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精练

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本回概要

黛玉追打湘云,宝玉不准,宝钗也来劝架,四人闹成一团。次日,宝玉早起来看黛玉、湘云,替湘云盖被,黛玉醒觉。黛玉叫湘云起床,宝玉亦在黛玉住处洗漱,甚至想吃胭脂,袭人过来见之,心中不悦。宝钗去找宝玉,却只见袭人,二人攀谈甚是投机,宝玉回来,宝钗却告辞了。宝玉见袭人动了真气,自知有违先前的约法三章,宁是当日在家读书,读《南华经》,借酒兴续一短篇,毁谤红颜。次日宝玉断簪发誓要听袭人的话,二人和好。黛玉无意看到宝玉所续文章,作五言绝句骂之。凤姐之女出麻疹.凤姐连日陪护,贾琏反趁机拈花惹草。幸得平儿帮其掩饰,瞒过凤姐,平息了一场风波。

☉精选精练

一、判断题

1.史湘云跑了出来,怕林黛玉赶上,宝玉在后忙说:“仔细绊跌了!那里就赶上了?”关心之情溢于言表。宝玉叉手在门框上拦,并筲湘云求饶,黛玉拉着手说:“我若饶过云儿,再不活着!”她的话常常带有悲观色彩。()

2.袭人帮宝玉梳头的时候,宝玉就盯住了梳妆台的胭脂,他的“坏毛病”又犯了,不觉又顺手拈了胭脂,意欲往口边送,因又怕袭人说,正犹豫间,袭人果然在身后看见,便伸手来“拍”的一下,从宝玉手中将胭脂打落。()

3.袭人与宝玉赌气,满面怒容,满腔怨意,她把自己的不满转化为冠冕堂皇的道理,并赌气说:“我那里敢动气!只是从今以后别再进这屋子了。横竖有人服侍你,再别来支使我。”这表现了不被重视的失落。()

4.“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是宝钗看到宝玉续写的《庄子》里面有“戕宝钗之仙姿”等之意之后执笔反击调侃的内容。()

5.凤姐见平儿和贾琏隔窗说话,怀疑到:“要说话两个人不在屋里说,怎么跑出一个来,隔着窗子,是什么意思?”平儿解释后,凤姐笑道:“不说你说谁?”平儿道:“别叫我说出好话来了。”两人打趣斗智,话中有话。()

二、简答题

6.简述本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的过程。同样是赌气,她与黛玉的赌气有何不同?

7.简述平儿替贾琏遮丑的情节。平儿为何要替贾琏遮丑?

参考答案

l.正确

2.错误解析:不是“袭人”,而应是“湘云”。

3.正确

4.错误解析:这不是宝钗,是黛玉写的。

5.正确

6.①袭人见湘云为宝玉梳头,心中不满。②宝玉回来后看,袭人动了气,宝玉也赌气不理她。因看《南华经》有感,就续写了一段。③第二天,宝玉忘记昨天的事。袭人料他心意回转,便越发不睬他。④使得宝玉跌断玉簪来发誓改过。黛玉的赌气是为了捍卫她的爱情,袭人的赌气是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

7.大姐儿病了,王熙凤供奉“娘娘”,贾琏趁机与人偷惰。事毕,平儿整理衣服铺盖,发现一绺青丝,去问贾琏,贾琏央告并欲抢回。王熙凤问有没有发现什么相好的东西,吓得贾琏直使眼色,平儿替他遮掩。之后平儿要贾琏感谢她,贾琏却趁她不提防,抢回了头发。反映了平儿的通达与机灵。其实她对贾琏的“保护”含有无可奈何的成分,因为事情闹大了,对她自己也不利,所以,说到底这种“保护”也是一种自保。

★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本回概要

贾母让凤姐绘宝钗过生臼,凤姐与贾琏商量,要办得比黛玉去年的生臼更为热闹才是。贾母特意出资二十两交予凤姐置办酒戏。贾母问宝钗爱好,宝钗皆随贾母之意作答,贾母更喜。点戏之时,宝钗亦点了贾母爱看的《西游记》。众人皆点过之后,贾母又让宝钗点。凤姐说贾母喜爱齣龄官像一个人,宝钗笑而不说,宝玉不敢说,湘云说像黛玉。宝玉忙使眼色,不料两头得罪。宝玉赔礼不成,甚觉无趣,郁郁而归,而后作一偈语,又填《寄生草》一曲,颇有禅意。黛玉不放心宝玉,过来探看,袭人将宝玉文稿交予黛玉,黛玉又传阅给湘云、宝钗,三人与宝玉谈禅,宝玉不能及,故灭了参禅之想。宫中来讯,元妃与众人互猜灯谜,然而贾政发现谜底皆似不祥之物,心中烦乱。

☉精选精练

一、判断题

1.元妃送出灯谜让大家猜,宝钗一猜就着,却故作难猜之状。贾母见元春喜欢,也命人制作灯谜让大家猜,还请来了贾政,整个聚会的气氛融洽欢快。()

2.宝钗过生日,与黛玉闹别扭之后,宝玉回房后提笔写下一偈:“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反映了他因无力化解与黛玉的情感碰撞而心绪烦忧。()

3.“史大妹妹”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很有男儿气概。她心无城府,曾在大家对长得像林黛玉的戏子“笑而不言”时脱口而出“是像林姐姐的样儿”。()

4.“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这段是黛玉见宝玉赞宝钗心里不高兴,借戏名骂他,很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5.“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这两则谜语的谜底分别是爆竹和海灯。()

二、简答题

6.宝玉因何被湘云和黛玉二人“恼恨”?简述此事件的前因、经过和后果。

7.贾政看了众人的谜语为什么会有“悲戚之状”?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错误解析:聚会的气氛很沉闷。

2.正确

3.正确

4.正确

5.错误解析:“海灯”和。爆竹“对调。

6.凤姐说一个小旦扮上活像一个人,众人不语,只有湘云说像林姐姐的模样儿。宝玉忙对湘云使个眼色。晚间,湘云便命翠缕收拾东西走,宝玉解释“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不想被走来的黛玉听到。宝玉来寻黛玉,又被黛玉恼恨。宝玉回去之后,想到“来去无牵挂”的戏词,伤心地写了一篇偈语,又填了《寄生草》。黛玉看了,与宝钗、湘云一起来问宝玉,使宝玉不再参禅自寻苦恼。

7.贾政看了众人的谜语似乎看到了家族的未来。贾政一直强迫宝玉读书,希望他能振兴家业,此刻他忽然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家族的没落似乎已经成了某种宿命,特别让他伤心的是儿女,子侄辈的谜语都是这样不详,本来人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心情和愿望都应该是圆满、幸福和温暖的,可是这几个孩子写的东西都这么悲凉,从爆竹、算盘、风筝到海灯。贾政的心情变得有点落寞,“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

★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本回概要

大观园内的和尚道士要挪出园去,按月补给。贾芹之母想为贾芹谋个有油水的事务,找到凤姐,凤姐一口应承,先让王夫人说服贾政,又让贾琏去说好话,果然由贾芹负责此事。元妃恐大观园无人居住而荒废,命宝钗等众姐妹和宝玉在园中居住。宝玉与黛玉商定,住怡红院和潇湘馆,因离得近。茗烟绘宝玉找来些传奇小说解闷,宝玉在池边读《西厢记》,恰逢花落,宝玉将花瓣抖在水中以免践踏,却遇见黛玉。黛玉教宝玉以绢袋盛之,以土葬花,是为花冢。二人共读《西厢记》,后来二人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葬过落花,宝玉被袭人叫走。黛玉一入闷闷回房的路上,竟又听到了《牡丹亭》妙词妙曲,不禁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精选精练

1.元妃下谕叫宝玉等去园中住。贾政传来宝玉,当着王夫人的面,把往日嫌恶之心减了八九分。虽对所起“袭人”名字不满,但又不让改。()

2.元妃下谕叫宝玉等去园中住。宝钗住了蘅芜苑,黛玉住了潇湘馆,贾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稻香村,惜存住了蓼风轩,李氏住了秋爽斋,宝玉住了怡红院。()

3.一本《西厢记》,曾令宝玉和黛玉都痴迷不已,宝玉还把自己比作“多愁多病身”的张生,把黛玉比作“倾国倾城貌”的崔莺莺,流露出对黛玉的爱。()

4.《红楼梦》中,宝玉“水葬”落花与黛玉“土葬”落花,都表现出二人追求和维护不被污染的“童心”,但也进一步看到了两人性格的差异。()

5.一日,黛玉在梨番院听《西厢记》,感慨缠绵,点头自叹,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眼中落泪。()

二、简答题

6.《红楼梦》中“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一个重要的情节,请简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分析两人的内心世界。

7.简述黛玉第一次葬花的情节。

参考答案

1.正确

2.错误解析:探春住了秋爽斋,李氏住了稻香村。

3.正确

4.正确

5,错误解析:应为《牡丹亭》。

6.春暖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被黛玉发现。宝玉见是黛玉便把书交给她看,二人看得入迷,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说宝玉是“银样镴枪头”等。宝玉情不自禁借机试探表白,黛玉深爱宝玉又极自矜自重,敏感自尊,生怕遭受轻薄,但毕竟心有灵犀,他们是灵魂的知己。

7.宝玉读《西厢记》,花瓣落在他身上,宝玉怕脚步践踏了,兜了那花瓣抖在池内,黛玉见了,认为宝玉的做法不妥,因为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会糟蹋。她在畸角上有一个花冢,把花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了,岂不干净。于是两人一起将花葬在黛玉原来的花冢里。

★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本回概要

宝玉被袭人找回房后,见到贾母的丫鬟鸳鸯,便缠着要吃她嘴上的胭脂,被袭人劝阻。随后奉贾母命去贾赦处请安。宝玉请安完毕,同诸姊妹吃了饭后才回房安歇。而贾芸得知求贾琏办事是舍近求远,于是转而求助凤姐。凤姐终于派绘了他到园子里种树的差使。一次贾芸到怡红院,恰巧宝玉不在,却遇到了宝玉屋里一个叫小红的丫鬟。这个丫鬟年纪不大,一次有幸为宝玉倒了杯茶并被问了几句话,心里才有些想头,却被大丫鬟秋纹、碧痕骂了一顿,好强的心灰了一半。夜中睡得很不安稳,竟梦见了贾芸给她送丢失的手帕。

☉精选精练

一、判断题

1.林黛玉听《牡丹亭》的戏文,正自情思萦逗,缠绵固结之时,忽有人从背后击了一掌,说道:“你作什么一个人在这里?”林黛玉吓了一跳,回头看时,那人却是湘云。()

2.十八岁的贾芸认了十三四岁的贾宝玉为父亲,贾琏对宝玉说:“好不害臊!人家比你大四五岁呢,就替你作儿子了?”其实贾芸内心是不愿意的,但还是强颜欢笑答应了贾宝玉。()

3.贾芸从贾琏处打听得凤姐把和尚的事给了贾芹,便向母舅卜世仁要冰片麝香,准备向凤姐行贿,但卜世仁拒绝了。最后,颇有义侠之气的醉金刚倪=不要文约不要利钱借十五两三钱多银子给贾芸。贾芸才购得冰片麝香。()

4.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痴女儿遗帕惹相思”中真实地描写了下层社会的小人物:泼皮倪二的侠义之气、下等丫头小红的多般受辱,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

5.宝玉叫俏丽干净的小红递茶。小红因此被秋纹、碧痕骂了一顿;回家做梦,梦见贾芸拾了她的手帕。()

二、简答题

6.分析小红的形象。

7.贾芸为了在贾府中弄到个有油水的差事,动了不少脑筋,请说出三件事。

参考答案

1.错误解析:不是“湘云”而是“香菱”。

2.错误解析:贾芸是愿意认宝玉为父亲的。

3.正确

4.正确

5.正确

6.小红是个不谙事体的下等丫头,因她原有几分容貌,便想向上攀高,每每要在宝玉面前现弄现弄。恰巧宝玉外出回来想喝茶,房中丫头都不在,叫小红为她倒茶。此时秋纹,碧痕回来,将她奚落辱骂一番。可是她不敢表示任何反抗。真实地描写了下层社会小人物的生存状态。

7.①和宝玉套近乎,要认比他岁数小的宝玉为爹。②巴结贾琏,指望贾琏能为自己谋个奸差事。③设法借银子购得冰片麝香,孝敬王熙风,油嘴滑舌哄得王熙凤开心,终得了栽花种树的差事。

剩余59%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zl/171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