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墓中铜镜的不同出土状态所反映的功能

第三章唐墓中铜镜的不同出土状态所反映的功能

从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看,铜镜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除了有照容功能外,还融合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意识,如“以史为鉴”、“明镜高悬”、“镇邪之气“破镜重圆”等,说明铜镜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唐墓中铜镜除了作为日用品供死者在阴间使用外,也为死者驱除黑暗,镇妖伏魘,保证亡者安息,反映了人们心中辟邪祈福的心愿。分开的半镜作为感情信物象征着爱情;小铜镜或作棺壁饰,或作木俑和墓主人配饰,或为明器专门供死者日常使用。

第一节照面修容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伦理道德,向来对丧葬仪式十分重视,“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孟子·离娄下》曰:“养生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荀子·礼论》一篇中又说:“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死如生,如亡如存,终始一也。”“历代均有反映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的丧葬形式、墓葬结构和随葬物品,唐宋两代在儒家思想的倡导下,均把送死与养生等量齐观,传统的“事亡如存”的丧葬观念深深印入人们的头脑中,唐人把丰厚的葬品入殓陪葬,以此来“尽孝”。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墓葬视为阴宅和来世生活的场所,即“墓为真宅”。汉唐时期及以后将墓叫做“宅”“堂”“室”,铜镜虽然多出士于墓葬中,但多不是为丧葬而制作的明器,而是墓主生前使用过的物品,尽管出土于墓葬,也反映着生活的内容。

古代早期文献中就有关于铜镜的照面功能的明确记载。《楚辞九辨》云:“合修饰而窥镜兮”,明确指岀铜镜最基本的功能是裝饰理容。《韩非子·观行篇》就说:“古之人目短之自见,故以镜观面。”《战国策》中邹忌“朝服衣冠窥镜”的故事脍炙人口。唐墓中与修容梳妆类器物置一处的铜镜几乎全部位于墓主人头部,铜镜类型涵盖了从初唐至晩唐的圆形瑞兽镜、瑞兽葡萄镜、菱花形鸾鸟瑞兽镜、圆形团花境、四方委角镜、亚字形镜等诸多镜类。铜镜周边的同出器以铜饰、银钗、骨笄等居多,也见铜镊孑、骨梳、发簪等。如袁氏墓的菱花形鸾鸟瑞兽花枝镜M:30,附近除了有银钗、骨梳,还有小银盒;郑琇墓中铜镜附近有玉石珠。从考古资料看,各个时期棺内随葬的器物多为墓主人生前经常使用的偏贵重器物,墓主头部附近放置的器物更是如此。因此,墓主人头部附近的铜镜、梳子、钗饰、骨笄等并不是专为随葬所制作的明器,而是墓主生前日常妆容修饰的实用器物。与铜洗、漆碗、铜钱、银勺、银碗、瓷碗、瓷盏等生活类器物放置处的铜镜基本全部分布在墓主头部附近,多见于盛唐和中唐墓,这类铜镜同样是墓主生前用来照面修容的。另外,章怀太子墓壁画的侍女揽镜妆扮图;陕西靖边唐杨会墓的“思力照镜图”;渤海国王室墓地M3中的菱花形嵌银鎏金珍禽瑞兽镜都说明手持铜镜的使用方式是镜纽中穿绶带,手持绶带照镜。墓葬中岀土的系绶带的铜镜是为了方便手持照面,体现了铜镜的实用性。镜囊包裹的铜镜多发现在墓主人头部附近,孙和夫妇合葬中唐墓zDFM内铜镜和木梳包裹在一起,临城补要唐墓的葡萄蔓枝镜周边还有蚌壳、铜钗等。镜囊包裹的铜镜同样也是墓主生前使用的器物,待墓主人死后随葬以供死者在阴间使用。唐代等级较高的墓葬中铜镜多放在梳妆匣内,匣內除了铜镜还有梳篦、簪子、钗饰、胭脂、玉石珠等。其中堪称精品的渤海国王室墓地岀土的银平脱梅花瓣形漆奁,奁盖上摆放鱼形金饰件及银柄粉扑各1件,奁内盛放1枚铜镜、1盒蛤喇油和3纸袋胭粉。很明显,这类梳妆匣内的铜镜也是为墓主修容裝扮所设。李归厚夫妇合葬墓中的镜架附近发现一圆形素面镜,镜子与镜架应该是一对组合,毋庸置疑,这面镜子也是墓主生前使用的物品。据此,唐墓中与修容梳妆类以及生活类器物同岀的铜镜,系绶带、镜囊包裹、梳妆匣内、有镜架的铜镜功能是照面修容。

第二节镇墓辟邪

唐墓中胸部放置的铜镜,头部与剪刀、兵器等锐器同岀的铜镜主要作用是镇墓辟邪。原因有二:1、古人认为铜镜有镇邪作用,而且这种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2、铁剪的“压胜”说。

铜镜本身的辟邪性

古人对镜子的崇拜与铜镜本身发光发亮的特点密切相关。铜镜明亮发光,能映照万物,再加上铜镜表面凹凸差别,可将同一物体映照成不同图像,这也使得铜镜萦上一层神秘色彩。古人认为镜子的光芒来自日月光辉,既可以把邪鬼之气反射出去,也可以使妖魔鬼怪原形毕露。在原始宗教萨满教和成熟宗教道教的影响下,铜镜的神秘性被不断扩大。铜镜被道人、方士奉为驱邪照妖的法宝,他们在施法、内修、出行、丧葬中都使用铜镜。道教各种法器中,镜的法力最大,是其他法器不能及的。在佛教中,铜镜也有着特殊的宗教用途,佛教信徒们往往视镜为非凡之物,给予高度重视。后汉郭宪《洞冥记》载:“望蟾阁十二丈,上有金镜,广四尺。元封(公元前-年)中有只国献此镜,照见魑魅,不获隐形。”这是传统文化中关于照妖镜的较早记载。两汉之际,长生成仙为主的道教思想扩大了镜的功能,将其作为一种瑞物、辟邪物,使镜子具有了不可捉摸的神秘性。晋代道教理论家葛洪《抱朴子》:“道士以明镜九寸悬于背,老魅不敢靠近。若有鸟兽邪物,照之,其本形皆现镜中。”°这就是铜镜可以辟邪的理论依据。文学作品中的镜的神异功能也被不断放大,《神异经》中镜能仳鹊而飞,为夫报信;《洞冥记》中金镜能照见魑魅;《西京杂记》中的咸阳宫镜能看见人的五脏六腑;《拾遗记》中的火齐镜能回应人语;《古镜记》中宝镜能照妖治病,还能预知时势。在宗教和文学作品的长期影响下,至唐之时,人们认为铜镜具有一定法力,至于墓室之内可以起到保护亡灵的作用。

唐镜中常见到一些祈求神仙、驱鬼辟邪的铭文,如“洞照心胆,屏除妖孽永世作珍,服之无沐”、“透光宝镜,仙传炼成。八卦阳生,欺邪主正”等。唐代的笔记小说《隋唐嘉话》、《龙城录》《唐国史外》、《博异志》《独异志》、《宣室志》、《杜阳杂编》、《开元天宝遗事》中,处处有关于镜的故事。唐代的《传奇小说史》中的《古镜记》记述的隋汾阴侯生赠与王度的古镜据说是黄帝所铸的十五面镜中的第八面,“持此,则百邪远人。”《古镜记》是依据民间传说和道教传说编纂的,将铜镜的驱邪照妖的功用发挥到淋漓尽致。这类故事的广泛流传使得镜子能照妖驱邪的观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由于古人受灵魂不灭思想和墓葬中存在鬼魅观念的影响,就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被赋予破暗取明、去魔压邪的铜镜随葬,以达到驱邪的目的。

铁剪的“压胜”说

据《重新校正地理新书》卷十五记载,用于压胜的物品包括:生熟铁、铜钱、铜镜、黄沙石、猪头骨、水银等。铁器在我国文化中有压胜辟邪之意,汉墓中就有压胜铁钱,晚唐时期出现铁牛、铁猪随葬的现象。铁牛、铁猪在宋、元时期的墓葬中较为常见,五代时期也有发现。年由郑州市文物工作组清理的洛阳涧西九号宋代砖室墓中,出土两只铁牛。放置在墓室的正前方东西两侧,两牛头正对墓中心。墓中没有其他俑类伴出。此外,至年,河南禹州市白沙水库区1号宋墓发掘岀土了两件长方形铁块,位于棺床范围内的东西两侧。

负责发掘与编写发掘报告的宿白先生,依据《地理新书》卷十五《诸杀杂历》条所附“禳险镇压”:“压呼龙,以生铁五斤安墓內”的记载,认为“此长方形铁块应即当时置于墓内作镇压用的生铁。宿白先生还认为长方形铁块和其他唐、宋墓中出土的“铁牛、铁猪意义同,或即铁牛、猪的简单化,因为它们都用以压龙。”“铸铁为牛豕之状像”乃是御地下土、水二龙之意,这是当时风水堪舆的一种说法。关于铁牛、铁猪为墓中“压胜之物”之说,徐苹芳先生结合文献记载也做过论述。压胜,文献又称为“厌胜”,而压胜之法自古就是地理堪舆中常见的一类,其讲究也颇为复杂°。关于晚唐、五代、宋、元时期的铁牛、铁猪到底是镇鬼魅还是压水、龙:《中国古代镇墓神物》认为铁牛、铁猪是墓葬中镇墓、压胜神煞俑一类,有“用于守护死者亡魂的镇墓神兽、镇墓天王俑被铁牛、铁猪所取代”之说;而《隋唐时期的镇墓神物》中写道:以往的镇墓神兽是以神通广大、威力外溢的气势,凶猛可怖的姿态镇慑驱除鬼魅,起着“守护”死者亡魂的作用,而铁牛、铁猪则完全没有威力外溢、凶猛可怖的气势,仅可防御土龙、水龙对死者施暴,起着“保佑”的作用。这里我们不对铁牛、铁猪在墓葬中的具体功能做分析,但不可否认的是铁质之物的压胜之用,大略也是镇墓、驱邪之意

贾二强在《唐宋民间信仰研究》中列岀了鬼所惧怕的物品名单,如鬼怕僧人、道士、巫师,鬼怕金钗,鬼怕刀,鬼怕利刃等°。金钗、刀剑、剪刀(利刃之属)在唐墓中常见。铁剪的实用功能是“剪发”,但将铁剪放置在墓主人头部,除了作为日常生活用具外,更重要的是它是鬼魅所怕之物,可以起到辟邪的作用。由于铜镜本身的镇墓驱鬼作用,再加上铁剪的压胜辟邪性,可以确定唐墓中墓主身体附近与铁剪等锐器放置一起的铜镜绝不仅是普通随葬品,而是用来镇墓辟邪,驱除鬼魅的。不管是宋祯夫妇墓中的圆形素面镜、郑州二里岗盛唐墓中的鸳鸯衔绶镜还是邢台邢钢东生活区的双鸾奔马云纹镜等,周边都伴出有铁剪,这类铜镜主要是用于镇墓辟邪。邢台市邢钢东生活区M8:5铁剪压在铜镜上面,湖南长沙茅冲初唐墓M39胸部铜镜下有铁剪,洛阳泂西区盛唐墓中胸部铜镜№23:11周围也放置有铁剪,河南禹州新峰墓地夫妇合葬中唐M6胸部铜镜西侧岀土铁剪。胸部放置铜镜,周边同时置放铁剪,这种现象岀现比例如此高,应该是利用铜镜和铁剪的辟邪作用刻意为之,帮助死者在阴间驱除邪魅,以保护死者在阴间的正常生活。

文献记载,胸部放置的铜镜也有用于佩戴旳,但根据目前唐墓胸部岀士铜镜的尺寸和几乎都与剪刀同岀的现象推断,唐墓中胸部铜镜是用于镇墓辟邪的。胸前置镜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为了让死者重生。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三十《荆州镜冤》就透露岀胸前置镜对死者复生的重要性。然而,故事记录时代是清代,也无其他文献佐证,所以唐墓胸部置镜是否有期望死者死而复生的寓意,还不能确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media.com/zzyz/126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