缾(瓶)(图7-5)。
在出自宋人之手的一轴《观音图》中,可以见到与之相近的杨枝瓶(图7-6)。
“兜罗宝手亲挈携,杨枝取露救渴饥”,琉璃瓶歌本来有着想象的依据。这样一种瓶,却是九世纪伊斯兰玻璃器中的流行式样,《波斯的玻璃》一书中著录的一件,可作比照(图7-7)。
而中土发见的细颈刻花或磨花伊斯兰玻璃瓶,即如前面举出的几例,在它的本土,原有专门的用途,即盛放蔷薇水。今藏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一件细颈刻花伊斯兰玻璃瓶,高18厘米,为九至十世纪之物,原出土于埃及福斯塔特遗址,此瓶日人由水常雄著录在所编《世界玻璃美术全集》中,而在作者的另一本书《香水瓶》里,则明确指出此为蔷薇水瓶(图7-8)。
又安徽无为塔基出土的高颈磨花玻璃瓶,也著录在前举《全集》中,作者推测其亦为蔷薇水瓶,而由大食输入中国。河南巩义县北宋皇陵的陵前多塑有客使雕像,客使手中通常捧着各式贡品。宋仁宗永昭陵陵前一尊客使像手捧一个高颈圆腹瓶,瓶的式样与定县和无为出土的玻璃瓶几乎完全相同(图7-9),如果说这是盛着蔷薇水的琉璃瓶,应没有太多的疑问。
蔷薇水与琉璃瓶,同时出现在五代,《册府元龟》卷九七二:周世宗显德五年九月,“占城国王释利因德漫遣其臣萧诃散等来贡方物,中有洒衣蔷薇水一十五琉璃瓶,言出自西域,凡鲜华之衣以此水洒之,则不黦而复郁烈之香连岁不歇”。至于两宋,文献与诗歌作品中,蔷薇水与琉璃瓶均屡见不鲜。《宋会要?蕃夷》与《宋史?外国》之部多有蔷薇水入贡的记载,后者是大食以蔷薇水贡献宋廷的纪录,前者所录除来自大食外,尚有占城、注辇国等贡来者,诸国皆地处大食与中土往来的海道,与五代时相同,入贡的琉璃瓶和蔷薇水,其产地仍属大食。原本用作盛放蔷薇水的伊斯兰玻璃瓶发现于辽宋遗址,与文献的记载正相符合。
释典称香水为閼伽水,“本尊等现前加被时,即应当稽首作礼奉閼伽水,此即香花之水”(《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由献閼伽香水故,行者获得三业清净,洗涤烦恼垢”(《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是供佛原为香水的一大用途,塔基中发现的蔷薇水瓶,自是奉佛之物。
不过蔷薇水亦为世间所爱,它更是女子妆奁具中的尤物。张元干《浣溪沙?蔷薇水》:“月转花枝清影疏,露花浓处滴真珠。天香遗恨罥花鬚。沐出乌云多态度,晕成娥绿费工夫。归时分付与妆梳”。只是词中未言蔷薇水置于何器。周必大淳熙元年致刘焞书中提到以“海南蓬莱香十两、蔷薇水一瓶”为赠,董嗣杲《蔷薇花》诗云“海外有瓶还贮水,亭前无洞可藏花”;而虞俦《广东漕王侨卿寄蔷薇露因用韵》二首则描写最清楚,其一云:
薰炉斗帐自温温,露挹蔷薇岭外村。气韵更如沉水润,风流不带海岚昏。
其二:
美人晓镜玉妆台,仙掌承来傅粉腮。莹彻琉璃瓶外影,闻香不待蜡封开。
蔷薇露,两宋亦或指酒,如杨伯喦《踏莎行·雪中疏寮借阁帖,更以薇露送之》,此“薇露”,即指“重酿宫醪”。不过虞诗所云,则“香水”无疑。王侨卿,即王东里,侨卿为其字。漕,路转运使之简称,职掌一路利权。
蔷薇水大约曾经有过香满五羊的一时之盛,北宋郭祥正因有诗云“番禺二月尾,落花已无春。唯有蔷薇水,衣襟四时薰”,颖叔,即蒋之奇;徐积闻蒋颖叔得广帅,曰“广为雄蕃”,“初至,蛮酋必以琉璃瓶注蔷薇水挥洒于太守”,可见时风。侨卿持赠虞俦的蔷薇露,当来自大食,故“莹彻琉璃瓶外影,闻香不待蜡封开”,《铁围山丛谈》卷五所谓“大食国蔷薇水虽贮琉璃缶中,蜡密封其外,然香犹透彻,闻数十步,洒著人衣袂,经十数日不歇也”。又《百宝总珍集》卷八“蔷薇水”条,其前歌谣曰:“泉客贩到蔷薇露,琉璃瓶贮喷鼻香。贵人多作刷头水,修合龙涎分外馨。”下云:“此水出南番国,如采于早辰蔷薇花上取之,露水多用葫芦盛贮,到此用琉璃瓶儿盛卖,每瓶直百三十钱。以上更看临时商量何如。
福州王承务亦有蔷薇花蒸造假者。殿阁贵人多作刷头水及修合龙涎花子、数珠、背带之属。”辽陈国公主墓所出伊斯兰玻璃瓶,正是蔷薇水瓶的式样,而辽与大食,本也频繁往来。只是公主墓的玻璃瓶若用作盛放蔷薇水,似乎尺寸稍大。正如辽宁北票冯素弗墓出土的鸭形玻璃注,其成分为钠钙玻璃,乃无模自由吹制成型,与罗马玻璃制品很是一致(图7-10),研究者因把它归入罗马玻璃器。而罗马用作盛香油的玻璃瓶正有如此样式,惟冯素弗墓所出者长二十多厘米,是否也作同样的用途,尚不好判定。
蔷薇水的中土之旅,以融入时人的生活而又增添了新的故事。由虞诗中的第一首,可知调香也是蔷薇水的功用之一。宋陈敬《香谱》所列香方,便屡屡言及蔷薇水。如“李王花浸沉”:“沉香不拘多少,剉碎,取有香花蒸,荼蘼、木犀、橘花或橘叶,亦可福建茉莉花之类,带露水摘花一盌,以甆盒盛之,纸盖入甑蒸食顷,取出,去花留汗,汁浸沉香,日中暴干,如是者三,以沉香透润为度。或云皆不若蔷薇水浸之最妙。”这里所说的蒸花取汁,其汁,便是香水。来自海外的蔷薇水究竟数量有限,于是有了很多代用品,“李王花浸沉”的用茉莉,即代用之方。
杨万里《和仲良分送柚花沉三首》“薰然真腊水沉片,烝以洞庭春雪花”,“锯沉百叠糁琼英,一日三薰更九烝”,与陈氏《香谱》所述正是一事,只不过茉莉换作柚花。杨氏又有《和张功父送黄蔷薇并酒之韵》一诗,句有“海外蔷薇水,中州未得方。旋偷金掌露,浅染玉罗裳”。此虽比喻之辞以咏黄蔷薇,但“海外蔷薇水,中州未得方”,却是实情,《铁围山丛谈》卷五亦称“旧说蔷薇水乃外国采蔷薇花上露水,殆不然。实用白金为甑,采蔷薇花蒸气成水,则屡采屡蒸,积而为香,此所以不败。但异域蔷薇花气馨烈非常”,“至五羊效外国造香,则不能蔷薇,第取素馨、茉莉花为之,亦足袭人鼻观,但视大食国真蔷薇水,犹奴尔”。
不过中土的制香之法,实已包含了制作“香水”的蒸馏技术,陈氏《香谱》中的“李王花浸沉”是其例,而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五中更有一则很是详细的纪录:“永嘉之柑为天下冠,有一种名‘朱栾’,花比柑橘,其香绝胜,以笺香或降真香作片,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窍甑之旁,以泄汗液,以器贮之,毕,则徹甑去花,以液渍香,明日再蒸,凡三四易,花暴干,置磁器中密封,其香最佳”。此虽言制香,但其中提到的蒸花取液的蒸馏术,与大食国蔷薇水的制法,似无不同,大约如蔡绦所说,只是以作为原料的香花有异,而其香终不及。
元代仍有西来的琉璃瓶和蔷薇水,且不时传送着中西交流的消息。吴莱《娄约禅师玻瓈瓶子歌秋晚寄一公》“玻瓈瓶子西国来,颜色绀碧量容桮”。又于伯渊《点绛唇》“胭脂蜡红腻锦犀盒,蔷薇露滴注玻璃瓮。端详了艳质,出落着春工”,则妆具中物也;张昱《次林叔大都事韵四首》“无端收得番罗帕,彻夜蔷薇露水香”,依然舶来品也。不过新疆若羌瓦石峡宋元时期玻璃作坊遗址出土的几件高颈凹底玻璃瓶,淡绿色,半透明,高17厘米(图7-11),所取式样仍与大食蔷薇水瓶近似,恐怕也以盛放香水为宜。而此际新疆地区或亦能制作瓶装的蔷薇水,其影响当直接来自中亚,丝路的重新开通,本提供了这样的条件。
明代亦然。陈诚通使哈烈,在《西域番国志》中记其所见云:“予于丁酉夏四月初复至哈烈,值蔷薇盛开,富家巨室植皆塞道,花色鲜红,香气甚重,采置几席,其香稍衰,则收拾炉甑间,如作烧酒之制,蒸出花汁,滴下成水,以甆瓯贮之,故可多得。以浥酒酱(浆),以洒衣服,香气经久不散,故凡和香品,得此最为奇妙也。”
《西域番国志》成书于永乐年间。哈烈,即今阿富汗西部之赫拉特。明代又或称蔷薇水为古剌水,《天水冰山录》有“洪熙年古溂水二罐,宣德年古溂水二罐”,古剌水或古溂水都是蔷薇水的波斯文对音。关于古剌水,马坚先生曾有专文论及,见郭沫若《读随园诗话札记》之《附录》。明张凤翼《窃符记》第二齣:(末扮内官捧瓶上),“颜恩奉如姬命,送蔷薇露与夫人”;(旦起立接科),“冰洁,似仙掌露华莹澈,泻金盆不羡,兰膏飞沫,清冽,这鼻观氤氲,胜百和炉中香夜爇”。这一瓶蔷薇露出自宫中,似暗示其非寻常之物;明蒋之翘《天启宫词》亦有“蔷薇露噀熨宵衣”之句,两事均在明末。蔷薇水的郁烈之香,依然不绝如缕。
至于清,“蔷薇水”之名反而鲜见,而多以古剌水为称,如清唐宇昭《拟故宫词四十首》之一:“香汤百种早澄清,任取金盆渐次倾。闻得内家刚浴起,一杯古剌水先呈”。其时自制的各种香水大约已有不少,而蔷薇仍是原料中的上选。李渔《闲情偶记》卷三“薰陶”条:“富贵之家,则需花露。花露者,摘取花瓣入甑,酝酿而成者也。蔷薇最上,群花次之。然用不须多,每于盥浴之后,挹取数匙入掌,拭体拍面而匀之。此香此味,妙在似花非花,是露非露,有其芬芳,而无其气息,是以为佳,不似他种香气,或速或沉,是兰是桂,一嗅即知者也”。
顺便说到,清代又有一种蒸花为露且同样以“花露”为名者,乃口服之饮料。顾禄《桐桥倚棹录》卷一○“市廛”类“花露”条所谓“花露以沙甑蒸者为贵,吴市多以锡甑,虎邱仰苏楼静月轩多释氏制卖,驰名四远,开瓶香冽,为当世所艳称。其所卖诸露,治肝胃气,则有玫瑰花露;疏肝牙痛,早桂花露;痢疾香肌,茉莉花露;祛惊豁炎,野蔷薇露”云云,《红楼梦》第六十回中的“玫瑰露”,即此。
(本文选自扬之水《香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
读药专栏
于坚
暗盒笔记
独家巴黎笔记
翟永明
清水混凝
一个华人和他在西方世界创造的“上流社会”
蒋一谈
提灯觅人
诗人,语言的出家人
余秀华
荒野上自燃
它们引诱我,让我把这庸常的日子维系下去
赵志明
新世说
多情人偏遇薄情人,尾生却是枉死的
吴钧尧
专栏
我已许久不问孩子,你是哪里人
春树
树心旁
我离开北京,来到东柏林,感到自由
严彬
诗人来信
我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对你的感情,但…
李辉
藏与跋
走在美的历程上——与李泽厚往事
刘苏里
成府街58号
一件书的奇事——坡州记
谢泳专栏
为什么这么多人追怀西南联大?
何怀宏专栏
平头百姓面对恐怖主义,唯有坦然生活吧!
张定浩
物性论
生活在无隐私的世界里,不寒而栗
陈子善
闲读记
凡研究白先勇者,不可不读此书
傅杰
八卦碎片
师从姜亮夫、章祖安诸先生的岁月
包慧怡
中世纪星空下
我的鹅毛笔,幽暗又体面
鳳凰讀書文字之美精神之渊主编:严彬()责编:糖糖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xg/4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