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人讨亲嫁女真讲究
我们那里的乡俗,讨亲嫁女很多人家都会在年前年后选个好日子,来办这件喜事。大家都回来过年,办喜事要请各路亲戚朋友呷酒,这个时候容易聚得齐,一拜年,二呷酒,人来得多,热闹。所以,过年期间,讨亲嫁女的特别多。
过礼
讨亲是安仁土话,通俗的说法就是娶媳妇。益相话叫讨婆娘。先一天,男方会由媒人陪新郎公来“过礼”,亲戚朋友都过来吃“过礼饭”。
接亲
第二天一大早,男方这边就组织起迎亲队伍前往女方迎亲。共有十多个人,包括二三个挑东西的,一班小打,小打一般是一个吹唢呐的,为了壮大声势,有的人家就多请一个喇叭,叫双吹双打,另外还有两个接亲的年轻妹子,加上媒人和新郎公,一行人吹吹打打,向新娘子家出发……
到了女方家,女方大门外放起一挂长炮,劈哩啪啦的鞭炮声,咚咚弄咚的锣鼓声,呜哩哇哩的唢呐声,混成一片,热闹非凡。女方家准备好桌子,请迎亲的队伍入坐“奉杯”,吃开水和“换茶”。稍作休息,新郎倌则到厨房,给厨子师傅送上一个红包,叫“催厨封”,意思是要厨子早点开餐。厨子师傅拿了红包,心领神会,也不含糊,立马招呼“走事”们马上开席。
上辈椅
席面上设四把上辈椅。头把椅子是辈分高,年纪大,重要的客人坐的,嫁女方一般是女方的外公或舅舅坐,新郎倌坐二把,媒人先生第三把,第四把则是姑爷或姨爷坐,这都是有规矩的,不能乱来。“走事”则摆的摆碗筷,端的端茶盘,上菜的上菜,打饭的打饭,筛酒的筛酒,各司其职,赶马灯似的团团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忙而不乱,运转速度快,效率高。客人们则推杯换盏,呷酒挟菜。
发亲
不多时,早餐吃完,等主家收拾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喇叭声开始响起,这是快要发亲的信号,女方打发的东西先走,一担栊子最重,有一百五、六十斤,要个好后生家才挑得起,第二担是铺盖被子,还有的人家还打发脚盆,脸盆,水桶,碗,团罗盆子等日杂用品。女方家放一挂炮,挑东西的便挑起担子如飞而去。又挨一会,锣鼓敲起,喇叭吹起,迎亲的队伍就要出发了。点起香烛,放起鞭炮,新郎陪新娘辞拜过祖宗神位后,新娘子在妈妈和媒人扶持下往外走,妈妈一边含着泪水一边叮嘱:“妹即呀,到了那边,要晓得事啦,要听大人话啦……”
大凡正月那几个好日子里,当门垅里大路上每天都会有几支迎亲队伍,上上下下,来来往往走过。每当有讨亲的队伍经过时,湾里一班半大细把戏都会打起飞脚跑过去看“新妇娘”。新娘子这一天不管下没下雨,都打着一把伞,见有人过来看,也不知是怕丑还是矫情,故意把伞放低,遮住脸。这过来看的偏要抬起伞来看一下。等接亲队伍过去后,才象现在“星光大道”的嘉宾点评那样,评判哪个新妇娘长得好,哪个新妇娘长得不好,评头品足一番。
拜堂
男方的这边,早就在等待了,挑东西的早就了进屋。这时远远传来锣鼓声,迎亲的队伍出现了,有人喊道“来哒,来哒,快点装把炮咯。”
接亲的把新郎新娘扶到厅屋里神龛下,行鞠躬礼,拜见祖宗。礼毕,送入新房,当此时,新娘会走得快些,土话叫“抢头”,早新郎先一步踏入洞房,据说这样就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占得主动权,让男方听女的的话。摆酒
遇上天晴的日子,主家会在禾坪里办酒,摆下十多张桌子,碗筷都是租的,桌子则是“走事”从各家各户借来的。除了亲戚朋友外,湾里也会每家来一个人呷酒的,有时湾里同时有几家讨亲的,则分别派出代表呷酒。头一碗上的,用豆子或猪脚打底子,上面是煎豆腐,胡萝卜炒肉,再上面是十个油榨的圆鸡蛋,再上面是黄生肉,内容丰富,扎实。第二碗是餬汤,接下来是几碗小炒,猪肚,猪肝之类的。这时,走事的放一挂短炮,表示上第五个菜了,这便是安仁有名的“团子肉”。大家喝酒的喝酒,呷饭的呷饭,劝的劝夹菜,小孩子则呷饭啦,呷水啦,呷到一半又要拉屎撒尿啦,阿呀!热闹得很。
挂礼
呷完了的则去挂礼。收礼的在一张小桌子旁,一个摊开礼簿写数,相当于会计,一个扯开袋子收钱,相当于出纳,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桌子上摆了香烟,凡来挂礼的发两根烟。五、六、七十年代,挂礼标准不高,一般湾里人三五块,亲戚十多二十块,也有挂五十的,一百的是大礼,这是顶上亲戚了。闹洞房
吃过晚饭后,按照习俗,便是闹洞房了。我们家乡叫“吵房”。除非是这家人在湾里人缘特别差,一般的,后生家都会去捧场。闹洞房的人有个班子,其中有一个为头的,相当于现在电视节目主持人,整个活动都由他掌控。我们湾里这个主持的,老班里是声广老叔,外号“眯眼”,后生家这班里,一般是下头园打铁的声国,外号“矮子王”。主持人节目很多,比方说,让一个人手上拿根杆子,杆子上吊根线,线上再吊一粒糖珠子,象钓鱼一样举在空中,要新郎公抱起新娘子用嘴巴去叼到那粒糖珠子,这个难度比较大,主要是新娘子眼看可以叼到糖珠子时,那个举杆子的故意手一颤,新娘子嘴巴又落空了。要是新娘子小巧灵珑还好说,要是是个五大三粗的,那新郎公背起来那是蛮呷亏的啦,往往要出一身的汗。
又比方,新郎公发烟了,不管大人小孩每人一根,要求新妇娘来点燃,那时候还不象现在有打火机,都是划火柴(俗称洋火),等新娘子划燃一根火柴准备点烟时,这个人故意鼻孔出一赶大气,洋火吹灭了,新娘只好再划火柴,要三番五次才能点燃一根烟。
搞扒灰佬
这时候,看热闹的人群中有人发问,何次没看得灰老倌啦?有人就说,早就躲刮哒。人群中有人举报,我刚才看到他走嘎某某屋里去哒。主持人便派两个后生家去把“君公”请回来,一般情况君公是会配合跟着过来的。这时候有人不晓得从哪里找出一只纸糊的高帽子,罩在君公脑上,原来早就准备好了。高帽子是红纸糊的,上写“扒灰佬”三个大字。有人从厨房粘两手锅末灰,溜到君公老子身后,偷偷往他脸上一抹,只见君公老子脸黑乎乎的,活象台上唱戏的包公,只看得两只眼珠子在溜溜的转。一屋人都笑得东倒西歪,连那个新娘子都忍不住偷偷地笑了。
从厨房拿来一把火钳让君公拿着,让他在蹲地上作扒灰状,再要新妇娘问君公,嗲嗲,你在古做嘛告,君公要作答,我在扒灰。一问一答,又引得满堂大笑。正这时,又有人把“家娘妈妈”牵出来,只见她脑上搭条毛巾,身上系条围裙,手上拿根竹条子,边走边骂,“阿呀,老灾猪鬼,你扒灰么,你这个老不济的,老娘打死你。”一屋人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气氛达到高潮,在大家欢笑声中,活动结束。这时主家准备好了“换茶”和粥请大家呷,主客尽欢。
新妇娘下厨
一宿无话。第二天早晨,厨子师傅早就忙开了,灶下的炉火已烧得通红,灶上的锅里已是热气腾腾。新娘新郎起床后,洗漱完毕,新娘要拜见这边的祖父祖母,父母,长辈亲戚,受拜者要给以红包。新郎倌则动身去女方家接亲客过来。而后,新妇娘要下厨搞粥。新娘子送个红包给厨子,厨子则让新娘子拿一把勺子在那只大锅里搅粥。自己在一旁高唱赞语:“新妇娘,新妇娘,梳妆打扮进厨房。不打胭脂桃红色,不打水粉白如霜。手握铜勺把,搞粥膨膨香。一搞天长地久,二搞地久天长,三搞荣华富贵,四搞子孙满堂……好儿子,生五个,好女儿,生一双。大儿子,官一品,一品当朝宰相当,二儿子当师长,身挂官刀驳火枪,三儿子,会读书,解元会元状元郎,四儿子,开当铺,金银财宝堆满仓,五儿子,本事大,漂洋过海去留洋……”
席面
到了下午四点多钟,便是呷“席面”的时候了。这个“面”不是面条,所谓的“席面”就是那个年代乡下最高档次的宴席了。具体规格标准大概是:四碟,四盘,四碗,一盆。先上四碟,是四色时令水果,柑子,苹果,雪梨,桂圆等,四盘是小炒,炒肚片,炒腰花,炒猪耳等,四碗有团子肉啦,红烧鱼啦,炒鸭肉啦,烧猪脚啦,最后才是高潮,随着鞭炮声响起,走事给每桌端上一个大脸盆叫“蒸盆”,蒸盆里内容丰富扎实,最下层是团子肉或猪脚打底,第二层鸡肉,第三层是墨鱼,肚片,红枣,第四层是油炸的圆鸡蛋,第五层是黄心肉,满满一盆堆得老高,色香味俱全,既有形式,又有内容,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充分显示了我中华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时也有待于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
赏厨
快结束前,厨子师傅出来敬酒,招呼各位,不管味道好不好,要吃饱喝足。这时女方的家长,会起身到厨房去,给厨子送上一红包,向厨子师傅表示感谢,叫“赏厨”。厨子笑吟吟的一边接红包,一边口里讲客气话:“啊呀,你顾客气呀,顾何辞接得啰,弄起你费甲刮神。好啦,我就接到你的啦。”哇完,麻溜就把红包放到兜里去了。
打发亲客
等亲客和亲戚们都呷完哒,时候也不早了,亲客们一般都不会在这里歇的。这时男方主家在装把打发亲客的东西。过去是两斤肉,一把伞,来者每人一份。后来改为一只红包,一包烟,一把伞。一挂长炮将客人送走后,主家这才松下一口气来。一堂喜事,前前后后,忙了三天,既劳神,又费力,累得阿弥陀佛,总算顺利成功,可怜天下作父母的呀。
白癜风能彻底治好吗白癜风的治疗费用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xg/4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