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回,稻谷史上的一段“胭脂”传奇
胭脂亦作“臙脂”,亦泛指鲜艳的红色。
在中国文学里类似“红妆束素腰”、“青娥红粉妆”、“对君洗红妆”等众多词汇都用于描写女人抹完胭脂后娇艳的粉黛妆容,从古自今,大文豪们、编剧们从不吝啬对古色古香的胭脂运用大量笔墨来呈现女性的美貌。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说的是杨贵妃,因为涂抹了脂粉的缘故,连汗水都染成了红色。
△康熙皇帝曾十分喜爱食用胭脂米
而在稻谷史上,同样有一种稻谷被三位大文豪描绘、称赞,甚至连康熙皇帝、毛主席、日本田中首相都因她而被一次次联系在了一起。她就是御田胭脂米,皇家御用贡米,民间俗称“红稻谷”。
据传,此米呈椭圆柱形,比普通米粒稍长,营养极其丰富,里外都呈暗红色,顺纹有深红色的米线,煮熟时色如胭脂、异香扑鼻,味道极佳,同白米混煮亦有染色传香之特点,煮熟之后,异香扑鼻,味道极佳。且回锅三次色香犹存。由于每回锅一次,米粒伸长一次,故称“三伸腰”米。
△胭脂米与普通白米的对比
胭脂米最早见诸于笔端是在康熙时期的《玉田县志》,清朝时,康熙皇帝东巡途经丰南,品尝过胭脂米后,龙颜大悦,遂赐名御田胭脂米。
一位因不适应北方气候而整日面色恹恹的皇妃,
食用该米数日后,竞变得脸色红润,
顾盼生姿,素颜朝天亦如胭脂着面。
自此,胭脂米作为补气养血、平调五脏的滋补佳品,
名声大噪。
后在遵化州方圆多亩“官(御)田”里种植,并在官田立有一块石碑,警告众人“此米纯系贡品,庶民不得尝,违者重罚!”胭脂米从此成了官家的专属品。
△胭脂米两次出现在《红楼梦》的著作中
而大多数人真正听到胭脂米的名字是出自中国的名著《红楼梦》。曹雪芹在《红楼梦》第53回里写到:“宁国府门下黑山村的庄头乌进孝,御田胭脂米二石,下用常米一千石……”,从文中可以看到家大业大的贾府只有区区斤“御田胭脂米”(按照清代一石斤);而第75回又再次谈到:“贾母问有稀饭吃些罢,尤氏早捧过一碗来,说是红稻米,贾母接过来吃了半碗,便吩咐将这粥送给凤姐吃些去……”,而尤氏却只能吃白米粥。
△贾府极其富有却也只能拥有“二石”胭脂米
据考证,曹雪芹的故乡在丰润与丰南县毗邻,其外公李煦为清朝的朝廷大臣,曾上奏折大力推广红稻米,足以见得在曹雪芹的生活环境里,胭脂米极被推崇的地位,珍贵到让这个大文豪写于自己的书中,只给贾母这等人物食用。
年,毛泽东读《红楼梦》时,看到专供贾母享用的“御田胭脂米”只有“二石”,引起了他的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哪里好白癜风医院那里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zl/1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