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胭脂的种类

胭脂,是女子妆台必备之物,美丽而聪慧的古代女子们想出了很多办法采用了很多原料来制作胭脂。今天,我们就看看自古至今有多少种胭脂装扮了娇艳的人面桃花吧?

红蓝花胭脂:红蓝花亦称“黄蓝”、“红花”,是从匈奴传入我国的。宋《嘉祐本草》记载:“红蓝花色味辛温,无毒,堪作胭脂,生梁汉及西域,一名黄蓝。”(具体做法请参考《红蓝花胭脂的制法》

朱砂膏:用朱砂制作的胭脂产生于北魏,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其制作方法,用牛脂或牛髓混合丁香、藿香酒、青油煎煮,加入研磨匀净的朱砂末,凝而为红脂,即可饰容。朱砂有解毒防腐作用;外用能抑制或杀灭皮肤细菌和寄生虫,但有小毒,所以随着知识的丰富,渐渐被植物性的原料所取代。

绵胭脂:绵胭脂出现于魏晋时期,是一种便于携带的胭脂,以丝绵卷成圆条浸染红蓝花汁而成,妇女用以敷面或注唇。晋代崔豹《古今注》卷三中记载:“燕支······又为妇人妆色,以绵染之,圆径三寸许,号绵燕支。”

金花胭脂:金花胭脂是一种便于携带的薄片胭脂,以金箔或纸片浸染红蓝花汁而成。使用时稍蘸唾沫使之溶化,即可涂抹面颊或注点嘴唇。《古今注》卷三中还记载:“燕支······又小薄为花片,名金花胭脂,特宜妆色。”即指此。想必金庸小说里小龙女与杨过新婚当日使用的便是这种胭脂吧?

花露胭脂:在《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写到:“看见胭脂,也不是一张,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花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了。’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紫草胭脂:《续博物志》云:“三代以降,涂紫草胭脂”,还有用中药紫草制作的胭脂。

此外,还有产于南方的苏木与山花等植物可从中提取红色素,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云:“苏方木(即苏木)出扶南林邑,外国取细破煮之以染色。”苏木是一种常绿的矮乔丛木,开黄色小花,取其嫩干切成薄片,煮于沸水,可得红色颜料,若沥之使干,即可得红粉直接妆面。

山花胭脂:唐人段公路的《北户录·山花燕支》云:“山花丛生,端州山崦间多有之。其叶类兰,其花似蓼,抽蕙长二三寸,作青白色,正月开。土人采含苞者卖之,用为燕支粉,或持染绢帛,其红不下红蓝花。”据其所记,以山花取红料的方法是:专取未开放之花苞,在钵中研磨至碎,放清水调至稠状,用绵绢绞,取其细者,再原汁入一特殊的被称为“通油瓷瓶”的器物之中,用“文武水”煎,煎到碎花片浮上水面,待冷却后捞起揉而至泥,放人绢袋沥干后即成红料,若绢袋小,扎紧缝合以后,即是一个便于携带的颊红红饼了。这种以花作妆料的制作方法一直传承至清。

玫瑰膏子:清廷的玫瑰胭脂,制法也是先选花料,以颜色新鲜纯正一致的玫瑰花瓣,入石臼中反复研磨成浆,用绢纱滤去杂质后,取其厚而纯的红色液汁,然后取当年新缫丝的白蚕丝,按胭脂缸口径大小,压制成圆饼状,浸入花脂,一周以后取出,选晴好天气曝晒四五天至干透,即可入妆袋,用时只需以清水稍濡开,即芬芳扑鼻。(可参见《太后的梳妆台》)

石榴花胭脂:“五月石榴照红眼”的石榴花,亦同样被古人取花瓣作胭脂用。《北户录》云:“石榴花堪作烟支,代国公主,睿宗女也,少尝作烟支,弃籽于阶,后乃丛生成树,花实敷芬。”

油胭脂:《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油胭脂,豕膏合就,润肤裂,活血点痘。西北风高,涂舒面皱,不龟手药,古名非谬。一名碗儿胭脂,用小锡碗盛,故名。色红润如膏。《百草镜》制造油胭脂法:红花汁一杯,白蜡二两,微火熔化,搅匀,倾于磁盘内,待成薄饼,用碾面杖碾数百遍,则胶粘如膏药矣。这里展示的是明清时代的新工艺,所做出的产品叫做“油胭脂”,它“色红润如膏”,是红色的膏体,要装在小锡碗里保存出售,因此,到清代还得了个俗名“碗儿胭脂”。









































中国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zl/129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