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一起品读ldquo红楼三秋
在《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脂砚斋曾对贾雨村的一首中秋所作之诗做了点评:
“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
提醒读者,“三秋”为阅读的线索和关键。
所谓“用中秋诗起”指的便是这第一回了。
第一回信息量很大,既有一僧一道幻化石头又有空空道人抄录《石头记》,既说明通灵宝玉的来源又叙述了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三世情缘,也让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关键人物登场,并道出了甄英莲(香菱)的身世。
说起来,曹公起名字也非常有意思。
甄士隐,姓甄,[甲戌眉批:真。后之甄宝玉亦借此音,后不注。]名费,[甲戌侧批:废。]字士隐。[甲戌侧批:托言将真事隐去也。]
甄英莲就更加明显了:[甲戌侧批:设云“应怜”也。],连同姓氏就是“真应怜”了。可见后来的命运波折。
贾雨村,姓贾名化,[甲戌侧批:假话。妙!]表字时飞,[甲戌侧批:实非。妙!]别号雨村[甲戌侧批:雨村者,村言粗语也。言以村粗之言演出一段假话也。]
由此可见,甄士隐是和贾雨村相对照而写的,两个名字的寓意也很明显:真事隐(隐去真事)、假语村(假语村言)。
背景简单介绍完,我们来看一看“用中秋诗起”的具体情节吧。
一日,早又中秋佳节。士隐家宴已毕,乃又另具一席于书房,却自己步月至庙中来邀雨村。[甲戌侧批:写士隐爱才好客。]……今又正值中秋,不免对月有怀,因而口占五言一律云:[甲戌双行夹批:这是第一首诗。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甲戌侧批: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甲夹批: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蒙侧批:偏有些脂气。]
恰值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
此句诗既表明了贾雨村不甘于济济无名、渴望仕途的心情,又引出黛玉、宝钗即将在后文出场。至于有人认为“善价”即“善嫁”,“时飞”与后文“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宝钗诗)呼应,就是个人理解了。
甄士隐从贾雨村的诗句中感受到他的抱负,于是便邀请贾雨村到自己的书院中一起赏月畅饮,引出了贾雨村的另一首中秋诗:
须臾茶毕,早已设下杯盘,那美酒佳肴自不必说。二人归坐,先是款斟漫饮,次渐谈至兴浓,不觉飞觥限斝起来。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号一绝云:
时逢三五便团圆,[甲戌侧批:是将发之机。]
满把晴光护玉栏。[甲戌侧批:奸雄心事,不觉露出。]
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甲戌眉批: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
士隐听了,大叫:“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蒙侧批:伏笔,作□言语。妙!]
这首诗更直接地表明了贾雨村对出人头地的强烈渴望,也暗示了他之后必有出头之日。果不其然,后来在甄士隐的资助之下,贾雨村考中进士,做了知府老爷,但因“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被上司参了一本,便被革职了。“贪”即贪污,“酷”即对百姓残暴,“且”是递进之意,最致命的就是没有搞好上下级关系,所以上司找个机会就套路了他。
但是贾雨村运气还是很好的,他被革职之后,很偶然地到“淮扬地面”旅行,又很偶然地遇到了两个在此地居住的旧友,边被推荐给了林如海,也就是本书女主角林黛玉的父亲,被聘为林黛玉的老师。待林黛玉初入贾府的时候,林如海为贾云村写了一封推荐信,介绍给贾政,贾政便“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甲戌侧批:《春秋》字法。]了一个复职候缺”。
以上便是“用中秋诗起”情节的简单叙述了。
此处还有个87版红楼梦的细节值得分享,下图中的“蟹八件”已经失传,据说87的剧组对着资料特意请人给复制的。就出现在第一集贾雨村和甄士隐赏月饮酒的宴席上。这样费心费力,却只是这样不动声色的露了一回脸。
(注意看贾雨村右手边红布上)
接下来,我们再来读“用中秋诗收”。
这个中秋其实是书中的第三个中秋节了,出现在第七十五、七十六回。第二个中秋节并没有详写,只是在第十一回提到中秋节已经过了:
王夫人道:“前日听见你大妹妹说,蓉哥儿媳妇儿身上有些不大好,到底是怎么样?”尤氏道:“他这个病得的也奇。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顽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也懒待吃东西,这将近有半个多月了。经期又有两个月没来。”
(尤氏叙述秦可卿病情,背景的菊花暗示中秋时节,丫头们说笑的场景细节到位)
接下来大规模过中秋节就是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和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了。
这两回中有许多看点:
先说习俗。
贾母又道:“你昨日送来的月饼好,西瓜看着好,打开却也罢了。”贾珍笑道:“月饼是新来的一个专做点心的厨子,我试了试果然好,才敢做了孝敬。西瓜往年都还可以,不知今年怎么就不好了。”贾政道:“大约今年雨水太勤之故。”贾母笑道:“此时月已上了,咱们且去上香。”说着,便起身扶着宝玉的肩,带领众人齐往园中来。
(图1为女眷,图2为男子。宝二爷眉清目秀真是醒目~)
由上文可见,每年中秋送月饼和西瓜是惯有的规矩了,在月上时去上香也是惯例。
祭拜结束,贾母便带着众人往山上去赏月了:
于是贾赦贾政等在前导引,又是两个老婆子秉着两把羊角手罩,鸳鸯、琥珀、尤氏等贴身搀扶,邢夫人等在后围随,从下逶迤而上,不过百余步,至山之峰脊上,便是这座敞厅。因在山之高脊,故名曰凸碧山庄。于厅前平台上列下桌椅,又用一架大围屏隔作两间。凡桌椅形式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
接着,一家人便团聚在一起,玩起击鼓传花:
贾母便命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若花到谁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庚辰双行夹批:不犯前几次饮酒。]
这一环节非常有意思,既让贾政这样严肃的老爷讲笑话取乐,又让贾环这么荒唐顽皮的孩子作起诗来。连脂砚斋也说:“前文贾政戏谑已是异文,而贾环作诗更奇中又奇之奇文也,总在人意料之外。”
欢笑过后便逐渐凸显凄凉。这一点在早前已有伏笔:
贾母一行人刚上山的时候,贾母看着儿孙在圆桌上只坐了半桌,便感慨起香火不旺。脂砚斋也作批语,指出此处是“将散之兆”。
常日倒还不觉人少,今日看来,还是咱们的人也甚少,算不得甚么。[庚辰双行夹批:未饮先感人丁,总是将散之兆。]
而后等只留女眷吃茶赏月的时候,贾母再次感慨起来:
贾母看时,宝钗姊妹二人不在坐内,知他们家去圆月去了,且李纨凤姐二人又病着,少了四个人,便觉冷清了好些。[庚辰双行夹批:不想这次中秋反写得十分凄楚。]
贾母兴起,将十番上女孩子传来吹笛助兴,这笛声又使得众人感春悲秋一番:
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众人彼此都不禁有凄凉寂寞之意,半日,方知贾母伤感,才忙转身陪笑,发语解释。[庚辰双行夹批:“转身”妙!画出对月听笛如痴如呆、不觉尊长在上之形景来。]
后来夜又深了,众人便一齐散去。将剩下的戏份留给了林黛玉和史湘云。
原来黛玉和湘云二人并未去睡觉。只因黛玉见贾府中许多人赏月,贾母犹叹人少,不似当年热闹,又提宝钗姊妹家去母女弟兄自去赏月等语,不觉对景感怀,自去垂泪。宝玉近因晴雯病势甚重,诸务无心,[庚辰双行夹批:带一笔,妙!更觉谨密不漏。]王夫人再四遣他去睡,他也便去了。探春又因近日家事着恼,无暇游玩。虽有迎春惜春二人,偏又素日不大甚合。所以只剩了湘云一人宽慰他……
两人对彼此的身世和境遇做了一番感同身受的彼此宽慰,又见周遭皆已睡去,唯有笛声悠扬,一时起了诗性,便在月下联诗。正在兴头上,突然看见河里似乎有个人影。黛玉有些害怕,怀疑是鬼,湘云胆子大,拿起石头掷过去:
(黛玉用手帕挡脸,湘云掷石头,凸显两人性格)
只见是一个大白鹤飞起:
这鹤给了湘云灵感,于是联出了下一句诗(寒塘渡鹤影):
黛玉思忖片刻,接了一句(冷月葬花魂):
脂砚斋评论这诗“[蒙回末总评:诗词清远闲旷,自是慧业才人,何须赘评?须看他众人联句填词时,个人性情,个人意见,叙来恰肖其人;二人联诗时,一番讥评,一番赏叹,叙来更得其神。再看漏永吟残,忽开一洞天福地,字字出人意表。]”
这两句诗展现了湘云、黛玉不同的性情和风格,也暗示了二人之后的命运。两人联诗的前文还有“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绮园”等句,显示大家族过中秋佳节的喧闹和繁华,到了此处却转喜为悲,一片凄凉了。
后文写到妙玉经过此处,听到两人的诗句,便接着做了下去。她觉得“只是方才我听见这一首中,有几句虽好,只是过于颓败凄楚。此亦关人之气数而有,所以我出来止住”,便以“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等句将诗句扳回了繁华之中。只可惜愿望是好的,但穷通聚散的规律不会因为诗句的改变而改变。
此回之后,由盛转衰之势愈加明显,大约从七十回开始到八十回,随着查抄大观园,撵走司棋、晴雯、芳官、四儿、入画,贾探春掌框王善保家的,晴雯含恨而死,贾迎春出嫁以及香菱遭到薛蟠夏金桂的折磨和,悲剧的主调呼之欲出。八十回之后的故事基调,也可以想见了。
因此说,这是“用中秋诗收”。
最后再简单读一下“起诗社于秋日”吧。
诗社兴起于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延续到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又复兴于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这期间众人各展诗才,各具个性,相互点评,相互打趣,是大观园中最美好的景象之一。比如,黛玉“独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嘲笑”,可见作诗于她而言并非难事,后又“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这是黛玉的性格;宝钗道:“有却有了,只是不好。”这是谦逊温婉的宝钗。
再看宝钗的诗:
珍重芳姿昼掩门,[蒙双行夹批:宝钗诗全是自写身份,讽刺时事。只以品行为先,才技为末。……最恨近日小说中一百美人诗词语气只得一个艳稿。]
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
冰雪招来露砌魂。[庚辰双行夹批:看他清洁自厉,终不肯作一轻浮语。]
淡极始知花更艳,[庚辰双行夹批:好极!高情巨眼能几人哉!正“鸟鸣山更幽”也。]
愁多焉得玉无痕。[庚辰双行夹批:看他讽刺林宝二人着手。]
欲偿白帝凭清洁,[庚辰双行夹批:看他收到自己身上来,是何等身份。]
不语婷婷日又昏。
讽刺时事,清洁自厉,一句“淡极始知花更艳”展现她的品性。
再看黛玉的诗:
半卷湘帘半掩门,[庚辰双行夹批:且不说花,且说看花的人,起得突然别致。]
碾冰为土玉为盆。[庚辰双行夹批:妙极!料定他自与别人不同。]
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
秋闺怨女拭啼痕。[庚辰双行夹批:虚敲旁比,真逸才也。且不脱落自己。]
娇羞默默同谁诉,
倦倚西风夜已昏。[庚辰双行夹批:看他终结道自己,一人是一人口气。逸才仙品固让颦儿,温雅沉着终是宝钗。今日之作宝玉自应居末。]
宝玉不由得为她喝彩“从何处想来!”,众人也点评到“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
一个风流别致,一个含蓄浑厚,一个灵秀清逸,一个品行超脱。同样写“清洁”,却完全从不同的角度来写。
诸如此类的情节还有很多,都非常值得一读。
恰逢中秋,便斗胆和大家分享起红楼中的“三秋”来。只是简单介绍和情节的梳理。红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即使当前很多观点看似已成定论,但依然有值得思考和推敲的地方,比如:
传统红学向来把宝钗判定为所谓的“卫道士”,把黛玉判定为所谓的“叛逆者”,但为何《红楼梦》全书却偏偏以宝钗的《螃蟹咏》骂世最狠,以黛玉的《杏帘在望》“颂圣”最力呢?
在第40回贾母携刘姥姥等人游览大观园这样的关键时刻,为何黛玉以自己殷勤的接待、周详的礼数,博得了贾母的欢心;而宝钗蘅芜苑“雪洞一般”的居室布置,却引起了贾母的严重不悦,以为甚是“忌讳”、“离格”呢?
脂砚斋又为什么说“钗与玉远中近,颦与玉近中远,是要紧两大股,不可粗心看过!”呢?
宝钗“冷香丸”的配方,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十二”字样?为什么要历尽春秋四季,遍尝甘苦二味?在此起什么艺术作用?黛玉“人参养荣丸”、“天王补心丹”又有何种寓意?
……
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推敲和挖掘。就等待大家自己去阅读啦~
最后,代表助理团,祝各位老师、学员和家长中秋快乐,阖家幸福??
文字撰写/名师助理团队陈希
图文排版/名师助理团队陈希
文字参考/《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钗黛形象的B面》
《红楼梦中的中秋节》
图片来源/87版红楼梦电视剧
最终审核/名师助理团队陈希张笑
回复[名师助理]
查看助理平台介绍;
回复[高招政策]
获取政策解读;
回复[高考饮食]
查看高考必知的饮食指南;回复[提分小窍门]
查看学霸们的经验分享;回复[学科名]
如“语文”“数学”“英语”,获取一模试题解析;回复[知识图]
获取高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回复[校区名称]
可获得校区路线及周边美食;
助理团队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zzyz/12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