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灯的人好诗点评好诗选读550
《惊蛰》(二首)
作者:白象小鱼
《惊蛰》一是日,天地间设下衙门在天空拍下惊堂木,将万物的良心提审大地苍茫,交出体内酝酿的闪电以霹雳手段,读破旧经卷只为人间草木苏醒,灵兽还魂春风举起剪刀,捕捉人间不平事裁去身上多余的悲凉,草诏人间温暖可沐浴,可牵马,书生本色,万卷书里巡视人间千秋子规声里,前朝娘子正抚琴
谷冰点评:读诗时,最高兴的事就是遇见好诗,它让你心灵一震,瞬间产生一阵儿快感。惊蛰已有好些人写了,要写出新意来,的确不容易。因为大多数就是雷同,这里的雷就是引子。
惊蛰惊蛰,谁把蛰虫惊醒了呢?当然是春雷。春雷大概被诗人们用烂了吧,读者诸君不妨翻翻我写的惊蛰,也有雷这个意象。而白先生的雷呢,被他彻底抛弃了。
“天地间设下衙门”,有了衙门,你自然就想到了古代的惊堂木,要审犯人了。可他不审犯人,要审良心。这就吊了读者的胃口,就有了读欲了吧。这就像设了一个美人计,哥们,来吧,秀色可餐。提审良心,并不是给良心判罪,是要让你交出闪电,去创造生活,把“旧经卷”读破,令“草木苏醒,灵兽还魂”。春风你不能闲着,要“捕捉人间不平事”,裁去悲凉,赶紧去写“人间温暖”。
春天来了,书生有事干了,“万卷书里巡视人间千秋”。子规叫得多欢啊,“前朝娘子正抚琴“。爱情也来了,春天没有爱情多寡淡啊。前朝,说的是春天的轮回。
惊蛰这种题目,内容大同小异,中心意思也差不到哪里去,这就看你怎样运用语言了。文学的本质是什么,除了炼意等,我以为就是出新的意象了,你的意象与人不同,再加上组织的呈现艺术,你就占到了高处,就有了凌空的资本。这衙门设得出奇,审得出人意料,艺术效果出来了。
《惊蛰》二五十里弦外,春风有诸葛之计以阵制阵,万千草木就是千万士兵根与根联盟,阵中假寐的兽,练有高超武艺惊雷在空中升帐,闪电以霹雳手段打出旗语冻土松动,人间万物气势如虹,仓庚长啸,桃红如若初见倒春寒回光返照,节节败退天地动用运算法则,万物彼此加减灵魂摩擦的火,就点点飞溅在草木上,姹紫嫣红在竹枝拔节的掐指神算里,卑微如虫鸣,开始漫不经心地将命运吟唱
谷冰点评:同时写两个或几个同题,要的就是不雷同,不重复自己。这首动用了诸葛之计,是春风动用的。既然诸葛亮出来了,不用兵说不过去,凡军师都会计算,算计的是敌人,胜出的是自己。当然,这个自己是春风,也是作者自己,算计的很有章法,像一个通灵的指挥员,面对百万雄兵,神态悠闲,指挥若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端的有章法,有思想。欣赏这种语言的天花乱坠,异彩纷呈。
《发言稿》
作者:木隶南应该微笑。应该让弯向逢迎的嘴角再挂住一阵春风字被吐出前,需小心拿捏,打磨,然后着色——舌头的膛火此刻五彩斑斓呷一口水,就是摁下一个潜藏的机关它让一段空白产生回响掌声并不表明因果。从齿间抽走刀片的人在颌首时,又一次立地成佛
谷冰点评:大概每个识字的人都写过发言稿吧,即使你没写过,估计也听过别人发言,领导的发言,估计听得就更多了。是不是有一些感触呢?是烦呢还是非常喜欢听呢。
且欣赏作者的吧,这个估计你不烦。发言稿其实写的是发言人的心态以及某些发言人的吊诡。你看,发言人要做好准备,要微笑,要嘴角“再挂住一阵春风”。是啊,你不能带着寡妇脸去吧,一对熊猫眼,整天睡不好觉,像憋着十万吨的阴火。那是发言人不成熟,没有政治经验。
还要准备,字乃莲花,岂是可以随便吐出的。要像对待爱物一样,小心把玩,“拿捏,打磨,然后着色”,甚至几遍十几遍。那是元青花的坯子,绝不是闹着玩儿的。舌头就是青花窑的膛火,“此刻五彩斑斓“,神鬼莫测。
即使讲开了,也不能随心所欲。要时时察风审水,利用”呷一口水“的空档,”摁下一个潜藏的机关“,机关都在舌簧上下,所谓三寸,五寸,你还不得不佩服。空白,也是价值连城,不利用岂不浪费了遍地黄金。而且,不产生回响,那都是很大的遗憾。这里的”摁“字,多么出彩,那不是手摁的,是舌头呢,还是高级中枢?这个你明白。
在讲话中,或者结束了,掌声是一个玄妙的玩意儿,是因为讲得好呢,还是讲得差强人意,“并不表明因果”,哈,眩惑吧?人心是复杂的,人心又是可控的,关键这个讲话人的身份,是什么当量级的,跟因果无关。讽刺的意味出来了,掌声,有时可称量,有时也不可称量。
齿间有奥妙,有智慧的人,可以随时从齿间“抽走刀片”,这人简直炉火纯青了,你不佩服都不行。抽走了刀片,这讲话多么圆润暖心,时时把蜜送到你心扉处,爽快吧。那是人家高明,舌尖上可以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仅仅一个“颔首之际”,人家已经立地成佛了。这境界,高妙!
八行的发言稿,无懈可击,把一个久经官场锤炼,宦海沉浮人的性格刻画到了妙处。语言泼辣含蓄,字字带着锋刃,可见作者体验极深,描摹深刻形象,准确。赞。
《提灯的人》
作者:石头
鸡叫头遍
大雪完成了过膝厚的辩护
庙里的长明灯像是从远处赶来,目光还在颤抖
谷冰点评:《提灯的人》这个题目非常火,据说有好几百人写了,估计首数更多,因有的人写了好几首。人家正在评奖,不允许写这个评,怕干扰评委们的心智,估计更好的也不少,但咱没看到,咱偷偷摸摸写个吧,实在忍不住啊。
诗歌考验的是智慧,是你的出奇制胜,你的别出心裁,你的语言卓绝,与别人的说法不一样。《提灯的人》无非就是在暗夜提着光明,给人于方向感,但你老说暗夜与光明,就是落入了俗套。尤其,你写在了别人的后边,人家写得早的,已经占据了优先的话语权,你不能出新,就是步人后尘,那你写了等于没写,没有价值了。所以你必须能够超越前边的人,才能够胜出。
闲话少叙,且看作者的高明之处吧:
“鸡叫头遍”,叙说时间,暗喻的是,提灯人很辛苦,一整夜都在赶路,给人明灯指引。“大雪完成了过膝厚的辩护”,这句就是这首诗的核,没有这一句,咱也就不用评了,操劳这些文字,也就没有价值了。你看,这是一种什么境界呢?别人说的黑暗呀,光明呀,都是在正常的夜晚,这首诗另增加了一个难度,就是风雪夜,大雪纷飞,朔风呼啸,雪一直在下,直到凌晨,大雪已经过了膝关节了,接近两尺厚了。雪大吧,这提灯的人一整夜的奔波,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不过,仅仅这样还没有什么,不就是雪大吗,辛苦啊。这就小觑提灯人了。这大雪另有崇高责任,它是在给某个人或某种境界进行辩护,这种辩护需要很多的资料证据,就是雪白的纸张加上证据的文字,哈哈,卷宗够厚的吧,这辩护人不是别人,是个最高级别的大律师,估计就是作者本人。没有作者本人,谁来进行这种有理有据有法可依的凌空高蹈的辩护呢!
那么,大雪到底是在为谁辩护呢?毫无疑问,它是在为窦蛾们辩护,你也别说古代现代,古代和现代都有冤假错案,这不容置疑,再清明的封建社会也是封建社会,这些是题外话,不再赘述。
“庙里的长明灯像是从远处赶来,目光还在颤抖”,一共就三行,三行的诗不同凡响。灯是在寺庙里挂着的,诗人有移花接木之功,说它是从远方归来,因为题目是“提灯的人”这里也算是上下照应,关照题目。寺庙,代表佛教,佛主张向善,你看,佛就坐在莲花之上,就是代表美玉,明镜,是纯洁和美好的象征。“目光还在颤抖”,这个提着灯的人太累了,又听了一夜的辩护词,这么好的辩护,他能不激动吗?他感动得都控制不住了,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了。要注意啊,是目光在颤抖,它即是提灯人的,也是灯本身。二者不可分割。
是不是比咱们大部分的人写得好呢,这我说了不算,你得靠文本说话,文本就摆在这里,你还是好好读读,可能你读出来的意蕴比我写得更好。我说过,缪斯总是青睐不人与亦云的诗作者,这恐怕不假,你不认为人家写得好吗,反正我是这样认为的。不说了,让某主编看见,人家会不高兴的,我祝愿这个作者能够获奖,可我说了不算啊,阿门。
(栏目主持:谷冰编辑:心帆)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yzzl/9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